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1692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docx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翻译学论文

日语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汉译日为中心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围绕汉译日时的具体的翻译实践,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基本翻译技能和翻译意识。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有完整地再次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

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翻译过程中,为使译文高层次地达到语义、风格的和谐等值,增加词量是译者必用的手法之一。

本文重点强调了汉语译成日语的方法与技巧,并举例说明了在汉译日过程中的顺译的方法以及被动式的一些译法。

文章的第一章开始对汉译日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研究了翻译的定义、翻译的过程和翻译的标准。

对汉译日的基础概念进行了剖析。

第二章和第三章开始研究汉译日的技巧与方法。

首先对技巧的基本功进行了概述,然后举例讲述了增加词量的方法、被动式的译法和翻译当中的顺译法。

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学习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如何更好地把原文的想法忠实地表达出来,更好地实现交流和沟通,用一种语言、文字把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和事物准确的表达出来。

关键词 日语翻译;翻译方法;翻译技巧

 

日本語の翻訳方法と技巧—中文和訳を中心に

要 旨

本稿は主に中国語を日本語に訳す時の具体的な翻訳の実践をめぐって翻訳する過程の基本的な技能と翻訳意識について研究してみた。

翻訳の内容には言語、文字、図形、符号などがある。

翻訳は人と人と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促進する重要な手段の一つだと思われている。

翻訳する過程の中で訳文と原文を語義、風格で調和するために、語を増やす技巧は訳者は必ず用いる手法の一つだと思う。

本稿で主に中国語を日本語に翻訳する手法と技巧について検してみた。

そして、翻訳手法において、主に受け身文と順次訳法をめぐって研究してみた。

 本論の第一章では、まず、中国語を日本語に訳す時翻訳の定義、標準、過程について、理論的に述べてみた。

中文和訳の基準、過程について理論的に述べてみた。

中文和訳の基準概念についても分析してみた。

第二章と第三章の中で中国語を日本語に訳す技巧を文法を研究してみた。

まず、翻訳技巧の基準的な訓練について検討し、それから例文を挙げ、語を増やす方法、受け身文の翻訳方法と順次な訳法の翻訳方法について研究してみた。

翻訳の最終の目的はどのように原文の意味をよりよく忠実に表すということだと思う。

キーワード 日本語の翻訳 翻訳の方法翻訳の技巧

目 录

第1章绪论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报交流、人员交流都变得越来越频繁,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变得越来越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外语作为对外的交流工具,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日本的图书及影视作品都流入了中国市场,翻译其中的日语便成了我们了解日本文化、日本历史、日本大众生活的关键环节。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其中就需要更多的技巧及其方法。

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

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

翻译理论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

一条线索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条线索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

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第2章翻译概论

本章对翻译的理论知识方面进行了概述。

首先对翻译的定义进行了研究,然后简述了翻译的标准,最后详细说明了翻译的过程。

体现了与翻译有关的相关知识,为下文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做了铺垫。

2.1什么是翻译

“译”字来源于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的说法: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文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美国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说: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综合古今中外翻译理论家的阐述,可以将“翻译”的定义归纳为:

通过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如实地转达原文(原话)的意思和风格,使语言不通的人能够相互沟通、理解。

任何两种语言都不可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绝对的语言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言翻译几乎和语用本身一样古老,一样重要,但是翻译的进步远远落后于语言的发展。

因此有人认为“翻译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动”。

虽如此,翻译的作用仍是不能被抹杀的。

它是一种语言活动,是一种交际手段,可以用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来沟通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促进各民族、各国人民之间各种领域的交流。

翻译同时也是一门学科,是研究各种语言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现代人的体征是大量吸收信息,充实自我。

作为信息的载体,语言已冲破国界的限制。

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而语言障碍成为首要困难,计算机高速翻译的可能性在于翻译科学化。

因此翻译不仅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本身也要逐步发展完善的理论,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

2.2翻译的标准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翻译的标准为“信、达、雅”,这是我国翻译史上最早提出的翻译标准。

