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9911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与.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第二章城市与

第二讲

城市化

考纲要求

考纲解读

实践应用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城市化的含义、动力及标志

(2)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发展差异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几大城市群的发展特点

(2)十八大后,我国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

(3)2016年我国多个城市饱受内涝之困,反映出的城市化问题

图1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读图1,回答问题]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

②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

(3)世界城市化进程:

①填表完成其时间变化: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②地区差异:

大部分发达国家:

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图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图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读图2,完成下表]

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水平

目前发展

特点(速度)

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

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期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

图3 我国不同城市的不同景观图

[读图3,回答问题]

(1)图a、图b反映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

①有利:

图a景观表明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②不利:

图b“握手楼”布局拥挤,不仅说明居住环境较差,而且反映出中心城区房价昂贵,此现象表明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我们应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是:

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上图显示城市化进程,从t1到t4体现出三个变化: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群组成。

2.城市中心人口变化示意图

3.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示意图

(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的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河流的含沙量。

(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如图3所示:

——————————————————————————

[典例] (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的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审答规范培养]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A

  

考法1 城市化的差异

1.(2015·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

选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法2 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2.(2013·安徽高考·节选)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

选B 读图可知,2005~2010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大约由35%提高至43%,而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镇人口比重在30%~70%的阶段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故选B。

3.(2017·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完成

(1)~

(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1)D 

(2)B 第

(1)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

(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 响

成 因

措 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

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

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 境 污 染

大气

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

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

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 会 问 题

交通拥

挤、居住

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

难、社

会秩序

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典例]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

(1)~

(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审答规范培养]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C

  

考法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

(1)~

(2)题。

(1)据图可推断(  )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

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

解析:

(1)A 

(2)D 第

(1)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故A正确;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B错误;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故C错误;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故D错误。

(2)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差,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补给地下水,雨季地表径流增多,故A、B错误;城市化过程必然是伴随着强烈的人为活动,这些活动对土地的质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打破养分平衡,导致生态功能下降,土地质量下降,故C错误;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故D正确。

考法2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

(1)~

(2)题。

(1)该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

00       B.12:

00

C.14:

00D.18:

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解析:

(1)A 

(2)D 第

(1)题,根据图中拥挤的路段可以看出,在市区的拥挤最为严重,且出现双向拥挤,在郊区部分地区出现了单向拥挤,可以推断是上下班时间,故C、D错误。

根据“靠右行驶”的交通法规可以判断郊区道路中单向拥堵的是进城方向车流,因此判断为上班时间。

(2)题,要缓解“钟摆”交通现象,即需要减少郊区居民进入市区,“移业就民”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而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产业密度,加剧“钟摆”交通现象,所以B、C两项错误;迁出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迁走就业岗位,仍然会存在“钟摆”交通现象,所以A项错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河北质检)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

解析:

1.D 2.A 第1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

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更慢。

2020~2030年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速度较慢。

因此D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因此A项正确。

(2017·广州测试)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B.蒸发

C.下渗D.径流

4.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

A.地质灾害B.洪涝灾害

C.风沙侵袭D.焚风效应

解析:

3.C 4.B 第3题,北京土地覆盖不透水层面积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最大。

因此雨水下渗困难,大气降水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和蒸发。

第4题,产生强降水时,地表径流量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

(2017·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6.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

C.③④D.②③

解析:

5.D 6.D 第5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6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2014·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7~8题。

7.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8.“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7.D 8.B 第7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

第8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2017·江西六校模拟)“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志,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10.“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解析:

9.D 10.A 第9题,根据材料,“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的人群,不可能居住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A错。

“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大部分是迫于就业或住房压力做此选择,B错。

“钟摆族”并非都自己驾车上下班,一部分人乘车上下班可能会更方便,C错。

“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D对。

第10题,“钟摆族”的出现,导致上班、下班时,上行、下行车流量的差异巨大,设置“潮汐车道”,主要是可能优化配置道路资源,使交通更通畅,A对。

没有美化城市道路景观,B错。

这种适时调整的车道,不能加强城市交通管理,C错。

可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但不是主要目的,D错。

(2015·全国卷Ⅰ·节选)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11.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

选C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充分利用雨水,同时减小了地表径流,起到控制雨洪的作用。

故选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8分)

(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

(8分)

解析:

(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促使其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

答案:

(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32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10分)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2分)

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

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

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