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560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合隆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城镇性质及规模

第一条.城镇性质

长春市西北部城市副中心,是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导、综合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第二条.城镇规模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为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275平方米/人;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4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6.9平方米/人;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11.4平方米/人。

第二章城镇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三条.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三心、三翼、多组团”的城镇总体布局结构;

三心:

围绕高速公路、北凯旋路打造的生产服务中心、以新城为依托的生活服务中心已经与老城结合的休闲娱乐中心。

三翼:

形成北部工业翼,中部服务翼,南部工业翼的三翼布局。

多组团:

规划依托水系、市政廊道、对外交通分割形成的边界,设置多个生产和生活组团。

第四条.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中近期沿302国道两侧纵深方向发展;中期跨越市政管线走廊向西发展;末期跨越高速公路向东发展。

第五条.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依托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及滨水空间设置,规划2030年居住用地总面积2186.29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8.03%,人均居住用地31.23平方米左右,规划结合绿化景观廊道设置流绿居住用地,规划流绿居住用地面积202.79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60%,结合各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置二类居住用地,规划二类居住用地1983.50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5.43%。

第六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配置按照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三级设置。

规划203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516.73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6.63%,人均用地面积7.38平方米左右。

规划设置3处城市级服务中心,分别为休闲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生产服务中心。

居住区级中心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和生活单元设置,以特定居住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和满足居民生活管理服务为目标,提供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属地型管理和服务机构,包括工商、税务和文体活动中心等。

1.行政办公用地

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布局模式。

在丙十三路以北、乙一路以东集中布置镇级行政办公用地。

其它如基层办公或是职能性较强的部门分散式布置在各个公共服务中心内,以适应就近管理就近办公的需要。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57.10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73%。

2.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结合各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在乙一路、丙十四路交汇处设置一处大型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学府路、丙三街交汇处,乙二街、乙四路交汇处设置两处中型文化设施,包括影剧院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规划结合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58.18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75%。

3.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布局模式。

规划在302国道以东、合平路以北区域集中设置教育科研用地;其他如中小学用地分散布置在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内,规划教育科研用地279.7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3.58%。

其中:

中小学用地面积143.90公顷.

规划期内建设2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含初中和小学),同时从整个区域考虑,设置6所高中。

4.体育用地

结合新城组团中间绿廊设置一处大型体育设施用地,在丙十五路、乙一路交汇处西北角,内设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游泳馆、羽毛球馆等;另外结合居住区设置小型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等;规划体育设施用地44.08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57%。

5.医疗卫生用地

结合各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规划3处大型综合医院;结合其他居住区级中心设置2处区级医院;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4.13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57%。

居住区内结合社区设置社区卫生中心。

6.社会福利用地

规划在陈家电新村设置一处养老村;规划福利设施用地31.63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41%。

居住区内结合社区设置养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

第七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按照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

规划2030年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381.02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4.88%,人均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5.44平方米。

1.商业用地

依托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商业街设置;规划在乙一路、丙十二路、丙十三路、幸福路、繁华路两侧集中设置商业用地,包括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业店等;城市级商业中心主要以大型名品名店、购物中心为主;居住区级商业设施主要以小型的零售规模商业网店服务周围区域为主。

规划商业用地235.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3.02%。

居住区级商业用地主要围绕生活组团中心设置。

2.商务用地

商务用地主要在302国道、凯旋路之间,合平路两侧的区域设置,以总部经济、金融保险、艺术传媒用地为主;规划商务用地面积139.3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1.78%。

储蓄所、广告公司等小型商务用地结合居住区级商业用地布置。

3.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规划区域交通干道布置加油加气站。

规划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6.06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08%。

电信营业分部、燃气收费站等小型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结合居住区级商业用地布置。

第三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第八条.规划目标

规划期末合隆镇区绿地面积为1219.81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5.64%;其中:

公共绿地面积为1029.9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4.71平方米。

绿地率不小于30%,绿化覆盖率不小于35%。

第九条.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镇区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为“一轴、一带、多廊、多点”。

