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5629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docx

小学音乐12册教案全册

教学设计

备注

(教学反思、辅导学困生等)

第一课青春放歌共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行星组曲》、《飞来的花瓣》。

2、表演《拉起手》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4、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

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行星组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管旋乐组曲。

是一首颇受人们欢迎的通俗名作。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

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练习

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

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聆听歌曲《行星组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问:

音乐之间的情绪对比。

4、师生小结。

(1)、听歌曲背景简介。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3)、讨论交流。

4、师生小结。

《行星组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管旋乐组曲。

是一首颇受人们欢迎的通俗名作。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聆听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1、播放歌曲。

2、介绍歌曲背景。

3、再次播放歌曲。

问:

歌曲的情绪?

4、问:

歌曲的风格及对此歌曲的感受。

5、师生小结。

(1)、初听。

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了解歌曲背景。

(3)、聆听、讨论并回答问题。

1)讨论交流。

2)答问

5、师生小结。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

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二、复习歌曲《拉起手》及编创。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师弹琴。

4、编创。

1)为歌曲《拉起手》画上换气记号。

2)用拍手、捻指、跺脚为歌曲《拉起手》伴奏。

1、听歌曲背景简介。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3、听琴有感情的唱歌。

4、进行编创练习。

通过已学的歌曲,用不同的练习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编能力。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王青琴阅2007年3月1日

第二课亚洲弦歌共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2、表演《邮递马车》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乐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

3、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4、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等代表性的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三、教材分析:

歌曲《邮递马车》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件时的喜悦心情。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

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运动会开幕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学唱歌曲《邮递马车》。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

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歌曲《邮递马车》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件时的喜悦心情。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二、聆听歌曲《摇篮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问:

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1)、听歌曲背景简介。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3)、讨论交流。

5、师生小结。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

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二、聆听乐曲《运动会开幕曲》。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乐曲录音。

3、问:

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5、师生小结。

1)、师弹琴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乐曲录音。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讨论交流说说阿拉伯民族音风格特点。

50、师生小结。

乐曲《运动会开幕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聆听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1、师介绍这几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2、播放乐曲。

3、问:

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1)、听乐曲背景简介。

2)、聆听乐曲片段,感受体验各个国家民族音乐乐曲特点及其风格。

3)、讨论交流。

4)、师生小结。

《拉贾斯坦民间音乐》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间音乐,多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及勇敢顽强的精神。

《狮子舞》是一首著名的甘美兰乐曲。

《山林》是一首著名的越南民间乐曲。

《七朵丁香花》是土尔其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三课DoReMi共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DoReMi》。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ReMi》,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三、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

《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历史发展中的乐谱,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普法。

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师弹琴,生唱。

1)、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生听琴哼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

《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学唱歌曲《DoReMi》

1、播放《DoReMi》。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1)、聆听歌曲《DoReMi》。

2)、生听琴试唱歌谱。

3)、师生同唱歌谱。

4)、A唱中文。

B唱英文。

5)、跟录音伴奏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

《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下课,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准备下课。

第四课黄河之滨

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及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歌曲

2、听赏乐曲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导入

1、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

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3、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边听边想:

1)、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

二、学习歌曲

1、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

2、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歌曲

3、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

4、老师巡逻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

5、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

三、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1、歌曲分析与处理

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

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

2、分角色演唱:

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

3、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师生问好

——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

——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让学生初听歌曲,边听边想: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部分)

——分析:

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

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

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

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分析

——欣赏《小放驴》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初听:

边听边想:

乐曲表现了什么?

——分析: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复听

——学生跟着想象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板胡独奏曲《大起板》

——《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旷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学生边听边想:

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分析:

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

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

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

——乐曲的第二段落与第一个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

它频繁地变换节奏,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乐曲的第三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分析乐曲

——复听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五课火车印象

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

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二.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

——背景: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

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

“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学习歌曲,先听范唱,边听边想:

乐曲是几拍子的?

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学习歌词

——学生自由地学习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反复演唱

——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学习歌曲,词曲结合

——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跟着磁带伴奏演唱歌曲

——处理歌曲:

让学生划出强弱记号

——听录音,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弱

——问:

歌曲的强弱代表什么呢?

——代表火车渐渐远去

——学生跟琴模仿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简介:

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

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欣赏乐曲,边听边想: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

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师提问,生发挥

——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

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

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学生学习后回答老师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

(出示世界地图)

——学生找

——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

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

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

(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

(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

为什么?

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

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欣赏《太平洋231》

——简单介绍作者:

奥涅格,瑞士作曲家。

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

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

“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

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

“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

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初听,边听边想:

你通过欣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再听,边听边想:

你能把乐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写出来吗?

——你能根据火车的速度把节奏排一排顺序吗?

——复听。

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进行比较

——你乘坐过火车吗?

说一说你第一次坐火车的印象。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和模型介绍给大家。

——小结

——师生再见

第六课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

一、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二、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三、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二、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用具:

教科书、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

《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歌曲的情绪怎样?

——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指导:

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

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学生排练

——表演

——评价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

——介绍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

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

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

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

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

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介绍《致音乐》的由来:

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

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

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

他说:

“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学习歌曲

——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习旋律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

——学生自己唱旋律

——学习歌词

——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词曲结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老师指导唱得不对的地方

——用悠扬、动听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学生自由组合,对本歌曲进行展示

——展示

——评价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的音乐课是非常轻松的一节音乐课,因为我想带大家去欣赏一首非常幽默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有钢琴独奏的版本还有女高音演唱的版本

——是什么呢?

你听听:

播放《幽默曲》

——学生马上做出反映,表示听过

——对,这是非常著名的乐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以歌唱的形式来命名的名字叫《美妙的音乐》

——介绍作者:

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

代表作品有: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

——音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

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再听:

本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听,分为三段

——分段欣赏,第一段:

本段运用了什么节奏型最多?

(附点节奏最多)

——第二段:

本段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带人们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之中)

——第三段:

和第一段有区别吗?

——再完整地欣赏全曲

——小结

——师生再见

课题《茉莉花》

温泉

教学内容:

1、民歌及分类。

2、中国民歌《茉莉花》。

3、东北民歌《茉莉花》。

4、江苏民歌《茉莉花》。

5、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6、交响曲《1997天地人》选段。

教学目的:

1、通过总结民歌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民歌的的种类和特点。

感受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的关系。

2、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3、喜欢民歌《茉莉花》,对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能用比较的方法对民歌作初步的评价,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民歌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民歌及种类

1、小调

师:

同学们:

听过叫卖声吗?

请你模仿两句。

生:

(答)

师:

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卖汤圆》,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生:

(答)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

(一)中的第①②步骤

①  ②

小调:

民歌体裁之一,又称小曲。

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匀称,内容多以历史传说的咏唱,自然风光的描写,离情别愁的抒发为主。

2、号子

师: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打麦号子》,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人们在唱这首歌曲时在做什么?

生:

(答)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

(一)中的第③④步骤

③  ④

号子:

号子是一种产生于体力劳动,伴随劳动并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的民歌。

他的节奏铿锵有力,曲调质朴粗狂,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山歌

师:

在歌曲中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