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417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 粤教版选修33.docx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粤教版选修33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测量分子的大小学案粤教版选修3-3

1.理解用油膜法测量分子大小的原理,学会利用宏观量测定微观的数量级的方法.

2.通过用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实验,学会用理想化模型来处理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1.实验器材.

序号

器材名称

备注

1

已稀释的油酸若干毫升

体积比为1∶200

2

浅盘1只

30cm×40cm

3

注射器(或滴管)1支

4

带方格的透明塑料盖板1块

(续上表)

5

量筒1个

6

彩色水笔1支

7

痱子粉(或石膏粉)

带纱网或粉扑

2.实验原理.

通过测量某些宏观量的数值来估算分子的大小.油膜法是粗测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一般选油酸(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油酸分子式为C17H33COOH,它的构成中的羧基—COOH对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另一部分—C17H33对水没有亲和力而浮在水面,因此油酸分子会一个个地直立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将油酸分子视为紧密排列的小球,若测出一定体积的油酸体积及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

3.实验步骤.

(1)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例如1mL)时的滴数,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浅盘倒入约2cm深的水,用纱网(或粉扑)将适量痱子粉轻轻撒在水面上.

(3)如图所示,用滴管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面中央,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在浅盘上盖上塑料盖板,用彩笔描出油膜的边缘轮廓.

4.数据处理.

(1)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塑料盖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2)由步骤

(1)中的数据计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再由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根据一滴油

5.注意事项.

(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改变浓度产生实验误差.

(2)实验前应练习好滴法.

(3)待测油酸扩散后又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扩散后又收缩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水面受到油酸滴冲击凹陷后恢复,第二是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

(4)当重做实验时,水从盘的一侧边缘倒出,在这侧面上会残留油酸,可用少量酒精清洗,并用脱棉擦干,再用清水冲洗,这样可保持盘的清洁.

(5)从盘的中央加痱子粉,使粉自动扩散至均匀,比在水面上撒粉效果好.

(6)求油膜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7)本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大小,实验结果数量级符合要求即可.

1.(多选)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采用的理想化条件是(AB)

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充分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B.把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把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但需考虑分子间隙

D.将单分子视为立方体模型

解析:

由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可知,将体积为V的油膜液滴滴在水面上,形成面积为S的油膜,由此可以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2.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准备有以下器材:

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管、痱子粉、浅盘及水、玻璃板、彩笔,还缺少的器材有(C)

A.只有量筒B.只有坐标纸

C.量筒和坐标纸D.不再缺仪器

解析:

测量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时,需将注射器内的溶液滴入量筒,而不是滴入原溶液,以防由于酒精挥发导致浓度降低;形成单分子油膜后,要借助坐标纸测量油膜面积,故C正确.

3.用油膜法测出分子的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只需要知道油滴的(B)

A.摩尔质量B.摩尔体积

C.体积D.密度

4.在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油酸可以用汽油代替,因为汽油也不溶入水而能溶入酒精

B.可以直接用量筒量取一定的油酸酒精溶液倒在水盘中

C.可以用汽油代替酒精,因为油酸能溶入汽油

D.不溶入水的各种油不一定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解析:

因为汽油易挥发,滴在水面上的汽油将很快挥发,而且汽油也不像油酸分子一样一端有亲水性,一端有憎水性,所以汽油在水面上不易形成单分子油膜,故A选项错.为了使水面上的油酸体积尽量小,应该向水中滴上一滴溶液而不是用量筒倒入,所以B选项错.因为汽油不溶于水,将油酸汽油溶液滴入水面上时,汽油也浮在水面上,所以用汽油代替酒精是不合适的,故C选项错.由于各种油的分子不是都和油酸分子一样有憎水端和亲水端,有的油分子间有较大的粘连作用,不容易在水面上散开,所以不一定能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故D选项正确.

5.(多选)油膜法粗略测定分子直径的实验基础是(AB)

A.把油酸分子视为球形,其直径即为油膜的厚度

B.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C.油酸分子的直径等于滴到水面上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

D.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5m

解析:

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将油酸分子视为球形,其分子直径即为膜的厚度,它等于滴在水面上的纯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而酒精已溶于水或挥发,故A、B对,C错,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故D错.

 

6.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分子是球形的,就像我们平时的乒乓球有弹性,只不过分子非常非常小

B.所有分子的直径都相同

C.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基本一致

D.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只有油膜法一种方法

解析:

分子的形状非常复杂,为了研究和学习方便,把分子简化为球形,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球形,故A项错误;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基本一致,为10-10m,故B错、C对;油膜法只是测定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如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法等,故D错误.

