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商城周村.docx
《古商城周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商城周村.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商城周村
古商城周村
2014年3月5日
昨天到了淄博市周村的古商城,太美的古镇,可惜的是,时间短,没有很好的游览,回来的路上,我说:
像这样有文化底蕴的古城,应该住下来,慢慢的游览欣赏探寻,才能寻到真谛。
周村古商城景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周村古商城也叫大街,山东主干道济青高速路设有周村出口、309国道绕城而过,交通极为便利,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作为山东省“文化历史与民俗”旅游区的开发重点,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景区总占地面积为60.5公顷,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万余平方米。
景区内古迹众多,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中西文化合璧,为山东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
作为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古商城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
经多年抢救性恢复和保护性开发,目前已形成了千佛寺庙群、三益堂印刷展馆、谦祥益、瑞蚨祥、民俗展览馆、英美烟草公司展览馆、今日无税碑、状元府、票号展览馆、杨家大院、大染坊、魁星阁庙群、淄博艺术博物馆等10多处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景点。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街、鲁商文化发源地、著名影视拍摄基地为主的三大品牌。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摄制的记录片《周村寻古》,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再现了周村古商城发展历程。
著名电视剧《旱码头》、《大染坊》、《闯关东》及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均以此为主要拍摄基地。
我们是从这个大门进的,门口的看门人看你是外地人,就让你买票。
票价70元/人,挺贵的,实际上后来我了解到,根本就不需要买票,是糊弄外地人的,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商城,如果说是需要买票的话,岂不是成了医院看病必须挂号了吗?
周村古商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
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周村古商城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国家4A级景区。
古商业城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
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1410年),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
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约1000m),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400米。
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
“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
古色古香的店铺
这些店铺都有来历,匾牌也非同寻常。
主人把门头弄得很有特色
状元王应统
周村丝市街的北面有一条与它平行的街道,叫状元新街,原在街的中段路南有一座状元府,内有状元楼,它的主人就是周村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王应统。
王应统(1664~1715),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长山县,出身书香门弟。
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明山西沁州同知,祖父王斐,字非木,清顺治年间任寿州知州等职。
父亲王廷扬,康熙23年中武举,但不喜做官,一生隐居于市。
王应统高中后,其曾祖、祖父、父亲都被赐予荣禄大夫,河北总兵衔。
由于受家庭的影响,王应统自幼熟读经书,崇尚儒学。