“一轴”指由居住片区中部绿色公共建筑、绿地公园、生态商务核心形成的绿化景观轴;“一带”指沿青年河两侧形成的绿化景观带;“多廊”依托纵横的城市干道网、管线走廊形成的多条绿化景观通廊;“多点”指布置于各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开放公园绿地。

规划至2030年规划5个公园(详见附表3)和多处街头绿地。

第一十条.绿地布局规划

规划依托镇区的部分管线廊道和水系设置公共绿地,依托水系设置大型块状和带状的公园绿地,依托市政管线廊道设置带状公园绿地;根据景观需要在重要路口对称设置小型开敞绿地。

规划在给水厂、污水厂及垃圾处理厂周边设置防护绿地。

规划给水厂周边设置30米宽防护绿地,规划污水厂周边设30米宽防护绿化带,规划污水厂周边设置300m防护绿化带,规划垃圾处理厂周边设置500m防护绿化带。

规划范围内建设应按不同用地性质分别控制附属绿地比例,并应符合国土部门的相关要求。

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0%,流绿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40%;行政办公绿地率不低于30%,文化设施绿地率不低于35%;教育科研绿地率不低于35%;体育设施绿地率不低于40%;医疗卫生绿地率不低于40%;社会福利设施绿地率不低于35%。

商业设施绿地率不低于20%,商务设施绿地率不低于20%,娱乐康体用地绿地率不低于40%;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25%。

第四章城镇景观风貌系统规划

第一十一条.规划目标

规划通过对整体景观环境的规划,对特色风貌区、景观分区、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滨水空间等景观要素的规划与控制,在规划范围内打造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地域风情的新城景观风貌区。

第一十二条.景观分区

规划结合功能分区,设置五处景观风貌区: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区,滨水文化景观区;商务商业中心区、居住生活区。

合隆镇的整体城市形象,将主要通过对这5个风貌区的形象控制来实现。

第一十三条.景观轴线

规划构建五条景观轴线,概括为“三横、两纵”。

1.三横

以流绿居住为主的流绿都市景观带,打造低密度高品质的生态社区形成的特色景观轴线;以大型绿色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生态商务核心形成的特色景观轴线;以及依托青年河两侧打造的滨水休闲景观轴线

2.两纵

依托市政管线廊道和高速公路打造的两条纵向绿化景观轴线。

第一十四条.景观节点

城镇景观节点是指视线上的汇聚点,是城镇景观风貌的高潮点,是风貌特色的核心,区域城镇景观节点,包括区域的干道交汇处、区域中心、绿化广场及周边建筑、道路重要界面等,本次规划控制的重要景观节点有七处:

四处主要景观节点、三处次要景观节点。

第一十五条.建筑单体环境设计

1.建筑体量

本规划区域为城市新区,建筑应集中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及繁荣兴旺,应以简洁、明快、高品质为特点。

同时针对本地区水系连贯的特点,考虑流绿空间对周围地区的渗透,应控制过大体量建筑建设,以中小尺度建筑为主;住宅建筑立面应拥有一个层次分明、比例恰当且具有亲和力的外观,较高的居住建筑立面分为三个部分,他们分别是基础,中部建筑主体和建筑顶端。

三部分的形体划分可以通过建筑手法的挑出和内凹来实现,也可以利用材料的纹理、色彩和线条来达成。

居住建筑面向街道或公用区域的立面开口和实墙面积比应接近2:

3,并且朝南的开口面积应明显大于朝北的开口面积。

突出或者内凹的建筑元素如内外阳台和阳光屋等形成的立面凸凹进深应不大于1.8米。

办公建筑体量以大中尺度建筑为主;立面应忠实的表达内部功能,通过对比例的仔细推敲和精细的处理创造出形象分明并具有其合理的外表。

面向街道或公共区域的立面开口和实墙面积比应根据建筑功能需要来确定,并应保证多数房间拥有大致一样的自然采光水平。

商业建筑体量以大尺度建筑为主;立面设计最吸引人的元素是底层商铺或整个建筑物。

立面的透明度除了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并将商铺或整个建筑变成一扇巨大的景观窗户,借助合适的夜间照明设计成为引人注目的建筑景观。

