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重点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注音都有一个有错误,请圈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
(1)缥碧(piǎo) 蕴藉(jí) 裘葛(qiú) 如晤(wù)jí—jiè
(2)携手(xié) 寤寐(wù) 溯洄(suò) 眷属(juàn)suò—sù
(3)依违(wéi) 横柯(kē) 拜谒(hè) 荇菜(xìnɡ)hè—y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
B.
C.
D.
3.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3分)
A.窥谷忘反
B.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四支僵劲不能动
(点拨:
A项“反”通“返”;C项“被”通“披”;D项“支”通“肢”)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D)(3分)
A.性质悫,少文采B.经纶世务者
C.走送之D.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点拨:
A.古义是品性和质朴,今义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属性;
B.古义是筹划,治理,今义多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C.古义是跑,今
义是行走;D.这里古今意思相同,都是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明
B.吴均——《与朱元思书》——南朝
C.苏轼——《相见欢》——五代
D.崔颢——《黄鹤楼》——唐朝
(点拨:
《相见欢》的作者是李煜)
6.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南朝时宋人范晔写了《后汉书》,我们学的《四知》用记言的方式写出了杨震清廉的品格。
B.《与朱元思书》中写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山的活力。
C.《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在老师叱咄时,“不敢出一言以复”,说明他非常怕老师,是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因此又称“诗三百”。
7.名句默写(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3)崔颢《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相见欢》中作者直接抒发离愁别恨的诗句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8.(2015,长沙)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6分)
(1)【故事大盘点】(2分)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
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孟母断织、韦编三绝
(2)【成语大搜集】(2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
(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③⑦
(3)【观点大讨论】(2分)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
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
或者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
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或者兼说二者。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2015,宜宾)(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2分)
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10.“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
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二)(13分)
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举茂才推举,选拔
(2)道经昌邑取道
(3)故人知君了解(4)后转涿郡太守调动(官职)
1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13.根据内容填空。
(2分)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杨震。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
“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
(2分)
①杨震拒金(贿)。
②杨震拒绝“为开产业”。
1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
(2分)
贤明,刚直,清廉
(三)(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2)闭户益读书〔更加(发奋)〕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着传阅,一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19.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
对你有什么启发?
(4分)
第一问:
同:
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
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
__第二问:
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四)(2015,沈阳)(13分)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
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
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
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21.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分)
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中“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对应。
)
2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的观点。
2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一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4.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句。
(2分)
例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
杜甫 范仲淹 辛弃疾
示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
三、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不限文体(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