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81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廊坊市高二生物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廊坊一中高二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用时:

90分钟,满分:

100分命题人:

蒲元君)

第一卷(60分)

注意:

必须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写在规定使用的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5个小题,其中1-30小题,每题1分;31-45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内环境→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2.多细胞生物的体液包括()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消化液

A. B. C.D.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4.红细胞和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组织液、血浆B.血浆、淋巴C.血浆、组织液D.血液、组织液

5.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6.下列几个物质交换的实例,正确的是()

A.皮肤细胞直接从空气中获得O2

B.心肌细胞直接从血液中获得养料

C.肺泡上皮细胞不能直接向外界环境排出CO2

D.绝大部分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B.寒冷时出现寒颤

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

D.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8.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指出下图中哪个箭头的表示是错误的()

A.①氨基酸B.②尿素

C.③水D.④红细胞

9.不会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的细胞是()

A.脑细胞B.肾小管上皮细胞

C.草履虫D.心肌细胞

10.右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字母表示物质,序号表示物质穿越的屏障。

对该图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a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大分子蛋白质

B.b中肯定不包含蛋白质

C.①为毛细淋巴管壁

D.②为毛细血管壁

11.下列有关器官和其分泌的化学物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胃、胰液B.小肠、促胰液素

C.胰腺、促胰液素D.胰腺、胰岛素

12.肝脏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激素中不以肝细胞为靶细胞的是()

A.甲状腺激素B.胰高血糖素C.胰岛素D.促胰液素

13.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14.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缺少胸腺“裸鼠”,其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人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15.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1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17.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

A.吞噬细胞B.B细胞或T细胞C.造血干细胞D.效应细胞

18.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

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19.右图表示人体一微创伤口刚刚侵入了某病原体时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2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

C.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21.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主要是由于()

A.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B.只有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C.只有肝脏的调节作用D.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2.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CO2,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D.气体调节

23.呆小症的病因是患者在婴幼儿时期缺乏()

A.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D.肾上腺素

24.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膜内外都是由左向右

B.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C.膜内外都是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2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2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

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2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8.如右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B.向左

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29.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

30.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

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D.激素是信息分子

3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3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33.切除狗的甲状腺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狗的机体代谢活动将()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34.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工补充,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

35.给小白鼠注射大量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B.生理盐水

C.性激素D.葡萄糖溶液

36.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37.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

(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38.下图表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是()

A.①③④B.②⑤⑥C.⑦⑧D.⑧⑨

39.由于天气寒冷,同学们将窗户紧闭,在这密闭的教室内,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低血糖使脑细胞葡萄糖供应不足

B.脑部缺氧

C.线粒体不能产生足量的ATP

D.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40.下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能降低血糖含量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4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42.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乙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物质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C.②过程比初次免疫要慢,但免疫效应较强

D.②过程必须经过④过程的刺激

43.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

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44.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45.右图为人的肝脏和小肠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

若某人24小时没有进食,血管P、G和H中,血糖浓度最高的血管及血液中含量较高的激素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