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记录地理.docx
《集体备课记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记录地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记录地理
集体备课活动
记录
学校:
横山二中
备课组:
地理
组长:
水英
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1次)
周次
4
时间
9.8
主持人
水英
主讲人
淑芳
备课老师
全体地理组成员
记录人
琴
备课容
中国的地形
活
动
过
程
活
动
过
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二、集体研讨
占权:
讲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兴柱:
要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继政:
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
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琴: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主持人总结
水英:
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容。
今天大家都根据讲课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共案,为我们以后教这一课作了铺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
2、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总结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4、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使学生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3、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四、课前准备:
.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五、课时设计:
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规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分布、民族政策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
(板书)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讲授新课]
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小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
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讨论)什么是剖面图呢?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图上。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2°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
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6页的“想一想”。
(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以表格的形式完成)
(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就形成了近海大陆架。
(板书)2.近海大陆架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我国的哪些海域属于大陆架呢?
(学生讨论、回答。
)
(小结)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围非常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由于大陆架地区海水比较浅,可以透射,所以各种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在我国的大陆架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陆推进,使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
对河流的影响:
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阶梯交界处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
交通:
大江大河有利于东西沟通,但是高大山脉会阻碍交通。
经济:
西部高原、山地为主,经济落后;东部平原、丘陵为主,经济发达。
)
[课堂小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地,形成降水。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
(学生回答: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
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__山峰,一______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一条(或列)山脉?
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拿一简单模型做示,区别山峰、山脉,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
拿两个相同模型,交叉放置,让学生说出两个模型各自的走向。
(学生讨论。
)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如:
1.东西走向
2.西北-东南走向
3.南北走向
4.东北-西南走向
(小结)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出示挂图)“中国地形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阴山等。
(板书)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出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1)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
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
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的,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
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
如:
①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②位于、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课堂小结]
电脑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共同边思考,边归纳。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
①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两省边界上的祁连山。
②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讲授新课]
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网所覆盖,这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
①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②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③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④指出天山、阿尔泰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⑤指出祁连山、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⑥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
引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高原
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
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
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各种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课堂小结]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概况
2.近海大陆架
二、地形多种多样
1、主要山脉2、四大高原
3、四大盆地4、三大平原
三、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特征》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利用不同的地图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品尝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
2、教师搜集许多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增强视觉感染力,激发兴趣,让学生从美感中轻松获得必要的地理知识。
3、对于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让学生观察地形图,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了对地势特点的理解。
4、关于地势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这部分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学生积极性较高。
不足之处:
一、导入新课方面略显平淡。
由复习地形图直接过渡到我国的地形有些缺乏感染力。
二、对于地势对各方面的影响之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
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方。
三、整堂课推进速度有点慢,最后拖堂了
四、犯了知识性的错误,对地形、地形单元概念的不清楚等等。
应该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上面多下功夫,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这节课优缺点都有,我争尽快改变不足之处,让课堂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