工业建筑体量以实际功能需要为主,主要道路两侧应以强调连续建筑界面和注重沿街景观的塑造为主;其他公共建筑体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另外,通过对于街路围合空间高宽比的控制要求,形成各具特色而又相对完整的道路景观氛围。

2.建筑风格

城市整体体现现代的建筑风格,总体协调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它风格建筑。

商务区建筑风格可以丰富、多样,体现城市中心的特征。

生活区建筑风格小片区协调整体化,大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局部风格。

沿水系绿化两侧居住建筑采用现代民居坡顶错落式。

应更加体现高科技的特点。

在节能、生态等方面的先进建筑技术应得到应用,以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公共服务中心应使用时尚现代的建筑材料,如钢、玻璃等;对于居住区级以下的建筑宜使用体现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如砖、木材、天然石材等。

工业区的建筑风格应以功能为主,体现简洁、实用、大方的特征。

居住建筑宜采用现代民居坡屋顶形式;办公建筑屋顶形式可以多样化,重要地段屋顶的具体形式应具有标志性;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宜采用平屋顶形式。

第五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十六条.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镇区的道路系统共分为四个等级,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规划确定各级道路的走向、红线宽度、断面形式、主要控制点的坐标、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

共规划道路167条,其中包括快速路2条,总长度13.2km,快速路连同两侧辅道在内的总宽度为114m;主干路13条,总长度92.0km,道路红线宽度为40-50m;次干路19条,总长度为76.8km,道路红线宽度为28-40m;支路133条,总长度为244.5km,道路红线宽度为20-40m。

规划区的道路总长度为426.3km,其中干路长度为181.9km,平均路网密度为5.32km/km2,其中干路网密度为2.27km/km2,规划区的道路面积率为17.46%。

第一十七条.公共交通规划

1.轨道交通规划:

远景在镇区范围内,规划设有2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规划区内线路总长24.2km,共设站24座。

沿线两侧建设项目应在相应轨道线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轨道交通施工图基础上,依据具体建设项目类型,在先征求和满足长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关于噪声、震动等相关环评要求以及施工、安全等相关建设要求后,方可申请进行建设。

在镇区内规划设置一处轨道交通车场,位于惠隆大街与合隆北街东北侧,占地面积约为11公顷。

2.常规公交规划

结合用地规划,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公交运营场站7处,总占地面积为8.66公顷。

第一十八条.停车场规划

规划期内,结合镇区规划用地性质,共规划社会停车场24处,停车泊位总数为4160个,停车场占地面积共10.2公顷。

配建停车场主要依据各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况,按照《长春市各类建筑配建停车场(库)标准》设置。

第六章城镇公用设施规划

第一十九条.城镇给水工程规划

1.建设期内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

2.预测合隆镇2030年规划需水量为32.57万立方米/日,已包括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

3.远期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

近期集中供水水源引自长春市第二净水厂(设计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日),集中供水水源引自新立城水库规划DN1600原水管线。

规划在镇区南部建设净水厂一座,设计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约为15公顷,以满足区域用水需求。

其中工业部分用水约为9万立方米/日。

规划工业部分用水取自污水厂中水回用(为了推动绿色转型,建议规划区工业污水全部中水回用)。

4.合隆镇统一供水管网采用环状网和枝状网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沿主要道路铺设给水干网,逐步形成环状管网,增加供水可靠性。

现状有一条为农安供水的现状原水干线,规划将其改线,并确保规划建筑物与管线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应征求管线主管部门意见。

第二十条.城镇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至规划期末,合隆镇规划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2.预测2030年平均日污水量为21.71万立方米/日。

