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60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2009版)

习题十二第164-165页

注意:

(1)此答案仅供参考。

(2)如果发现参考答案存在错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反馈给我,以便及时纠正。

1、重点概念:

GDP、GDP折算指数和GNP。

2、四个项目都不计入GDP。

根据GDP的定义:

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1)不需要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不反映经济活动。

(2)卡车属于过去生产的产品。

(3)股票是一种所有权的代表,不属于产品和服务。

(4)地产不是生产出来的,是天然存在的物品。

3、社会保险税是政府以税收形式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社会保障资金,因此,它并不影响GDP、NDP和NI(国民收入),但它会直接影响个人收入PI、间接地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GDP与GNP差异:

统计范围不同。

5、所有的交易都有买卖双方,包括要素市场和产品与服务市场;卖方得到的收入一定等于买方的支出;没有卖出去的产品或服务等于自己卖给自己。

因此,产出等于收入等于支出。

6、本题目参考解法:

(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GDP=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利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总消费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如果答案与教程后的参考答案不一致,以此公式计算的结果为准。

7、8、9参考教材后答案。

10、计算GDP折算指数,用某年GDP的名义值比该年实际GDP。

11、参考教材后答案。

1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是一个定义性恒等式,因为两部门经济中,从支出角度看:

GDP=C+I;从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分配去向看:

GDP=C+S

因此,核算中一定有S=I。

但是,这并等于人们意愿的或计划的储蓄一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

习题十三第189-190页

1、解释概念:

略。

2、C

3、A

4、C

5、B

6、A

7、D

8、A(参考“平衡预算乘数”)

9、B

10、D

11、参考教材第一节的有关内容。

均衡产出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的产出,这时非计划(或非意愿的)存货投资等于零。

12、不能。

对线性消费函数而言:

MPC=b,但APC=b+a/Y不一定小于1。

13、本题答案仅供参考:

第二位老太太利用抵押贷款购买住房,住的时间长于第一位老太太,因此,她更明智一些。

较早购买住房的老太太,其抵押贷款依靠其一生的收入来偿还,其住房消费是根据其预期的恒常收入来决定的——这种做法接近于“恒常收入假说”;另一位老太太,年轻时储蓄,到老年时才利用储蓄购买住房,目的在于消除包括住房在内的所有消费在生命周期内的波动,这更接近于“生命周期假说”。

但是,到年老时才买住房的人,如果不是有遗产动机,这种事情一定不会发生。

(也有一种答案是,年老时才买房的老太太根据的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即按照绝对收入决定消费支出,C=a+by)

14、穷人的MPC大于富人,调整收入分配必然导致总体消费水平上升,消费支出增加有助于国民收入提高。

15、假设投资是外生变量,则根据Y=C+I,增加储蓄等于减少C——均衡产出下降。

这是凯恩斯的观点。

16、

(1)均衡收入750(单位:

10亿)。

均衡消费700(10亿),均衡储蓄50(10亿)。

(2)均衡收入1500(10亿),储蓄50(10亿)如果投资增加50,国民收入增加10倍,即500(10亿)。

(3)投资乘数由5变成10。

17、18题:

作业(作业已经讲解过)。

习题十四第202-203页

1、概念(略)

2、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

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而被公众普遍接受。

货币具有三大职能:

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载体。

3、4参考讲义。

5、根据

,名义货币需求

决定于实际国民收入y、利率水平r和物价指数P。

6、无限期债券价格P=R/r,R:

债券的年收益,r:

市场利率。

显然,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反相关。

7、9、10略。

8、

(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33亿

注意:

题目中对现金的需求1000亿,应当理解为经济中脱离银行体系的现金持有量为1000亿。

(2)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货币乘数变为5,400亿准备金派生总存款2000亿,再加上1000亿现金,货币供应为3000亿,减少1333.33亿。

(3)这是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其操作过程是:

中央银行从债券市场上买入10亿债券,等同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增加10亿。

按照货币创造原理,10亿准备金可派生总存款D=10/0.12=83.33亿。

习题十五第214-215页

1、IS曲线负斜率的解释:

一是可以利用IS曲线方程直接推导出斜率。

二是可以利用简单的逻辑推理:

当利率下降,投资需求会增加、消费支出增加,于是均衡产出增加。

可见,利率与产出负相关。

2、一是利用LM方程直接推导其斜率。

二是如下推理:

收入增加导致交易需求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均衡利率上升。

于是,收入与利率正相关。

4、

(1)(提示:

每个收入对应三个利率,分别计算出三个货币需求量,再绘制一个LM曲线,总共绘制三条)

(2)本题是要求找到LM方程:

r=Y/25–30

(3)画图(略)。

(4)r=Y/25–40货币供给增加,LM右移动但斜率不变,即它与上面的LM曲线平行且右移。

(5)正确的答案是:

当r=10,Y=1000时,我们可以得到货币需求L=200-50=150;然而(4)中的货币供给是200,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失衡,利率将趋于下降。

5、略。

6、

(1)c

(2)a(3)c(4)a(5)d

7、

(1)当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时,按照总需求决定收入的逻辑,国民收入增加。

根据货币需求函数,当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右移但货币供给曲线不变,于是均衡利率上升。

(2)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最初货币市场的需求是保持不变的,但货币供给线向右移动,于是均衡利率下降,根据投资需求与利率反相关规律,投资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3)政府购买支出G的增加最初影响产品市场,最后传递到货币市场;Ms的增加最初影响货币市场,最后传递到产品市场。

二者的传导路径不同。

8、注意:

税收函数为T=0.2Y,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该表达式,你就假设T0=0。

习题十六第224-225页

1、基本概念:

略。

2、根据自主税收乘数公式

,当税率t越大时,乘数越小,意味着当自主税收变化时总需求波动越小;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越大。

3、平衡预算和功能财政思想,可以参考教材218-219页。

4、本题注意单位(10亿):

(2)题中计算预算平衡的税率应当是0.25而不是0.2

答案:

(1)Y=2000(10亿),G=220(10亿)BS=180(10亿)

(2)Y=1800(10亿),BS=230(10亿)

5、已经知道T-G=-75;KG=2.5,

政府支出减少200导致收入减少量=500

进而导致税收减少125

于是预算为(T-125)-(G-200)=T-G+75=0

实现预算平衡,消除了赤字。

6、提示:

根据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公式判断。

7、凯恩斯主义:

LM曲线水平(流动性陷阱),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右移,收入增长但利率并不改变。

货币主义:

LM是古典主义的垂直线,IS负斜率,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右移,产出增加而利率下降。

8、本题错误:

消费函数中的收入应改为可支配收入,但教材中的答案是对的。

(1)参照教材答案。

(2)参照教材答案。

(3)(a)中收入增加50,(b)中的收入增加75。

两种情况中收入增量都小于按照简单政府支出乘数计算的收入增量=30KI=150,(乘数为5),说明存在挤出效应。

但(a)中的挤出效应大于(b)。

因为前者的投资需求函数中,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系数10大于后者的5。

9、答案参照教材。

消费函数中的Y改为可支配收入Yd

因为LM曲线是垂线,IS曲线移动不影响产出。

结论:

存在完全挤出效应。

10、答案参照教材。

消费函数中的Y改为可支配收入Yd

因为IS曲线是垂线,IS曲线移动距离等于产出移动的距离,政府支出乘数等于财政政策乘数(K=5)。

结论:

零挤出。

11、本题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假设IS右移动幅度正好等于LM右移动幅度,则产出增加,利率不变。

IS右移动幅度=政府支出增量10乘以政府支出乘数2=20

LM右移动幅度=货币供应增量/k=货币供应增量/0.5=20,(参考209页公式15-4)(dY/dM0=1/k)

则货币供应增量dM0=10

12、经济萧条时:

LM曲线水平,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时:

货币主义认为,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减少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率下降。

但其代价是短期失业率上升、产出水平下降。

13、

(1)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以达到某种政策目标.

