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800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docx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

XXXX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

分院:

人文与传播分院

专业(方向):

公关与文秘

年级、班级:

0801

学生学号:

12345678

学生姓名:

XX

指导老师:

XXX

 

2012年5月15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词的分析,概括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第一,其词多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较多地集中体现了女性的柔性美;第二,李清照词中的景物扣住了“真”字,充分展示了“真景美”;第三,善用白描方法,溶炼通俗语言倾诉真情实感,被奉为婉约派的正宗。

阐述李清照的艺术魅力要从多方面着手。

除了其词的敢于创新,在叠字、叠句和偶句运用上也独见功力;她善于从民间语言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口语,更以高超的语言运用技能,赢得了当时的文人与之后人的赞不绝口,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尤其是白描手法是在其词作中最常用、最娴熟的艺术手法。

这与她主张词要用典、铺叙等并不矛盾。

善用动词白描,化静为动;形象逼真,亲切自然,填写出许多情真意切、哀惋动人的词作。

除此之外,耐人寻味的反问,让语气更胜一筹;新颖贴切的比喻,让感情的抒发更彻底。

本论文中将提到各种修辞格在李清照词中的运用,以及从李清照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聚合而得出的特殊情感。

研究李清照的修辞特色,无疑是有助于充分认识其词的艺术魅力的,对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及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魅力审美意象语言修辞

 

Abstract

Thisarticlethroughtoourcountryancienttimesliteraturehistoryofthegreatwriterliqingzhao'sanalysis,sumuptheartofliqingzhao'scharacteristics:

first,thewordisselfimageoftheartischanged,moreembodiesthebeautyoftheflexibilityofthewomen;Second,liqingzhao'ssceneryofthebucklethe"true"word,anddisplay"truescenerybeauty";Third,makethebestuseofthemethodoflyrics,,solubletriedtopopularlanguageexpressingnegativefeelings,isregardedastheWanYaoPaauthentic.

Expoundstheartisticcharmoflitobeginfromvariousaspects.Inadditiontoitswordtotheinnovation,foldtheword,foldsentenceandaccidentallyusewordsalsoseemstoonlysee;SheisgoodatfromfolklanguageextractsXiaoChangvividoralEnglish,moregreatuseoflanguageskills,wontheliteratiandatthattimethepeoplepraiseafter,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hasveryhighartisticskillsandspecialaestheticvalue.Especiallythelyricsinthewordtechniqueisthemostcommonlyused,themostproficientartistictechniques.ThiswithherwordstothatincludedPuXuisnotcontradictory,etc.Makethebestuseoftheverbuncluttered,changethestaticformove;Imageisclear,warmnatural,filloutmany,hasalookbehindthemovingredrawingtheword.Inaddition,portraystheask,letagainstthetone;Novelmetaphors,letthefeelingsoftheexpressmorethoroughly.

Thebodywillmentionallsortsoffigureintheuseoftheliqingzhao's,aswellasfromtheliqingzhao'srhetoricofthepolymerizationofthatspecialfeeling.Studytherhetoricofliqingzhaocharacteristic,isundoubtedlyhelpstofullyunderstandtheartisticcharmoftheword,toimprovetheirlevelofappreciationandaestheticabilityhasmuchhelp.

【KeyWords】Liqingzhao'sartistic;Charm;Aesthetic;Images;Rhetoric

 

目录

绪论1

1美轮美奂的审美意象1

1.1独特的审美符码2

1.1.1“酒”2

1.1.2“雨”4

1.2绵延的语境交融5

1.2.1“愁”的物化形态5

1.2.2“梦”的虚化形态6

2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8

2.1语言之精8

2.1.1语言的形象化8

2.1.2语言的情感化9

2.2语言之妙10

2.2.1真切自然的叠词10

2.2.2独见功力的叠句和偶句11

2.2.3融会贯通的口语11

3婉转细腻的词格转换13

3.1白描与对比的运用13

3.1.1化静为动的白描13

3.1.2“物是人非”的对比14

3.2比喻与反问的运用14

3.2.1新颖贴切的比喻15

3.2.2耐人寻味的反问15

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

绪论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作为婉约词的代表,李清照无疑独领风骚。

她的《漱玉词》连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她不仅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而且对现代女性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清照词全集49首,本次论文中提到的30首。

