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5566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x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湖北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6-03-20

    2004年湖北省发改委重大课题调研成果

 

   前言:

硅酸盐水泥从诞生至今的170多年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钢材、木材一起并称为支撑经济建设的三大基础材料。

由于水泥具有原料资源较易获得、相对较低的成本、良好的工程使用性能以及与环境有较好的相容性,在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水泥仍将是不可替代的主要建筑材料。

水泥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全国水泥产值占建筑材料近5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21世纪,水泥仍将是我国及整个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湖北曾经是我国水泥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及最主要的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水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泥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较快,龙头企业华新集团发展迅猛,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21世纪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实现现代化,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建设规模,为我省水泥工业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今后10年水泥需求增长幅度预计平均在6-8%,到2010年我省水泥需求量将达到6000-6500万吨。

 

   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看,水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影响环境的气体及粉尘。

此外,我省能源缺少,80%以上的煤炭是从外省调入的。

另一方面,我省水泥工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水泥总产量中仍然有75%以上是立窑等落后工艺生产的,少数地区又出现新建落后立窑,扩径改造及淘汰的小水泥“死灰复燃”等现象。

大量立窑水泥企业石灰石矿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从而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21世纪,我省水泥工业进一步发展将面临能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如何处理好水泥的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我省水泥工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新世纪的湖北水泥工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必须用信息技术和环保技术改造传统水泥工业,使其尽可能充分地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其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一、国内外水泥工业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一)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

 

  18世纪下半叶,伴随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近代人类居住文明的材料工业--波特兰(硅酸盐)水泥工业在英国诞生。

从1824年阿斯普丁注册第一个波特兰水泥专利,一直到20世纪初,波特兰水泥工业在英国历时76年,基本形成了近代水泥工业雏形。

德国借助于英国产业革命的成果,于1896年建造了第一台回转窑,生产的水泥称做旋窑水泥,以区别于立窑水泥,并于1928年发明了立波尔窑,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熟料热耗大幅降低,成为主导于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水泥工业的窑型,并逐步取代了代表20、30年代先进窑型的湿法工艺。

50年代初,西德人又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悬浮预热器技术,成为60、70年代的主导窑型。

1963年日本引入德国的悬浮预热器技术,经过研究和改进,于1971年发明了震惊世界水泥界的水泥窑外分解窑技术,把日本的水泥工业技术推向世界颠峰。

自窑外分解技术发明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建的大中型水泥厂,基本上都采用这种窑型。

尽管日本仍在研究和开发下一代水泥生产的沸腾煅烧技术,但在可以预见的今后10-20年里,不断完善的新型窑外分解技术还将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广前景。

 

  

(二)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生产与消费方面:

从历史的、世界的范围看,水泥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呈增长趋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是工业发达地区,如欧美的水泥生产和消费达到饱和状态,并呈现下降趋势;二是发展中国家的水泥生产和消费迅速发展,在东亚、东南亚等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地区,水泥生产和消费量最大。

20世纪60-70年代亚洲水泥年产量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比例仅为20%左右,到1993年增加到56.8%。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水泥产量已占世界水泥产量的1/3,近年达到40%。

三是工业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水泥需求激增的有利时机,纷纷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占领水泥市场。

据统计,西欧五大水泥公司半数以上的产量是在国外生产的。

 

  水泥基材料研究发展方面:

随着现代建筑的日益复杂化和大型化,水泥界和工程界对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硅酸盐水泥不断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并产生了不少特种水泥。

研究领域包括:

一是注重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改善,以提高水泥基材料产品质量和耐久性;二是重视在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中采用混合材料,达到节能利废和废弃物资源化的目的,如利用矿渣、粉煤灰、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低品位原料、可燃化工和医药废弃物等生产水泥;三是特种水泥混凝土及新型特种水泥发展较快;四是以现代材料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和开发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水泥工业技术与装备发展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水泥工业以预分解技术为核心,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最新成果广泛运用于水泥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和优质、高效、节能、环保以及大型化、自动化的现代水泥生产方法,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法。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以节能、降耗、环保、改善水泥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率集约化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水泥工业创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1949年全国只有14家水泥厂,总生产能力不到300万吨,实际产量仅66万吨。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水泥工业获得了大发展。

我国水泥总产量已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消费量也远远超出世界人均水平,甚至达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的年度消费水平。

我国已基本掌握了日产1000-4000吨熟料的全套新型干法生产技术。

但是,我国水泥工业目前仍面临不少问题,特别是代表当代主导窑型的新型干法技术在整个水泥工业中的比例不到20%,80%以上的窑型属于比较落后的工艺技术,尽管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有了较大改进,但本质上无法脱胎换骨。

