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确把握办会宗旨 论繁荣高教科研事业.docx
《浅谈正确把握办会宗旨 论繁荣高教科研事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正确把握办会宗旨 论繁荣高教科研事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正确把握办会宗旨论繁荣高教科研事业
浅谈正确把握办会宗旨论繁荣高教科研事业
[论文摘要]2006年以来,吉林省高教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坚持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繁荣高等教育科研事业服务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全省高等教育科研工作者开拓进取、奋发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圆满完成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新一届理事会要努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科研事业的新局面。
[论文关键词]高教科研学术团体办会宗旨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组建于2006年1月。
5年来,省高教学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教育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繁荣高等教育科研事业服务的宗旨,团结和带领全省高等教育科研工作者开拓进取、奋发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圆满完成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五年来工作的回顾
(一) 强化学会服务职能,推动全省高教科研工作上台阶
1.办好年度高教科研工作会议。
如何发挥省高教学会联系面广、群众基础雄厚、工作机制灵活的优势,将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广大高教科研工作者的智慧连接起来,发挥好理论工作破解难题、形成思路、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重要作用,是本届理事会思考的首要问题。
为此,经省教育厅同意,省高教学会将原先的“全省高校高教所(室)负责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更改为“全省高教科研工作会议”,联合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科学院共同举办,统筹全省的年度高教科研工作,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高教所(室)负责人、省高教学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齐聚一堂共商高教科研大计。
从2006年至2010年,分别在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和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成功举办了历次高教科研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
省教育厅主管高等教育的厅长、高教处负责人讲话,通报近期全省高教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省高教学会秘书处传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一年度高教科研工作的经验、部署当年的工作计划;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全省教育科研信息及当年的工作安排;高校高教所(室)负责人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交流高教科研工作经验。
由于会议主题鲜明、任务明确、效率较高,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省教育厅指导高校高教科研工作的平台,广大高教科研工作者互相联系并交流信息与经验的纽带。
2.组织好高教科研项目。
课题立项是凝聚科研力量、推进学术繁荣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省高教学会努力促进课题资源的多元化,目前的立项渠道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及各高校自主管理的规划课题等等。
2006年,省高教学会在我省高校中组织“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百余项,经初评和复评后上报94项,有57项课题获准立项,立项率达60%。
其中,长春工业大学申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空间的构建与拓展问题研究”被列为重点规划课题。
中国高教学会给予这项课题1万元的经费资助;白城师范学院申报的“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5项课题被列为规划课题,分别获得了3000元的资助经费。
同年12月,省高教学会举办了课题负责人培训会议,请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民教授做学术报告,讲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经验,给与会人员以良多的启发。
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委托,省高教学会对这些课题从开题到结题全程监督管理。
2008年10月,省高教学会与省教科办、省教科院联合组成专家组,分赴省内十余所高校,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
截止目前,已经有30余项课题获得结项,多数课题任务饱满、成果丰硕,受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好评。
(二)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繁荣我省高教科研事业
1.办好高教科研学术年会。
在每年举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上,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大势确定研讨主题,邀请省领导、知名学者为大会做学术报告,组织高教科研工作者交流学术成果,收到了较好的反响。
2007年学术年会在吉林农业大学召开,2008年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召开,2009年在空军航空大学召开,2010年年会安排在长春工业大学召开。
在历次年会上,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府、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社科联以及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应邀出席,省高教学会会长作主题发言,高等学校代表作专题报告。
由于年会主题鲜明、规格较高、学术氛围浓郁,受到了广大高教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引领了我省高教科研的方向。
2.组织好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
5年来,省高教学会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征集高教类科研成果参与各级各类评奖活动,包括第六、第七届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第七届中国高教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第六届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等,许多优秀成果获得奖励。
与此同时,办好两年一届的省高教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努力把它打造成我省教育科学界的品牌。
2007年,组织了第十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选工作,共征集论文306篇,着作18部,评选出一等奖论文31篇、二等奖75篇、三等奖110篇,一等奖着作1部、二等奖5部、三等奖10部;2010年,组织了第十一次评选活动,共征集到参评成果614项,评出一等奖论文52篇、二等奖126篇、三等奖250篇,一等奖着作2部、二等奖4部、三等奖8部。
通过这些评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省高教科研工作的实力和水平。
(三) 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带动全省高教科研工作上水平
在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规划和协调工作的同时,以省高教学会秘书处为主体,承担具有全局性、导向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努力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由省高教学会秘书处主持的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等学校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办学模式研究”,联合了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13所高校组成课题组开展协作研究,出版了《高教横向联合的坐标——高等学校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办学模式研究报告》等一批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又牵头申报了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建设创新型国家形势下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运行机制研究”,并开展了多部门协作研究。
