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
磁县一中李俊梅
2012年6月10日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
磁县一中李俊梅
一、【课程标准分析】
⑴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⑵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⑶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是整本教材的绪论与总论,分别从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自学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与指引。
三、【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化现象,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授课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收集、整理相关的文化信息,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加以归纳总结,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进行综合探究设计,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疑虑,提高辨别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文化的内涵;识记文化生活对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
②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特征;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认识文化的反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不同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②通过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的现象,体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性。
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五、【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它具有双重功能:
一方面,是对文化的内涵与作用的基本认识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结合,体现生活逻辑,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内容还承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任务。
是学生思想观念培养的重要内容。
各课具体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
重点
文化是什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难点
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
重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增强精神力量;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难点
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活动导入法,通过读图,讨论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而印证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和文化生活各具特色的道理。
其次,对于“文化是什么”,主要采用比较法,通过对比讲解,引导学生探究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三,对于“文化的作用”主要采用启发引导、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力量,自觉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单元导语: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可你是否认真思考过:
文化到底是什么?
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
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将会看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的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文化”,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
那么文化究竟在哪里?
文化到底是什么?
引导学生举例身边的文化。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⑴文化形式:
多种多样
⑵文化现象: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⑶文化特色:
不同区域各有特色
图片展示(附后):
韩国丽水世博会河北活动周开幕式
探究一:
1你怎样对这些文化艺术节目归类?
(文艺节目有歌、舞、杂技戏曲、武术…)
2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这些节目?
2欣赏方式:
(看电视,看网络,看报纸…)
3你能看出这是哪个地区的文化吗?
理由是?
(有吴桥杂技,河北梆子,邯郸成语,永年太极等)
各小组讨论进行归类,并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认识文化形式、文化现象、文化特色。
同时这将作为主要材料之一贯穿本课教学进行合作探究。
2.文化是什么
(文化内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
谈了这么多“文化”,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提供参照对象:
(①相对于社会经济政治而言;②相对于自然界而言;③相对于人的先天遗传而言;④相对于人类文明而言。
)让学生从中解析什么是文化。
学生从参照对象中任选一个进行分组讨论。
并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全面认识文化内涵
(文化外延):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除了人类,别的物种具有这些活动吗?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那能不能说,文化是人生来就有的?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产品呢?
4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文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探究活动,分析:
谁更有文化?
)
学生全面思考理解文化的内涵,得出结论。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去探究文化的内涵,从而较轻松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突破,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提问:
1文化都有哪些形式?
(提示:
从静态和动态角度)
2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文化对我们国家又有何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本第八页的探究活动讲述)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有助于解决文化含义抽象、难以理解的障碍。
同时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全面理解文化的内涵。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应。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那它和经济又有什么具体关系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⑵“一定”的文化怎么理解?
(点拨:
①从文化形态上②从文化性质上先进与落后上理解)
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理念。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
①、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的崛起
辩论:
正方:
经济发展文化一定会发展
反方:
经济发展文化一定不会发展。
(辩论会主席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
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正方反方为辩论方,第三组为观众可以自由提问
以辩论的形式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能够全面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同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文化的反作用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
①从国内来说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从国际来说文化渗透及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请同学们列举具体实例,说明政治生活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教师点评:
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都对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借助文化渗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等等。
学生举例教师归纳
通过学生举例能切身体会文化的重要性。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表现: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问题:
1你从哪些方面能感受到文化对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2从文化角度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也可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那它对我们个人发展又有哪些影响?
举例说
明?
展示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片段)》“主食的故事”。
学生举例教师归纳
承上启下
1、来源: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探究一:
你从刚才的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
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探究二:
在贵州黎平县婴儿满月人们会挑篮送米表示祝贺,这和我们本地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探究三:
同样是面条,为什么在做的方法上广东人用毛竹,中原人用擀面杖?
小组讨论归纳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特点:
①潜移默化,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你能从哪些方面发现文化的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呢?
列举你们身边的具体实例
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人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学生举例
通过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学生可以得出基本观点。
四:
文化塑造人生
1、丰富精神世界
①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阅读17-18页探究活动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因为这些语句感染和激励着代代仁人志士,所以得以代代相传。
阅读材料一(附后):
《调查称毛泽东邓小平等入选中国文化符号》
思考: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形成理念
这些诗句都为学生所熟知,对于诗句的意义学生比较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从而可以联系到诗句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
2、增强精神力量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大家起立一起唱《国歌》。
讨论:
我们的国歌过时了吗?
为什么?
——没有过时。
中国是从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国歌中的力量对我们中华民族依然有振奋力量。
学生思考:
还有哪些精神在指引着我们前进?
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灾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
学生起立同唱
各小组讨论找出代表发言。
以反问的形式让学生从理论去回到生活中,反而更好把握这一知识点。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组讨论:
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学生总结回顾本课知识点
感同身受
课堂小结板书
(见后面)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上述内容。
作为两条认识线索的结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双重功能。
由学生发言总结
培养归纳能力要求在这个环节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如何选择身边的文化生活,如何做一个理性的社会人。
课堂
练习(见后)
附图片上述图片均摘自“XX图片”,内容为丽水世博会河北馆开幕表演
附材料一提起中国文化符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孔子、长城还是鸟巢、京剧?