如何把这个比例倒过来,将是中国水泥工业今后10-20年内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此外,我国的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还不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

质量、环保、能源和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建国以来,我国水泥长期供不应求,直到90年代才开始逆转。

我国水泥工业在经历1992~1995年的高速发展,199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总量过剩,一度陷入困境。

1998年从低谷中开始爬坡,增长速度逐年提高。

近几年,由于受到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我国水泥工业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结构调整加快,效益显著提高。

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大型水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水泥行业的总体水平正在向“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目标迈进。

不论是产品总量,还是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水泥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1、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近几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猛,据有关部门分析;2003年至2004年建成和即将建成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约335条,新增总产能约2.8亿吨;预计今后几年内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步伐不会减慢,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5%上升到50%以上。

 

   2003年我国水泥产量8.47亿吨(国家统计局最后调整数据为8.63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继续雄居世界第一。

从全国各省市区的情况看,水泥行业整体上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结构调整加快,产量快速增长、多数地区产销两旺、价格稳定、效益显著提高,是建国以来水泥行业取得巨大发展的一年。

其中,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水泥产量占前五位及超过5000万吨的省份依次是:

山东(9754万吨)、江苏(7225万吨)、浙江(7140万吨)、广东(6873万吨)和河北(6611万吨),湖北(3326万吨)则位居全国第8位。

 

2003年全国各省、市、区水泥产量完成情况

                                                                               单位:

万吨

省、市

产 量

省、市

产 量

北 京

882

湖 北

3326

天 津

453

湖 南

3054

河 北

6611

广 东

6873

山 西

1600

广 西

2486

内 蒙

845

海 南

398

辽 宁

2332

重 庆

2116

吉 林

1104

四 川

3740

黑龙江

1118

贵 州

1330

上 海

568

云 南

1902

江 苏

7225

西 藏

125

浙 江

7140

陕 西

1534

安 徽

2941

甘 肃

1103

福 建

2116

青 海

307

江 西

2173

宁 夏

506

山 东

9754

新 疆

1063

河 南

4723

总 计

84700

 

   2、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正在形成,生产能力迅速扩大。

安徽海螺、河北冀东、湖北华新、山东山水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其中,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提供的资料,海螺集团的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在全国将拥有17个熟料生产基地,66个粉磨站,年产熟料4000万吨以上,水泥5000万吨,可以跻身世界水泥10强,亚洲排名第一,世界第六。

截止2003年底,我国前十家水泥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已扩大到10.8%,预计今后大企业扩张之势将进一步加快,竞争更加激烈。

 

2003年全国水泥10强企业产量排名表

 

排名

集团名称

水泥产量(万吨)

1

安徽海螺集团

2571.55

2

华新水泥股份公司

764.65

3

济南山水集团

659.76

4

冀东水泥股份公司

590.0

5

新疆天山股份

567.78

6

重大腾辉集团公司

451.07

7

浙江三狮集团

401.3

8

梅州塔牌集团

379.67

9

江苏双龙集团

367.1

10

北京金隅集团

352.4

(中国水泥协会提供)

 

   3、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装备日臻成熟。

国产化、高效率、低投入、技术先进成熟的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从日产2000吨至4000吨、5000吨、8000吨乃至10000吨不断取得突破,不仅为我国水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出口水泥技术装备奠定了基础。

由于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规模经济和技术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对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五)当前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的突出突出矛盾和问题

 

   1、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还任重道远。

由于我国长期走以立窑为主、多种工艺并存的道路,固有的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约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40%)及无序盲目发展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今后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我国各类水泥窑平均热耗对比

 

窑 型

预分解窑

机立窑

湿法窑

干法中空窑

吨熟料标准煤耗

(kg)

115

160

208

243

热耗指数

110

139

181

211

 

 

   2、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出现盲目投资、恶性竞争

 

   主要是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设施建设,采用非排他性方法计算市场容量,过高和不切实际估算这些工程的水泥消费量。

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工程,多数采用轻钢结构,建设期每年用水泥只有30万吨左右,但瞄准北京市水泥市场新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有10多条,新增生产能力达1000多万吨。

大量水泥涌入北京,形成恶性竞争。

 

   上海2010年世博会确实工程浩大,令人鼓舞,去年起步,水泥供不应求,价格回升,回款加快,致使一些投资商针对上海市场,在既缺乏资源、能源,又缺乏人才的情况下,不做深入的前期研究,就盲目决策,仓促上马,隐藏较大的投资风险。

 

   3、低标号水泥需求比重过大造成熟料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国水泥总量中有75%以上是立窑等落后工艺生产的。

