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案必修1广东版.docx
《通用技术教案必修1广东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教案必修1广东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技术教案必修1广东版
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水平目标:
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水平。
【学习重点】:
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实行分析:
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
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
学什么?
为什么学?
怎样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
;《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
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有,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所以,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使用科技手段能够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使用科技手段能够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
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案例]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
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小结】:
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怎样学习《通用技术》?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能够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动水平的提升。
四、技术源于什么
【导思】:
技术是不是与生俱来?
大家知道技术源于什么吗?
1)技术的萌芽阶段可追溯到时代,人类使用带利刃的石块切割兽肉,用兽骨制成了骨针等等,从而得出,技术最早源于,和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导练】:
很多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举例: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导思】:
在现代汉语中,技术与科学经常一起出现,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人们常说“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等于技术吗?
【导练】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科学是理解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举例:
五、技术的发展历史
技术的发展史能够分为、、、。
技术至少已经引起了3次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一次14000年前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次来自18世纪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其他很多重要机器的研制,以及第一批工厂的建立;
第三次来自数10年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近10年来的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六、技术的影响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例如:
计算机,网络
【学法指导】: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持续拓展水平的过程。
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
学习时使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
亲自经历体验设计过程。
本节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技术,因而本节详细介绍了技术的来源,技术的发展历史及技术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从总体上知道什么是技术。
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
(2)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水平目标:
(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
(2)增强法制观点,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术的正常发展。
【学习重点】:
(1)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这个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理解;
(2)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发明与革新的关系;
(2)对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丰富内涵的理解。
【学习过程】:
【导读】:
课本14页
【导思】:
人类的技术水平是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种是。
一、技术发明
【导读】:
1、集成电路的发明
美国硅谷是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轰动世界的集成电路,最早就是在这里发明的。
美国贝尔实验室经过精心研究,发现了半导体的电流放大原理,并发明了可代替电子管的晶体管。
1958年,硅谷的一家公司发明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用半导体硅制成的集成电路。
此后,很多科技人员实行了无数次应用技术实验、研制出了从装有1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到自身具有完整功能单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装有10万~100万个晶体管的集成度更高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轨迹,其实就是一个技术持续创新的过程。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动了计算机的支新换代,同时对航空、航天、通信以及家用电器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能够说,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技术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都离不开集成电路。
【讨论交流】:
通过实例说明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二、技术革新
【导读】:
课本15页
【导思】:
技术革新是技术创新的另一种形式。
那么技术革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技术革新都是立足于对原有技术加以和,是技术创新的良好形式和途径。
与技术发明一样,技术革新也是推动进步的动力。
【问题思考】:
技术革新有哪些形式、才能用实例来说明吗?
三、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
【导思】:
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对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是一种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的权利。
① 广义包括:
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计算机程序著作权……
② 狭义包括:
、、。
2、什么是著作权
。
举例:
。
3、什么是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的有效期内,对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和处分的权利。
【导练】:
案例1.商标是先使用的受法律保护,还是注册的受法律保护?
[案情]某电视机厂甲厂生产的“菊花”牌电视机,质量优良,价格适中,售后服务好,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后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受聘于邻省一家生产“中意”牌电视机的工厂,担任了乙厂的技术副厂长,为扭转乙厂亏损落后的生产局面,乙厂一方面在技术上增大力度实行革新改造;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改变产品名称打开销路。
当得知甲厂的商标还未注册的情况下,便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菊花”牌商标。
此后,产品销路大有好转。
甲厂得知这个情况后,以该品牌是自己首先创出,先使用为由,要求乙厂停止使用该商标。
而乙厂则认为该产标自己已经注册,是有商标专用权,要求甲厂停止使用。
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问题]本案中谁是侵权人?
理由?
[小结]注意区分商标与商标权的不同,商标作为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他的所有人不是有专用权,无排他性,而商标权即指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之后,他的所有人只有自己专用并禁止其他使用人使用的权利。
4、什么是专利权
专利的种类有三种:
、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专利:
指技术含量高,花费创造性劳动多的新产品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方法。
保护期限年。
实用新型专利:
指对产品构造、形状的技术改造。
保护期限年。
外观设计专利:
指涉及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及其结合的、富有美感且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保护期限年。
【导练】:
[案例分析1]
50年前,美国施乐公司研发了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办公室革命,很多公司在是使用后发出“纸张文件的COPY原来如此简单”的赞叹。
施乐公司为了阻止同类竞争公司的搭顺风车,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300多项专利,含概了复印机的全部部件和所相关键技术环节。
因为施乐公司设置的专利壁垒,且该专利受法律保护10年,日本的佳能、理光等企业虽然具备大规模研发、生产、销售复印机水平,但也只得望“机”兴叹,施乐公司在这10年期间里掌控了复印机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第三节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技术促动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段的发展,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想像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感悟技术设计内在的价值和作用,启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师的教着眼于学,教服务于学,教师与学生实行积极的交往、互动,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本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和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少地使用讲授法。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创设一种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亲自经历观察、设计、思考等过程,展开他们的想象,大胆实行创新,这样不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各种水平,并且有效地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张扬。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设计能够是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程序设计和教学设计等。
本节讨论的主要是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从来源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如航天技术等。
结论:
技术设计给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二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如抗生素药物的发现等。
欣赏青霉素之父弗莱明。
启发: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
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充足的数量供治疗使用。
因为弗莱明不是化学家,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
直到病理学家佛罗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的出现,共同努力,才得以成功。
结论:
技术活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的综合使用。
(二)小组讨论活动:
(1)以以前分的组为单位,请你们从身边找一件技术产品。
(2)各组同学共同探讨你们的产品使用哪些技术?
