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687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重点.docx

《教育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重点.docx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

1单选

1.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

2.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

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

4.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德国。

6.记述孔子教育思想及言论的著作是《论语》。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8.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称为产婆术。

9.标志教育学走向独立的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10.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11.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12.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杨贤江。

2多选

1.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的基本要素包括: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制度。

2.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

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3.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类型主要包括:

骑士教育、社会教育。

4.《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躐等

5.20世纪出现的几大教育学理论流派主要包括:

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3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家庭、学较、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4简答

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样式。

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4.教育的家庭起源说。

5.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4.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5.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1.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2.《学记》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3.“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关。

4.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5.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6.简述20世纪初教学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

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

4论述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结合日益紧密。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现代大工业的特点决定了生产力的提高已不再单纯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数量的增加,而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

即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工艺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越大。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领域的不断变革,又必然要求教育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掌握现代生产所需的最新科学技术以适应现代生产对人的素质的新需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的范围扩大。

教育民主化的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

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今天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式;也有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

总之,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

教育内容综合化。

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它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并具有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终身教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以立法形式,确认“终身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据此重新构建本国的教育体系。

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变革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使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潮流。

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当代,各国为了发展教育都在进行不断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改革,而且教育改革的频率和强度都是空前的,涉及的领域亦愈来愈广泛。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单选

1.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舒尔茨。

2.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是康德。

3.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4.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

5.减少人口数量并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教育。

6.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7.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8.教育工作必须分阶段的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9.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0.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行为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称为人的发展的关键期。

11.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二.多选

1.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

2.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制约教育的目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3.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影响教育投资、影响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

三.名词解释

1.遗传素质P62:

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2.主观能动性P66: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P45-47

(一)人力资本论。

(二)教育万能论。

(三)教育独立论。

2.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P50-51

(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

(2)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P52-54

(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P58-59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5.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P60-61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6.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P62-63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7.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P67-69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P65-66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既定目的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

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影响错综复杂,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又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而教育总要对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起着筛选、过滤和调控作用。

所以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型。

教育总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的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

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既影响受教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其精神;既增进其知识能力,又影响其思想品德。

教育对人的影响也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这就避免了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片段性和偶然性等缺陷,使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加有效。

(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

任何教育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

学校中的教育者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教育规律,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尚的师德。

因此,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

2.试述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P70-73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人的发展即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同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本质的、典型的、一般的特点,这就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早迟上的不均衡的特点。

根据该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即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行为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有效的教育,方能事半功倍。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而导致的不同个体在其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同。

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有针对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5)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可变性要求要根据时代特点、文化特点、地域特点,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不断发展的新需要。

(6)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面统一性对教育的制约。

全面统一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之间具有相互牵连且相互制约的特性。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章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称为【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称为【培养目标】

3、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的教育目的的观点称为【个人本位论】

4、社会本位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创立者【布鲁姆】

8、加涅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其著名的【学生素质理论】

9、我国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称为【“三育两有”】

10、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是【智育】

1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美育】

二、多项选择题

1、加涅认为学生的素质应包括【先天素质、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标准、出发点、归宿、依据、要求】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3、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体育】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P76:

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2、教育方针P76:

是指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3、培养目标P77:

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P84-85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P92-93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是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3)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P96

(1)全体发展

(2)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有权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得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是【学习权】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6、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教师素质】

7、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青年初期】

8、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9、实践证明,在几种类型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佳的当属【民主型】

10、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是【少年期】

11、从中小学生发展年龄特征来看,学生的身体发展相对稳定和平衡,速度比较均匀时期是【童年期】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包括【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泛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个体性、集体性】

2、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

3、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公正评价权、学习权】

4、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名词解释

1、教师资格制度P109:

国家对教师职业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2、教师聘任制P110:

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岗位的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3、教师P99: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师德P124:

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简称师德。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P124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2、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P129

(1)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3)专业态度

3、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4、简述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

5、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1民主型2挚爱型3管理型4专制型5放任自流型

五、论述题

1、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P103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能力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的运用到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去处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

(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材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重组和加工。

(三)教师的教育要机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意外的事情时有发生。

教师既不能因处理这类事情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不能坐视不管。

2、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P155-156

1、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使教育影响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教育决策,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人格。

3、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

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有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控制,养成耐心、豁达、宽容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单选

1、1979年提出的课程的层次结构式的美国学者是【古德拉德】

2、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德国】

3、核心课程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

4、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叫做【课程内容】

5、规定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并对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的是【课程计划】

6、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是【模块】

7、课程理论建立的标志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的他的代表作【课程】

8、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就是【显性课程】

9、行为目标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泰勒】

10、生长性目标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11、【表现性目标】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二、多选

1、美国学者古德拉得于1979年提出的课程的层次结构式【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

2、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3、主要的课程实施取向包括【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三、名词解释

1、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四、简答

1、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p168

答:

课程编制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同阶段和环节。

2、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答:

(1)行为目标。

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泰勒他是行为目标的创始人。

(2)生长性目标。

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3)表现性目标。

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3、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P181-182

答: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4、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P173

答: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五、论述

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182-183

答: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的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六章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叫做【教学系统】

2、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3、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创建的【京师同文馆】

5、从1997年9月起率先在上海市的10所小学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试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叫做【小班教学】

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7、教师教学工作的准备环是【备课】

8、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二、多项选择题

1、直观教学的具体手段主要有【实物直观、语言直观、模像直观】

2、根据评价的功能,也就是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根据评价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制:

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