由省高教学会副会长、省教科院院长张旺研究员牵头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科学发展观下的吉林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联合全省9个地区教育局(教委)、7所高校,组成20个子课题组开展协作研究,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出版了学术专着《科学发展观下的吉林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由省高教学会组织申报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滚动课题“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及征信体系研究”,完成了课题成果“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和软件“大眼睛征信系统”,并已投入试运行;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用体系建设及应用研究”,联合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商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协作研究,开创了产学研联合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由省高教学会牵头申报的中国高教学会、新世纪教育研究所2009年度重点课题“吉林省高校合并调整经验实证研究”,联合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工商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合并高校开展协作研究。
这项课题获得了10万元的研究经费,取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新突破。
近年来,省高教学会秘书处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
其中,《吉林省高等教育史》、《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概述》等两部着作获得了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由省高教学会秘书处与空军航空大学联合申报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获得了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 积极参与咨询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服务
国家及我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行政部门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团体的力量。
为此,省高教学会积极为政府的决策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2009年,省高教学会承担了民盟中央参政议政调研课题“依法管理高等教育的调查与研究”,完成了两篇调研报告;同年,根据省教育厅领导的要求和相关部门的委托,省高教学会承担了“关于教育彩票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完成了《关于发行教育彩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配合教育部圾省教育厅的工作,省高教学会参与了国家及我省《纲要》的调研及起草工作。
2009年,代省政府起草了《对教育部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的调研》,代省教育厅起草了《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调研报告》,提交教育部纲要起草小组参考;2010年8月起,全程参与我省《纲要》的研究与起草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
2010年lO月,派出专业人员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五五”普法和依法治校检查工作,并与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在延吉市举办了“全省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依法治校和章程建设培训班”,为培训班学员做了辅导报告。
(五) 大力推广高校经验,扩大高教科研的群众基础
本届理事会成立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高等学校开展高教科研工作,并形成了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1.完善机构是开展高校高教科研工作的前提。
前些年,随着高校内部机构的调整,一些高校撇并了高教科研机构,使高教科研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但多数高校充分认识到高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了高教科研机构的建设。
比如,吉林大学高教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包括4个研究室、1个教学中心、3个行政与教辅部门在内的教学科研机构,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专职教师12人,成为省内首屈一指、国内较有影响的高教科研机构;延边大学将“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由过去的行政机关转变为专业科研机构,凸显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拓展了高教理论与高教教学研究、高教政策与高教规划研究、高教形势与高教发展研究三个领域。
2010年11月,长春大学光华学院与省教科院联合组建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开创了高校与专业院所联合举办高教科研机构的先河。
2.健全制度是搞好高校高教科研工作的保障。
近年来,多数高校建立并完善了高教科研工作规章制度。
比如,长春理工大学印发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规章制度汇编》、完善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职责》;长春工业大学出台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验收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吉林建工学院城建学院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学研究工作奖励办法》;吉林省工商学院制定了《高教研究室工作职责》、《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高教研究室资料管理细则》,等等。
这些工作为高校教育科研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也纷纷组建高教科研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比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先后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结题实施细则》等5个规范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出台《立项教育科研课题资助办法》、《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调动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吉林建工学院城建学院制定《教学研究课题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制定《教育科研立项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外贸干校制定《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意见》,对这些学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工作发挥了指导和规范作用。
3.课题管理是高校高教科研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我省高校除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纵向课题以外,许多高校还自主设立了课题管理机构,促进了校本科研的发展。
比如,吉林农业大学编制《立项指南》,征得课题280多项,有120余项被批准为国家级、省级、厅级和校级课题;吉林大学仅2008年就承担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89项,其中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2l项,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68项,还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9项;吉林建工学院加强对在研的省、校两级立项课题管理,与课题组负责人共同改进课题研究工作。
为激励教师参与高教科研的积极性,不少高校还对高教科研课题予以资助。
延边大学、北华大学对高教科研课题按立项等级分别给予2000—5000元的配套经费资助;吉林师范大学对获得经费资助的课题给予1:
1的配套经费,对获得单位资助的省教科规划课题给予3000~5000元的经费支持。
由于有了经费作保障,不仅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而且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4.学术活动是高校高教科研工作的生命线。
近年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开展高教科研学术活动。
比如,延边大学于2006-2007年组织了跨年度的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暨教育创新论坛活动,整个活动分为理论学习、撰写论文和论坛交流三个阶段进行;吉林公安高专2006年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撰写一批学术论文,出版了论文集;辽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进一步明晰了办学理念,找准了办学定位,坚定了办学信心;华桥外院共组织多场学术讲座,借此提高全员的文化素质、科研能力;吉林动画学院2009年开展了“学术月”活动,营造了较强的学术氛围。
