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1583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docx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机遇与挑战

摘要:

我国加入WTO后,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我国金融业将面临国际金融行业的巨大冲击,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迫在眉睫.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之下,金融机构要充实资本金,提高经营素质,加强其整体实力,走上市之路就成为一项有战略意义的选择.金融企业上市是顺应国际证券业发展的潮流,也是证券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而中国金融企业以股本融资方式上市,可以说是促进我国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共生共荣的双赢举措。

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然后从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金融企业上市的现实意义,并针对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规则,提出了创新要求与完善措施,最后对上市金融公司的发展策略做了论述。

关键词:

金融企业上市,机遇,挑战

一、金融企业上市的政策背景

金融企业是指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从事金融业务的法人机构。

去年年底以来,我国金融企业上市的问题得到了证券、银行、保险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列入了各有关金融机构的重要议事日程。

银行业:

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引述周小川去年9月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时所写的一篇文章称,通过股份制改革并在股票市场上市融资,是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选择。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蔡鄂生在2000年中国投资论坛上说,为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将推动部分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上市,以补充其资本金的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也表示,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

证券业:

去年年底财政部颁发的《证券公司财务制度》已经明确规定,证券公司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可以采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按照票面值计价。

这是国家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对券商发行股票作出规定。

今年3月9日,宏源信托投资公司获准改制成为专业证券公司,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上将出现首家上市券商。

这预示着上市成为券商一条重要的融资道,将对证券市场的主体结构及市场本身的运行构成深远的影响。

保险业:

今年1月13日,国务颁布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其中指出“保险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应当遵守《公司法》及国家证券监管的有关规定”。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上市问题在政策上已获得通过。

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在2000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股份制保险公司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增资扩股,符合上市条件的可以申请上市。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金融企业与资本市场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改革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欢迎金融企业发行上市。

这是管理层第一次明确表示鼓励和支持金融企业发行上市,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有关上市的具体条件。

此举意味着证券市场的大门进一步地向金融企业敞开,表明了管理层大力扶持金融企业发展的意图,为金融企业上市提供了宽松的政策气氛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由此,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积极筹备申请上市工作,有的已经正式递交了申报材料。

例如,交行、光大、民生、招商、华夏、中信实业和福建兴业等商业银行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目前,民生银行已上市。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更是捷足先登,于今年斥资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成功实现了海外市场的买壳上市。

很短的时间内,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一派金融企业竞相准备上市的局面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二、我国金融企业上市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只有金融类上市公司)家,即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三只银行股,宏源信托、鞍山信托和陕国投三只信托股及一只涉足金融业务的爱建股份。

(一)深圳发展银行(简称“深发展”)1988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第一只银行股,也是深市的“龙头股”。

(二)浦东发展银行是1999年11月10日上市的,意味着经过近九年漫长的等待之后,国内的证券市场重新对商业银行开放,它是沪市第一只银行股,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证券市场总股本、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上市银行。

(三)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民营银行,于2000年11月21日获准发行,股上市并公布招股说明书,并于2000年11月27日采用定价发行的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

(四)宏源信托前身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新疆信托投资公司,在信托业开始全面整顿和清理后,证券业务逐步成为该公司主营业务。

2000年3月,宏源信托获准改制成为专业证券公司,这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首家上市券商。

(五)鞍安信托在业清理后,确立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新发展方向,停止了存贷款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和银行拆措业务,信托业务也逐步萎缩,证券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盈利主体。

(六)陕国投的目前主业有证券、金融信托和房地产三块,在信托和房地产等业务低迷的情况下,收缩房地产投资规模,维持信托业务的现有水平,同时大力拓展证券业务。

(七)爱建股份主营业务涉及房地产、金融信托、进出口业务和实业投资四个方面。

1999年公司利用配股资金向信托公司注资5亿元,一方面加大已有的信托业务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培育和推广新的信托品种。

爱建股份50%的利润由证券业务产生。

三、我国金融企业上市遇到的挑战

1、金融企业上市是我国加入WTO的大势所需。

在WTO的诸多协定之中,涉及金融业开放最主要的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该协定对金融市场的开放提出了如下要求:

各缔约方同意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各国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超过50%。

我国主要的金融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政府严格管制之下,并一直占据市场垄断的地位。

引入市场机制,尝试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也是刚刚开始,在资源配置能力、业务运作效率,市场开拓能力诸多方面都不可与国际金融业强手同日而语。

仅从规模上看,由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合并组建的世界第一大银行资产规模超过120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国内资商业银行1998年的资产总额;1998年末,摩根斯坦利添惠的资产总额为3175.90亿美元,是我国90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的7.6倍;1997年世界第一大保险公司法国安盛———巴黎联合保险公司总资产即已达到4079亿美元,而我国全部保险公司1998年总资产仅为245亿美元,相差之悬殊令人咋舌。