3.在规划区东部设污水处理厂,2030年处理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25公顷。

规划区域内生活与生产污水共同经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生利用或排入青年河,污泥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未被利用的污泥应妥善处置,不得污染环境(为了推动绿色转型,建议规划区工业污水全部中水回用,工业污水量约为5.5万立方米/日)。

规划污水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污水处理厂与城镇工业区、规划居住、公共设施建筑之间须保持一定卫生防护距离,具体距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确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保持300米以上的距离。

4.根据自然地势合隆镇结合道路建设同步配套雨水管网系统。

逐步建成与合隆镇发展相适应的雨水排除与利用系统,确保排水顺畅,不发生内涝。

沿规划道路规划雨水管线。

规划雨水分散排入就近水体,最终排入伊通河。

雨水管道布局应充分利用地形,依靠重力,就近排放。

5.根据合隆镇地形特点和建设性质,确定合隆镇设计重现期P=2年。

第二十一条.城镇供热工程规划

1.规划区2030年规划总供热面积为6081万平方米,规划热负荷为3405兆瓦。

2.至2030年,规划新建区域锅炉房9座,其中两座为燃气调峰锅炉房;总供热能力3990兆瓦,总供热面积为5700万平方米。

部分采用四热电厂供热,供热面积为400万平方米。

3.规划供热管线沿规划区道路敷设。

第二十二条.城镇燃气工程规划

1.近期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中压气源引自现状吉星高中压调压站。

结合农安县总体规划,中远期以外部天然气为主导气源。

2.管网采用中、低压二级系统,考虑供气安全可靠性,燃气干线布置成环状。

规划区域内沿规划路铺设DN200~DN300中压管网,进一步完善现状供气管网。

规划区域内有现状吉星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一座。

合隆镇内有4.0兆帕现状高压天然气管线及规划引俄长输天燃气管线一条,现状4.0兆帕高压天然气管线穿过建设用地部分,沿线用地进行建设活动前须进行管线实测,并确保规划建筑物与管线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应征求管线主管部门意见。

埋地输油管线、高压和次高压天然气管线同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燃气和输油管道工程的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须保证管道敷设的安全距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管壁加厚等)。

第二十三条.城镇供电工程规划

1.预测合隆镇年最大用电负荷为39.32万千瓦,可以满足该区域的用电需求。

2.规划220千伏变电站1座,66千伏变电站8座。

3.现状500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规划保留,并预留100米宽高压线路走廊。

4.现状220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规划保留,规划220千伏线路主要沿道路绿化带布置,采用同塔双回、钢管杆架空敷设形式,并预留40米宽高压线路走廊。

5.将影响规划的现状66千伏架空电力线路拆除改线,规划66千伏线路主要沿道路绿化带布置,采用同塔双回、钢管杆架空敷设形式,并预留25米宽高压线路走廊。

第二十四条.城镇通信工程规划

1.预测合隆镇需装电话29万门,可以满足该区域的通信要求。

2.规划通信邮政分局1座,占地面积为0.46公顷,交换机总容量为30万门。

3.规划通信线路全部采用通信地下管道,通信管道包括电话业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有线电视及各种运营网络等多种信息传输通道,规划应统筹考虑,统一实施建设。

4.依据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综合服务的建筑功能不同,规划不同的管网密度;通信地下管道要围绕通信局形成线路自愈环网,确保信号畅通。

5.规划与合隆通信分局同址,建一座邮政支局,占地面积为0.54公顷。

6.有线电视入网率近期达到80%,远期达到95%,有线电视骨干网采用光缆。

第二十五条.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在镇区内设置2座垃圾转运站,分别位于甲二路北侧、凯旋路西侧以及甲三街、丙五十六路北侧区域,各占地1公顷,用以运送废料和固体垃圾,并且在甲三街、丙五十六路北侧区域设置一处堆雪场,占地2公顷,冬季用于积雪堆放,夏季用于建筑垃圾临时贮存。

规划按照每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箱式占地120平方米的垃圾收集点,做到日产日清。

