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150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docx

思修秋季强化张宁

思修法基基本原理

一、理想信念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协调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第一,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

第二,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

顺境和逆境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顺境或逆境就会改变。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防止顺境向逆境转化,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逆境向顺境转化。

3、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社会理想是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4、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伟大出自平凡

二、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第二,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第三,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2、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第一,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第二,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第三,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的能力本领

第一,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第二,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第三,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的关键。

三、人生价值观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总体性和综合性;强烈的价值取向性和明显的实践倾向性等特点。

人生态度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3、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

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个人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个体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即个体自我价值不断实现,才能为社会、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创造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4、人生价值的评价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第四、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5、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大学生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

才能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

另一方面,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

大学生也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道德实践

1、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中华传统道德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更不能全面西化。

第一,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第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一道的成果。

2、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第一,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第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第四,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3、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第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第三,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第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4、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第三,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第五,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五、高尚品格

1、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杜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申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基层、农村和边疆的发展繁荣。

3、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第一,自觉远离低级趣味,体制歪风邪气;第二,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第三,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六、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第一,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法改废释并举;第二,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第三,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第一,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第二,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第三,提高司法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第一,科学配置权力;第二,规范权力的运行;第三,防止权力的滥用;第四,严格对权力的监督;第五,健全权益救济机制。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第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二,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第三,加强立法、司法、执法等法治专门队伍和律师、公务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一,抓紧时间制定和修改一批重要党内法规;第二,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第三,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七、权利义务

1、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相一致。

第一,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第二,符合权利形式的限度;第三,符合权利形式的方式;第四,符合权力行使的程序。

第五,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第六,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10)37.材料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

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个人反感的不文明开车行为

不文明开车的原因

斑马线不减速让行2156票

乱停车挡道1687票

司机素质普遍有待提高2269票

夜间会车不关远光灯2045票

胡乱鸣笛1412票

跟风,随大流1469票

“加塞儿”,并线不打灯1928票

司机出口成“脏”1076票

行人不文明导致司机不文明757票

雨天不减速水溅路人1902票

抢黄灯944票

因车多路堵无法文明驾驶464票

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的数据统计

全年查处交通违章总数

207万起

比例:

100%

其中:

机动车违章

112.2万起

54.2%

非机动车违章

80.5万起

38.9%

行人违章

14.3万起

6.9%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

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答案:

(1)交通秩序是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发挥关键作用,一般来说,维护社会秩序的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道德和法律。

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因此,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有许多人的交通法制观念、文明礼让意识与现代文明城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尤其是在行车、乘车、行走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极易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并随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轻者对个人带来伤痛,重者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造成灾难。

所以,维护好交通秩序是实现公共生活稳定的重要方面,需要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调节。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文明礼让和尊重他人。

另一方面自觉遵守社会法律,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2011)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

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

"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

""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

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摘编自《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6分)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

(4分)

答案: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郭明义的事迹,告诉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创造社会价值。

郭明义的这句话不仅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出社会公德中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郭明义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并将帮助别人看做是自己的快乐,所以,"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

(2)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郭明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为社会做贡献,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一个人不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去不断创造社会价值,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明义的这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去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崇高精神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郭明义的行动恰好体现出了"简单中的伟大".

(20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

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

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

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

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

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

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

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

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

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

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

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

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

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

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

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

“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

(6分)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

(4分)

答案:

(1)“信义兄弟”按时给工友发工资的事例,让我们的感受到诚信的力量。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2)诚实守信是我国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

在法律关系中,只有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才能保证权利更好的行使和义务更好的履行。

此外,诚实守信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01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挡,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的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

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馆长回答说: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地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

衣冠不整谢绝入内!

把读者分为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入内,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天堂,,无乱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读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

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力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尽管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也会自觉地洗手,然后在阅读。

“如果没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是文学大师曾相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5分)

(2)图书馆想乞丐和拾荒者年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

(5分)

答案:

(1)自由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

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体现了自由平等观念,图书馆馆长的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因为每个读者都是平等的,每个读者都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有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读者进入和离开图书馆都是其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对人要诚信、宽容、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01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

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

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

“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

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

”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

“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

”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

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大学生们背着睡袋。

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

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

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

“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

”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

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

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

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

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

37.

(1)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

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

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

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0月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专题讨论已发治国的问题,体现了对法治的高度重视。

会议结束后,微博上的各种评论满是对法治进步的热望:

"想要法治的果实,就要给它阳光雨露""期待法治进入与人民互动的2.0时代""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于百姓福祉"……

  《韩非子》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弱"。

尊奉法律,需要执政者,治理者发力,引导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体公民给力,用法律来定分止争,维护之,践行之。

网络上已经有人以普通人"小明"为例,演绎"四中全会与你我有啥关系"。

有认识,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