据中国水泥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成都,由于成都市场32.5级水泥需求旺盛,迫使当地新型干法大水泥厂用64MPa的熟料放宽细度的办法生产32.5级水泥投放市场,造成熟料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天津城市建设所用的商品混凝土C30及以下在国际上统称低标号混凝土要占78.16%,除上海的情况略好一些,其它地方基本相同。

 

   随着2003年水泥工业的高速增长,少数地区在高价格、高利润的驱动下又出现新建立窑,扩径改造,不顾一切追求短期利益的现象;局部地区缺乏规划和引导,新上项目过于集中,生产能力增长过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又没有跟上,市场出现恶性竞争;个别地区资源制约问题逐渐显现,环境压力仍然较大。

 

   4、煤、电、运输紧张等外部环境和条件已经给水泥工业的快速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困难

 

   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煤电油运紧张。

2003年的缺电对部分地区水泥生产影响很大,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拉闸限电频繁,相当一部分水泥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发挥,加剧了市场供应矛盾,扭曲了水泥价格,给结构调整带来困难。

2004年春节期间部分地区供电紧张有所缓解,但随着节后生产和建设恢复正常,拉闸限电又开始困扰企业。

目前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状况已经难已支撑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新建成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可能推迟投产。

2003年11月份以来出现的煤炭紧张、运输紧张问题也仍然存在。

水泥企业面临煤电运供给不足和涨价双重压力,据测算,2004年水泥行业生产将需要消化煤、电、运等各种涨价因素100亿元以上。

 

   二、湖北省水泥工业发展历程、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湖北省水泥工业发展概况

 

   湖北省水泥工业始于1909年,也是我国水泥工业发祥地之一。

1960年,全省水泥产量仅有91万吨。

1985年全省水泥产量达到736万吨。

 

  我省水泥企业主要分布在黄石、荆门、宜昌、咸宁、鄂州、五个地区,产量分别为884万吨、539万吨、395万吨、214万吨、166万吨,这五个地区的水泥产量占全省近70%。

孝感、随州、武汉、仙桃、潜江市由于缺少石灰石资源,除了少量的粉磨站外,水泥主要从外地运入。

通过近几年的改制,我省绝大部分水泥企业已成为民营或股份制企业。

 

  我省水泥工业在环保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经过"九五"时期的"一控双达标"工作,全省水泥厂粉尘排放量大幅度减少。

此外,水泥企业在消化各种固体废物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省水泥企业每年利用的废渣总量约1000万吨以上,尤其是在消化电厂粉煤灰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目前全省已有l/3的水泥企业成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2003年,全省水泥企业有186家,总产能35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3326万吨,居全国第8位,为1978年329万吨的10倍多,年增长速度达到10.1%,其中2000—2003年的年增长速度为10.6%。

 

2003年湖北省分地区水泥产量表

 

名称

产量

增长率(%)

企业个数

武汉市

黄石市

十堰市

宜昌市

襄樊市

鄂州市

荆门市

孝感市

荆州市

黄冈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州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318.0

883.8

88.6

395.2

130.0

166.0

539.2

147.1

85.2

94.4

213.6

37.8

129.4

92.2

21.5

26.9

-3.6

25.9

29.8

39.5

6.3

14.3

7.0

32.7

5.5

3.7

24.0

26.2

16

27

11

26

12

10

14

14

11

8

16

4

14

7

 

   2003年,我省已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9条,按项目批准文件计算的年产能为770万吨,加上亚东水泥粉磨站及宝石集团的一条干湿混合法生产线,年产能共约900万吨,产量870万吨,占全省水泥总量的比例为26%,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4年竣工和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3条,年产能共约1450万吨,其中建成和即将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约7条,预计新增产能约700万吨。

到2004年底我省投入生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将共有16条,年产能可达到1600万吨左右。

 

   与此同时,我省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华新集团,近年来,该集团抓住机遇乘势扩张,在省内外建成一批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包括兼并了江苏金猫集团,到2004年,预计熟料生产能力可达1200万吨,水泥1500万吨,产能位居全国前列。

 

   在华新集团加快发展的同时,我省水泥行业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由于湖北具有良好发展水泥工业条件,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及台商纷纷来我省投资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已建成3条,尚有8条正在筹备,拟于2005年开工建设。

现在越来越多外省资金与民营资本开始介入和关注我省水泥工业,他们对我省水泥市场非常感兴趣。

今后,外资、民营资本,其他行业都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关注和介入的水泥工业。

 

湖北省2003年水泥产量排名前十位企业名单

 

排 名

企 业 名 称

水泥产量(万吨)

1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520.50

2

葛洲坝水泥厂

265.12

3

黄石秀山集团

99.6

4

武汉亚东水泥有限公司

59.14

5

鄂州世纪新峰水泥有限公司

57

6

武穴市金塔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56.6

7

湖北钟厦水泥有限公司

51.81

8

湖北京山新生水泥厂

46.58

9

黄石市鹿峰集团有限公司

44.49

10

湖北娲石股份有限公司

41.5

 