受其父亲的影响,他从小便喜欢习练武艺,除从父学习外,还四处拜师学艺,早起晚睡,勤学苦练,又注意广泛涉猎军事书籍,与长辈研究兵法,军事知识十分渊博。
经过多年努力,终于24岁考中武举,康熙27年进京赶考入闱,经殿试脱颖而出,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初授山西中路利民参将,开始军旅生涯。
1696年,新疆贵族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全国震惊,康熙皇帝亲率大军远征,点名让王应统随同,负责粮草供应。
千里远征,有的部将为了贪图方便,把粮草卖掉以减轻负担,打算到目的地再买回。
可新疆地广人稀,根本无处筹粮。
唯有王应统不顾别人笑话,一路上老老实实押运粮草前行,不辞辛苦,最后只有他的部队避免了粮草匮乏之苦。
成功平定叛乱后,王应统以军功升为山东总河中军副将。
康熙皇帝在出巡时多次接见他。
不久,改任神木副将。
他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神木地理位置虽偏,但土地广阔,土质良好,于是建议让部分军士和老百姓垦荒屯田,获得了大丰收,保证了边防的巩固。
后又历任江南总漕中军副将,文登副将等。
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念他清正廉洁,提升他为河北总兵,镇守怀庆。
王应统为官清正,不善于阿谀逢迎,招致一些贪官污吏的嫉恨,于是千方百计造谣中伤他。
皇帝一时失察,竟将他免职下狱。
幸亏有人为他辩护,才得以平安无事。
回乡后,他与家人住在周村的状元府里,平日除接待亲友外,就是练习书法,这条街也因此得名“状元街”。
皇帝后来发现冤枉了王应统,几次找他进京谈话表示慰问,但他对官场已经厌倦,婉言谢绝了皇帝的挽留,仍回家乡,游山玩水、吟诗作画。
他病逝后,家人遵照他的吩咐,将遗体掩埋在周村城西象山山麓。
火柴专卖店,店不大,但是装饰的一番文革时期的样子,各类的火柴挺多的,种类繁多,不过我还是买了四副扑克收藏。
周村烧饼是一张名片,竟然有了博物馆,在这条街上就有两个。
可见淄博人把一个不起眼的烧饼,做出了文化。
真是舌尖上的周村,能吃的非物质文化。
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叶,周村商贾云集,多种小吃应时而生,用以胡饼上贴烘烤的“胡饼炉”此时传入周村,当地饮食店户的师傅结合焦饼薄、香、脆的特点,加以改进,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此即当今周村烧饼的雏形。
周村烧饼的特点——圆形黄色,薄如纸片,以薄、香、酥、脆著称。
作为一个坐拥众多人文古迹和天然景区的地区,淄博的传统名吃亦是种类繁多。
其中,作为周村特产的“周村烧饼”便是较为出名的一例。
周村烧饼的由来,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
而周村烧饼这个词,其实是非周村地区人对来自周村地区的那种独特的烧饼的笼统称谓。
地道的周村人,一般唤其为“香酥烧饼”或“大酥烧饼”等。
但是,使周村烧饼具备今天所说的“薄、香、酥、脆”四大特点的却是在近代。
周村区高塘镇王家庄是目前民间生产周村烧饼最多的村庄之一。
该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周村烧饼正是基于一位名叫郭云龙的师傅的发展,方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特色。
郭师傅在烤制当初厚厚的大酥烧饼时,偶然发现饼上面鼓起来的部分薄而香脆,加上芝麻,吃起来香而不腻。
于是他大胆试制新品,果然深受大家喜爱。
于是,不经意间便推而广之。
l880年后,“聚合斋”烧饼老店,即郭家,首先启用纸包装,最终产品大都以印花纸包装,久藏不变质,故而沿袭至今。
清末皇室曾屡次调贡周村烧饼,这也让周村烧饼名满天下。
当时山东省著名商号“八大祥”(八大祥以实实在在经营绸缎而名闻当时)也专门定购周村大酥烧饼成箱发往埠外,作为馈送佳品。
1951年前后,周村人民也曾以周村烧饼为礼品,慰问抗美援朝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除了厚重的文化渊源,近年来的周村烧饼也是屡获殊荣,像“商业部优质产品”、“山东省优质产品”、“山东省传统名特食品”、“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国家级无公害产品”、“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等称号。
这匾牌还是当代书法家舒同题的,不简单。
古老的街巷
下起了小雨,有人撑起了小花伞。
石板铺的街巷路面
店主防止雨打湿商品,都想办法遮挡起来。
由于下雨,游人较少
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男孩的小火柴
旱码头
这些店铺的红木家具和饰品相对价位还是较低。
至少不是商家漫天要价。
李化熙爱民免税
在周村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由于其曾为周村古镇的商业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至今人们对其仍铭记在心,对其事迹津津乐道,他就是李化熙。