几百年来,它客观地指导着我国的翻译工作,同时,在世界翻译理论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信、达、雅”对中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影响巨大。

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

他说:

“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著名翻译家傅雷指出: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重在神似而不是形似。

”另一位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指出: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换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入于化境。

无论是“信、达、雅”、“忠实、同顺、美”、还是“神似”、“化境”,翻译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既忠实又通顺的把原作表达出来。

这里,忠实应当是第一位的,因为准确是翻译的唯一标准,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忠实的前提下才能考虑译文的流畅。

2.3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理解、表达和核对三个步骤。

2.3.1理解

透彻理解是准确表达的前提,读懂原文,对原文有全面的理解是正确翻译的关键。

而理解原作必须从整体出发,不能孤立地看待一词一句,有时甚至读完全文才能正确理解词义、句法结构、逻辑关系、语言风格、修辞特点、个人风格、专业范围等内涵。

汉译日时要理解的原文是汉语,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表面看来似乎没有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可以发现许多人由于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或是理解错误而造成错译或意思不明的现象。

此外,有些短文需要我们具备较丰富的常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些短文涉及特有事物、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时,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些文章或文学作品需要我们了解有关原作者及原作的出版情况,并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和风格,才能透彻地理解句子的确切含义。

这些背景知识并不是我们都了解和清楚的,总之,理解阶段应做到:

通读全文,理解其内容及主题思想;掌握背景材料,以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全文,并挑出待查的字句及疑点等;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弄清这些字句和疑点,并找出正确的译法;考虑如何处理得更符合原作的风格。

2.3.2表达

表达就是精心选择最恰当的词句,把已经完全理解的汉语原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

准确全面地理解原文为表达奠定了基础,表达可以反应理解的程度,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可以用恰当的日语表达出来。

此外,表达的质量还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译者的功底,而且还涉及一些翻译技巧。

2.3.3核对

审核校对步骤是对原文内容的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翻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两遍就能完成的。

初稿总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原文的理解不全面、欠深入,译文有错译、漏译或欠妥之处等等。

一般说来,翻译过程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因此更有必要对译文逐字逐句地审核校队。

建议至少应该审核校队三遍。

第一遍侧重于逐字逐句的审核校队,特别是自己无十分把握的字句,重点检查主要词语、句子、段落有无错漏或不准确。

第二遍侧重于修改润色译文。

可抛开原文读一遍译文,检查是否合乎表达习惯,语言是否流畅。

第三遍把已审核校队过两遍的译文对照原文通读一遍,做最后一次检查,修改润色。

最后务必做到:

译文准确流畅、语言明白、书写工整。

第3章汉译日的翻译技巧

翻译是一项做起来有相当难度的工作,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掌握一些技巧,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事先了解。

本章在首节讲述了技巧方面的基本功,是掌握技巧的先决条件。

然后对语音技巧进行了研究,这也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

最后简述了增加词量的翻译技巧,这种技巧是在翻译过程中常见并且常用的,对翻译有很大的帮助。

3.1技巧基本功

做任何一种工作,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或称基本功。

翻译需要技巧,翻译存在技巧,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

但什么是翻译技巧?

翻译有哪些技巧?

这就有不同的看法了。

笔者的看法是:

翻译技巧就是翻译经验和方法的提炼、总结和理论升华,是翻译处理某些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的一般规律。

如果说成功的翻译中存在着“诀窍”、“奥秘”的话,那么,翻译技巧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翻译没有技巧是不行的,翻译不研究技巧是没有前途的。

要入翻译之门,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是不行的。

有了一点成绩,切莫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否则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只有不畏艰难困苦,兢兢业业,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努力奋斗,毫不懈怠,才能在翻译工作中不断前进,有所成就。

3.2语音因素对汉译日翻译的影响

我们这里所指的语音语境即广义上的音调,语音语境对于句子语义的确立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笔者以重音为例谈谈语境对语意理解上的作用。

请看下面的例句,重音不同,也就是说,语音语境不同,对这个简单句子依次有如下理解:

(1)老师没说我迟到。

(可是有人这么说)

(2)老师没说我迟到。

(老师确实没说)

(3)老师没说我迟到。

(可是有人迟到了)

(4)老师没说我迟到。

(可是说我早退了)

这也是一例没有上下文的孤句。

看似极其简单,其实不然。

不同的语音语境,它就有不同的意思。

那么对应的日语就应该译为:

(1)私が遅刻したと言った人は、先生じゃない。

(2)先生は私が遅刻したとは言っていないのよ。

(3)先生は遅刻した人が私だと言わなかった。

(4)先生にたしかめられたのは、私の遅刻したことじゃないけど。

由此可见,语音语境对汉日翻译时句意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确定原文的确切意义,万万不可忽略,这样才能翻译准确。

3.3增加词量

由于汉日两种语言的差异,翻译中要想使汉日在表层结构上达到完全对等又不损害原文的语义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语义,同时又能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就必须采取增加词量的方法。

其目的是使译文自然、流畅,并能准确传达出原文的信息。

汉语可以用关联词连接前后两句,表示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

日语则不然,它有接续词和接续助词尤其是后者,乃是前一句末尾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以在译成日语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语的补充,以保证译文句法上的完整性。

如例

(1)

(1)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帮您解决。

译文:

何か困ったことがあれば、きっと何とかしましょう。

上句增译了「ば」,在此以假定语气表示条件的实现。

汉语中常见用小句做谓语的句式,翻译这种句式时,译文要添补相应的词语「について」「ても」等,不然意思会不明确。

如例

(2)

(2)无线电我是门外汉。

译文:

無電については、私は素人だ。

当汉语的主语或宾语由主谓短语构成时,或者名词小句的宾语、主语由短语构成时,译文中须添加形式体言的「こと」或「の」。

如例(3)

例(3)他今天到北京是早已决定了的。

译文:

彼が今日北京に着くことは早くからきまっていた。

为了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思,需补出原文中隐含的语义、省略成分或言外之意。

如例(4)

例(4)其实恰恰相反。

无论从欧洲的现实或欧洲的历史经验来看,都只能说明,有这个条约比没有更坏,而不是更好。

译文:

ところが、事実はまさにその逆である。

ヨーロッパの現実から見るにせよ、ヨーロッパの歴史から見るにせよ、その結果はいずれも、この条約のある方がない方よりよいのではなく、悪いのだということを示しているだけである。

划线的便是加译的部分。

观察下译文就可知道,所加的词不是那么随便加上的,而是限于能大致表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的词。

所以译者如果能切实抓住文章的意义,体会到它的背景事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大胆的加译。

第4章汉译日的翻译方法

在汉译日的过程中,被动式的译法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让人难以理解,在本章着重对被动式的译法进行了研究。

在第二节主要研究了顺译,顺译是汉译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的方法,较为普遍。

4.1被动式的译法

就被动句而言,日语可以看出其形式上的系统性,一般以表示被动意义的助动词形式表示。

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没有表面上的系统,表示被动意义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为“被”字句,此外还可以通过“叫”、“让”、“给”、“受”、“遭”、“挨”、“所”、“由”、“经”等介词来表示被动意义。

此外,一般认为日语被动句多于汉语,因此,无论汉语原文是否被动,翻译成日语时,均视日语表达的需要而决定是否使用被动形式。

4.1.1原文为主动句,译文采用被动形式

在汉语中,用于陈述客观事物或想象的被动句被称为“简略被动句”。

从形式上看,就是省略了被动介词,施事者没有出现。

(1)一桥大学建于1875年

译文:

一橋大学は1875年創立された。

(2)此处园林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译文:

この庭園はすでに世界遺産リスト登録されている。

(2)的中文说法是受到西方文字的影响形成的,这个“被”字完全可以去掉。

这类说法目前一般都认为是不规范说法,但已经较为常见。

翻译者可以自己选择,更重视“规范”的,则不用这一“被”字,而要使这文章显得“洋气”一些的,也可以在一些情况下使用。

但这是汉语表达上的问题,从汉译日的角度说,这类句子可以翻译成日语的别动态。

一般来说,存在句中带有明显的标志,例如“有”、“在”等字眼。

但是有一类存在句的主语表示处所,动词是及物的,而且它后面的名词代表受事者,一般是不确定的。

翻译这类句子时,如果译语动词是他动词,一般要处理为被动式。

例如:

例(3)我家的书房里靠着书架放着一架钢琴,那是去年从爸爸那里得到的生日礼物。

译文:

わが家の書斎にはピアノが本棚に立てかけられている。

それは去年パパからもらった誕生日のプレゼントである。

在一些句子里作为名词定语的动词,有些也应该做被动式转换。

一般来说,这些动词一定是他动词,定语后面的名词是受事,且一般都有较明确的限定范围。

例(4)目前政府采取的措施会有助于缓和房价高的问题。

译文:

今とられている措置は住宅難の缓和に役立つものと見られる

上句中“采取的”是“措施”的定语,“目前”限定了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施事则没有必要指出。

4.1.2意义被动句

有些被动句不带任何被动意义的介词、助词或动词,但是仍然表示受事者受到某种动作的影响,仍具有被动意义。

从表现形式来看,就是原文中本来处于动作对象的宾语被提至主格位置。

它具有如下特点:

主语是受事者,而不是施事者,施事者不一定出现;主语多为无生命体或抽象事物,而且是正确的,不能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谓语动词是及物的,一般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往往带有附加成分。

这种句子在汉语里被认为是意义上的被动句。

对于这类现象,译文中可直接采用被动式。

例(5)由于资金不充足,所以生产计划延期了。

译文一:

資金が不十分なので、生産の計画が延期された。

译文二:

資金が不十分なので、生産の計画が延びた。

意义上的被动句,由于主语大多为无生命物,故而不具有行为功能,所以译成日语时需要用被动句来表示,如译文一。

但如果动词若有自动词形式,可以直接用“自动词+ている的表现形式,译文二就是其中一例,因为“延期”已经发生,故而用过分时态更为妥当。

若表示完成某一行为的结果且现存时,「~ている」和「~てある」的作用相同。

如下例:

例(6)孩子们已经送回老家去了。

译文:

子供たちは故郷に送り返した。

例(6)中的主语“孩子们”虽是有生命,但是确定的,也不能发出谓语的动作,所以依然要用被动形式来表示。

当“被”字句中的施事者是第一人称,且句尾属于简单动词时,须改变主语,转换成主动句。

如下例:

例(7)那个提案被我们否决了。

译文一:

その提案はわれわれに否決された。

译文二:

その提案はわれわれが否決された。

施事者为无生物时且译语是自动词时,一般要转换成主动句,但主语不变,如例(8);译语是他动词时,一般可译成被动句,但是如果是由于本身的原因引起的不如意或受伤害,大多可译成主动句,如例(9)。

例(8)门给风吹开了

译文:

ドアが風で開いた。

例(9)杯子让我给摔坏了。

译文:

私はコップを壊してしまった。

还有一些固定搭配,虽然也带有被动意义,但一般处理为主动句。

例(10)他因为参加了罢工,被撤了职。

译文:

彼はストに加わったたわ、首になった。

“撤了职”也是一个固定词组,对应译词是「首になる」,并且是自动词,因此应该译成主动句。

4.2顺译

顺译的方法就是按照原文的词序进行翻译,译文与原文语序基本相同。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只有在保证原文信息内容能够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的前提下,顺译才是首选的翻译技巧。

从句子结构上说,两种文字的结构对应,或相似相近,是顺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从意义转达上说,对应或相似相近的巨型、句式转换不影响原文信息内容的再现是顺译得以运用的根本条件。

但是,仅仅具备了上述两大条件,有时也不宜采用顺译进行翻译,因为译文与原文之间还存在着审美条件。

只有审美条件得到了体现,顺译才是一种理想的翻译技巧。

简言之,满足了顺译的基本条件和根本条件,可以保证达意,满足其审美条件,才有可能做到传神。

例如:

(1)富豪三个漂亮的女儿,穿着华贵的藏族服饰,十分惹人注目。

开朗、热情的小女儿和年仅二十六岁的小王,很快就熟悉了。

译文:

この富豪のきれいな三人の娘が美しいチベット族の衣装をまとっているのが人々の注目を集めた。

明るく情熱的な一番若い娘と、まだ二十六歳だった王さんとはすぐに仲良しになった。

此例的第一句的结构是主语+谓语+谓语,译文的表面顺序没变。

推敲起来,富豪女儿引人注意的原因,可能是漂亮,也可能是藏族服饰,甚至是她们的贵族身份。

所以从审美角度看,译文还需斟酌。

如果改成「美しいチベット族の衣装をまとっているこの富豪のきれいな三人の娘が、人々の注目を集めた」似乎更好。

(2)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中学生,突然得了精神分裂症,病因是一次考试得了第二名,他原以为能得到第一名。

译文一:

ある成績の優れた中学生が突然精神分裂症にかかった。

病因はテストの成績がクラスで二位だそうだ。

しかし、彼はずっと一位に決まっているとしか思わなかったのだ。

译文二:

ある成績の優れた中学生だが、突然精神分裂症にかかった。

原因と言えば、一番だと思っていたテストの成績が二番だったからだと言う。

两个译文译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相比之下,译文二准确又简洁。

译文一虽采用了顺译的方法,效果并不好。

译文二首先将第一分句断为两句,用连接前后两部分,准确地体现出原文内隐含的“意外、反常”等语气。

「原因と言えば、……だと言う」句型的选用,准确地体现了原文的潜台词—区区小事,竟然诱发精神分裂症,说它是病因,病又确实由此而生。

总之,顺译只是一种翻译方法,选用与否主要取决于译文的表现效果。

不能为顺译而顺译,更不能为迁就原文语序而损坏原文信息内容的转达,是顺译失去其内在的科学性,成为死扣原文的“硬译”、“死译”。

结论

通过对上述典型例句的译文分析,可以看出翻译不单纯是语句的对译,而是要在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翻译是一种综合技能,如果我们把阅读看作是语言输入,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话,那么翻译就是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一种双向活动——首先摄入、理解原文的语码,然后将之转化为另一种语码输出。

本文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基本翻译技能和翻译意识。

翻译的实质是语言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而意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即语境是翻译的基础。

翻译实际上就是译者把握原文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语境意义的过程。

学习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如何更好地把原文的想法忠实地表达出来,更好地实现交流和沟通。

在学习中不能只注重翻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翻译修养的提高,应当注意培养各方面修养,培养全局意识,努力拉近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只要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在翻译的田园里辛勤耕耘,翻译修养就会不断提高,就会结出丰硕之果。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谭爽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谭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长时间来,谭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谭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

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

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

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

同时也感谢我的同学们,正是和他们四年的朝夕相处,一起上课一起讨论问题,让我逐渐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意识,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四年的求学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将成为我今后人生旅途中新的起点。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我的大学四年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又将开始了。

最近的半年则伴着找工作和写论文。

其间的起伏、悲喜得失,今天想来仍旧唏嘘不已。

所幸我没有被失败击垮。

自信、坚强、乐观的态度让我坚持到了最后,并且争取了最好的结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

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

希望自己能够记取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参考文献

1杜勤.新编汉日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0~69

2日语口译技巧.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

33~37

3山本哲也.日本語翻訳の理論と実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5~66

4王宗杰.科技日语翻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10

5曾宪凭.日语口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10~113

6谭晶华.日语笔译实务.外文出版社,2006:

70~77

7铁军.通向翻译的自由王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11

8庞春兰.新编日汉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6~61

9常波涛.日汉互译基础与技巧.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

23~25

10陈岩.汉译日精编教程.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43~46

11塚本庆一.日本語同声音訳教程.大修馆书店,2005:

78~99

12陆留弟,王颀,陈忠.同传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