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14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1

章末检测(四)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受侵蚀的河岸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宫室遗址在右岸;另外,宫室遗址在凸岸,是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

第2题,山区河谷往往是土壤肥沃、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

读“兰州市略图”,完成3~4题。

3.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4.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

A.两条大河交汇处

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

C.河流水运的起点

D.内河航线的终点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受地形的限制和河流的影响,城市沿河谷延伸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第4题,由图可知,兰州位于铁路和黄河的交汇处,为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

读“我国著名运煤专用铁路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铁路穿越的最大障碍在(  )

A.①B.②

C.③D.④

6.有关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路、公路的选线要尽可能避开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区

B.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大

C.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D.自然因素是山区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从图中看出,该铁路穿越太行山区,为最大障碍,位于图中②处。

第6题,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线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在选线时必须考虑自然条件,如地形。

在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而在较陡的山坡上则应呈“之”字形弯曲。

交通线路选线要尽可能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区,保证交通安全。

7.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说明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因为在山区,所以要结合图示,考虑地形因素。

为了减小坡度,公路呈“之”字形,大致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随着“全国大米市售抽查样品10%镉超标”的新闻引发热议,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专家表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

据此完成8~9题。

8.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几乎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有机田,苏南地区土壤大多重金属超标。

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是(  )

①矿山废水污染 ②工业污染 ③农药污染 ④生活污水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为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B.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C.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D.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镉、铬、铅、汞等,它们主要通过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方式进入土壤。

第9题,为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蔬果受到污染,应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11.乞力马扎罗山(  )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水补给

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答案 10.D 11.D

解析 第10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第11题,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12.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 D

2013年1月22日,搁置近两年后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山东荣成石岛湾重新开工建设,到2020年,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

据此回答13~14题。

13.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14.关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答案 13.B 14.C

解析 第13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东省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因此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全省发展定位相匹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能源保障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能源支持。

第14题,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唯一举措。

读“中国与世界其他10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其他10个人口最多国家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表”,回答15~16题。

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

国家

安全度

国家

高安全度国家

美国、A、巴西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次低安全度国家

印尼、巴基斯坦、印度、中国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

B

15.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10国平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  )

A.林木蓄积量大

B.煤炭储量丰富

C.水资源蕴藏量丰富

D.耕地面积大

16.表中A、B两个国家分别是(  )

A.澳大利亚、法国B.朝鲜、德国

C.俄罗斯、日本D.意大利、伊拉克

答案 15.B 16.C

解析 第15题,根据图可看出,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能源矿产优于10国平均值。

第16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所示国家来看:

俄罗斯资源最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说明属于高安全度国家;而日本地狭人稠,资源中只有森林资源较丰富,其余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蕴藏量极少,90%以上都需要进口。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造成伍拉斯顿群岛这些现象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气候变暖B.臭氧层破坏

C.酸雨腐蚀D.大气能见度下降

18.针对该大气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 17.B 18.C

解析 第17题,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处南美洲南端,结合材料描述事实,可得出造成当地这些现象出现的大气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

第18题,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释放出大量氟氯烃化合物。

为保护臭氧层,需要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19~20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粮食损失

(亿千克)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人民币)

干旱

200~250

150~200

洪涝

100

150~200

风暴潮

2.5~5

50~60

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

森林火灾

50~100

崩塌、滑

坡、泥石流

2.5~5

20~30

风沙和沙漠化

2.5~5

20~30

19.根据上述材料,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

20.下列关于风暴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威胁最严重的时候

B.风暴潮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密切

C.风暴潮是台风危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D.风暴潮的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无任何关系

答案 19.A 20.C

解析 第19题,据表可知,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涝)。

第20题,风暴潮是台风危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当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风暴潮威胁最严重的时候;风暴潮与台风(气旋活动)关系密切;风暴潮的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密切关系。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某区域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图中A村镇坐落在____________(地形区)上,B村镇坐落在________(地形区)上,C村镇坐落在____________(地形区)上。

(2)计划修建A村镇到B村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

(3)简述在甲、乙两河流下游常形成的地貌,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说出图中村镇的分布特点。

答案 

(1)山间小盆地 平原 河口三角洲

(2)② ②公路沿谷地修建,成本低,难度小。

(3)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

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

(4)沿河流、山谷分布;山区少,平原多。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A村镇位于山间小盆地,B村镇位于平原,C村镇位于河口三角洲。

(2)题,①②两线中,②线虽然线路较长,但它经过山谷地区,坡度平缓,修建的成本低、难度小;而①线要翻越两座山,修建成本高、难度大。

第(3)题,河流在下游主要形成河流冲积地貌,是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在河口地区还有海水的顶托作用。

第(4)题,图中的村镇多沿河、山谷分布,平原地区村镇分布相对较多。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

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

(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

为什么?

(5)关于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可行的是(  )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