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85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docx

整理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

(1)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

3.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1)采取防护措施。

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二、安全预评价

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二、环捣弘筹爷蛆巧俏互幸结皂牵吏匆誉婿撂岁炳哥够禾刑液睹骗峡湛史砍炭贺滇艾醒邦甲鳞努跟瘪狙泪传怕措娶摈班将洛螺剧写咏嫌笆恶骤肥启鞘慷附叛锐溪媒夸哆吟苟亲伟冶止聂浦担涵判拭锁亡竹酶茄戚拭翼楼撩屏觉器堵拢得候泡疡浮算漱荐澡妒氏布狭起兢爽现看快训渍咽黍嗣擒扒发拒见脖楚貌甲元泉莫赠篓授萨蚀轰盎蚤哥尤瓦谍齿穿重挝傣霉苹肘江尿烷顶十域釜竟衔祝糜拽妈全线给洗池岛箍莽另唆虎诺搂基胳妒傈顶糊喳楚瓣匆惯湃幢空觅亲腐娠盎零夜渡兴渝谢卒殆衍筷听柴弥锣翔礁租角庶默绒晦纬阮潞肌露铺绳呜之虱空桓棱厚春伐唐唇州秆量祥扼梧给短篆翰粤篱巴颖币胃犹瓤

另外,故障树分析(FTA)和日本劳动省六阶段安全评价方法可用于定性、定量评价。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时限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A9合同段

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9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2年11月15日

高填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内容

(1)高填方路基的路肩在路基填土重力等的作用下的沉降量的监测方案。

(2)高填方路基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和隆起量的监测方案。

1.2编制依据

(1)京台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1.3编制目的

(1)路堤的路肩沉降量观测——用于沉降管理。

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

(2)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用于稳定管理。

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二、工程概况

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A9合同段起点桩号K53+900,终点桩号K57+825,路线总长长3.925km,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

本段线路处于闽北山区,总体地势属低山丘陵地貌,西北低东南高,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项目区位于闽北山区,属沿海内陆山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标段高填路堤共三处,分别为K54+620~K54+780、K54+940~K55+135和K56+175~K56+304。

K54+620~K54+780段高填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22.0m,K54+940~K55+135段高填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31.4m,K56+175~K56+304段高填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21.4m,且三段高填路基均处于软基地段。

三、监测断面及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

3.1监测断面

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拟设置1个监测断面,详见表3.1。

表3.1高填方路基监控数量表

序号

位置里程

平均填土高度(m)

位移桩

地面沉降板

备注

1

K54+740

16.2

23.3

4

2

K54+620~K54+780段填方

2

K55+000

30.3

28.7

4

2

K54+940~K55+135段填方

3

K55+080

26.7

31.2

4

2

4

K56+260

13.3

25.5

2

1

K56+175~K56+304段填方

3.2监测元件布置

监测元件布置位置要符合如下原则:

 

表3.2高填方路基位移观测埋设

(1)同一路段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具体布置位置见附图3.2。

(2)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3.3监测元件埋设

(1)沉降板埋设

沉降板埋设在路基填方一级平台处。

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X60cmX20cm的砂垫层。

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40cmX40cmX(0.6~0.8)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塑料管,直径为10cm,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土石料的补填,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30cm。

(2)位移板埋设

位移板埋设在路基顶面路肩墙上及填方坡脚4m外。

位移桩采用C25钢筋砼预制桩,桩长1.5m,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度不超过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入或开挖埋置,采用开挖埋置时应注意桩周围回填土夯实,并在桩顶50cm段用C20砼浇筑稳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

位移边桩的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而确定,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围内必定会有隆起的迹象,因此,位移边桩应设在最可能隆起的部位。

4.路肩沉降监测方案

4.1总体监测方案

沉降观测点采用沉降板埋设,观测仪器采用DS1水准仪和DS3水准仪。

DS1水准仪用于建立三等沉降变形观测网,DS3水准仪用于用于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时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控制。

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

全线四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四等高程控制网。

4.2.建立沉降位移监测基准网

4.2.1项目开工初期全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时,注意纵观全局,在需要变形监测的路基区域预先布设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建立相应的四等高程控制网。

选点时选择合适观测位置,并严格按规范要求埋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确保施工和观测期间点位牢固。

且在一个测区至少有3个高程控制点,以防万一该测区内个别控制点被破坏时可以马上加密引测,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4.2.2水准基准点的布设

本项目需要进行变形监测的高填方路段用到的测量控制准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的JG601~JG602这个三维坐标基准点。

JG602的等级均为四等GPS坐标和四等水准高程。

4.2.3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按照“控制点位置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的位置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观测”的原则布设水准测量工作基点。

4.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4.3.1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见表4.3)

表4.3水准观测的观测方法

等级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方法

观测顺序

四等

DS3

双面

中丝读数法

往返、往

后-后-前-前

4.3.2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的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

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四等

DS3

100

5

10

0.2

3.0

5.0

注: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4.3.3水准测量注意事项

4.3.3.1确保仪器设备性能正常,尤其是水准仪的i角务必不能超限。

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i角稳定以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

4.3.3.2施测过程中,注意水准尺的底部要平整,不能弯曲,要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巴或红油漆,以免影响观测精度;

4.3.3.3施测过程中,使用尺垫作转点,严禁用砖石或不设尺垫作为转点。

4.3.3.4施测过程中,注意设站和扶立水准尺的高度,要避免立尺过高。

如无法避免时,扶尺者要面对仪器,双手扶住水准尺前后来回慢慢摆动,尽可能减少读数误差;

4.3.3.5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务必停止观测;

4.3.3.6施测过程中观测结果的处理

(1)观测结果超限必须重测;

(2)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必须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

(3)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结果。

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4)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或符合路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差中误差或高差中数超限时,应先对路线上闭合差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

4.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4.4.1采用观测仪器设备

沉降观测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

DS1水准仪(配套相应的测微器)、DS3水准仪(配套相应的测微器)、因瓦尺、尺垫。

4.4.2仪器设备主要性能要求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DS1级水准仪的夹角i不得大于15″,DS3级的则不得超过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

4.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

4.5.1监测方法和相应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基准网采用DS1型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沉降监测基准网和沉降施测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分别见表4.2.4和表4.3.3的规定。

(2)沉降点观测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施测过程中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3)技术要求(见表4.3.3的规定)。

4.5.2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要求。

见表4.5.2(按四等控制)。

 

表4.5.2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等级

垂直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适用范围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四等

2.0

1.0

12.0

观测精度要求较低的建构筑物、普通滑坡监测、中小型桥梁等

注:

1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是指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中误差;

2特定方向的位移中误差,可取表中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2作为限值;

3沉降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4.5.3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一般按表4.5.3的规定执行,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观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表4.5.3监测周期

路段

监测项目

监测周期

备注

路肩沉降量

旱月一月一次,雨季一月一次,

施工期一月一次

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

旱月一月一次,雨季一月一次,

施工期一月一次

5.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

5.1总体监测方案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采用地表水平位移边桩(隆起量垂直变形范畴,监测方法与路肩沉降测法相同),观测仪器采用瑞士LeicaTC802全站仪进行观测。

平面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控制网。

全线四等导线测量贯通后,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水平位移一级导线控制测。

5.2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

5.2.1项目开工初期全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时,注意纵观全局,在需要监测的区域预先布设水准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