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写意论坛 精品.docx
《最新写意论坛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写意论坛 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写意论坛精品
写意论坛
篇一:
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姓名:
李新岗班级:
08雕塑学号:
20840212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李新岗内容摘要:
近几年,写意雕塑广受关注,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比抽象雕塑更容易使人接受,这写都是写意雕塑被人们所关注和喜欢的原因。
生动自然的《陶吠犬》和说唱俑,古拙大气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老子像》,这写都是我国古代写意雕塑中的精品;到了现代,艺术家们融入了更多元的文化,出现了许多优秀写意雕塑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写意雕塑重在意的表达,没有意,作品便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而这意基本上是通过模糊、简括、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这也就是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
写意,雕塑,表现前言:
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对一直缺乏理论上的总结和梳理,所以中国古代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理论和雕塑史著作。
这影响了人们对中国雕塑的认识和评价,因为在一段时间里,是【1】以西方雕塑理论作为标准和参照的。
近几十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和研究的深入,融合中国“中庸”哲学思想的“写意雕塑”理论出现。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写意雕塑作品和国外具有写意特点的雕塑作品的赏析,对写意雕塑所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手法做一总结和概括。
近几年融入了中国写意精神和传统中庸哲学思想的“写意雕塑”广受关注,“写意雕塑”的说法在“第八届雕塑论坛”上,由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首先提出。
那么,什么叫做“写意雕塑”呢?
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没有“写意雕塑”这个概念,也更没有为“写意雕塑”做出概念性的解释。
而是起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理论,完全可以适用于雕塑艺术作品的批评,尤其是用于具有中国文化味道的雕塑作品的创作中来。
“写意雕塑”的概念已经潜伏于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观念之中上千年,是近年来才得以逐步明确出现的。
写意雕塑如同诗词一样,“缘情肇端,兴于微言。
”根据“写意”的本意可以说,凡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雕塑作品,不管是严谨、写实、具象的,还是非严谨、非写实,抽象的雕塑作品,只要是无拘无束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创作时自由自在、物我两忘的状态,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物象的把握意趣,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把握好了“度”,都具有“写意性”,都可称之为“写意之作”,【1】直言“写意雕塑”也未尝不可。
写意雕塑比抽象雕塑更容易让人接受,写意,处于写实与抽象之间,它既不会使人产生一览无余的简单,也不会令人有望而却步的深奥,它引导人们在一种似曾相识的心理作【2】用之下,去把玩、体味、感觉艺术作品的整体及每个局部、细部的“意味”。
使人们主动地去感受作者所注入的情感,去感觉自己被作品所勾起的情感波涛。
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写意性雕塑非常多,如生动古朴、浑然天成,堪称雕塑作品中“大写意”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仿佛穿越千年而再现其神奇智慧的吴为山的作品《老子像》,都令人叹为观止。
下面将中国写意雕塑简单归为中国古代雕塑,中国现代雕塑和佛教雕塑三大类进行赏析,比较,以总结其何以化泥石为神奇,探求写意雕塑在中国的表现手法。
汉代的陶制动物雕塑数量很多,成就也高,表现出一种生动、写实和朴实的特征。
这其中,1951年出土于河南辉县百泉的一只《陶吠犬》仿佛还在活灵活现地昂首吠叫。
它四肢直立,身体略微前倾,支着耳朵,摇动着尾巴,不知是有什么动静,还是主人远行归来,抑或是想和邻居家的狗比比高下,看看到底谁的嗓门更大。
陶狗的结构形体十分准确,而且生动自然,有血有肉,作者就连狗吠叫时提腹吸气用力这一细节都没有忽略,使人见其面如闻其声,表现出极高的技巧。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是陶渊明诗中描写的田园风光,这一切与作者想通过陶狗所传达的东西契合的多么完美。
对于近两千年前那位不知名的作者,我们只有对他的深刻的洞察能力佩服【3】得五体投地了。
《陶吠犬》并没有用什么特别的处理手法,其生动的关键在于其选择的动态,这选择动态的能力源于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研究,选择一个最“活”的动态,再加上准确的塑造,作品便生动起来了。
同属东汉的说唱陶俑亦以其生动传神而著称。
“击鼓说唱俑”陶俑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臂下挟有一圆形扁鼓,右手执鼓槌作敲击状。
俑人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
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使观者产生极大的共鸣。
“立式说唱俑”头戴着一顶旋纽尖顶小软帽,远看,似一个高耸的发髻;上身赤裸,且上身塑得特别长,下身穿一条浅裆长裤,裤子塑得特别低,仅仅兜住了撅起的臀部的下半部。
为了突出质感,作者在裤子上用线刻方法表现出十数道横向的褶子。
这件陶俑的整个形象非常滑稽:
头偏一边,双肩耸起,撅起臀部,眯着双眼,嘴撇得歪歪,舌头伸得老长做怪异表情。
身体动作夸张扭曲,给观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唱俑的塑造并没有严格按照人体解剖结构,但却没有让人感觉不舒服,而是生动传神,其生动传神的亮点在其面部表情。
作者如何做到的呢?