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文学院董晓萍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
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分别是:
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
王一川表示,自己原以为当代大学生更喜欢周杰伦、李宇春等当代文化符号,没有想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如此强烈的自信,这与我们平时对大学生的了解,特别是他们的日常文化消费和个人喜好,比如听流行音乐、看劲爆大片等又太不一致了。
这令我们欣喜。
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亟待提升,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摘自福州新闻网)
八: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教学目标:
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
(一)聚焦文化竞争力
1、文化竞争力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
其二是文化影响力。
指一国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对他国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程度。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感受文化竞争力
材料一日本政府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事务局2011年9月13日公布了“酷日本”项目中旨在向海外推广日本动漫、时尚、饮食等文化产业的标志图案。
”
“酷日本”被认为是对日本流行文化的评价,成了日本文化的一个代名词。
2010年6月8日,日本宣布在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设立“酷日本室”。
6月18日,日本出台的《新增长战略》又把“酷日本”在海外展开业务作为重点增长领域,强调通过节目交易、数字传输的强化、放宽海外内容流通规定、防止盗版等措施,以民间企业为中心在海外拓展与“酷日本”相关的业务,到2020年,文化产业在亚洲实现收益1万亿日元的目标。
(摘自中国服装网)
材料二前美国商务部官员大卫·罗斯科普在谈到全球化促进不同文化整合时说:
“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那么,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
印度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梵塔那·西瓦把这种现象称作“心灵的单一文化”,在美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支配下,以大规模生产的美国娱乐文化产品为载体,全球文化的单一化或标准化正在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一些国家的文化部长声明,如果不加以抵抗,文化的多样性将会被压路机一般的美国文化轧个粉碎。
(摘自中国网 )
材料三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也位居前列,但软实力却落差很大。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文化软实力研究蓝皮书》指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等硬实力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较为落后。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文化产业比重,在世界文化市场中,所占比例不足4%,仅为美国的(43%)1/10。
而日本为10%、欧盟为34%。
(摘自网易新闻)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问题(组长整理好讨论结果)
探究活动一: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1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文化安全?
2如何维护文化安全?
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回答。
1
(1)从国际上来说,…
(2)从国内来说…
2
(1)国家和政府:
(2)作为中学生:
探究活动二、试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从物质生活来看第二,从精神生活来看
(三)提升文化竞争力
材料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与经济、政治等相互交融,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正日益聚集于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创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摘自腾讯网)
材料五:
2012年5月30日,“日出东方”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光热引全球关注就在“光伏”遭遇美国反倾销初裁重创之际,在大洋彼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反复报导这一来自中国,影响世界光热发展的新闻,603366的股票代码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作为行业龙头,日出东方是全球唯一拥有“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全玻璃热管、玻璃金属封接热管、平板集热器”全产品线的生产企业。
业界专家表示:
“这不是做秀,日出东方(四季沐歌太阳能)作为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的领军者,在光伏海外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光热企业以崭新的企业形象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不仅展示了中国作为全球太阳能热利用大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全球节能减排战略,力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成效,也进一步提振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中国工业网讯)
材料六:
中国文化宣传片《文化中国》
继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
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美国时代广场播出后,中国文化宣传片《文化中国》自2012年3月4日起将陆续在美国时代广场播出。
“中国形象”再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美国时间2012年3月3日开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最大的屏幕"美国之鹰"上开始滚动播出中国文化宣传片《文化中国》。
这部宣传片,由《白蛇传说》《敦煌》《太极拳》《汉字》《京剧》和《书法》等多个部分构成。
片子用水墨画三维动画和实拍相融合,将汉字京剧太极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搬上荧幕,完美的阐释了"传承·绽放·绘中国"的主题。
专家表示,中国已经到了需要来树立国家形象的阶段。
国家形象宣传片为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
(中广网北京3月4日)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根据材料五分析日出东方(四季沐歌太阳能)在时代广场作广告的原因和影响?
探究活动二:
学生讨论:
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各组代表上台发表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
探究活动三:
联系材料一到材料六分析材料中存在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九:
【板书设计】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略)
(2).文化现象(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是什么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认识文化的力量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略)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
(略)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
(略)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表现:
(略)
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略)2表现(略)3特点(略)
四:
文化塑造人生
1、丰富精神世界
2、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教学反思】:
1.《文化生活》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新增内容。
如何上好文化课,是每一个政治教师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虽然有一些文化体验,但远没有形成理论,对于如何从政治的角度来认识文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课堂实践经验,我发现,政治课上讲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现象,也就是文化的表象上。
具体的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政治课上不好讲也讲不完。
从政治课的角度,更要挖掘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教会学生如何站在更高的领域去看待和参与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2.本单元主要介绍“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上述内容。
作为两条认识线索的结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双重功能。
我主要选用了三个材料:
分别为《丽水世博会河北馆开幕式》、《舌尖上的中国——主食的故事》、中国文化宣传片《文化中国》。
这些材料都比较新颖而且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教学注重回归生活,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看、说、问、析、辩、议、探”等方式对教材进行了恰当的处理,采用多种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感受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十一、【课堂练习】:
1.(2012新课标全国).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3)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4)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
(1)
(2)(3)B.
(1)(3)(4)C.
(2)(4)D.
(1)(4)
3(2012高考安徽).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