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5380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docx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刘辛工作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题目:

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

初始条件: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一台、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面包板一块、元器件若干、剪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使它能输出频率一定的正弦波信号,振荡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电源电压变化±1V时,振幅基本稳定,振荡波形对称,无明显非线性失真。

2、主要任务:

(一)设计方案

(1)按照技术要求,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多种)并进行比较;

(2)以模拟器件电路为主,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实现方案);

(3)依据设计方案,进行预答辩;

(二)实现方案

(4)根据设计的实现方案,画出电路逻辑图和装配图;

(5)查阅资料,确定所需各元器件型号和参数;

(6)在面包板上组装电路;

(7)自拟调整测试方法,并调试电路使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8)撰写设计说明书,进行答辩。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封面:

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任务书

目录(自动生成)

正文:

1、技术指标;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3、实现方案;

4、调试过程及结论;5、心得体会;6、参考文献

成绩评定表

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

17周-18周

17周:

明确任务,查阅资料,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包括实现方案)并答辩;

18周:

按照实现方案进行电路布线并调试通过;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主任(或负责老师)签名:

年月日

正弦波振荡电路

1.技术指标

1.1初始条件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一台、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面包板一块、元器件若干、剪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1.2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使它能输出频率一定的正弦波信号,振荡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电源电压变化±1V时,振幅基本稳定,振荡波形对称,无明显非线性失真。

1.3正弦波振荡电路原理

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个没有输入信号,依靠自激振荡产生正弦波输出信号的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也称为正弦波振荡器,其实质是放大器引正反馈的结果。

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电路、稳幅环节四部分组成。

选频网络通常不是独立存在,有时和正反馈网络合二为一,有时和放大电路合二为一。

其基本原理如下:

在直流电源闭合的瞬间,频率丰富的干扰信号串入振荡电路的输入端,经过放大后出现在电路的输出端,但是由于幅值很小而频率又杂,不是所要求的信号。

此信号再经过选频及正反馈网络把某一频率信号筛选出来(而其他信号被抑制),再送回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整个电路的回路增益应略大于1,这样不断循环放大,得到失真的输出信号,最后经稳幅环节可输出一个频率固定、幅值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总的来说,正弦波振荡电路大致作用过程如图1所示:

干扰信号正弦波信号

图1正弦波振荡电路作用过程

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类型根据选频网络的组成元件可大致分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三种。

其中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用来产生1Hz到1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而LC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则一般用来产生1MHz以上的高频信号。

对于产生高频信号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主要有变压器耦合式LC振荡器和三点式LC振荡器两大类。

其中变压器耦合式LC振荡器又可分为共发射极LC振荡器和共基极LC振荡器;而三点式LC振荡器又可分为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而对于产生低频信号的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主要有RC文氏桥振荡电路和双T型RC振荡电路两类。

2.1方案一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图2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路

图3交流通路

相位条件:

如图2所示,当线圈L1上端电位为“+”时,L2下端点位为“-”,此时L1与L2公共端电位低于L1上端电位而高于L2下端电位,即Vf与Vo反相,经过倒相放大后,形成正反馈,既满足相位条件。

振幅条件:

适当选择L2和L1的比值,使AvF>1,满足振幅条件,即电路可以振荡。

由于反馈电压Vf取自L2两端,故改变线圈抽头位置,可调节振荡器的输出幅度。

L2越大,反馈越强,振荡输出越大,反之,L2越小,反馈越小,不易起振。

电路振荡频率为

其中M是L1与L2之间的互感系数。

2.2方案二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图4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

图5交流通路

相位条件:

当线圈1端电位为“+”时,3端电位为“-”,此电压经C1和C2分压后,2端电位低于1端而高于3端,即Vf与Vo反相,经V倒相放大后,使1端获得“+”电位,形成正反馈,满足相位条件。

振幅条件:

适当选择C1和C2的数值,使电路具有足够大的放大倍数,即可产生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为

