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历史第14课教学设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部编七上历史第14课教学设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上历史第14课教学设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上历史第14课教学设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对外关系。
对,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的友好往来。
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目睹这满目的黄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跟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欣赏图片。
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①提出问题:
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里?
我们一起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展示西域的图片)
②教师讲述:
西域,听起来那是一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
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西汉初年,西域地区是怎样的社会情况呢?
总结:
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匈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
(2)骞通西域
汉武帝颁布《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
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
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现招募有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
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骞,毅然应募。
骞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第一次出使西域
展示图片《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提出问题: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骞出使西域?
在出使西域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如环境恶劣,匈奴的威胁,大月氏方位不明等。
让学生表演历史小话剧《骞不失汉节》,并提问:
从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教师讲述:
历经13年之久,没有能说服大月氏国王联合夹击匈奴,那这次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
②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胜利。
汉武帝派骞再次出使西域。
提出问题:
这次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骞出使西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西域和中原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过渡:
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经过的道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商道——丝绸之路。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1)①回答问题:
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②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
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回答问题:
骞,城固人,主要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一直以来人们对骞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角色扮演:
旁白:
公元前138年,骞与堂邑父等百余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抓住。
堂邑父:
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匈奴人的地盘,我们可要处处小心啊!
骞:
是啊。
匈奴士兵:
快看,前面有好多汉人,把他们抓起来。
旁白:
匈奴人把骞等人抓到单于面前。
匈奴士兵:
跪下!
单于:
你们可是汉朝派来的奸细吗?
骞:
我们是汉朝的使臣,并不是奸细。
单于:
那你可愿归顺我们匈奴?
骞:
我是汉朝百姓,岂能投降于你?
单于大怒:
把一行人等关起来,等到他们屈服为止。
旁白:
匈奴每天逼迫骞等人干重活,放羊、牧马,严格看押。
后又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骞始终持汉节而不失。
就这样过了10年。
直到有一天。
匈奴士兵1:
我们去喝酒吧。
匈奴士兵2:
不行,万一骞逃跑了怎么办?
匈奴士兵1:
不会的,都这么多年了,给他机会都不会逃的,我们走吧。
骞:
现在没有人看着,我们赶紧逃吧。
堂邑父:
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再说我们就算逃了出去,又往哪走呢?
骞:
继续出使西域。
没有完成我的使命,我是不会回去的。
旁白:
骞逃脱后,历经种种磨难,终于来到大月氏(今哈萨克斯坦),可此时的大月氏由于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骞逗留了一年多,仍没有能说服国王,只好返回。
在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住,关押一年多,直到匈奴发生讧,才逃回汉朝,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历经13年之久,百余名随从只剩下一人,但是他临走时汉武帝赐给他的汉节,他却一直带在身边。
讨论归纳:
骞的优秀品质是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
进行政治和经济的友好往来。
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了解骞通西域。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骞身上所具备的品质。
了解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2.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概况
提出要求:
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充满梦幻色彩的丝绸之路吧!
(主要包括:
名称的由来、路线、沿途迷人的风景、古迹等)
(2)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片纹饰相似的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器。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展示图片《海上丝绸之路》,同学们说说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吗?
(3)丝绸之路的意义
动脑筋: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学生1: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寻访丝绸之路的梦幻之旅。
首先由我向大家介绍丝绸之路这个美丽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自从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向中亚和欧洲。
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学生2: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随着悠悠的驼铃声,古代的商人和使节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在这里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条通道。
北路出玉门关,经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设立,从此地区正式归在西央政府统治之下),经疏勒,越葱岭,经过大宛、康居(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然后到达俄罗斯南部,甚至更远的东欧地区。
南路出阳关,经于阗,越葱岭,过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到达大(罗马)。
大家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出发吧!
学生3:
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欣赏古丝绸之路上美丽的风光和名胜古迹。
(1)这是天下雄关——嘉裕关,万里长城西起点,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
(2)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这是莫高窟的九重楼。
(3)这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玉门关遗址。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使它名扬天下。
(4)这是敦煌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
(5)这是古丝路上的枢纽城市——楼兰古城遗址。
(6)这是楼兰古城著名的“三间房”。
(7)这是楼兰古城的古胡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楼兰古国兴衰的历史。
学生4: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将由我陪同大家重走丝绸之路,祝大家旅途愉快!
我们的出发地是有着三千余年文明史的十二朝古都、六大古都之首的,西汉时称为长安,别号西京。
往西将要穿过的是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
到敦煌,艺术宝库的壁画要观赏:
仙女反弹琵琶,载歌载舞;飞天身披长带,凌空飘拂。
西出阳关,浮想联翩,“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再往西,进入美丽的。
有三宝:
牛粪、马粪、芨芨草。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的娘子戴翠花。
万古荒原塔里木,蕴藏着丰富的气和油。
它的北部是天山,天山的美景看不完,还有猴哥取经的火焰山,塔里木中间的沙漠拉玛干,新月般的沙丘起伏绵延。
楼兰遗址在眼前,出土的干尸“木乃伊”,黄金分割的身段,面容俏丽天下属第一,它的名字叫“楼兰女”。
戈壁滩,风蚀地形到处见,野骆驼、野马、野驴子跑得欢。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远从西域传入中原。
穿过两河流域的巴格达(西亚)来到终点站古罗马(大)(欧洲)。
是陆上丝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器,不仅证实当时两条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看课本讨论指出:
海上丝绸之路从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亚洲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因此,现在仍把它说成“海上丝绸之路”。
思考、回答问题:
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道,它最大的贡献在于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及欧洲。
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传入中国的。
所以,丝绸之路是古代历史上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也促成了这两种文明的相互渗透。
现今的价值和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的加以利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深刻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激发为复兴丝绸之路而努力学习,献计献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和汉朝之间的政治交往是如何呢?
③西域都护的设置
展示图片《西域都护府》:
解释:
护,带兵保卫。
都,总的。
西域都护负责总管西域事物。
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了解班超和班超加强西域和地的联系做出了的贡献。
(1)班超的介绍
①班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能讲述班超的故事。
(2)班超的贡献
提出问题:
班超在西域主要有哪些活动?
双方互派使节,交往密切。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①讲述班超的故事: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今东北人)。
公元32年(东汉建武八年)生。
他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弃笔投戎的故事,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阅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
“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
(2)活动:
①班超带领36人到达西域的鄯善,用智慧和勇气,使鄯善王决心与匈奴断绝关系,一心归附汉朝。
②班超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
③班超在西域时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
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进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统一、领土统一教育。
锻炼学生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了解班超活动,并学习他优秀的品质。
课堂总结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1.王之涣《词》:
“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A.大
B.西域
C.安息
D.
2.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3.关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域都护府建立于公元前60年
B.第一任西域都护是班超
C.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
D.西域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
4.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④今境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中考
1.(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2.(2015年)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
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葱岭—安息—大
B.长安—今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地区—安息—大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参考答案:
1.C
2.A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
课后作业
谈古论今:
2013年,主席提出与有关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
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学生讨论做作业。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
【板书设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骞通西域
1.西域的位置
2.骞两次出使西域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府
2.班超经营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