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819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课的内容:

《雾凇》、《春联》、《古诗两首》。

第一课是写吉林美丽奇观雾凇的;一课时写我们民俗春联的内容的;另一个是写两首关于节日和冬天景象的故事。

《习作七》要求学生看图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题目自拟。

学习能够及时的用文字或图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练习七》处处留心让学生练习写对子,读读背背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春联。

口语交际是《用好压岁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绿线内的23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学会读书做记号,激发读书的热望。

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雾凇》是一篇写景作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奇百怪、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文层次清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放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字。

《春联》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全文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新春佳节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及春联的种类。

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春联的特点:

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

这为丰富的语言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古诗两首》一首是宋代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另一首是唐代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

《元日》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饮屠苏酒。

第三局“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物县内好的前景。

结局“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布新的意思,与首局紧密呼应,形象的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江雪》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

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教学安排

22、《雾凇》2课时

23、《春联》2课时

24、《古诗两首》2课时

练习73课时

 

小学四年级七单元模块备课

课题

22、雾凇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重点

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课时

2

教学

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教具

准备

1、插图实物投影2、投影片3、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

教法与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质疑。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九九歌》。

2、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

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揭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生边听边思:

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

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

(2)释词。

(3)指读长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俗()模()凝()

提()浴()摸()疑()

 

指名背诵《九九歌》。

说说大意与现实生活现象。

 

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小组交流

 

检查自学

划分自然段

 

学生自学生字词,并交流成果

 板书

教学反思

课题

22、雾凇

教学

目标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课时

2

教学

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具

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v

教法与学法

指导引领,合作探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过渡:

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

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

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a.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b.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背诵。

(抓关键词)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

树木()。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过渡:

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

(指名说)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

(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六、评“最佳小导游”

(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齐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画出优美句子

 

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提问

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

 

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

 

学生填写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

 

(指导朗读)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板书

22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学反思

 

 

课题

23、春联

教学

目标

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重点

难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课时

2

教学

内容

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教具

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启发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法讨论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

候能经常听见它。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

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指名回答后出示: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

(芳草绿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明背。

4、出示: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5、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

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

“门第”指的是人家。

“竹”指的是爆竹。

(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

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9、出示:

“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

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的?

11、出示:

“新春佳节,家家……的气氛”

分组朗读。

 

放录音(恭喜恭喜)

齐读课题

 

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

 

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

(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

(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读、背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

各种各样

 

边读边想:

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板书

教学反思

 

课题

23、春联

教学

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重点

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

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感受春联的特点:

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课时

2

教学

内容

教具

准备

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v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启发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春联内容。

过渡:

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

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

第二、三自然段。

板书:

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2、指导体会对仗。

出示: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读读这幅春联,体会对仗的朗读感觉,从哪几个词中可看出(舒眉辞开口贺)

适当点拨辞:

送走

书上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

引读:

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

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板书:

对仗

3、出示:

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4、老师读第二幅春联,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交流——这就是抑扬顿挫。

和谐悦耳。

板书:

抑扬顿挫和谐悦耳齐读

试着读出这种特点

板书:

声律美

5、对春联:

出示:

载歌载舞庆新春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绿水跃白鲢

小结过渡: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

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

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四、小结

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l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同学们,春节马上又要到了。

你们千万二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哩!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交流。

 

请在前面几副春联中挑你最喜欢的一副,试着给它对对看?

 

齐读第二自然段。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两个特点后,又将说什么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板书:

值得一学

 板书

内容各种各样

23春联对仗

特点值得一学

声津美

教学反思

 

课题

24、古诗两首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重点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课时

2

教学

内容

第一课时《元日》

教具

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

“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从课题里。

你联想到什么?

 

问:

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小组讨论:

“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板书

四、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教学反思

 

课题

24、古诗两首

教学

目标

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重点

难点

理解语句的意思。

课时

2

教学

内容

第二课时《江雪》

教具

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v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启发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

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

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

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讨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板书

江雪

唐·柳完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7

教学

目标

1.给题中的下联添字,再说说理由,并照样子对对子,进一步掌握春联的相关知识;

2.读背八个词语和三幅春联,丰富学生的积累。

重点

难点

添字联

课时

3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一T

教具

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法讨论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一)给下联补字。

1、复习导入:

(1)通过《春联》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好多条春联,谁来背背?

(2)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练习给一副春联补字。

2、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3、指导。

(1)理解书中的这副春联的意思。

(2)根据春联的特点,下联中该补的这个字有什么要求?

(表示雨打在花朵上的一个动词)

(3)4、练习。

四人小组讨论,该补什么字?

并说说理由。

5、反馈。

(1)各小组派代表讨论情况,说说理由。

(2)比较各小组答案,看哪一组补得最好。

(3)教师小结。

(二)照样子对对子。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对:

细雨对(和风)

(2)指名读,讨论例对是怎样对的?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对对子的方法:

逐字分析,对号填字。

(4)请学生说说“细雨”还可以怎么对。

3、练习。

(1)学生根据上述对对子的方法,自己完成对对子练习,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2)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

 

春联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春联在字词上对仗的特点。

 

用“打”字为什么不好?

(引导学生明白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推敲,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根据学生的答案和书上答案比较,哪个最好?

为什么?

 板书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7

教学

目标

1.读背八个词语和三幅春联,丰富学生的积累;

2.写好钢笔字,注意横在中部要伸长,养成好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

难点

丰富学生的积累养成好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二三T

教具

准备

小黑板

教法与学法

小组讨论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背词语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词语。

(2)交流:

你是怎么学习这些词语的,你学会了什么?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三副春联。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三副春联。

(2)指名试读,师生评议。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

(4)讨论交流这三副春联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以想促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的要求。

(3)..指导书写“柔”

(引导学生注意:

木字的横要伸长,使字保持平衡。

矛字的点和竖钩以及木字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3、学生练习。

 

齐读

指名读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象这些词语所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2)指名感情朗读。

(3)学生读一读,背背。

 

学生练习仿写

 板书

 

课题

练习7

教学

目标

1.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