这30首代表了易安词前后期发展的阶段及特色。

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她的生活经历与态度决定了她的词风发展方向。

文中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阐述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象,了解到此人怎样运用抽象的审美符码和语境交融之间的形象体现。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李清照词的语言方面,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婉约,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第三部分,侧重于词格的论述。

词中将抽象的景物用蒙太奇的手法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诗情画意。

本论文中将提到各种修辞格在易安词中的运用,以及从易安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聚合而得出的特殊情感。

研究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无疑是有助于充分认识其词的独特之处,对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及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1美轮美奂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是指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传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李清照的词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变换来阐述美感,她的词中各种审美符码密切相连,浓醉淡饮,映射出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境遇,无论是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还是新婚后独居空闺的孤寂落寞,或是国破家亡、夫妇天人永隔后的凄楚绝望,都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语境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

1.1独特的审美符码

《美学》中的审美符码表现为三个方面:

媒介、符号、符码。

媒介指传输符号及信息的物质介质或组织机构。

符码是由媒介传输的、根据一定规则被编码成的指示一定意义的物质形式或语言形式。

符码是依据一套规则编排成的被文化共同体所认可和接受审问规则系统。

易安词中基本上用到的都是自然审美符码,即根据抽象的物体组合成有情有景动态的自然景观。

1.1.1“酒”

首先是少女时期的游兴沉醉。

李清照年少时就喜好山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记叙了尽兴游玩、酒醉迷航的情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一行游玩酣畅,兴之所至,豪饮微醉,流连忘返,直至夕阳西下才划浆欲返,哪知“沉醉不知归路”,最后醉得连回去的路也认识不出来了,“误入藕花深处”;“沉醉”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若非“沉醉”,岂有“误入”,又“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沉醉”二字表现出作者游玩时内心深处的欢乐愉悦,饮酒而醉,醉而忘归,归而误入,既而出现了“争渡,争渡”的场景,划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鸣叫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欢快优美的意境,刻画出一个豪放爽直、不拘礼数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感情甚笃,生活幸福美满。

据其《金石录序》中记载,他们志同道合,嗜爱金石书画、猜茶斗酒、踏雪寻诗。

然而,人生短的是时间长的是磨难。

丈夫“负笈出游”,打破了平静欢乐的日子,她不得不面临夫妇分离、独居深院的生活。

满腹的思念、闺怨、愁苦之情只能用酒来冲淡,酒成为了愁的代言词,酒之多,正是愁之多的体现。

而酒之醉,则是愁之深的反映。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婚后夫妇两地分居,时值重阳,思念之情尤甚,便写此词寄予明诚。

其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无聊漫长,说明了整日独处的寂寞,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凄寂。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写出了透入肌肤的秋寒,想起夫妇在一起时的温暖,今昔对比,更显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在重九之日赏菊饮酒,思夫之情油然而生——佳节如旧,菊花如旧,但赏菊之人却大不同于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句笔锋突转,改直述相思而道人如菊花般清瘦。

“东篱把酒”,透露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写尽了一个因思念夫君而借酒消愁却又添新愁的女子凄苦绝伦的形象。

1

南渡之后是李清照词作创作的高峰时期,在遭遇了一系列人生的大变故之后,其词又添了沧桑厚重感,沉郁苍凉,语虽平而意却深。

这个时期,政局动荡,国破家亡,词人仓惶南渡,流离失所,夫婿病故,年老无依。

此时的她,亡国之恨,丧夫之悲,孀居之苦,压于一身,无法排遣,只有更加依赖于酒,借酒醉来换得暂时的忘却。

这一时期的《菩萨蛮》为证: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早春的时节,万物生发,那些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回忆如萌动春芽又渐渐浮现,拨动着词人感性的心弦,“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的长啸声,仿佛南唐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号,散发着作者的故土之思,亡国之痛,却又较后者更甚一筹。