关键在于其到位的夸张技巧,夸张在写意雕塑中非常重要,夸张能极大地提升扩大人在观赏时所产生的情感。
所谓“物极必反”,所以夸张的运用也有尺度,否则影响作品使观赏者产生的共鸣。
一件作品需不需要夸张,夸张的尺度需要放多大,这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需要仔细推敲和琢磨的。
到了西汉,又有风格不同于前的杰作出现。
陕西省兴平霍去病墓前石刻,沉雄、博大、浑厚,造型“应物象形”,手法简约、概括,略加雕琢而浑然天成,充满了夸张和浪漫的气息,洋溢着汉帝国盛大恢宏的气象。
霍去病墓前石刻中,我最喜欢《卧马》。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张迁碑》中的隶书一样,古拙,大气,豪放,这是我见到它后在脑海所浮现的词。
细细观赏这件作品,一匹静卧憩息的马,粗壮的前腿和马头分量感十足;因马有好动的习性,不会长时间地卧在地上,所以卧马虽暂作卧状,却显出即将起身的动势和神态。
这些从哪看出呢?
仔细观察,马的头部微仰,一只前腿向前伸出,蹄用力着地,另一只前腿微曲抬起,这些都反映出这匹马将起未起的动作过程。
独具匠心的构图,古拙的手法使整个作品浑然天成。
到了宋代,一件雕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范例之作——福建泉州北清源山《老子像》。
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作蹲状,右足前伸平放屈至前身,左手依膝平放,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面额丰润圆亮,两眼深邃,双耳垂肩,脸含笑容,长髯飘动,整座雕像极具神韵,非常生动自然地刻画出他的仙风道骨和慈祥安乐的神态。
衣纹用线刻,衣纹如流水般与地面融为一体。
这尊石像原建有真君殿等道教建筑群,明代以后建筑物已毁废无存,使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奇峰碧野的衬托下呈现一幅天然传奇的图画。
到了现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崇尚西方雕塑,艺术家们重新重视传统文化艺术,出现了新的写意雕塑,下面对几件作品进行简单赏析。
吴为山作品《老子像》远观如枯树,如古石,如行云流水,如一幅富含诗意的中国画,这一切体现着“上善若水”之境。
细看此人像,老态龙钟,似穿越千年而来于此,须眉很长,显然坚硬的牙齿已脱落,下颌前突,右手似持一拐棍,身体其他部分都很模糊,只从头、颈、胸的关系体现出一个老人的形态。
模糊也是写意雕塑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法,模糊可以给观赏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传神。
钱绍武作品《曹雪芹头像》给人以忧伤之感,产生怜悯之情。
他额头宽广,鼻直而细长,眉头微锁,透漏着暗暗忧伤。
传说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而这里他只有柔情。
整件作品又让人感觉像是透过淋着雨的玻璃而看到的,让人更添怜悯之情。
吴为山作品《秦始皇》没有面部的塑造,没有身体具体结构的塑造,形似金字塔,让1人感觉气势恢宏。
头上一顶平顶冠○,他是帝王,拥有这样的恢弘之势,他不是秦始皇又能是谁呢?
