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58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docx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

  

 

  

海岛信仰研究的谱系观念

 

  

 

 

 

 

 

 

 

   

 

 

 

 

 

*  *  *  *  *

一岛屿与岛屿文化研究现状

海岛研究,尤其是海岛信仰研究,直到近年来开始得到关注。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学术界关于海岛的研究,大都是地理学的研究,后来发展为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海岛旅游的研究,随着东海南海问题的出现,关于海岛主权的问题的研究增加了。

在知网上,近年报纸,期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以“海岛”为题者达数千篇之多,绝大多数属于自然地理类和经济类的,关于海岛文化的非常之少,而关于海岛信仰研究的可谓少之又少。

尽管我们有了一些对于海岛文化遗产的讨论,但是关于海岛文化研究所占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几的数量,不足十分之一。

可见我们过去对于海岛文化的研究是非常地漠视的。

而关于海岛信仰的研究,数量少,设计的问题单一,不外是旅游开发、两岸关系等很少的视点。

但是,对于海岛文化的研究,国外却很重视。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很多是岛国,如英国,虽然一度横行天下,殖民地遍及全球,但其最初国土也不过是一个群岛而已。

日本经济一度如日中天,也是岛国。

所以他们对于海岛有着天然的敏感。

加上殖民化步伐的拓展,首先是对于海岛的占领,所以首先就是对于海岛文化的理解,以便军事的占领和经济的占领能够有效进行。

而当下中国的海外发展不是这样的,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海外开拓,也是资源第一,很少进行他者的海岛文化研究的。

就算是文化研究,也是盯住强者,对于行进道路上重要的地域——海岛,我们几乎是漠视的。

至于其文化研究,完全就没有放在心里。

我们有大量的资金用于海外投资与海外经营,但是就是不太注意研究海外的文化,海岛文化。

迄今为止,我们除了对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大国的文化关注以外,其他的国家地区,特别是岛国就更不在意。

这是中国海外发展需要反思的地方。

由于整体上对于海岛文化不关注,不仅对于国外的海岛文化没有研究,就是中国自己的海岛文化也是十分地轻视,这就出现了对于海岛文化研究一点都不上心的局面。

英国学者对于海岛的研究十分突出,如功能学派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就是一位海岛研究的大师,他的海岛研究成就了自己的研究事业,也建立了一种海岛研究的基本视野。

特罗布里恩特岛的田野实践,马林诺夫斯基树立了一座人类学的学术丰碑,参与观察,以当地人的思维思考等田野规范长期影响着田野研究者的行为规范。

马林诺夫斯基的名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对于西太平洋特罗布里恩特群岛原住民的巫术与仪式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功能主义视野的考察和研究,开创了海岛信仰田野考察的先河。

在海岛上诞生的功利主义的观念,也成为研究所有人类行为的一种理论与视角。

这种海岛的文化研究是在一种“功能”关注的前提下,成为一种谱系。

同时,另外一位功利主义的人类学大师也是在海岛上成就自我的,他就是拉德克里夫—布朗(AlfredR.Radcliffe-Brown),他的事业是在海岛研究上起步的,在读研究生期间,便到安达曼群岛去从事田野研究。

布朗出版的《安达曼岛人》(1922)则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海岛民间信仰研究的经典个案,他详细描述了安达曼岛上的仪式习俗、宗教巫术以及神话传说,并以心理学社会学为基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解释其含义。

海岛因其文化形态相对稳定,研究操作性较强而为人类学宗教学研究所关注。

当代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Geertz)认为,巴厘岛的祭祀、葬礼等礼仪,乃是社会政治的展演,体现的是国王的神圣权威与社会秩序。

这些思路,深刻影响到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海岛信仰的研究。

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那些关于“深描”的问题,都是在海岛研究中诞生出来的。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海岛研究视为西方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策源地。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海外学者对于中国信仰的研究很多也是从海岛开始的,他们通过海岛的文化研究中国文化。

如武雅士(ArthrurWolf)在台湾研究的时候,关注福德正神即土地公的权力结构谱系(1974)。

而王斯福(StephanFeuchtwang)讨论台湾民众的灶神、城隍等神灵信仰,认为带有帝国隐喻色彩,是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的一种地方展演(1992)。