李清照的故乡之思,不仅仅与爱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更是与她一生的爱情全部的人生幸福联系在一起,她的人生,因为南渡而陷入到无尽的黑暗和孤寂绝望之中,而因为亡夫的嘱托,她却不能因此而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她带着见证了她们幸福生活的收藏东西漂泊,形单影只。

这段岁月,酒是她所有情感的出口,是她不可或缺的侣伴。

故土虽在,山河易主,欲归不能;国恨家愁,思夫之痛,只有在酒醉以后,才会暂时地忘却,忘记故乡,忘记流离失所的颠簸之苦。

2

晚年饮酒词,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声声慢》。

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抒写了无尽的悲凉,表达了词人空虚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境况。

经历巨大的变故,往日幸福已是过眼云烟,不可企及,丈夫已经去世,生活已经破碎不堪,人生所有的希望也随之幻灭。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此刻的酒,相比较这些年来经历的沧海桑田的人生变故而言,已寡淡至极,即便是饮尽千杯,也已丝毫不能排遣盈满于胸的愁思。

酒之淡,恰恰说明了愁之浓;敌不过的不仅仅是一阵紧似一阵的寒凉,更是扎根于心底的越来越深重的思念与悲痛。

不论是“沉醉不知归路”的女儿憨态,还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愁闷;不论是“险韵诗成,扶头酒醒”的孤寂落寞,还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哀怨;不论是“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的沉痛哀号,还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无奈怅惘,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她的情感她的人生紧密结合在一起。

抒发游兴,表现离愁,酒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被赋予了太多的言外之意,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美。

透过那清雅细腻的琥珀绿蚁,隐约可见这个经历世间沧桑阅尽人世炎凉的孤傲女子心灵深处的纯真与渴望,柔弱与坚强,还有其凄凉晚景中的浓浓的思念与绵绵的遗恨。

1.1.2“雨”

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作《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因伤春而惜春,又因惜春而伤别的交织复杂的思想感情。

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诗选》中便有中肯的评价:

“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两句来。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一个“雨疏风骤”便把闺中生活的寂寞,闺人心情的苦闷轻轻烘托出来了。

结合女词人当时的心境来看,正是作于“易安结褵未久,明成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之时,因此,在《浣溪沙》中“湿秋千”的令人心情愉悦轻快的“疏雨”已转变为此时唯恐年华逝去,春色又减几分中“雨疏风骤”的苦闷之情了。

建炎四年,李清照逃至越州。

这次逃难前后半年,行程数万里,历尽颠簸,饱尝了流离失所之苦。

她触景感怀,写下了一首《添字采桑子》。

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北人”听着这南方之夜的雨打芭蕉声,充满了凄苦之感。

这也许是北方来的难民的共有感受吧!

下阙几乎全是描写“点滴霖淫”之雨的。

这雨正是被赋予了离愁别恨的色彩。

国破、家亡、夫死这三重灾难骤然降临到这位旷代才女的身上。

她的心中充满了凄苦、忧伤与迷惘,而这种迷茫痛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

“雨”这个意象在李清照的后期词中所表达神韵的转变就显得更明显了。

以南渡以后的名作《声声慢》为例,其中关于雨的描写是这样的: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儿的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到一起,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其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试想,日落黄昏后,窗外细雨绵绵不绝。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大雁哀鸣着从愁云惨雾的天空飞过,可这绵绵的细雨却又打落得满地落英。

这是怎样一幅凄灯苦雨的图画呀,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喟叹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清照词中的“雨”,往往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从未出现过瓢泼的倾盆大雨。

我想这与点点滴滴的小雨更能激发女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又更能表现愁的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有关吧。

1.2绵延的语境交融

语言表达的语境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有些语言学家把广义的语境称作“情景语境”,一般指参与者的主观因素,时空等客观因素;狭义语境指“语流语境”,即显现在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