(2)具体组合有:

双扩张\双紧缩\紧财政扩货币\紧货币扩财政等四种组合.

(3)每一种组合都可以用IS-LM模型中曲线的移动加以说明:

以表明均衡利率和均衡产出的变化.

(4)画出图形(略)。

 

习题十七参考答案第237-238页

1、概念:

略。

2、参考教材第227页。

3、D

4、B当物价P下降时,利率降低,I=e-dr增加,如果d越大,则投资I增加越多,产出Y增加越多,AD曲线越平坦。

5、D

6、B

7、A

8、计算题:

提示:

先计算IS方程,再求出LM方程,求解y即可找到总需求函数。

参照教材后的答案。

(1)求总需求函数:

IS方程:

y=1250-30r

LM方程:

150=P(0.2y-4r)

求解方程组,得到:

y=500+450/P(总需求函数)

(2)略.

(3)如果货币供给超过150,利率将下降(低于10%),收入将增加;

如果货币供给少于150,利率将上升(高于10%),收入将减少.

(4)AS-AD均衡

令AS=AD即得到答案.

9、计算题:

(1)参考教程上的答案.

(2)当P=1时,名义工资w=6实际工资w/P=6

就业量N=100,产量y=1000

当P=1.25时,名义工资w=7实际工资w/P=5.6

就业量N=105,产量y=1029

10、(3)如果充分就业产量4000,则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从4000出发的垂线.AD2与该垂线的交点处物价P=1.6,产量y=4000.

画图(略)

11、参考答案: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产出决定于技术和要素供给能力,因此,当要素存量和技术水平不变时,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从自然产出水平出发的垂线。

凯恩斯主义的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可以利用课堂里讲过的“错觉论”、“粘性工资论”、“粘性价格论解释”。

也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解释:

凯恩斯主义认为,物价上涨——如果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W/P下降——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产出就增加,价格水平与产出正相关。

习题十八第225页

1、重点概念:

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菲利普斯曲线

2、第一个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第二个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3、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1)长期:

实际利率决定于资本产出率,基本保持不变,但根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而升高。

(2)短期:

名义利率不能随着通货膨胀率而及时调整,于是,名义利率不变而实际利率下降。

4、根据MV=PQ得到m+v=π+q,小写字母表示增长率,将有关变量代入即可。

货币数量方程是由货币流通速度公式V=PQ/M推导来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知道了GDP(=PQ)和货币供给数量M,就很容易得到V。

但是,美国的经验数据告诉我们,在长期内V基本不变。

参考答案:

(1)5%;

(2)3%

5、提示:

第一种解法:

统计学的解法,参考《教程》上的答案。

但是,此种解法的经济学含义与本章求取通货膨胀率的目标没有太大关系。

第二种解法:

(仅供参考)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本题的做法应该是:

(1)先计算两个时期的名义与实际GDP(基期价格为3、4、5美元),然后计算两个时期的GDP折算指数。

(2)基期的GDP折算指数=100

(3)报告期的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24

(4)报告期的通货膨胀率24%

6、提示:

充分就业收入Y*=12000,增加300投资,则根据乘数效应得到:

收入增加量=300KI=1500,

则新的均衡收入为Y=11000+1500=12500,超过了充分就业收入,存在通货膨胀缺口,于是会发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7、

(1)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2)按照弗里德曼等人(货币主义)观点,长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不复存在。

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8、参考教材第254页。

习题十九

1、略。

2、提示:

以柯氏(C-D)生产函数为例加以说明。

3、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略)。

(2)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自然的消耗和自然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这种经济增长必将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能力。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增长强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经济增长能力的约束,于是,可持续发展观要未来的求经济增长必须考虑生态效益。

(4)可持续发展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代际公平,而不仅关注经济增长的数量。

4、参考《教程》262页。

5、6、7、8略。

9、根据:

产出的增长率=技术进步增长率+0.25资本增长率+0.75劳动供给增长率,很容易得到答案。

1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