5.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是拓展高教科研领域的关键。
为加强省高教学会所属21个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学会秘书处每年在三四月份就其机构建设、工作总结及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审核,促进了专业委员会的规范化运行。
不少专业委员会得到发展壮大,成为该专业领域学术活动的中心。
比如,教育技术专业委员秘书处下设编辑部、技术部、培训部、外联部和开发部等5个部门,各部门工作积极主动、学术活动丰富,计划性强,不仅每年坚持召开学术年会、理事会,而且还举办1-2次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培训班,组织一次研究开发、现场演示观摩,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活动;高校新闻工作者专业委员会为提高宣传质量,每年都组织一次好新闻评选;省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仅2007就与吉林体育学院联合举办了“吉林省首届体育博士论坛”、“积极推进‘阳光工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论坛”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举办了“首届吉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科创论坛”。
各专业委员会活跃的学术活动为高校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高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六)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为全省高教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1.加强秘书处机构建设。
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省高教学会秘书处加强了与挂靠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的合作,与省教科院高教所、《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编辑部合署办公,不仅合作举办年度高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编辑出版学术期刊,而且充分发挥学会联系面广、工作机制灵活的优势,为省教科院的发展做贡献。
2009年,适逢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成立50周年,秘书处工作人员全力投入庆典活动的准备工作,参与编撰出版了大型纪念着作《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史》,2名秘书处人员受到奖励。
几年来,秘书处多名工作人员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优秀干部、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2.提高期刊的办刊水平。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中赢得了较高声望,从第一届至第三届连续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由于种种原因,在2004年举行的第四次中文核心期刊评选中不幸落选。
第六届理事会成立后,理事会领导提出“奋斗五年,恢复中文核心期刊”的要求,加大了编辑部的机构和制度建设力度,努力提高编辑质量,不断增加刊物发行量。
2006年,版面从原先的120版扩大到160版,2010年又扩大到176版,刊载容量大幅增加。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编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在2008年举行的第五次评比中重新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受到了省教育厅的奖励。
在2010年12月举行的中国高教学会期刊研究分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再一次被推举为副会长单位。
3.产学研结合拓宽办会渠道。
利用灵活的机制提高办会水平,是社团组织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趋势。
为此,2008年省高教学会秘书处与长春商鼎网络公司联合成立“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就业信用研究与就业征信核验中心”,共同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及征信系统建设研究”,完成了“大学生就业信用标准”和软件“大眼睛征信系统”两项科研成果。
2009年,“中心”举办了“首届吉林省大学生‘诚信点亮人生创业成就辉煌,主题校园创业大赛”,目前正在筹办第二届校园创业大赛。
上述成绩,是理事会全体成员带领全省高教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取得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省高教学会的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表现在:
我省承担的高教科研课题级别仍比较低,缺少原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科研效益不够高;办会机制不够灵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弱,经费短缺限制了高水平学术活动的开展;高校高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不平衡,一些高校撤并或削弱了高教研究机构,高教科研工作被边缘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专业委员会长期不能正常开展学术活动,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秘书处工作职能单一,服务能力有待更进一步加强。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今天,我们即将跨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阶段,新一届理事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要努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科研事业的新局面。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落实《纲要》精神,推动高教学会向公共治理机构转型
随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将从对学校事务的直接管理向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方面转变。
在这一转变中,社团组织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人、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
《纲要》特别强调,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为此,要努力探索提供教育公共治理服务的途径与办法,力争使省高教学会在新一轮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
(二) 抓好课题立项工作,培育一批重大科研课题
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头一年,也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之年。
必须不失时机,抓好课题的立项与管理工作,努力为今后5年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尤其要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课题,以此来吸引人才、培养队伍,力争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我省的高教科研水平。
(三) 加强高校高教科研机构建设,突出对高校发展的校本研究
当前,高校发展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要立足本校,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致力于解决学校发展中凸显出来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另外,要发挥高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投身到学校火热的教学改革之中,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汲取教育科研的丰富营养。
高校领导要重视高教科研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切实把办学活动转向依靠教育规律、办学规律上来。
(四) 加强学会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
省高教学会是全省高教科研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社团组织,有独特的运行规律与发展条件。
要在国家法律法规指引下,根据省高教学会的宗旨和服务方向,努力拓宽办会途径,提高办会效益。
理事会成员应当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在领导好本部门高教科研工作的同时,关心高教学会的发展、支持高教学会的工作、办好高教学会的事情。
学会秘书处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把理事会的各项重大决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