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02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苏教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家、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3、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投影、加减法表等。

教学课时:

共18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

(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

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三、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

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第5题是开放题。

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

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

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

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挂图,弄清图意。

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

对5–2=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

5–2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试一试。

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2=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1=2。

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知识应用

1、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

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检测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根据“没有”可用0来表示及加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

学具、挂图、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

  上一次在校园里浇花的几位小朋友还在那儿呢,小朋友们,你们看:

(引导学生看图)这时侯水壶里的水没有了,他们都去灌水了……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提问:

图上刚才是几个人?

现在呢?

都走掉了,就表示“没有”了。

2、再让学生讨论一下:

没有了该怎样表示?

然后列式,得数是多少?

3、理解3–3=0的含义。

4、教学例2。

看图、讨论图意,弄清一盆开了“5朵”花。

一盆“没有”花,提出两盆一共几朵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两个数相加,相加的结果是几。

5、理解5+0=5的含义。

6、着重讨论得数为什么分别是0和5,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

这两题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进行有关0的加、减计算。

可让学生自己先计算或在小组讨论,然后再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

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巩固有关0的加、减计算。

其中第6题让学生填数后互相交流、以认识关于0的加、减的规律。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小黑板出示)

 4–4=      2–2=    3–3=

0+4=      0+2=    0+3=

4+0=      2+0=    3+0=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目的:

1、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6=7    6+1=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教学例2。

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

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4=7想到4+3也得7,应该表扬。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6题。

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5=   4+3=   3+3=  2+4=

5+1=   5+2=   1+6=   6+1=

 

6、7的减法

教学目的:

让学生体会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用减法算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在看图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2、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交流一下图意,弄清要栽的总数是“7棵”。

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再讨论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得数。

     7–3=4     7–4=3

3、再让学生联系题意说说两道减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4、教学“试一试”。

第一小题要让学生理解虚线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时,如果有学生从7–2=5,想到7–5=2,要表扬、鼓励。

第二小题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初步学习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通过直观先学会6、7减几的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6、7减几的计算,以及学习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写算式,计算结果,然后交流。

3、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列出算式,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系,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5题和第6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认知结构更加全面。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5–4=       6–4=     5–3=  

7–5=       6–3=     7–4=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巩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

2、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

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

2、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

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

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2、第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3、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

(1)、

(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找规律

  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

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

五、课堂小结

六、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3+4=   7–1=   2+2=  4–3=

  7–2=   6–0=   6–3=   0+4=

 

课题:

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2、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红花、算式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知识探索及延伸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四道算式列出后,让学生比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相互间的联系。

4、“试一试”让学生半独立地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各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5、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学会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计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三、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的1——6题,都是关于8的加、减法计算的练习。

(1)1题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算式的了解,并从中进一步感知算式之间的联系。

如果有学生能利用一道算式的得数来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数,就要表扬、鼓励,使其获得成功感。

(2)第2题让同桌一起用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

(4)第4题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