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788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docx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圣像基督画美学特征及价值的探索——以达芬奇作品为例

摘要:

作为两种意识形态范畴,宗教与艺术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且互为不可或缺的形成条件。

就如同早期异教偶像崇拜时期,欧洲的基督教圣像画就深受其影响。

而西欧中世纪的圣像画则受到了拜占庭艺术的影响从而得以繁荣发展,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意大利。

意大利的地理环境,人文主义革命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科学理性主义精神的影响,促使意大利绘画艺术发生重大转变。

意大利时期的圣像画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形式上及其他各个方面,都将圣像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本篇文章将从政治历史文化角度以各种绘画因素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艺术进行相对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圣像画艺术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关键字:

文艺复兴;圣像画;达芬奇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圣像基督画美学特征及价值的探索——以达芬奇作品为例

1.绪论

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兴”的运动,即对古希腊、古罗马科学和艺术的再生。

从审美角度看,宗教和艺术都具有审美价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繁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绘画艺术的空前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绘画具有其他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双重涵义——不但具备了一定的宗教意义,而且富有审美价值,并将这二种绘画因素进行完美结合。

在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化的宗教信仰和世俗化的社会趣味在这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在一起,这个阶段的艺术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既隐藏着信仰的危机又充满着现实的回归,既是古代宗教艺术的总结,也是人文主义文化的起点。

而圣像画艺术是基督教美术中最为典型的艺术图式之一,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起源,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将会更有助于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发展的全貌,可以促使我们发现绘画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2.圣像画基督美术的概述

2.1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背景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东地中海地区。

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当时在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地等地的犹太人不堪忍受罗马统治者的残酷奴役,又无法挣脱苦难,于是在城市贫民中滋生出悲观情绪,期望出现一位救世主,基督教便应运而生了。

基督教吸收了犹太教的教义,并且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教义。

基督教徒笃信耶稣基督,认为耶稣基督是本教的创始人,也是人们所期待的救世主。

他们把犹太教的《圣经》称为《旧约》,并且编纂了自己的《新约》,而《新约》与《旧约》合在一起便成为基督教的《圣经》。

早期基督教是一个少数人的教派,它不符合官方规定,因而遭到官方的敌视与镇压。

到了3世纪,基督教已经从小小的犹太异教发展成为能够控制西方世界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并提供了一种人类需要的重要信仰。

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再度颁布赦令,禁止基督教以外的所有原有宗教,基督教也自此上升到精神统治的特权地位。

西欧各国的中世纪美术作为基督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与演化。

2.2基督教美术的发展

基督教在开始时秘密流行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疆域,由于处于非法的地位,基督徒们只能在普通的房子里举行他们的聚会和宗教仪式,与此同时,也诞生了一种比语言更能体现其教义的美术形式。

为了躲避官方的搜捕,基督徒们的这种宗教仪式后来转移到地下墓窟中,墓窟的天花板和墙壁上装饰着各种《圣经》图案。

因此这些墓窟艺术可以看做是早期基督教美术的宝藏和起源。

基督教合法化后,教徒们的聚会和宗教仪式便回到地面上,基督徒神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

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教义,让教徒们聚在一起做礼拜,正式的基督教堂开始兴建,同时也导致了与教堂相关的雕刻与装饰等其它美术形式的空前发展。

在早期基督教美术的发展中,手抄本插图、浮雕、骨刻、织物等实用装饰工艺品也都各具特色,并为欧洲以后上千年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初始的范例。

3.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中出现基督像及其他圣像画的影响原因

3.1社会历史原因

文艺复兴之前,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结束到文艺复兴的开始的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被称为“黑暗的一千年的中世纪”在这段时间里,诞生了基督教,并且基督教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精神支柱,各个社会领域均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一言一行,艺术创作同样受着基督教的影响和束缚,因此,整个中世纪的艺术带着明显的宗教色彩。

3.2哲学思想原因

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在中世纪神学长期统治之后,开始恢复它的世俗性和科学性。

唯物主义日渐占优势,无神论也开始在酝酿。

对自然的观察与实验代替了经院派的繁琐思辨;感性认识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理性代替了对权威的盲目崇拜,精神解放了,人的地位提高了。

人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尊严与无限发展的潜能。

文艺复兴时期,市民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最早提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潮就是“人文主义”,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把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从而丰富了这个时期的绘画。

4.14-16世纪意大利社会文化因素对圣像画艺术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作品仍然大量存在。

但是在新的科学技术和理性主义的辅助下,艺术家的作画技巧显得更加的娴熟,这时期的宗教人物形象已经比中世纪时生动鲜明了很多,少了高高在上、冰冷不可侵犯的畏惧感,多了一丝尘世的生命气息和亲近感。

4.1意大利的地理环境优势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意大利国家的社会改革是分不开的。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如佛罗伦萨、威尼斯之所以经济比较发达,其原因在于他们优越的地理位置,古罗马文化是古希腊文化的延续,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

文艺复兴必然发生在意大利了。

在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里,在城市处于政治独立地位,在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出现了最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形成初期的资产阶级。