李化熙(1593~1669),字五弦,号长白小樵,祖籍山西孟县。
其曾祖父是位仕进无门的岁贡生,在明代的人口东迁中,他带着全家人来到周村莫家庄落户,其儿孙辈皆为本本份份的农民,至李化熙才高中进士,从此改变了李家的门风。
说起李化熙的赶考高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相传李化熙的祖父李迓春有一次在凤山下放羊,无意中看到一个道人在地中作法。
他出于好奇,偷偷躲在树后观看,只见那道人将一根木橛子打入地里,然后走出百步之外,口中念念有词,那木橛便“嗖”的一下从土中跳了出来。
李迓春感到十分好奇,便趁道士不注意,偷偷将木橛又按回原处,道人回来一看大惑不解,重新念咒做法,李迓春则趁道人走后又将木橛按回。
连续几次,道人长叹一声,扬长而去。
李迓春回去一说,大家都觉得奇怪。
有一个风水先生知道此事后,悄悄找到李迓春告诉他,那道人是专门破风水的,没想到被他给挡住,并说此地是块风水宝地,将来肯定能出大官。
李迓春听后大为高兴,想法花钱把这块地买了下来。
过了几年,李迓春的孙子李化熙进京赶考,果然高中进士。
李化熙在明末清初两朝为官,明朝时先后任河州府推官、河间府推官、天津兵备道、四川巡抚、山西巡抚等职。
他为官期间,不惧权贵,敢于为民做主,伸张正义,处理了一些大案要案,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崇祯皇帝命令时任山西巡抚的李化熙赶赴榆林三边,总督三边西征军务,率军围剿。
可等李化熙到达军中,李自成已率大军进逼北京,不久明朝即灭亡了。
李化熙只得率军回到老家周村,驻扎在城内。
由于李化熙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他来之后不仅赶跑了许多散兵游勇,也挡住了李自成和清兵的进扰,使周村成为战乱之年一方小小的“安土”,四方百姓纷纷涌向周村寻求庇护,商人则趁机大发横财,周村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成为山东首屈一指的商业大城市。
清军占领全国大部分地区后,李化熙见大势已去,加上原来许多同僚的劝说,便投降了清朝。
先任工部侍郎,后因才能出众,不断得到提升重用,一直做到刑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
虽然仕途辉煌、生活安逸,但李化熙仍时时感受到满族统治者对汉人的歧视,于是以老母年事已高为由,毅然辞官回到周村。
由于李化熙的特殊地位,许多地方官吏非常敬重他。
李化熙回乡后亲自出马,利用自己的威望,整治周村市场秩序,打击地痞流氓和贪官污吏的欺行霸市,还多次去找山东督抚,免去了周村1500项的所谓荒地粮,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他还自己负担了周村市场的全部市税,宣布周村为免税城市,周村有名的“今日无税”碑即指此事。
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一时大街上商号达数百家,丝市街、绸市街、银子市、棉花市等主要街道商贸活动十分繁荣,周村商民对他威恩戴德。
他去世后,周村商民为他重建了规模很大的祠堂,确定每年九月初九为全市商民公祭李大司寇的日子,届时唱三天大戏,并挂出李化熙的画像,供人瞻拜,成为周村一个隆重的节日。
戏台
过去唱戏的地方
手工作坊的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都是现场制作的,我和这家的老板兼工匠师聊起了他的带两个筐篓的独轮车,说他做的还不够地道,他问怎么不地道,我说你的车子做的还不够完全,还缺一样东西,他纳闷了。
问是缺了什么?
告诉他是两个车把下面挡盘的小木楔,他恍然大悟。
这是“火烧”模,在我们小的时候,结婚的时候,用它来打“火烧”。
现在这种工艺的食品已很少见了。
只能事儿时的回忆。
这个奇特的葫芦,是在生长的时候用特制的模具加工控制长成的,这是一种扭曲。
10元一个的弩,据说能射五六米远。
童装
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的匾
这应该是最早的外资企业了吧
怡和园坐落于周村大街南首,是周村久富盛名的百年老店。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曾接待过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可口的饭菜得到两位先生的好评。
2004年随着周村古商城的对外开放,怡和园重新开业,千年古城、百年老店相应成辉。
怡和园在保留传统鲁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挖掘研制出代表菜。
怡和园烧鸡、怡和园羊肉、干炸丸子、香煎豆腐、酥锅、怡和煮锅、小酥油饼、水鲜煎包等。
味美价廉,中外记者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一位瑞典外宾到怡和园用餐后连说:
“怡和园OK、大街OK。
”著名笑星李嘉存到怡和园用餐后说:
“么香?
怡和园饭菜香!
”影星张丰毅、吴军多次用餐后说:
“香,回味无穷!
”
进百年老店怡和园,用大碗喝酒,吃传统菜,坐老桌椅,感受百年风情。
这幅作品挺有意思
广场的路边是停车收费的,也是只收外地牌照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