   (三)湖北省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省水泥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新型干法水泥的增幅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我省水泥工业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省水泥工业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力度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改革开放24年来,我省水泥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一直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我省水泥产量增长速度比全国低6.7个百分点;湖北人均水泥拥有量554公斤,低于全国564公斤的平均水平;2003年至2004年,我省建成和即将建成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仅8条,约占全国新增产能的2.3%。

湖北周边邻省水泥结构调整加快:

安徽2003年的增长速度达到22.4%,并在长江沿岸建成25条日产2000至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已达到50%以上,2004年还将有15条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江西的新型干法水泥发展也很快,2001年该省新型干法水泥占全省水泥总量仅为15%,2003年上升到27.6%,2004年将有10—12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该省在毗邻我省的瑞昌建设了2条从德国引进的日产42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并正在建设第3条生产线;河南、四川、湖南也有很多新型干法生产线上马。

 

   2、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截止2003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水泥企业186家,企业平均规模为17.9万吨。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6.8万吨),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90万吨)。

同时,我省与沿海水泥生产大省相比,差距也比较大。

海南、上海、山东、江苏、浙江6省企业平均产量均超过了25万吨,依次为36.17万吨、29.91万吨、29.74万吨、27.37万吨和26.74万吨。

 

   另一方面,我省水泥生产企业集中度较低。

2003年我省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华新水泥集团产量规模和销售收入均排名全国第2位,但华新集团(湖北地区)产量为520万吨,仅占全省总量的15.65%。

2003年,全省水泥产量排名前10位的华新集团、葛洲坝水泥厂等水泥生产企业总产量为1242.3万吨,占当年全省总量的37.3%,不足全省的一半。

 

   3、产业结构不合理,落后生产能力产量继续增长。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水泥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途径,这在全省上下已基本达成共识。

目前,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和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基本上是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机立窑等落后工艺的生产能力。

机立窑与新型干法水泥相比,工艺落后能耗高。

如果我省水泥生产全部改为新型干法工艺,全行业能耗将降低40%以上,节能潜力巨大。

同时,国家和社会近年来对水泥行业的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水泥生产中的粉尘排污问题仍很严重。

目前我省大中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大多能达标排放,但多数立窑和干法中空窑企业粉尘排放浓度严重超标。

 

   从2003年我省水泥的增长看,2003年全省水泥产量3326万吨,比上年2949万吨增长377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870万吨,比上年740万吨增长140万吨;以机立窑为主体的其它工艺的水泥产量2456万吨,比上年的2219万吨增长237万吨。

这表明,在投资需求的拉动过程中,新型干法水泥的增长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一些立窑水泥死灰复燃,其中,有237万吨水泥产量增量就是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的立窑水泥,由此加大了全省水泥结构调整的难度。

 

   4、局部地区发展不规范。

当前,各地的招商引资大战实际上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相当大的程度上扭曲了市场信号,这意味着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回报不大的投资机会,在各地的优惠条件下也变得有利可图,刺激了水泥工业的投资,加大了投资过热的风险。

在目前水泥市场购销旺盛时期,近几年建设的这一大批水泥厂尚有市场空间,一旦市场出现变化,水泥价格走低,会危及相当一批水泥企业,很可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此外,还有一些水泥项目为了降低投资,不建矿山,采用民采民运方式,矿产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造成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湖北水泥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源情况

 

   水泥工业主要原料、配料包括石灰石、砂岩、页岩、矿渣、原煤等,其中,石灰石是生产水泥最重要的原料。

湖北省水泥灰岩资源丰富,质量优良,截至2003年底,探明的水泥灰岩资源储量共25.88亿吨,其中储量17.45亿吨,资源量8.43亿吨。

含矿地层从元古界到中生界有20多个,其中最重要的含矿层是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在全省勘查过的水泥灰岩矿床中占53%,开采矿山中占73.91%。

大冶灰岩矿层厚度大,质量好且稳定,往往可以形成大中型规模矿床,是大型水泥厂首选的矿山原料基地。

除大冶组外,水泥灰岩层位还有:

黄龙群、红花园组、嘉陵江组、寒武系……,在大冶灰岩缺乏地段,它们中有的也可以成为中小型矿山。

 

   湖北省的水泥灰岩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大平衡,主要分布于鄂东南、鄂中和鄂西南三个地区,而鄂北地区(大别山、桐柏山和秦岭)水泥灰岩资源相对比较贫乏。

 

   鄂东南区:

包括黄石市、咸宁市、黄冈市的武穴市、蕲春县和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