这种国家与社会的模式明显带有涂尔干式的思维,是海外学者对台湾岛民间信仰的主要视点。

日本在殖民扩张时期,对于朝鲜半岛、台湾岛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在吞并琉球时,也是下足了功夫,积累的资料是令人惊讶的。

对于东海地区海岛信仰的整体研究,部分日本学者关注东海岛屿及其环东海文化区的分析。

野村伸一的东海文化圈说(2012),把东海说成是一个地中海,其间的民俗,如信仰祭祀活动,体现出地域间的关联。

松尾恒一所编《琉球弧》(2012)一书,提出民俗博物馆展示的新构想,实际上是在将环东海岛群和大陆沿海视为一个文化圈。

海外学者的研究,初步涉及海岛民间信仰的神界权力谱系、空间谱系以及信众谱系。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民间信仰活动交流频繁。

部分海外学者则认为,这种进香的仪式地域性与媒体的想象存在差异,不一定带来认同。

日本学者三尾裕子甚至认为,妈祖信仰表现为统战与反统战之争、庙宇间争夺权威之争。

林美容的“祭祀圈”说(2008)与日本学者的观点一致,但讨论族群性因素更多。

大陆学者大都认为两岸交流沟通了人民的情感,往往从族群关系着眼,考察两地民间信仰的源流关系,涉及两地信仰的空间谱系问题。

对于南海的信仰研究,最近有学者从领土主权的角度阐述南海岛屿的信仰与中国信仰的密切关联性,以证实中国对于南海海岛主权的合法性。

对于东海信仰个案的研究,国内外学界对于海神妈祖信仰研究,东海观音信仰研究,东海龙王信仰研究,关公信仰研究,玄天上帝信仰研究,以及海上神仙信仰研究,保生大帝信仰研究,神农大帝信仰研究,保仪大夫信仰研究,开台圣王信仰研究,开漳圣王信仰研究,三山国王信仰研究,哪吒信仰研究,土地公信仰研究等,以及民俗信仰节日活动如龙舟竞渡研究等都有较多的成果。

其中妈祖信仰研究是重中之重,资料积累最为丰富,既有官方档案的整理,也有历代文献的综合采集,历代妈祖文献的汇编影印,各类研讨会于各地召开并推出论文集。

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L.Watson)提出了神灵标准化说(1985),他认为,福建沿海一带的海神妈祖被国家封赐以鼓励民众的地方信仰,民众接受这种对于海神妈祖的封赐,形成国家对于海洋边疆的控制与民众通过接受国家意志达到与国家的合作双重结局。

[1]在其影响下,学界对于宋元以来国家对于海洋的开拓与海神信仰封赐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普遍的思路。

明清时期出使琉球的使者记录琉球风俗与信仰的文献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我们把台湾学者对于台湾的研究视为海岛研究的一部分,那就材料丰富了。

王见川的《台湾的宗教与民间信仰》(2008),是对于台湾民间信仰的整体表述的论著。

具体的个案研究,需要很长的篇幅来整理。

海外的海岛研究诞生了一批学界大师,诞生了学术流派,这是一件引人深思的问题。

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如前所述,很多海岛研究者本身来自海岛,他们对于海岛的作用有一种超过大陆学者的直观的认知和敏感。

其次,这些海岛国家却有强烈的开拓意识,英国曾经占有世界上辽阔的殖民地,其中海岛是被优先占领的。

日本对于亚洲的占领,也是先从海岛开刀的,因此,海岛研究是这些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

再次,从地理上看,海岛往往是海洋通道咽喉,经济军事的跳板,不仅本身重要,也是通往大陆的要津,同样是文化交集的地方,非常有研究价值。

最后,对于研究者来说,海岛空间固定,文化相对稳定,族群相对单一,便于操控,在过去小团队作战的情况下,海岛研究很自然成为学者的重要选择。

这些可能是海岛研究为海外学者十分重视的基本原因。

但是相对海外学者来说,中国大陆学者对于海岛研究就相对不够重视了。

民俗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中国学者很少将海岛作为田野研究基地的。

大陆此前有两位专家的研究是值得提到的。

一位是杰出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他是中国地图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奠基人,20世纪前期是中央大学教授,20世纪后期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他也是海洋文化研究的开拓者。