7.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

A.将纯油酸直接滴在水面上

B.向量筒中滴100滴酒精油酸溶液,读出其体积

C.用试管向水面倒油酸溶液少许

D.在计算油膜面积时,凡是占到方格的一部分的都计入方格的总数

解析:

油酸应先稀释成酒精油酸溶液,然后取一滴溶液滴在浅盘里,目的是形成单分子油膜,故A、C错,B对;计算油膜面积时应数占到方格一半以上为一个,少于半个忽略,故D错.

8.“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简要步骤如下:

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

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用浅盘装入约2cm深的水.

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上述步骤中有步骤遗漏或步骤不完整,请指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

解析:

在滴入油酸酒精溶液之前,应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油酸的轮廓,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记下一滴油酸的体积.

答案:

(1)C步骤中,要在水面上均匀地撒上痱子粉或石膏粉

(2)实验时,还需要:

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 CFBAED

9.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溶液有50滴,现取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薄层,测出这一薄层面积为0.2m2,由此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

答案:

5×10-10m

10.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

(1)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油膜尽可能散开?

(2)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为使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答案:

(1)为使油膜形成单分子油膜 

(2)6.3×10-10m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1章第3节分子的热运动学案粤教版选修3-3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分子的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通过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它有两种典型的宏观形式,分别为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2.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相互接触时,都能发生物质间的相互迁移现象,这就是扩散,物态不同时,扩散的快慢不同,气态的物质扩散现象最明显,固态的物质现象最不明显.

3.布朗运动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的,后来人们发现,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都能发生这种现象.

4.产生布朗运动时,微粒周围的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每一瞬间每个分子对微粒的冲力和方向是不确定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不确定,因而布朗运动也是无规则的.

5.扩散现象直接反映了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它们都随温度的升高而表现得越明显.

1.(多选)下列现象哪些是扩散现象(AC)

A.香水的香味可以传得很远

B.将沙子倒入石块中,沙子要进入石块的空隙

C.堆在墙角的煤可以渗入到墙里面

D.有风时,尘土飞扬到空中

解析:

香水的香味传得远是香水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煤渗到墙里面是煤分子扩散到墙里;沙子进入石块的空隙,不是分子的行为,是一种物质(颗粒)进入对方;尘土飞扬到空中也是一种物质(颗粒)进入对方.

2.(多选)扩散现象说明了(CD)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物质内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D.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

扩散现象是一种物质的分子迁移进入另一种物质内部的现象,因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而物质混合达到均匀,则表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稀释了的碳素墨水,将会看到(D)

A.水分子的运动情况B.碳分子的运动情况

C.水分子对炭粒的作用D.炭粒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

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大量分子的集合体——炭粒的无规则运动,而观察不到水分子和碳分子的运动.

4.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阳光中,可以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这些微粒的运动(D)

A.是布朗运动

B.是微粒分子的运动

C.是自由落体运动

D.是由气流和重力引起的运动

解析:

这些能用肉眼看见的颗粒是比较大的,故不是布朗运动,因为颗粒的质量比较小,这些颗粒的运动是气流和重力作用引起的.

5.(多选)下列有关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D)

A.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B.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C.液体的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显著

D.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解析:

布朗运动的成因是液体分子对固体颗粒撞击力的不平衡性,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故A、D正确.

6.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D)

A.悬浮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悬浮粒子受到液体分子的引力作用

C.悬浮粒子受到液体分子的斥力作用

D.悬浮粒子不断地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

解析:

在同一时刻液体分子对悬浮颗粒的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7.(xx·梅州高二检测)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C)

A.雨后的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

B.海绵吸水

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

D.将大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大米与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解析:

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很明显A、B、D不是分子进入对方的现象,C属于扩散现象.

8.(多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解析:

布朗运动是液体内悬浮粒子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有个成语是“见微而知著”,对布朗运动而言,是“见著而知微”.

9.如图所示是布朗运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图中记录的是粒子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粒子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D.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解析:

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大量液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与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发生碰撞,从而使小颗粒做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布朗运动也越激烈,A错误、D正确;粒子越小,某一瞬间跟它撞击的分子数越少,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即布朗运动越显著,故C错误;图中每个拐点记录的是粒子每隔30s的位置,而在30s内粒子做的也是无规则运动,而不是直线运动,故B错误.

10.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解析:

树叶、灰尘、黑烟(颗粒)都是由若干分子组成的固体微粒,它们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A、C、D错,B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