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537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docx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

 

摘要

不同时期的许多艺术家都认为艺术具有一种价值,并且这种价值超越于我们的经验世界本身而存在。

然而所谓和谐和秩序是我们的主观反应,艺术只是由艺术家建立的视知觉反应机制,艺术的历史是一部“问题史”,艺术大师在解决各种问题中展现出其过人的才华。

所以艺术并不具有形而上学的价值,那种关于艺术永恒价值的信念是虚幻的。

其价值体现于现实中对人类心灵的慰藉作用。

本文通过对以往各种价值观念传统的考察,进而提出对它们的批评,并用近代艺术理论研究成果引出关于艺术概念的新的假说,从而得到关于艺术价值问题的结论。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新意,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总结。

文章结尾还谈到了自身在绘画创作中的体会以及对待艺术和生命的态度。

 

Summary

Inthedifferentdepartedperiods,manyartiststhinkthearttohaveakindofvalue,andthiskindofvalueoverstepintheworldofourexperience.However,harmoniousandmethodareoursubjectivereaction,thehistoryofartisthehistoryofmany“problems”,andthecourseofsettlingtheproblems,artistsdisintertheirendowment.Thereforetheartdoesnothavethemetaphysics'svalue,andthatkindofthinkwhatarthaveeternalvalueoftheconvictionisvain.Thistextpassrightbeforetheeverykindofvalueclosetoreadaloudtotraditionallyinvestigate,andenterbutbringuptoanimadversionthem,counteractthemodernageartthetheoriestostudytheresulttohavetooutthenewhypothesisconcerningartconcept,frombutgetconcerningthearttheconclusionoftheworthaproblem.Thisarticlehasnoanewmeaning,andjustandbyoneselfstudytherealizingofprocessinsidewithtallyup.Articleknotthetailstillspeaksinthepaintingartisticofrealizeandtreattheartwiththelife'sattitude.

关键词:

情境问题史视知觉反应机制价值

 

关于艺术及其价值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

不同时期的许多艺术家都认为艺术具有一种价值,并且这种价值超越于我们的经验世界本身而存在。

“好的画,迫似神而和神结合。

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画笔的阴影,神的音乐,神的旋律……因此一个画家成为伟大与精妙的大师还是不够。

我想他的生活应该是纯洁的、神圣的,使神明的精神得以统治他的思想。

(1)从米开朗基罗的这番话中,不难看出他的信仰——艺术家为体现神的完美而工作,并且应该为着这一目标而努力。

罗丹在论述艺术的神秘性时透露出和前者类似价值取向:

“在我们看来线条和色调不是别的,是内在真实的标志;我们的目光透过表面一直潜入内心,当我们后来表现这些轮廓时,便会用内涵的精神丰富轮廓本身。

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应该表现自然的整个真理,不仅是外表的真理,而且是内在的真理。

(2)

近代的康定斯基的理论更加自信:

“艺术作品的产生是神秘的。

只要有艺术才能,就不需要有理论和逻辑去指导行动。

心灵的内在呼唤会告诉他所需要的形式,这形式来源于自然的内部,也来源于自然的外部。

每个带着感情创作的艺术家都知道,正确的形式是怎样在他的心中突然闪现出来的。

”(3)它不同于前面二者,但同样表达了通过艺术能一窥真理的观点。

(二)

艺术家类似的信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脑海,不仅是在几个世纪以前还是在今天,它普遍成为艺术家维持其创作的精神支柱,以及艺术家区别于工匠的理由。

艺术家的热情与才华被这种宗教般的理论所激发是不言而喻的,否则很难产生往昔伟大的艺术。

然而在接受这种说法之前,对它产生的渊源作以了解,并对它是否合理加以分析,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贡布里希在《艺术与自我超越》一文中提到了这种传统:

“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柏拉图的传统,这个传统奇怪的支配着西方的艺术哲学——说它奇怪是因为我们知道柏拉图仅仅把艺术家当作一个耍戏法的给驱逐出了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的技艺永远也不能达到可理解的理念世界,这个世界同样也是价值世界。

然而也正是对理念世界的信仰在激励具有超验性完美观念的艺术家。

而艺术家也只希望他们的艺术根据这种艺术进行批判。

”(4)

“理念论”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被提出的。

按照他的解释,工匠注视着床的理念或形式造出了具体而特殊的床(理念或形式本身则不是任何人能造出的),即他只能造出一种类似的东西,而实在本身则具有一切床所共有的一般性质,具有普遍性。