这样又让人不禁联想到长城,仿佛融进了这座雕像。
秦始皇仿佛坐于殿上,远望着自己所统一的广阔疆土。
雕像极为概括,型已经精简到极点。
平天冠略去了珠帘,面部没有塑造,而身体则概括为一个金字塔形,如此抽象的形态却让人认定这就是秦始皇,这便是概括形和象征形的神奇之处。
佛教雕塑似乎有着自己的一套法则,细而长的丹凤眼,眉毛弯而细长,唇小却丰盈,双耳垂肩,体态丰腴男女难辨,轻纱般的袈裟贴体附肌,衣纹流畅自然,富有韵律,似“曹衣出水”。
例如敦煌第45窟菩萨《阿难》。
身着袈裟,天庭饱满,慈眉善目,面容中又略带腼腆、羞涩,身姿闲适潇洒,重心处于左脚下,腹部自然前倾,双手随意的搭在腹前,像是一个聪颖而又有些懒散的青年学子,让人感觉亲近却又虚无缥缈。
这就是中国的写意雕塑,作者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偏重于感性。
西方也有许多写意性雕塑,下面对罗丹雕塑作品和贾科梅蒂雕塑作品做一简要赏析。
我认为罗丹作品中最为写意的是《巴尔扎克》,一眼望去,你会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到他高昂着的头,头发蓬乱似雄狮,深陷的眼睛在努力的看着这世界,想要看透彻,表情复杂深刻,魁伟粗壮的身上披着长袍,迈着步子。
这就是罗丹所了解的巴尔扎克,洞察世界,为事业勤奋不辍,却不修边幅,不拘小节。
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注入到作品中,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多是细长的造型,而且表面凹凸不平,象征被战火烧焦的人们。
其细而长的造型,很像从远处观察人类时所见,贾科梅蒂称之为“修剪去空间的脂肪”。
细看其作品,仍遵循着解剖结构,感觉其造型更精到,没有多余的脂肪,透彻。
通过对以上雕塑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想要做一件好的写意雕塑作品,就要平日生活中细心观察,体味,以便丰富情感世界,雕塑的表现手法也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夸张;模糊;简约、概括;象征;融入环境。
这些只是手段其前提是得其意,若不得其意而只是这几种手法的表演,那也称不上是写意雕塑。
注释:
①平天冠:
冕的俗称,又叫“通天冠”。
《后汉书·舆服志下》“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
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
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郊天地,宗祀,明堂,则冠之”刘昭注引汉蔡邕曰:
“鄙人不识,谓之平天冠。
”宋洪迈《容斋三笔·平天冠》:
“祭服之冕,自天子至於下士执事者皆服之,特以梁数及旒之多少为别。
俗呼为平天冠,盖指言至尊乃得用。
”参考文献:
陈培一·写意雕塑概论【】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11(序)
(2)吴为山·雕塑的诗性【】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11(219)王家斌、王鹤·中国雕塑史【】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2(59)篇二:
详细解析水墨写意摄影的种后期方法详细解析水墨写意摄影的种后期方法时间:
2019-07-09来源:
摄影社区作者:
老亿点击:
1881次写意后期已有多种流行方法。
但不想重复别人,他人方法其实不适合我的思想。
“心中有画,画从心出”只有自己的方法,才能写出自己的内心。
水墨写意画“书贵于意,表而非形”。
水墨写意摄影也崇尚脱离现实,讲究飘逸虚缈的笔墨趣味,追求形似神似的自我艺术境界。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水墨写意引入摄影肯定是跨界的艺术行为,虽无师可法,无径可途,也要遵循画意摄影宗师们的理论:
“画大于摄,摄大于做,意大于画”。
写意后期已有多种流行方法。
但不想重复别人,他人方法其实不适合我的思想。
“心中有画,画从心出”只有自己的方法,才能写出自己的内心。
后期是枯燥的,学步骤不如思路,讲方法不如讲想法。
工具准备:
水墨写意的工具是各种画笔、减淡加深、橡皮、模糊等。
在全套笔刷工具中能适合作水墨效果为少部分,还有根据画面的处理来灵活应用。
个人习惯用八种笔头:
通用笔头、干介质、湿介质、书画笔、画笔等(见附图)。
画笔设置1、橡皮法方法步骤:
1、拍摄二张焦距不同,主体差异大的照片。
图中片:
前景主体为盛开花枝的全景,亮白色为主色调;片:
背景是树干为主体的中景,灰、蓝、黑色为辅色。
二片编号叠加。
2、片作色彩降饱和与模糊1、橡皮法方法步骤:
1、拍摄二张焦距不同,主体差异大的照片。
图中片:
前景主体为盛开花枝的全景,亮白色为主色调;片:
背景是树干为主体的中景,灰、蓝、黑色为辅色。
二片编号叠加。
2、片作色彩降饱和与模糊处理,使用笔刷工具模糊,模式:
正常。