一旦我国正式加入WTO,对中国市场窥伺已久的各路列强将在业务、市场、客户、人才等方面给金融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

如果不充分利用已所剩不多的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国内的金融企业将失去与国际竞争对手一搏的机会。

2、金融企业上市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纵观全球金融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

国际金融界的知名企业无一不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它们或者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或者直接控制几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提高竞争实力。

在组织形式上,国际金融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竞争和分散风险的压力之下,任何一种金融企业都存在一种扩大资本规模的内在冲动,所以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能够从资本市场上大量融资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企业组织形式。

此外,各大金融企业还纷纷利用资本运作手段,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以达到迅速扩充资本、实现规模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益、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目前美国银行排名前6位的银行中,有5家银行是产生于合并。

在欧洲和日本,金融企业之间发生的兼并收购浪潮也是风起云涌、方兴未艾。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是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利用程度分不开的。

而且它们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

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一方面能够给国内的金融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企业加入资本市场,为其发展增添动力。

因此,国内金融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争取早日融入国际市场的必要之举。

3、金融企业上市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必然选择。

进行资本运作不仅仅是顺应竞争发展趋势、迎合国际市场发展潮流的需要,而且还是国内金融企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

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前,通常都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采用股份制的方式来明确产权关系,建设互相制衡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各项制度,规范企业行为。

在公司内部营造业务开拓机制、风险控制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人才开发机制等高效运作机制,实现企业运作的规范化、市场化与科学化。

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除了继续接受原监管机构的业务监管之外,还需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运作,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企业透明度。

这有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认识和监督,从而将金融企业推向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自发实现择优汰劣、奖勤罚懒,大大提高市场开拓和业务创新的效率。

因此,促进国内金融企业规范地进入资本市场是在当前情况下快速提高其整体素质、保障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我国金融企业上市遇到的机遇

一、金融企业上市:

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

1、成熟的金融板块是发达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达的资本市场里,金融概念股通常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发挥着中流砥柱的积极作用。

欧美股市与日本股市中就有许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股票,其中大银行股票举足轻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板块构成了欧美股市与日本股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香港股市,金融板块占据了整个股市将近1/3的市值,1998年和1999年,香港股市的金融股市值分别达到7873.58亿港元和12241.68亿港元,分别占到当年市价总值的29.68%和25.89%。

这种资本市场结构对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股票的价格,一般均较其他行业股票高得多,而且由于金融行业经营的稳健特性,股票价格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因此金融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属于价高、质优、稳定的大盘蓝筹股,通常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稳定人心的作用。

2、我国证券市场中金融板块情况。

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已逾千家,流通市值近万亿的规模。

但上市企业中以工商企业为主,金融企业则很少,至1999年初,沪深股市还只有“深发展”一家银行股票,其他上市的金融企业均为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类企业股票只有五家,占同期上市公司总家数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五。

1999年10月,浦东发展银行成功招股上市,成为我国第二家银行股。

至此,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共有6家,分别是深发展、浦发银行、鞍山信托、陕国投、宏源信托和爱建股份。

总股本仅为55亿股,流通股份未超过22亿股,占1999年底我国证券市场流通A股总数的8%。

虽然深发展和浦发银行两家银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庞大,市场权重也不小,但整个金融板块却无力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与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金融业所发挥的核心作用所不相匹配的。

3、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壮大金融板块力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非常频繁,需要抓紧时间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实现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市场规模的扩大化、市场主体发展的稳定化,从而达到抗御外来冲击、消化内生风险、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尚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在市场结构、规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和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金融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讲,通常都具有资产规模大、收益稳定、品牌效应高、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和推动度都较大等特点。

在国际资本市场中,金融股都是典型的大盘蓝筹股,对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国资本市场追求市场活力和稳健发展的双赢局面也需要有相当数量和相当比重的金融类企业的参与才可能顺利实现。

鼓励金融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面上的支持,更需要我国的金融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主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和国际惯例来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内部机制重建、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培育中国资本市场上自成气候的金融板块,并使之在市场发展中起到稳定市场、提高效率、推动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促进我国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共生共荣的双赢举措。

二、金融企业上市:

推动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创新与完善

由于金融企业在经营对象、业务性质、定价方式、运营机制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国际上成熟的资本市场往往对其发行条件以及信息披露有特殊的规定。

例如,美国SEC就对上市金融企业采取一些单独的办法,要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作出披露。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监管部门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金融企业发行上市与信息披露监管规则。

(一)修改关于净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要求原《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发行前一年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30%”,这一规定与传统产业相适应,但明显不符合现代金融企业高负债、高财务杠杆的特点,应对此作修改或补充说明。

(二)增加衡量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特殊核准条件

金融企业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其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相应的风险衡量指标。

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指标有:

备付金比率、存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等;衡量证券公司经营水平和风险的指标诸如:

手续费比率、流动性比率、资本化比率等;衡量保险公司经营水平和风险的指标有:

保险业务财务稳定性指标、现金偿付能力指标等。

(三)披露资产质量与风险因素

资产质量是衡量一家金融企业经营状况最重要的依据。

而传统的财务报表很难揭示导致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些特殊内容,例如:

表外业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利率变动等。

因此,监管部门应对上市金融企业如实披露资产质量状况、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和及时解释各种已经暴露的、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出专门的规定。

(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评估体系

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金融企业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

金融企业应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并通过合理的措施使投资者了解这种机制的完善、合理、有效,以促使投资者对其保持信心。

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其对内控机制的自我评价,并要求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对其内控机制进行评价,并予以公告。

(五)建立动态化的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应在金融企业信息披露以后的一年内或至少半年内,对其披露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进行监管和跟踪核查,防止少数企业利用其掌握信息源的特殊条件操纵市场,误导投资者。

此举有助于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维护透明的市场环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化有重大的意义。

五、上市金融企业的发展策略

上市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毕竟上市不是目的。

金融企业只有抓住这个契机,利用证券市场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在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为此,上市的金融企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科技投入,推进银行电子化网络建设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银行业呈现出了经营智能化、经营方式网络化、机构网点虚拟化等趋势。

而先进的科技支撑亦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

为此,各国银行业都加大了科技投入。

以美国为例,从1995年开始,美国商业银行花费在信息技术上的费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1999年己达到了230亿美元。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上市金融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除兼顾拓展分支机构外,应加大科技投入的比例。

通过以网络为基础、集经营管理、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为一体的,统一、高效、安全、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引导整个银行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模式和功能的再造,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促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对上市金融企业来讲,创新更是其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与大型银行相抗衡的一条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金融业业务品种单一、差别化小的弱点,上市金融企业的业务创新应侧重于无资本要求、风险低、盈利高、服务性强的中间业务领域。

如各类担保业务(包括贷款承诺担保、汇票承诺担保、信用证担保)、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与不可撤销贷款承诺)、创新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利率互换、金融期货合约等)和中介服务等。

当然,鉴于当前我国金融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上市金融企业的业务

创新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并购活动

金融企业上市后,募集了大量资金。

如果能在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资源,则比一味的提高资本充足率更有意义。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上市金融企业今后可以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证券市场上的资本运作开展兼并重组。

或强强联合,或并购那些有基础、有潜力的金融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品种,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进入的速度。

(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明确市场定位

对信托类上市公司来讲,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及早明确市场定位是当务之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预示着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开始了第五次清理整顿。

该《办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还信托以本来面目,坚持把信托公司:

娜成真正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以手续费、佣金为收入的中介组织。

同时,对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信托公司的股票经营与业务要通过单独或联合组建证券公司、证券经纪公司进行经营,与信托投资公司实行严格的分别设立公司、分业经营与业管理。

这样一来,信托类上市公司就存在着两条出路。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剥离非证券资产或成立控股的证券公司,逐步向证券业务转移。

一旦成功改组为上市的证券公司,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会豁然开朗。

另一条出路就是通过信证分离,成为纯粹的信托投资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这种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国民个人财富日益增长,结构也由消费型向投资型转变,这就非常需要信托这样的代人理则机构。

其次,国有资产面临着优化配置的任务,在大规模重组过程中,具有丰富并购咨询经验的信托投资公司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第三,随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规模巨大的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公益性基金都存在着保值增值的要求,这也有待于信托业去开发。

总之,不论是转变为证券公司还是保留原有面目,只要信托类上市公司及早明确市场定位,同时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就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再上新台阶。

六、总结

对于此,我们似乎应该这样理解,金融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仍由国家实行控股,是由于我国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国家对某种关系国家命脉的行业保持控制力的做法,现阶段仍属必要。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人和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一国的金融市场毕竟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绝对不可或缺的部分,金融业既然是作为一种竞争性行业,今后我国金融业市场一定会更加开放,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和充分,因此,金融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由国家实行控股已是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相信我国金融业股份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将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产权多元化和所有权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合乎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金融企业,只有这时,我国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管理质量和国际竞争水平才会与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机构并驾齐驱,才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企业上市,犹如蓄势待发的弦上之箭,更待“飞鸣摘”!

 

七、文献资料

[1]曾新明:

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完善措施,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史际春:

温烨,邓峰.企业和公司法.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黄瑞峰:

《金融企业上市箭在弦上》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8期

[4]江生忠、祝向军:

《保险公司上市问题的理论分析》保险研究2001年第3期

[5]余洋:

《关于股份制保险公司上市的思考》金融时报2000年6月22日

[6]鲁蔚:

《尽快建立保险公司企业...

[7]黄瑞峰:

《金融企业上市箭在弦上》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8期

[8]刘丽:

浅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市场周刊,2005

(2)

[9]吴琳芳: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0]季琼:

金融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市场发展初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