所以不同的床只是对理念的摹本,而“理念”才是实在的床,是由神所创造的。

画家所绘则正如镜子所反映的世界一样仅仅是现象,并且是与真实隔着两层的仿本。

因此艺术家被作为变戏法的给逐出了理想国。

心灵易于被迷惑,但并非没有补救的办法。

柏拉图认为量、数、称是对这类弱点“最为幸福的补救”,(5)因为计量活动是心灵理性部分的工作,所以“信赖度量与计算的那个部分应是心灵的最善部分。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这种思想做出了阐释:

“我相信,数学是我们信仰永恒的与严格的真理的主要根源,也是信仰有一个超感的可知世界的主要根源。

几何学讨论严格的圆,但是没有一个可感觉的对象是严格圆形的;无论我们多么谨慎的使用我们的圆规,总会有某些不完备和不规则的。

这就提示了一种观点,即一切严格的推理只能应用于与可感觉对象相对立的理想对象;很自然地可以再一步论证说,思想要比感官更高贵而思想的对象要比感官的对象更真实。

神秘主义关于时间与永恒的关系的学说,也是被纯粹数学所巩固起来的,因为数,如果是真实的话,必然是永恒的而不在时间之内。

这种永恒的对象就可以被想象成为上帝的思想。

因此,柏拉图的学说是:

上帝是一位几何学家。

”(6)

这样就能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什么要在画中追求尽善尽美的“和谐”与“秩序”,这类似于音乐中的秩序,可以被转换为数学中的比例关系。

柏拉图认为:

大众爱好美的事物,而不是爱好美本身,唯有认识绝对美的人才是清醒的。

绝对的美在柏拉图看来在于数的秩序井然。

然而对于数学本身,则大部分理论是在假说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因而不能证实有关现实世界的有绝对意义的论断。

因而罗素认为柏拉图不理解哲学的语法,而认为“美是美的”,“他的‘理念’其实恰好不外是在伦理和审美上较凡品为高的另一些个体罢了。

”(7)

然而秩序感是存在的,它为什么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呢?

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提到了康德的问题:

如果人们先得靠经验来认识时间和空间,那人又怎么可能按照时间和空间来整理和安排各种感官印象呢?

没有先天的框架和“存档系统”,我们就不可能感受和体验周围世界,更不用说在这个世界里生存了。

因而有机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机体,能动的对他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秩序进行检验,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并根据检验结果逐步改进摸索方式,否则就无法理解环境中的无数模糊信号,因此做简单假设是我们能学得知识的唯一基本条件。

同样,动物也会也会由于进化压力而通过秩序与混乱的对照达到生存的目的;而自然中秩序的前提是物理法则能够在没有相互干扰的孤立系统中起作用。

因为人的这种偏向于简单结构的机能,人造秩序中常常出现几何成分。

出于一些实用的原因,我们在简单结构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层次,使之不那么单调,在介于简单和混乱之间追求多样统一的悦目效果。

因而,所谓和谐或秩序是我们的主观反应,艺术并不具有形而上学的价值。

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中,由于宗教运动的原因,画家的题材范围有所缩减,但却发展出了新的分支,如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等,艺术家都更加关注自然本身。

这时出现了忠实描摹对象的先驱之一卡拉瓦乔,并出现了后来的伦勃朗(与之相对的则是卡拉奇、雷尼所倡导的按古典雕像的标准理想化自然的新古典派)。

他们珍重真实与诚挚胜过古典大师所推崇的和谐之美,这种思想被后来的罗丹加以理论的阐述。

《罗丹艺术论》中说道:

“哲学家因之感到兴奋的这一秩序本身有他的局限性。

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按照存在于辽阔的宇宙中的真相,去设想这一秩序的。

他们按照人类的几何学来排列这一秩序……他们迷恋这种美好的秩序,其实害了自己。

毫无疑问,在无边的自然中万物各有序;但是这种秩序要受法则的支配;比起人类理性初步所能设想的要复杂得多,而且情况永远在变在发展。

”(8)他想要寻求的显然是艺术更为普遍的精神意义,因而对往昔艺术的阐释也有独特的角度:

古代艺术的含义是“人生的幸福、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性”;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则反映“人类痛苦的反省,不安和毅力,绝望的行动意志,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所困而受的苦难”;而拉斐尔的素描则是“用他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表达灵魂的明朗幽静,乃是从衷心流露出来的对整个自然的爱”。

(9)无疑,这样看来他们都真诚的将感情、思想融于作品之中。

罗丹认为:

“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10)他在《艺术论》中显然把美完全等同于道德及某种看待自然或生命的态度给人心灵带来的感动,并将其视为内在真理,通过艺术我们便可达到。

而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告诉我们,艺术家只是在传统限定的范围里工作,他所醉心于解决的问题是在传统中发现的。

他把最严格的标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是真诚的,不寻求任何的捷径。

我觉得,是艺术家的道德关怀或其它观念使他偏爱一种母题,为了更好的呈现它,艺术家则必须加倍关心色彩、线条、构图等具体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即如何通过这些元素设计一种反应机制并使人将观念、情感顺利透射于此的过程中,伟大的艺术家表现出了过人的胆略与才智,能够成功的利用知觉错觉、色彩的心理反应、特殊符号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等能够促使观者做出反应的手段。

这也正是艺术的奇妙之处,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数代艺术大师的努力,而并不像罗丹所认为的,文体、色彩与素描的优越性有赖于“一个真理、一个深刻的思想、一种强烈的感情”(11)闪耀其中,并仅仅依赖于此——当然,它可以作为艺术家是否顺利达到预期的一个检验标准被接受。

近代艺术家康丁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与罗丹有类似之处,他同样认为最重要是“形式的产生是否出于内心的需要”,但却把描绘现象世界加以摈弃,因为“脱离自然越是明显内在意蕴越有可能纯粹和不受妨碍”,在他看来,“多少寻求上帝的人最终站在一个上帝的雕像面前默默虔诚!

有多少寻求艺术的人迷恋于表达自己意图的一种形式,不管是侨托、拉斐尔、丢勒还是凡高”。

(12)产生于心灵“内在需要”的“每种和谐和不一致都是美的”,这种美可以通过纯形式构成和色彩加以复现,而借助现实则会削弱色彩的感染力,使人得到一个“盲目的梦境”——艺术在他眼中成为表现由“内在需要”引发的内心颤动的工具。

然而,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为何要兼顾画面结构的和谐就难以理解了,这种和谐是视觉上的,单为传递感受则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更为有效的手段,如贡布里希在《表现与信息传递》一文中所提出的排列邮票的方式。

然而,采用这种方式也有必要与观者约定规则,即使这样对情感的表达也是有限的,何况“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轻易受到‘打破形式’诱惑的。

”(13)波普尔针对这种现代的理论说道:

“这种现代理论是一种没有上帝的神学,它用艺术家的隐蔽本性或本质取代了神:

艺术家的灵感源自本身”,“艺术是自我表现的理论是平庸、笨拙而空洞的,但未必是恶意的,不过要是热衷于它,那就很容易走向自我中心和狂妄自大”,“表现情感是平庸无奇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这并不是艺术取得意义的唯一方式。

”(14)因此,这种理论所持有的关于艺术的永恒价值的信念也是虚幻的。

(三)

艺术被剥除了这些传统的价值之后,该如何认识它呢?

它又有何价值?

波普尔提出了一种解释社会行为的方法,它详尽地重建行为发生的情况,并以此理性的推测行为的发展过程。

这种方法被称为“情境逻辑”。

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便是这样将大写“艺术”的历史变成了一部艺术家的历史,从而避免了空洞的宏篇大论。

他把这一历史描述为一部“问题史”。

它平实的讲述了每一位艺术家,他们的时代,他们所面临的艺术问题,他们如何解决了问题使作品无比美好。

这是一部艺术家以研究再现问题为主线,又不时回归秩序感的历史,其中的艺术家所面对的实际上是关乎我们视知觉的问题。

对于如何再现自然,画家所探索的也不是物质世界的本质,而是我们对物质世界反应的本质。

尽管艺术家把真实感和秩序感带给我们的知觉趣味视为带有永恒价值的实在或真理,但如上文所述那样,却都源自我们的主观反应。

贡布里希评述道:

“基本图式对我们把握视觉世界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来说,艺术再现的历史就是对几何图形进行修正的历史,而装饰的历史则表明人们仅仅把几何图形看成几何图形,并使它们以无数不同的排列方式相互组合,相互作用,以愉悦眼睛。