谈一谈产品的设计使用哪些方面的知识;说一说产品的发展史;是否能够对产品实行改进。
(3)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讲述你们的探讨情况。
探讨过程中注意把握这几个内容:
(1)技术的实现要靠精心的设计来完成;
(2)设计的改进推动技术的发展;
(3)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三)讨论结果展示:
(1)小组代表发言;
(2)小组内成员补充;
(3)其他组同学评价;
(4)教师补充和评价。
通用技术课技术活动记录
小组编号:
小组成员
产品名称
产品的发展史
产品所使用的知识
是否改进
推荐发言代表:
年月日
(四)小结:
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都能够看做是多种知识的综合。
要想发明革新,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
愿同学们持续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五)课外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航天技术”要综合使用到哪些知识。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
一:
教学说明:
主题1、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内容标准:
1、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2、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开发,增强学生实践水平;
具体要求:
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为重,促动学生共同水平的发展;
主题2、设计与交流;
内容标准:
1、了解技术语言的应用,能识别一些基本的机械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这点要求基本不太现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习和应用优良的思维方法;
3、学习和应用开发智能和创新潜能的方法;
4、初步掌握设计,交流中的技术语言;
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1.5课时)
主要活动:
1、调查优秀设计师所需素质;
2、实行思维方式训练,开发智能和创新潜能的训练;
教材内容分析:
一、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
鲁班发明锯子;蝙蝠与雷达;仿生学的充分使用;上述例子说明除了设计师需要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说明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有“不满足现状”,“努力积累知识和经验”,“有计划、踏实做事的作风”,
爱迪生发明电灯,除了说明发明创造者应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性格,”不怕流血流汗“之外,还说明要有高远的志向和不迷信的权威;他对华莱士说的”朋友,我肯定会超过你,你的路子不对“。
。
。
。
二、准确思维方式的培养:
1、发散性思维,应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具体图示参考教材36页);发散性思维是一点到多点,是辐射状,这是区别于其他思维的要点(但这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为了发散而发散)
2、定势思维,又叫思维定势;是最常见的,也是因为人的知识、经验等惯性,使人束缚而引导或强迫自己按习以为常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
比如“用火烤东西,火一定在下面”,而烘烤箱烤肉,则火在上面,或者周围;诸葛亮同志的“空城计”为啥能有效,这是因为司马懿认定“诸葛一生谨慎小心,绝对不敢冒险大开城门”所以,思维定势也伤害了他;课堂练习:
使用不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1、市内交通太拥堵?
2、某同学学习成绩不好;
3、没有桥不能过河;
4、速度不快,无法跳过水沟;
3、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比如喝红酒,软木塞很难去除,有人就非得弄出塞子倒酒,其实能够把塞子压进去;一样能够倒酒、乌鸦喝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乌鸦有时候比人聪明;还有现在的特种金属钢铁,本来我们认为越是纯的精钢,越好,可逆向思维是加入一些特殊元素的“杂质“,却出来了更加好的金属钢;
(当然,有些思维是不能逆向发散的),能够要求同学举例子;
本节小结讨论:
1、人的智能先天遗传相关,后天培养也重要(伤仲永),但重要的是,每个人准确理解自己,有意培养和开发自己的各种智能;
课堂练习:
38页判断题;
2、开发创造潜能
1、发现创造法;平时我们烧火做饭,家家有一根拔火棍,中国蜂窝煤的发明,王月山;
2、改进创造法,爱迪生改进电灯泡。
3、主体附加法洗衣机定时器,大门附加门铃,香烟附加过滤嘴,
4、联想创造法,“酒味西瓜”,
5、其他创造发明法,。
。
。
。
。
。
影响技术发明和创新的诸多因素,主体因素,社会因素,科技文化因素,机会和机遇,其他因素;
6,课本第40页练习与活动;
第二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1.5课时)
主要活动:
1、调查符合设计原则、方法的例子;
2、实行模拟设计训练;
一、技术设计的种类:
1、原创性设计,螺旋开瓶器,也叫开发性设计;
2、改进型设计,原始的螺旋开瓶器,容易洒酒,也不容易拔出软木塞;将螺旋式开瓶器加入杠杆原理;P41页有视图;
3、综合(组合)性设计,
*外形组合设计;P42,多功能铁锤,多功能军用刀,
*性能组合设计,如铁心铜线,漆包线等;
*原理组合设计,组合构成较复杂的技术系统,如喷气(流体力学)原理和燃气轮机技术组合,发明了喷气式飞机;
*功能组合设计,橡胶轮胎和其他构件组合,发明汽车等。
。
。
剪刀的发明;
*模块组合设计,比如家里的装潢设计;
*系统组合设计,比如监控、检测、航天技术,发射系统等等,组合成一次成功的卫星发射;
二、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
1、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创新性、需要和实用性、最优性、可靠性、安全性、工程心理学和生理学原则、法律道德规范原则、通用性标准型、时效性、可持续发展原则、
2、设计的方法,
*常规设计法,又包括借鉴法,应用标准器件法和技术实验法;
*系统设计法
*功能设计法,
*工效学设计法
*可靠性设计法,比如AK47针对M16的可靠性比较;
*最优化设计法;(包括三层意思);
三,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P49看现相关流程图;
P50,技术设计的一半过程举例;
第三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3课时)
主要活动:
1、联系画三视图;
2、联系识别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和设计完成后,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
2本节共分为两课时,这个节主要内容是:
介绍技术语言及其种类和几种常见的技术语言(设计表现图类)的特征、种类,以及技术语言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及三种设计表现图:
设计表现图
内容
草图
1草图的基本画法2草图绘制的一般步骤3所处不同设计阶段草图的分类
效果图
不同效果图的识读
正等轴测图
绘制方法
3本节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保证。
”所以,这个节的内容在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经历了第三章对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的体验后,详细地介绍了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不同技术语言的理解使用。
本节内容对第六章内容形成了知识铺垫,学完这个节后,学生会很顺利地进入第二节技术图样的学习而不会感到突然和无所适从。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生活常见的一些技术已有了一定的理解,仅仅不够明确这些内容就是技术语言,所以只需要教师引导配合大量案例结合学生讨论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美术课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物体的形体都能够作流畅而简单的描绘,但是对按设计在头脑中想象的形体实行表达还欠缺规范性,需要教师的示范引领以及学生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多次动手体会。
学生在高一《立体几何》中曾学习过斜二测图的画法,对平面几何图形水平放置后的画法基本能够掌握,简单的几何体也能够以立体图的形式表达清楚。
但是学生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从未接触过,所以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这个部分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掌握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地绘制出台灯的草图。
3能识读效果图。
4学习并掌握平面结构形体正等轴测图与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照相机说明书,了解技术语言的应用。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用草图与用正等轴测图来表达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两种技术语言,为今后与他人用恰当的语言实行技术交流打好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到技术语言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草图的绘制、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五)教学策略及手段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技术语言的案例,采取学生讨论与教师启发相结合的方式对技术语言的特点及其应用实行教学。
2.通过教师示范演示与学生亲历体会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草图的绘制方法与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六)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各种技术语言的相关案例。
学生找家用相机的说明书。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展示学生所熟悉的相机功能按钮上的符号(如闪光、微距等)。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技术语言:
技术活动中实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同时指出技术语言的特征:
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技术语言就在他们身边,技术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触摄影,这些语言它们较为熟悉)
锻炼学生分类、归纳的水平。
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技术语言的魅力,同时锻炼学生归纳的水平。
让学生亲自体会不同技术语言的特点与局限性。
对适用范围及其功能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让学生能够在自己亲历的设计活动中来体会前面刚刚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到草图与美术课上的任意发挥有所不同,应该有一定的规范性。
同时激发学生绘制草图的兴趣。
便于学生绘制出准确的透视关系。
通过实践来领会草图绘制的要领以及它在技术表达中所起到的作用。
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技术语言的理解以及通过在台灯的设计活动中复习巩固刚学习过的知识。
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应用
请学生拿出相机的说明书,向学生提问:
从表达意图方式的角度考虑,说明书中除了符号,还用到了何种类型的技术语言?
引导学生小结:
符号
语言文字
图样
图表
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展示各种技术语言的图片,如图样、图表、模型,让学生对看到的图片归类。
(同时添加技术语言的种类之模型)
向学生补充计算机、网络语言。
总结归纳
展示玩具小车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
请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
让学生比较:
图形与语言的共性与差异。
指出不同的技术语言有不同的应用范围,设计交流中需要多种语言的综合应用。
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这几类技术语言中总结出它们的适用范围及其功能。
符号:
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语言文字:
适用于交换设计想法以及对方案实行评价和对产品实行用视觉表现所不能表达的方面实行说明。
图样:
适用于对外观、结构等方面实行说明和陈述。
图表:
用于分析或比较。
模型:
用于表现产品的设计方案。
计算机、网络语言:
用于实现动态的远程的交流。
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草图的绘制
向学生提问:
前面我们在设计台灯的过程中你应用了哪些技术语言与同学交流?
结合问题向学生指出草图是很常见的一种技术语言,同时引导学生说出草图的分类:
构思草图、设计草图。
思考,回答问题
展示前面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设计草图作业与一些优秀的草图作品,让学生对比,指出自己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