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那些已经高度发展起来的城市开始成为商业贸易活动的中心。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将各自地区的文化艺术传播到其它地方。

4.2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文艺复兴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在中世纪内部生成的文化运动。

”就绘画艺术而言,在中世纪的后期,对人的肯定和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已见人文主义的端倪。

由于千年来中世纪教会权威的压迫与束缚,人们反抗的意识逐渐强烈,开始与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对抗,开始向往世俗美好自由的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摆脱不了基督教题材,但画家们并不是描绘传统的圣经故事情节,而是以宗教题材,展现现实人性的价值,探索人的灵魂深处的奥秘。

由于形象来自于现实生活,画家笔下的神灵形象也随之人性化了,彻底改变课中世纪宗教画呆板、程式化的传统。

这一时期的宗教绘画,还出现了以大自然或建筑物为背景,借助神灵表现人的情感和个性的作品,充满了现实色彩和人情味,从而把虚幻的宗教,从天上拉到了人间。

4.3科学理性主义精神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科学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对探索自然充满了激情。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注重对自然和科学的探索,新的艺术与科学密切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了飞速发展的机会。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学者兼建筑家阿尔伯,他倡导将透视法运用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去。

他在书中给绘画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所谓绘画,无非是一个视觉角锥体在一定距离上的横断面,有一定得中心和适当的光照,并以线条和色彩在一定平面上表现出来;这种基于科学、理性、客观角度观察世界的方法,迅速成为观察世界的一个新的途径。

文艺复兴盛期的画家达·芬奇认为,画家必须以博大的理论知识作为艺术创作的坚强支撑。

以科学、理性、严谨的态度去研究探索一切物象的基本特征。

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圣像画艺术的艺术成就——以达芬奇及其作品为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作品,依然是以宗教为主要创作题材的。

只不过,相对于中世纪时的作品来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将这一传统题材,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情感上都进行乐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当然,这些改革的成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他们并不是像传统的理解,所认为的那样,彻底的抛弃了宗教象征主义的影响,而是将宗教与人文艺术进行有机综合,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达·芬奇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伟大艺术家。

其涉及的领域之广泛,在文艺复兴时期是绝无仅有的。

他在进行创作时,追求一种真实的立体感,且善于运用透视法、明暗对比法、晕涂法来营造出一种柔美、和谐的氛围。

15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圣像画开始发生巨大转变。

尤其是在之前的伟大艺术家马萨乔的透视法则的影响下,圣像画已经变得与世俗化没有太大差别了。

而圣母子像,这一经典的宗教图式形象也变得不再如以往那般神秘而不可捉摸。

达·芬奇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圣母子像作品基本分为两种类型:

室内的母子半身像以及室外的圣家族群像。

前者更重视表现细腻的生活细节,也更着意对画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如《喂奶的圣母》、《拈花的圣母》等等;而后者所涉及的作品包括《岩间圣母》与《圣安娜与圣母子》。

5.1达芬奇作品《拈花的圣母》的赏析

达芬奇拈花的圣母

著名的《拈花圣母》画于1478年。

它表现的是年轻的玛利亚和儿子耶稣在一起的情景。

这幅画虽然也是采用宗教题材,但却完全排除了宗教画的气息,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

这里的圣母已不再是传统宗教画中的那种超脱人世的冷漠的面孔。

这一类的室外圣家族作品比较注重画面背景的刻画,背景中的秀美风景常常成为画作精彩的一部分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画中人物动态、神态与远方的风景,都在画家的用心编排下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拈花圣母》中描绘的是拿着花的圣母玛利亚正在与耶稣玩耍的情景。

达·芬奇将圣母与圣子绘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之中,圣母玛利亚将耶稣放在自己的腿上,左手扶着耶稣的后背,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一种自然的关爱,右手则拿着一朵花放在耶稣的前面。

耶稣正试图从母亲手中拿走那朵小花,脸上显示出极为认真的表情,而玛利亚注视着儿子,脸上浮现出幸福、愉悦的笑容。

玛利亚的头发向后梳起,露出了宽宽的额头,她身上所穿衣服的褶子被画家绘制得十分自然。

而衣料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光彩也被达·芬奇细致地加以描绘和表现。

达·芬奇将《拈花圣母》中的圣母玛利亚与耶稣的形象都刻画得非常圆润,耶稣是以裸体的形象出现。

顽皮的蹬腿的动作提升婴孩耶稣活泼、可爱的特质。

圣母及耶稣头上依然顶着象征神灵的光环。

达·芬奇的绘画大多都对圣像画做了改动。

这幅画更具有达芬奇成熟时期的特征,特别是达芬奇逐渐舍弃坚硬的轮廓线,使人物的外形逐渐溶入背景,纯粹以明暗来定义物体与空间的关系,同时明暗的渐层过渡十分细腻,可见此时达芬奇已能善用“晕涂法”的效果。