强度参数10%、25%调节,按近实远虚规则,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细心对枝叶涂抹出模糊状。
3、片作“亮度与对比度”图像处理,提高亮度,稍微的色彩降饱和处理,以淡化色彩鲜艳程度。
橡皮擦拭工具,象素大小按擦拭范围需要自由定值,透明度从5%、10%、45%过渡。
也按近实远虚规则,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的写意绘画原则进行。
4、合并图层,加入文字印章完成。
2、减淡法原理简单,操作稍复杂。
适合大留白的写意制作。
步骤:
1、复制新建图层。
简化图像,调整疏密,营造大留白。
对花叶局部减淡色彩。
工具次序:
套索笔刷减淡。
2、在图层基础上复制新建映射,图层。
工具2、减淡法原理简单,操作稍复杂。
适合大留白的写意制作。
步骤:
1、复制新建图层。
简化图像,调整疏密,营造大留白。
对花叶局部减淡色彩。
工具次序:
套索→笔刷→减淡。
2、在图层基础上复制新建映射,图层。
工具次序:
图像调整→渐变映射。
继续在图层上作黑白转换,使用工具渐变命令,获得图层渐变灰的减淡。
3、图层由淡浅入手,擦拭出底层荷花、荷叶色彩。
荷叶擦出色彩浓度要淡于荷花。
工具次序:
橡皮擦调整笔刷象素、不透明度。
10%、25%、30%值递增。
4、图层。
调整减弱颜色强度,进一步削减淡化荷叶色彩。
目的是用色彩拉开陪体与主体的距离。
工具次序:
图像调整→匹配颜色→笔刷减淡。
5、图层调整,荷花红色由色阶增加蓝。
笔刷模糊花瓣轮廓,保留花瓣中心纹理的锐度,减淡花朵与莲花座间的色彩。
工具次序:
套索→图像→曲线、色阶→锐化→减淡→模糊。
6、图层进一步减弱叶子色彩,添加文字、印章,盖印完成作品。
工具次序:
图像→匹配颜色→文字。
3、笔刷法上述二法综合应用,加入笔刷工具效果,使画面呈现水墨味。
操作程序较繁琐。
步骤:
1、设立2个新图层,命名为1修底、2渐变。
2、在图层2(渐变图层),打开图像窗口调整渐变映射。
3、点开渐变映射渐变编3、笔刷法上述二法综合应用,加入笔刷工具效果,使画面呈现水墨味。
操作程序较繁琐。
步骤:
1、设立2个新图层,命名为1“修底”、2“渐变”。
2、在图层2(渐变图层),打开“图像窗口”→调整→渐变映射。
3、点开“渐变映射”→渐变编辑器→建立新渐变图层模板,命名为“国画色”。
参数设置:
1)实底:
平滑、31%,不透明度50%2)渐变滑鼠栏:
下色标位置,黑色28%,棕色58%,白色85%,透明度89%。
4、用新建图层2(渐变图层)的映射蒙版,把图层红色变为棕灰色。
5、点击图层1(修底图层):
选择笔刷、选区工具,用纯白涂抹掉杂乱枝节与背景色斑块,调整疏密与虚实。
7、回到图层2(渐变图层),选择橡皮擦工具,调整参数:
橡皮擦主直径8%、硬度100%、模式画笔,擦除时视情况而论,不透明度从10%、30%、50%向100%递增、流量也是从10%、30%、50%向100%递增。
由淡至浓擦出桃花。
注意桃花浓淡度与所处枝条色泽浓淡的匹配,一般位于画面主体的花要浓,陪衬的花要淡,才能形成由远及近的透视感。
每擦一处时,需要不断关闭当前图层窗口的“眼睛”,来观察擦拭效果与判断擦除桃花的位置。
篇三:
《写意人物雕塑创作》2019年度本科生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写意人物雕塑创作》创作实践(实验)报告院-系:
美术学院-美术系专业:
绘画年级:
2019级学生姓名:
仕克波学号:
201908050223导师及职称:
王东方(讲师)2019年5月2019()“”,2019’201908050223(),2019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仕克波日期:
5月10日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授权使用说明本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并向相关部门送交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仕克波指导教师签名:
王东方日期:
2019年5月10日日期:
2019年5月10日仕克波毕业设计(创作)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实验)报告摘要“写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不是用来讲雕塑,而是用来讲绘画的。
但在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塑常常是互通的。
在中国古代雕塑中,常常表现出许多与绘画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的因素。
因此,在中国古代是存在“写意雕塑”的,只是没有“写意雕塑”的说法。
本文通过对我的《写意人物雕塑创作》的介绍和创作过程的总结以期提高我对写意雕塑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
创作概述、创作过程、材料应用、创作成果、创作小结。
关键词:
传统文化;写意;人物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