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05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030

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纲

要求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明确:

①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②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新增)

考情

研读

1.考查情况。

论述类文本年年考,是高考的必考文体之一,所考文本往往在政论文、学术论文、书评等文体中择其一考查。

但2017年高考语文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论述类文本阅读也有着非常大的变化,虽然高考的分值和题量没有变化,但试题难度较以前增大了

2.试题样式。

全国卷近些年对论述类文本考查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017年以后,题干有了明显的变化,三道题的命题层次性非常强,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这也非常符合高考命题的思路,即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命题

根据论述类文本专业性强、难读懂等特点,结合考生在做题时耗时长、正答率低的情况,本部分准备从以下方面突破:

首先,明确高考怎么考;然后,根据高考命制选项特点,通过“阅读技法”来教会考生运用“三位一体”读文本,特别是第二步“微观勾画”,“勾画”出高考命题点,节省做题时间;最后,根据每种题型特点,运用便捷实用的技法逐一突破三种题型,又快又准地选出答案。

(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

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析:

选D。

A项,“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并未指明“气候正义”的提出者就是“非政府组织”。

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以偏概全,由第四段中“气候正义的内涵是:

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

C项,“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合文意,由原文第三段中“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知,当代人“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并无权利“为后代设定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析:

选C。

“立足未来”说法错误,第三段在阐述代际公平时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可见作者的立足点是当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析:

选B。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是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气候系统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说“如果气候变化公约……能落实”,后代的需求就能得到保证。

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所论述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其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语言的能力、把握论证的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能力。

因此,需要考生先掌握论述类文本相关知识。

一、核心素养

(一)议论三要素

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

读写论述类文本都涉及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的推理问题。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

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它所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可作为论据的判断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已被确认的关于事实的判断,另一类是表述科学原理的判断(包括定义、公理、定律、原理等)。

有些论证是分层次的,在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过程中,如果引用的论据(第一层论据)本身还不是很明显真实性的判断,就要引用其他判断(第二层论据)对这些论据进行论证。

以此类推,还可以有第三层论据、第四层论据等。

在一个论证中,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论据一般有多个。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

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政论文谈论的是政治问题,因此政论文的国别色彩很浓。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2.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

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的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学术论文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从表达方式上看,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主,但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异于现代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述、引用(包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

3.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

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的特点。

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说后议。

4.书评,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

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

书评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

书评采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来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籍的特色等。

二、“思、勾、串”三位一体——快速读文,节约时间

高考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学习论证,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前面讲了“高考怎么考”,我们知道了高考命题新动向,因此,这里重点培养考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考生在文本中抓命题点的“第六感觉”,让考生的思维无限接近命题人,面对一段话或一个词语,达到“一看就知是命题点”的境界,让考生读文时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内养成抓关键点的习惯,为后面的解题锁定比对区间做好准备。

因此,可以采用“宏观思考——微观勾画——迅速串联”三位一体读文法,表面上看是三个步骤,实际操作过程中是三个方位同时进行的,所以称为“三位一体”读文法。

宏观思考

宏观思考,就是在开始读文本前就思考三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或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②行文中作者为突显论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③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手段和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的,就是文章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也就是文章是怎样论证的。

微观勾画

微观勾画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勾画可能是高考命题点的关键信息文字,具体如下:

(一)勾画关键词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数量、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