对于人物以外的其它描写也简化许多,省略了不必要的细节,以强化人物主题的重要性。

5.2达芬奇作品《岩间圣母》的赏析

达芬奇岩间圣母

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

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稣,一天使在耶稣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一般题材的《岩间圣母》都按照教会意愿把圣母画在先知环绕之中,这是圣方救济会赞助者用来提升圣母玛利亚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构图方式。

而达芬奇的创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罗伦萨正悄然兴起的世俗性作品,画面上的一切无不体现着新意:

情节的艺术化处理;不寻常的难以捉摸的风景;人物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辉照出的人物形象。

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佛兰德斯或威尼斯画派所少有的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

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

在《岩间圣母》中,他不仅将施洗者约翰和耶稣都画成儿童形象,还加入了年轻的圣母和天使。

画面中,圣母玛利亚位于中间爱你的位置,正在用她的手扶着小约翰的肩部。

达·芬奇又利用短缩法在了她的儿子小耶稣的将圣母玛利亚的另一只手放在她的儿子小耶稣的头上。

而画面一侧的天使则一手扶住耶稣的背后,另一只手若有所指的伸向小约翰。

整个画面呈金字塔字构图,各个人物之间也形成紧密的联系。

在绘制《岩间圣母》时,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绘画形式。

画面显示出他对于凝重色彩的偏好以及独特的用光原则。

在背景的刻画当中更是采用了透视法,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

达·芬奇在艺术和科学两个领域的成就一同被《岩间圣母》这幅作品表现出来。

画面上每一块岩石,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足以证明达·芬奇在地质学与植物学方面的渊博知识。

画中采用重叠的岩壁多方面反射过来的柔和的光线,不仅造成人物脸部与身体细致入微的质感,同时还赋予形象以独创的富有诗意的光晕。

还有人体的组织构造,身上皱纹和女人鬈发的机械学法则,这些被科学家达·芬奇用精确的实验证明的科学知识,现在又被艺术家达·芬奇结合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整体,转变为一支生动的、无声的音乐,一曲美丽的,自然的赞歌。

达·芬奇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拉到凡间,成了亲切、生动的人,人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安详和谐的气氛与和谐静谧的自然景色令人神往,很自然地使人们想到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圣母和耶稣就是这家庭中的一员。

5.3达芬奇圣像画的绘画艺术特征

达·芬奇在创作中相当重视光线造成的明暗关系以及画面空间层次感的表达。

以往圣像时代的神人对话,在这里被转换成人与人直接的交流了。

抽取了时空的隔离,重视现实生活的圣母子,重新唤起的是大众对于审美的喜爱。

观赏这样的场景,必定是令人放松而愉悦的。

达·芬奇暂时结束了圣像画时代,他把旧时代圣像画的内容和形式改造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肖像画。

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圣像画美学特征与艺术成就

在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圣像画的功能和形式产生了决定性的变革。

尤其是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新时期,由于科学理性主义、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影响,在各个时期不同个性的画家引导发展下,宗教题材绘画中的世俗化因素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画,从总体上来讲,已经成为神的人性化肖像,以往威严刻板的形象已经逐渐消失。

而基督教圣像画艺术发展至文艺复兴盛期的拉斐尔时期时,对于由乔托和杜乔发扬光大的中世纪圣像画传统进行重新诠释,赋予了圣画像以新的神圣和崇高。

16世纪的威尼斯画派将宗教圣像画彻底向世俗化转变,同时风景画、人体画开始大量出现,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圣像画传统,在文艺复兴盛期拉斐尔的圣母像作品里短暂回归后,至此已彻底成为历史,或者说,圣像画和肖像画已经没有什么明显区分了。

7.结语

基督教圣像画艺术,作为宗教和艺术结合的典范,从中世纪的纯粹象征主义绘画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带有世俗化倾向的宗教肖像画,期间经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的艺术形式上的改革,既有对传统宗教艺术的借鉴,又同时融合了自己时代的科学理论成果,最终将理性主义的写实技巧与神秘主义的象征隐喻内容完美结合,在文艺复兴盛期达至艺术的巅峰。

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的绘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摆脱不了基督教题材,但画家们并不是描绘传统的圣经故事情节,而是以宗教题材展现现实人性的价值,探索人的灵魂深处的奥秘。

在思想内容上,画家们还将人文主义思想和美学价值,纳入了宗教题材之中,通过神来表现人,反应现实人生。

由于形象来自于现实生活,画家笔下的神灵形象也随之人性化了,彻底改变课中世纪宗教画呆板、程式化的传统。

这一时期的宗教绘画,还出现了以大自然或建筑物为背景,借助神灵表现人的情感和个性的作品,充满了现实色彩和人情味,从而把虚幻的宗教,从天上拉到了人间。

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连接西方中世纪与近代工业社会的枢纽,在这个时期,科学、哲学、艺术、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后世进人现代社会奠定了物质与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大箴.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6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400.

[3][英]丹纳著,张伟译.艺术哲学.北京出版社,2004:

226.

[4][英]贡布里西.艺术发展史[M].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版社,1990:

55.

[5]张浩达.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1.

[6][法]约翰·T·帕里提.加里·M·拉德科.朱璇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26.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