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5959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 必修三.docx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案必修三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1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含量最多。

占体液的2/3。

【考点2细胞外液与内环境】

1、细胞外液又被称为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种,三种液体的成分和含量相似,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三种液体关系如下:

(要求默写)

 

例1、如下图所示:

数字标号代表四种液体,字母标号代表四种结构。

分别为:

 

ABCD

写出以下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细胞:

、淋巴细胞:

、组织细胞:

2、直接参与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和器官有:

【考点3内环境的三个理化性质】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2、内环境的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量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有关。

在37℃下,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3、正常人的血浆呈中性,PH约为7.35-7.45。

血浆中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

4、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为37℃左右。

【考点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参与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

例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绝对不变

例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

例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的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例4、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例5、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例6、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能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

例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1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考点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称为静息电位,其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是外正内负

2、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动作状态,称为动作电位,其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是外负内正3、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电位由

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与未

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

双向传导。

速度较快。

【考点3兴奋在神经元(突触)间的传递】

 

1、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结构叫突触,兴奋在突触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

速度较慢。

2、突触结构名称: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3、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例1、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A.单向B.双向C.单向或双向D.不能确定

例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例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方向(横向箭头表示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例4、图甲表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图乙是图甲中①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2)图甲所示的反射弧由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五个部分组成。

(3)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信号的形式传导的c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变化成,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使兴奋向前传导。

(4)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图乙所示的来传递的,该结构由突触前膜、②所示的及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此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

【考点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一般来说,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大多受脑中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2、人脑具有记忆、学习、语言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3、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受损表现为: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例1、人类特有的言语区位于()

A.下丘脑B.脑干C.小脑D.大脑皮层

例2、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B.大脑皮层的运动区C.小脑D.下丘脑

例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①②

【考点5重要激素】

1、激素: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通过血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促胰液素:

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生长激素:

主要作用为促进生长,主要是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幼年过少患侏儒症,幼年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4、抗利尿激素:

由下丘脑分泌。

5、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考点6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血糖的正常值为0.8—1.2g/l,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2,胰岛素:

胰B细胞细胞分泌,作用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A细胞细胞分泌,作用为升高血糖。

两者的关系为拮抗作用。

3、具体过程: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到正常值。

 

【考点7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节调节】

甲状腺激素:

由甲状腺分泌,幼年分泌过少得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得甲亢,成年分泌过少得。

分级调节的具体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反馈调节。

【考点8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不同点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激素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实例1、体温恒定的调节:

促进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实例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调节激素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重吸收,其结果: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例1、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是()

A.口服胰岛素B.注射胰岛素C.口服或注射胰岛素D.服用胰高血糖素

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例3、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A.肝细胞B.肌细胞C.皮肤细胞D.全身细胞

例4、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依靠神经调节B.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C.只依靠体液调节D.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例5、下列各项中,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B.雌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

例6、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激素A是。

⑵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

的合成受阻,人体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⑶人遭遇危险或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

将会,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所

致。

这种生理过程是由共同调节的。

⑷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

变化趋势是。

这是一种调节机制。

【考点9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免疫器官: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3、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

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

抗原在内环境中,由抗体完成的免疫。

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体:

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5、细胞免疫:

抗原在靶细胞中,由效应T细胞完成的免疫。

主要由T细胞起作用。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应:

再次接受过敏原。

特点是: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

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例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肌肉细胞D.血小板

例2、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吞噬细胞D.造血干细胞

例3、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流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例4、某人一接触到鲜花就会出现皮肤红肿、打喷嚏的现象,把花拿开,症状立即减轻。

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A.自身免疫病B.过敏反应

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例5、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B.细胞免疫需要B细胞的参与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D.T细胞使抗原裂解死亡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

2、感受光线刺激的部位:

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

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

尖端的下部,

促进生长的原理。

3、向光性解释:

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快。

4、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纵向为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横向: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只能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

【考点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①具有两重性:

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的大小:

根>芽>茎

3、根的最适生长浓度为,芽的最适生长浓度为,

3、看两重性图,大于0为促进,小于0为抑制,等于0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考点3、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增高,例子:

水稻的恶苗病。

2、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3、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例1、下列哪种状况下,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例2、下图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实验结果,其中能反映出

促进生根效果最好的是()

例3、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

A.呼吸作用加强B.蒸腾速度加快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D.光合作用增强

例4、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例5、根据下图所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

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A.a>b>cB.c>b>d

C.b>a>cD.a=b=c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考点1、种群的特征】

1、种群: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主要是植物)和标志重捕法(主要是动物)

3、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预测作用的是年龄组成。

4、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考点2、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可分为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种群的“J”型增长:

条件:

实验室条件或者理想条件下呈“J”型增长,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特点:

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画出“J”型曲线并写出数字表达式。

 

3、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

条件:

有环境阻力,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

特点:

①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

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②有K值,即环境容纳量。

此时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

画出“S”型曲线,并标注K值。

 

【考点3、群落的结构】

1、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丰富度。

4、群落中物种间的种间关系有四种: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互利共生:

根瘤菌、地衣等捕食(猫和老鼠)竞争:

(如羊和牛)

5、群落的空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的影响。

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因为植物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

在水平方向上: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考点4、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3、次生演替:

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森林阶段。

 实例:

弃耕农田的演替、发生火灾的森林。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的发生。

例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A.种群和生物群落B.种群和生态因素C.生物群落和种群D.生物群落和生态

例2、下列哪项是一个池塘里的一个群落()

A.一条鲤鱼B.全部鲤鱼C.全部鱼类D.全部生物

例3、能正确反映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是() 

例4、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

A.甲和乙B.甲C.乙D。

例5、.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大豆和根瘤菌、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

例6、下列各图表示生物的种间关系依次是()

A.捕食、竞争、共生B.竞争、捕食、共生C.捕食、共生、寄生D.共生、竞争、捕食

例7、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食物、温度B.光照、湿度C.光照、食物D.食物、光照

例8、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生物进化D.资源利用

例9、下面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B.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C.地衣→草本植物→苔藓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例10、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 ()

A.地衣阶段B.苔藓阶段

C.草本阶段D.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例11、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到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⑴图中的增长曲线是型,表示K值的一点是。

⑵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⑶种群迁入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四部分:

非生物的物质水空气无机盐和能量阳光和热能。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光合细菌和蓝藻。

消费者:

异养生物,能加快物质循环,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3、食物链:

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起点一定是生产者。

实例:

植物→→→蝗虫→→→青蛙→→→蛇→→→→→鹰。

消费级别:

()、()、()、()、()。

营养级别:

()、()、()、()、()。

4、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考点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途径沿食物链。

能量的散失方式: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2、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考点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碳循环

碳的主要存在形式:

无机环境二氧化碳、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

碳的循环形式:

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有机物。

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不断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考点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可以分为: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者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的稳定性,二者的大小呈反比。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3、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人类利用较强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对物质、能量的投入。

例1、在A→B→C→D这条食物链中,C是()

A.初级消费者B.第二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D.第三营养级

例2、右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不准确的是()

A.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

B.②为生态系统的成分

C.③为生态系统稳定性

D.④为信息传递

例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葡萄糖

例4、孔雀开屏属于哪类信息()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例5、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B.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C.掠夺性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经济D.人工建造“生态屏障”

例6、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