其中C'为串联电容。

  

2.3方案比较

(1)对于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优点:

工作频率范围为几百kHz到几MHz。

缺点:

反馈信号取自于L2,其对f0的高次谐波的阻抗较大,因而引起振荡回路的谐波分量增大,使输出波形不理想,即波形失真较大。

(2)对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优点:

输出波形好,电路的频率稳定度高,工作频率可高达几十MHz到几百MHz的高频波段范围。

缺点:

调节不方便。

3.实现方案

图6RC文氏桥振荡电路原理图

3.1原理与说明

如图6所示,RC串并联构成选频网络,其中R1与R2阻值相等,均为10k,C1与C2容值相等,均为0.033uf,Rp和R3构成反馈网络,R3阻值取15k,R4、D1、D2构成稳幅电路,R4阻值取15k,调节Rp可改变反馈系数,从而改变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满足振荡的幅度条件,二极管利用其稳压特性来限制输出幅度,改善输出波形,避免失真。

由图4所示RC串并联电路可得

其中

则得

(1)

当上式分母中虚部系数为零时,RC串并联网络的相角为零。

满足这个条件的频率可由式

(1)求出:

(2)

(2)代入

(1)中有   

      

(3)

由上可得:

(4)

(5)

由式(4)及式(5)可知,当

(6)

幅频响应的幅值为最大,即

(7)

而相频响应的相位角为零,即

(8)

起振条件:

|AF|≥1,A≥3

3.2布线图

图7布线图

4.调试过程及结论

4.1调试过程

首先,用两根导线从面包板引出地线和输出端,然后打开直流电源调至12v电压输出,再分别引出+12v、-12v和接地三根导线端,将+12v和-12v分别接入运算放大器的4端和11端,尤其注意极性,上端接正极,下端接负极,打开示波器,红夹子接输出端,黑夹子接地线,如图8所示,接通后发现波形较粗,调整示波器的周期、幅度至波形适中,此时波形失真,用螺丝刀调整电位器大小并观察波形变化,直至波形不再有肉眼可分辨的失真,调整示波器使其显示出周期、频率、峰峰值,如图9所示,记下数据后,再根据元件参数计算出理论值,并比较。

图8完整电路

图9显示数据

4.2设计结论

由公式

计算出频率的理论值为480Hz,比实际值461.3Hz稍大。

5.心得体会

三个学期,不长不短,感觉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真的很重要。

好像这个学期一直在围着它转,从最开始的理论课,到后来的实验课,再到后来的电子线路辅助设计选修课,以及这次的课程设计。

这个过程中,真的学了很多东西,不再是理论计算,而是真正的需要自己动手、动脑,提案、答辩、调试、撰写,每一步都需要自己亲自去完成,其中有甜有苦,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会纠结很久很久,有时候会因为问题得到解决而高兴好久。

那种亲自去播种后所得到的收获,不管多少,总是很让人享受的。

调试那天,因为示波器与实验课的示波器稍有差别,便不敢随便调弄,调整波形时便有点束手束脚的感觉。

尤其是频率实际值的得出,并不知道示波器可以直接显示数据,便根据所选择的档位去数格子计算频率,后来经过老师提点,并亲自师范,才知道。

另外,在撰写这篇说明书时也遇到了瓶颈,很多要求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设置,例如行间距、居中标页码等,都是自己一点点摸索、试探的,确实耗费了很久的时间,但是也相应地掌握了编辑文档的一些必备技能。

总的来说,对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并不满意,确实看到了进步的自己,但是总感觉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不应该做得这么吃力,说到底,可能还是功夫下得少。

6.参考文献

[1]吴友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新民.工程实践与训练教程.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

性别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评定项目

考察点

分数

所占比例

折合分数

总成绩(百分制)

方案设计

及预答辩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答辩

30%

电路布线

及调试

电路布线的合理性

电路的调试

30%

说明书

及答辩

说明书撰写的规范性

答辩

40%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