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5738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呼吸    摇曳    凝视    察看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答案】

(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

(2)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答案】

(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

(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

   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

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

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查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3000人马,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

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

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

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

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

”营长王子固说道。

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

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

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

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________     商议——________     带领——________

(2)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重复词语                B. 表示语意难尽                C. 表示意在言外                D.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4)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定?

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答案】

(1)跋扈;商讨;率领

(2)D

(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嚣张:

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放肆。

商议:

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

带领:

引导;领导;指挥。

(2)考查省略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第一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第二问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跋扈、商讨、率领

(2)D

(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第一问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二问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

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

①德劭(sh4o):

品德美好。

②醍醐(t0h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遮(sh)):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文章段末说: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答案】

(1)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

(2)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3)B,C

(4)遗憾;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解析】【分析】

(1)考查筛选信息。

此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短文中找到答案。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ADE正确,BC错误。

(4)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遗憾。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因为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应结合课文呢哦荣来理解,“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二、语段阅读

5.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尖刀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

(2)“疾”的意思有:

A.疾病;B.痛苦;C.痛恨;D.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________;“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加粗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彩虹。

【答案】

(1)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自然

(2)D;D

(3)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

【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1)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自然.

(2)“疾”的意思有:

A.疾病;B.痛苦;C.痛恨;D.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急速,猛烈;“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急速,猛烈。

(3)文中加粗的句子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彩虹。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

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

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

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

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

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

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

“白糖最甜。

米饭最香!

”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

刘英同志却说:

“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

”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____一边问战士________你们说____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

________

 津津有味:

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  坚定─________ 

(4)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           

【答案】

(1),;:

“;,;,;。

” 

(2)形容一望无边的白雪。

;指吃得很有味道。

(3)炎热;动摇

(4)坚定,这样乐观,不怕寒冷和饥饿。

【解析】【分析】①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故:

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

“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

” ②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茫茫:

形容一望无边的白雪。

津津有味:

指吃得很有味道。

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

④考查对作品中形象的理解。

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点评】①对于标点符号,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③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④此题考查对作品中形象的理解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风

   一年四季都有风。

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________它们都是风,________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

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草儿绿了。

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

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

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

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们身上凉丝丝的。

黄色的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

高梁红了,稻子熟了。

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

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

清晨,路上行人稀少。

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

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________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

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

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它们都是风,________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②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________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2)有“Δ”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3)抄写两个拟人句。

【答案】

(1)虽然;但是;因为

(2)第一段(1自然段)一年四季的风脾性不同。

第二段(2-5自然段)四季的风特点各不相同。

第三段(6自然段)我愿长大让四季风都为人类造福。

(3)①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②风都和我们捉迷藏。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虽然……但是……”;②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为……”

(2)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一段(1自然段)一年四季的风脾性不同。

第二段(2-5自然段)四季的风特点各不相同。

第三段(6自然段)我愿长大让四季风都为人类造福。

(3)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

①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②风都和我们捉迷藏。

故答案为:

(1)虽然……但是……②因为

(2)第一段(1自然段)一年四季的风脾性不同。

第二段(2-5自然段)四季的风特点各不相同。

第三段(6自然段)我愿长大让四季风都为人类造福。

(3)①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

②风都和我们捉迷藏。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两个饥饿的人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

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身上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

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

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

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1)联系上下文理解“恩赐”的意思。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远的________

遥远的________

无尽的________

无尽的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

前后两对饥饿的人有什么相同?

又有什么不同?

(4)从前后两对饥饿的人的不同中,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

(1)因怜悯而施舍。

(2)未来;幸福;思想;修为

(3)相同:

前后两对饥饿的人都得到了长者恩赐的鱼竿和一篓鱼。

不同:

做法不同:

前两个人各自要了鱼竿和一篓鱼之后分道扬镳,后两个人共患难跋涉寻大海。

结果不同:

前两人都饿死了,后两个人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4)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高远目标,要把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恩赐”的意思因怜悯而施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