”(15)这时艺术的价值问题突现出来,人们会问:

艺术家的目的是让色彩或形状适合于某种对比或和谐的构形,并表现出过人的才能,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因为艺术与追求真理的科学毕竟是不同的。

在《艺术和自我超越》一文里,贡布里希对“价值”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

艺术与科学存在一致性,因为艺术同样是个逐增的过程。

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是独立于我们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在由观念构筑的世界里发现了它们。

在不同时期寻求不同问题的解决,这本身就体现了不同的价值,但却并非那些理论所认为的价值。

这种价值体现于现实世界,尽管“以庸俗化形式出现的主观反映要求艺术品像毒品一样,应使我们兴奋或者让我们心驰神游。

”然而只要“自由的倾向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探索它的无穷无尽的丰富性,我们就能发现自我超越的真实性”,因为,“它们展示出了一个有希望和安慰的王国,在那里价值得到了实现。

”(16)可见,艺术的价值在于它对人们心灵的慰藉作用。

(四)

以上的陈述来源于我在绘画学习之外的问题和烦恼,以及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点滴收获。

它们是肤浅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论证,但是,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可以为自己搭筑一个大体的认识框架,以便今后不断丰富和修改,这有赖于知识的进一步积累。

我觉得如果自己只是画画还很不够,因为一个人不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作价值判断。

我也曾热切的相信艺术具有超乎现实的价值,因此当自己对之有所怀疑时内心感到无比的焦灼,另外,一些艺术理论也曾把我迷惑的苦不堪言,正是由于知识的匮乏才产生了这样的苦恼。

对于这篇文章述及的有些问题至今对于我还很模糊,但只要不放弃思索,我相信自己还会有所收获。

还记得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读的《哥德谈话录》,那个丰富的形象让我非常难忘。

的确有太多的问题我不明白,积累知识在令人理智愉悦的同时避免因无知而带来的愚昧,尽管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避免持续的错误,但我仍然相信这一过程的价值,比起盲从、狂热和漠视一切价值的空虚,它起码能让人心灵有一点平静。

我对待绘画的态度是:

它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会坚持画下去。

因为,这当中承载了太多东西:

自己儿时的梦想、学画过程中伤心或喜悦的回忆、被大师作品震撼进而激励的体验、师长的不懈支持和勉励,这些都让人无法忘怀。

从另一方面来说,绘画过程本身带给人乐趣,同时让人在生活中保持心态的平静。

风景是我最为喜爱的题材。

首先,这种绘画活动易于展开,并没有非常苛刻的条件限制;然后是自然形状和色彩的丰富性提供了研究绘画本身问题的广阔空间;最后,则因为在这类题材中不会过于显露自我,尽管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借绘画表现痛苦、压抑之类的情感是不必要的,因为我觉得面对万物神秘的一种敬畏之情对于人类更为永恒。

对于艺术及其价值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也长时间的萦绕在我的心头。

所以,我不想避开它去奢谈具体的绘画问题,因为那样总让人有不真实的感觉。

虽然论述这样一个主题对我来说很困难,其结果也不尽人意,但我会把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学习的起点,继续努力下去。

 

注释:

(1)《米开朗琪罗传》[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傅敏编三联书店1998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109页

(2)《罗丹艺术论》[法]罗丹著葛赛尔记沈琪译吴作人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5月第一版第97页

(3)《论艺术里的精神》[德]瓦西里.康定斯基著

(4)《理想与偶像》[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曹意强周书田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第202页

(5)《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一版第400页

(6)《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9月第一版第64页

(7)《西方哲学史》上卷第170页

(8)《罗丹艺术论》第117页

(9)《罗丹艺术论》第107、109、51页

(10)《罗丹艺术论》第50页

(11)同上

(12)《论艺术里的精神》[德]瓦西里.康定斯基

(13)《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弗兰西斯.弗兰契娜查尔斯.哈里森编张坚王晓文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第302页

(14)《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英]卡尔波.普尔著范景中李本正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第286页

(15)《秩序感》[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130页

(16)《理想与偶像》第213页

参考文献:

《罗丹艺术论》[法]罗丹著《论艺术里的精神》[德]瓦西里.康丁斯基著《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林夕校《艺术与错觉》[英]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秩序感》《理想与偶像》[英]贡布里希著《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英]卡尔.波普尔著《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