70年前胡焕庸先生的《台湾与琉球》(1945)一书,提出收复台湾与琉球的海洋战略眼光及其国家危机的尖锐警示,今天已经应验。

他以地理学家与人口学家的科学实证精神,详细描述台湾与琉球的地理空间、政区结构、人口、土产等信息,在抗战期间,殊为不易。

胡焕庸站在国家民族立场,具高瞻远瞩的海洋意识,是海岛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先驱,是我们今天从事东海海岛研究的榜样。

作为京华出版社在重庆的一份出版物,上面有胡焕庸先生的海岛地图绘制的广告信息,如《西太平洋地图》《日本及朝鲜图》《台湾地图》《越南半岛地图》等。

地图的绘制带给他宏观的视野及其独特的空间观念。

所以,《台湾与琉球》一书的空间谱系是十分突出的。

想想那时胡焕庸先生身在西南之后方,对于东海海岛如此挂怀,在当时似乎是没有第二人的。

这既是地图学家与众不同的眼光,也是学者家国情怀的表现。

《台湾与琉球》以历史和国家利益为逻辑线索来讨论的,是把台湾与琉球放在同一个文化系统和空间系统来讨论的,这是胡焕庸先生的卓越见识。

这本小书的后面有一个小节作为结语,题目是“台湾琉球之过去与未来”,其中这样写道:

台湾位于福建之东,其与大陆之间,隔一台湾海峡,由我国东海进入南海,台湾海峡实为必经之道;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之中,又为由闽赴台之天然桥梁,琉球群岛位于日本群岛与台湾之间,蜿蜒分布,延长达八百海里,由我国之黄海东海,东出太平洋,必须经过琉球群岛。

此为台湾澎湖琉球,对于我国在交通上与军事上之地位价值。

我国为一大陆国家,过去在大陆上之发展,远较在海洋上之成就为多,远在秦汉之时,朝鲜越南先后收入版图,而琉球台湾之通于中国乃迟至隋唐以后。

…………(较大篇幅叙述两地进入中国之历史过程)

台湾琉球之必须收复,不仅因其过去原为我国之领土,不仅因其有六百万华夏同胞,急待解放,而尤重要者,在其对于我国之军事形势,我国位于太平洋之西岸,台湾琉球,一日不能收复,则我海上活动,一日不能越出黄海东海之外;台湾琉球,有如我国海上之外篱,南向而下南洋,必须经过台湾海峡,东向而出太平洋,必须经过琉球群岛;未有外户操之于人,而能立国于地球之上者!

二十世纪,乃为大洋交通之时代,未来新中国之发展,万勿再踏过去重视大陆轻视海洋之覆辙,而应以海陆并重为我最高之国策,愿我国人,速起图之!

[2]

这些高屋建瓴的卓见,既让人们感佩,又让我们惭愧。

他所预言的大洋交通时代到来了,他所告诫我们不要犯的错误我们却犯了,而我国海洋开拓发展之困境,都被他说中了。

重视海洋实际上就是重视海岛,但是我们哪里把海岛当一回事呢?

琉球被日本占领,我们似乎没有争取的想法了,这是不是合理的呢?

这个我们暂且置之不论。

就说我们国家的岛屿,前三大岛,第一是台湾,至今未有回归;第二大岛海南岛,迄今为止还是一个不怎么发达的岛,而第三大岛崇明岛,属于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上海所辖,那里经济发展水平之低,是很突出的问题。

可见,中国社会对于海洋的经营实在是乏善可陈。

这是不是与我们对于海岛研究的忽视有关呢?

我看至少是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不重视海岛与海洋经略,当然就没有很好的海洋研究,没有很好的研究,也就自然不会促进对于海洋的开发与认知,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20世纪后期以来,对于海洋研究颇有成绩的是姜彬先生的《东海岛屿文化与习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一书。

这是在姜彬带领下,从吴越文化、江南稻作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的拓展,该书是一次系统地对于东海地区岛屿的文化研究。

作者关注较多的还是渔业生产民俗,也列有专章介绍东海海神、渔业神等信仰及其生产生活中的民俗仪式等。

作者秉承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的基本理念,认为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海岛大有用武之地。

[3]因此,该书也是一次对于海洋文化资源的调查呈现。

开拓了人们对于相对陌生的海洋的认知。

姜彬先生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