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8038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docx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及考题汇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复习

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

客此

拥毳衣炉火

与余舟一芥

古义异义词

余拏一小舟古义:

今义: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

今义:

是日更定矣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湖中人鸟声俱绝()来此绝境()

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见余,大喜曰()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化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

雾凇沆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及下船()

是金陵人,客此()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住西湖江干上下十余里

C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下船及郡下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而竖其左膝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C问其姓氏其间千二百里D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爱者甚蕃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B.上下一白/强饮三大白而别

C.余挐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B.文章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C.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议论。

D.文章叙事时的情绪变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7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B文章写景主要运用了工笔细描的手法,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C文章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D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的赏雪人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作者住在西湖和观赏雪景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文章通过对天、云、山、水浑然一白的全景描写和变换视角对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特写,展现了雪中西湖的美好。

C文中作者借所描写的西湖美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独特感受。

D文章最后借船夫的话称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雪景。

9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静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情,寄寓了幽深的眷念和感伤的情怀。

B本文最大的特点时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C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D“痴”自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讲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得生动逼真。

2020年山东德州市中考题

(二)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4分)

【分析】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

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绝:

消失。

②句意为:

冰花一片弥漫。

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

(1)①消失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

按照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点评】“余”的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我)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

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

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大雪三日。

雪: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二)(12分)

14.(2分)

(1)下雪

(2)勉强;尽力

15.(4分)

(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6.(3分)使用白描手法。

(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2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2分)

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8-11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11.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4分)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

8.【答案】

(1)mò

(2)yǔ

【解析】

(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读为méi时:

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

读音为mò时:

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

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读音为mò。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读音为yǔ时:

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

读音为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

读音为yú时,同“欤”。

本句诗的含义为:

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故读音为yǔ。

注意书写格式:

小写字母y的下端抵第四线;小写字母m,o,u写在中间的一格里,上下抵线,但都不出格。

声调在四线格里应该书写在最上一格,和音节中的标调元音字母对齐。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

A.是:

代词,这;正确B.喜:

都是高兴的意思C.别:

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

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10.【答案】

(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

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俱:

都。

绝:

消失。

应翻译为: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

不要。

相公:

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

还。

痴似:

痴于,痴迷。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应翻译为: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答案】

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

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

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9-13题。

(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

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更定:

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

细毛皮衣。

④相公:

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3分)

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4分)

答案:

(二)(15分)

9.

(1)一起。

(2)这。

(2分。

每小题1分)

10.

(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共4分。

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语言流畅即可)

11.B(2分)

12.角度1: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巯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2: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3:

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3分。

能任选其中一个角度,修辞或手法正确1分,赏析恰当2分)

13.横批:

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4分。

写对横批1分,理由阐释恰当3分,意思对即可)

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

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

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

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

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

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

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0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7.C【解析】见教材。

8.D【解析】(A.念:

考虑。

B.绝:

消失。

C.西:

向西。

9.B【解析】(甲文没有写水。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0分)

10.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共2分,关键词“但”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共2分,关键词“翕忽”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

齐齐哈尔市2017年中考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

(共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雾凇沆砀()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3.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1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

(共10分)

12.

(1)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2)蔚然:

茂盛的样子。

评分说明:

(2分)每小题1分。

13.C评分说明:

(2分)

14.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评分说明:

(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白”然”漏译或错译扣1分。

15.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评分说明:

(2分)意思对即可。

1、

三、古诗文阅读。

(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杭人游湖,是夕好名,逐队争出。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①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②喝道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③舟近岸。

断桥石磴④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⑤。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

注:

①魇:

在梦中惊叫。

②皂隶:

差役们。

③舣(yǐ):

停船靠岸。

④石磴:

石阶。

⑤靧(huì)面:

洗脸。

指湖面恢复明净。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7.下列对语段

(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是一篇游记,开篇写出了雪后西湖宁静清远的景色,一个“绝”字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中透露出寒意,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B.第①段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视线由近到远,景物由大到小,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之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

D.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写西湖雪景。

即未游西湖时,先概括描写雪后的寂寥凄清;游西湖时,写西湖全景;最后以动态式具体勾勒,结构完整,笔调淡雅流畅。

18.找出语段

(二)中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句子,并分析语段

(一)

(二)运用这种手法有何共同作用。

(4分)

答案:

15.

(1)消失

(2)尽力

16.(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7B

18.句子:

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

(2分)共同作用:

运用白描手法,精练、形象地写出了雪后、月夜的奇景,创造出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美好境界。

(意思对即可。

2分)

2、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