公共厕所按照常住人口每3000人设置一座,流动人口高的街道和商业区,300~500米设置一座,一般道路小于800米设置1座。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及路口,平均间隔在商业大街为25~50米,在交通干道为50~80米,在一般道路为80~100米。

第七章城镇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

城镇环境质量显著提高,达到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求。

其中: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空气环境质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分别达到功能区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分别达到100%,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60%;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污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5%。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保护

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削减进入水体负荷,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禁止在河谷地带堆放垃圾、排放污物;加强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2.大气环境保护

推行城镇集中供热、供气,确保城镇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逐步改变能源使用结构,民用能源推广使用液化气、煤气和型煤;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广使用公交系统。

3.噪声控制

加强管理,提高环境意识,控制社会噪声;依法限制建筑工地产生噪声工段的施工时间及周期,防止建筑噪声扰民;加强车辆管理,减少交通噪声。

4.固体废弃物处置

炉渣、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固体废弃物须分别进行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5.农村面源综合治理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和运行适合北方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转运处理,对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进行综合处理,逐步禁止秸秆燃烧,鼓励实施综合利用措施。

第八章城镇综合防灾规划

第二十八条.综合防灾方针及对策

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发展,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布局。

规划期内重点提高现有城镇建筑及基础设施设防标准;提高基础设施保障安全,提高水源、热源、电源、气源遭受灾害时的供应能力,实现环网设置,双源供应;加强、加固合心三间水库、新凯河水利堤坝,严禁在镇区内设置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企业及仓库,减少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充分预留避震场地及避震通道,加强避震场所设施配备,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严格按照规划设置避难场地,预留避震通道,严禁侵占挤压。

第二十九条.消防规划

1.消防站规划

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按照国家“7平方公里设一个消防站”的规定。

2030年在规划区内共新规划11座消防站。

其中现状消防站改址扩建,规划特勤消防站一座,其余均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

特勤消防站占地0.8公顷,其他消防站占地均为0.6公顷。

适当位置设置地上式消防水鹤。

2.消防通道规划

消防车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60米,路面宽度不得小于4米,当消防车通道上空有障碍物跨越道路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间的净高不得小于4米。

3.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等应设置在合隆镇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储罐以及燃油、燃气供应站等与居住、医疗、教育、集会、娱乐、市场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50米。

现状中影响消防安全的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等必须迁移或改造,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应开辟防火隔离带和消防车通道,增设消防水源。

4.消防给水规划

实行消防、生活用水合一的城市供水管网,在道路上按照间距不大于120米的要求设置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

尽快完善供水加压系统、消防车取水口等设施,与二次供水规划统一考虑建设消防水池。

按消防要求设置消防水鹤和地下式消火栓。

5.社会救援发展建设

合隆镇消防站应与邻近地区消防站,以及合隆镇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建立消防通信联网。

建设现代化火灾报警、消防通讯和调度指挥系统,以提高本镇区防火能力。

第三十条.防洪工程规划

1.根据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84)及有关该河道设计资料,确定合隆镇采用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伊通河按二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建设,新凯河按一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建设,青年河按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建设,聂家河按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建设。

防洪标准根据水利部门审核确定的水利规划进行调整。

2.完成合隆镇河流的防洪堤防建设工程。

3.完成河道清淤,确保洪水畅通。

4.规划堤线具体位置和堤顶高程以水利部门提供的设计为准。

第三十一条.防震抗震规划

1.设防标准及防御目标

逐步提高合隆镇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城镇地震造成的灾害,保障当遭遇相当基本烈度的地震时生命线工程和公共建筑能够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城镇不发生较大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合隆镇内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规划期末保障在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城镇功能正常;遭受基本烈度地震影响时,城镇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遭受罕见地震影响时,城镇功能基本不瘫痪,无重大人员伤亡。

2.避震疏散场地及通道

(1)避震疏散场地

学校操场、集中绿地和农田空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紧急情况下村镇人群向操场及农田快速疏散。

(2)避震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保证居民疏散和救护人员、物资快捷安全运送,避震疏散通道结合道路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