1李清照词中的“情景语境”大都是相互关联的,运用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彼此构造,营造出情意绵绵的境界。

1.2.1“愁”的物化形态

李清照遭遇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苦,一生之中离愁、乡愁、国愁、家愁盘于一身,这种愁思在其作品中通过“语境“的交融表现出来:

她把这种无形的愁思细化物化,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成为她倾述的对象。

女人天性爱花,也许女人与花似乎生来就有缘分。

她不仅喜欢花,且在其词中为我们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百花园”,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世界中。

纵观李清照留存下来的词作,几乎篇篇有花,花与她的生活紧密相连。

她爱花、赏花、知花,花就是她的生命的一种寄托、一种情感的升华,是她全部情性的写照。

这些花儿都是她内心世界的渲泄和衬托,是她人生每一阶段自我形象的写照。

早年所作的词《如梦令》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醉意浓睡之中,词人的潜意识却处在关注着风雨中的海棠花,想到经过一夜的急风疏雨的吹打,海棠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凋谢了,而花的凋谢的外在形式也就对应了人内心那种生命失去的悲伤之感。

“绿肥红瘦”就蕴含了她对春光一去不复返和好花不常开的无限惋惜之情也寄托了一个花季少女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伤不已的“愁”情。

中期大约是李清照二十五岁到丈夫赵明诚去世这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花曾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着她的深情相思。

此间所作的《醉花阴》词中所云: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风”之中的“黄花”,风雨飘摇,无依无靠,也就与诗人当时思念丈夫,无依无靠的“愁”情有了相同的力结构。

晚期是李清照从赵明诚去世到离世的这一段时间,而咏花,更是她晚年孤苦无助,满是创伤生活的心灵外化。

晚年的《声声慢》所云: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落地,满地堆积,昨日美丽不在,只留下憔悴的枯容,与作者荒凉的晚境中那种丧国丧夫,容颜衰老的“愁”情一致。

晚年所作的《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李清照从芭蕉舒叶着笔,汲尽蕉叶虽展齐长卷之状,不言愁而愁自见,于芭蕉意象蕴藉含蓄中,表露了舒展不尽的无极愁情。

这些花草都让我们在凄怆的哀伤之声中品位出词人的惜花伤春“愁”情。

1.2.2“梦”的虚化形态

梦境在李清照的词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在其现存的47首词中,有15首提到了梦境,每一个梦境都是词人心思的虚化。

在梦境之中,作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现实的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回忆曾经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生活,表达自己此刻心情等。

梦境是词人内心世界真实而深刻的刻画,它是语境交融的最个性化的表达。

如下是李清照15首提到梦境的词: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鹧鸪天》)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

(《怨王孙》)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念奴娇·春情》)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似难表,梦魂无据,唯有归来是。

(《青玉案》)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

(《浪淘沙》)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李清照15首提到梦境的词,大多是她中晚期的作品,像“留晓梦”、“熏透愁人千里梦”、“梦回山枕隐花钿”、“空梦长安”、“仿佛梦魂归帝所”等梦境都是在回忆曾经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生活,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荒凉作对比,就更加突出了诗人此刻化不开的“愁”情;而像“千里关山劳梦魂”、“独抱浓愁无好梦”、“瑞脑香消魂梦断”、“梦断”、“被冷香消新梦觉”、“梦魂无据”、“梦断偏宜瑞脑香”、“吹梦无踪”、“梦远不成归”、“魂梦不堪幽怨”都在叙述现实的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连梦境都不再美好,愁情溢满词人的生活。

在李清照的词中,把现实生活的虚化成梦的情景,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中晚年的苦闷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梦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所以在语境中的交融更深切的抒发了对生活无奈的心情。

2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用文字通过发音表现出来的独特,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展现的行为。

而李清照就是用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真切体现与广大读者构架心灵桥梁的语言艺术。

其词间的“精”与“妙”体现在语言的形象化和情感化,以及朗朗上口的叠词和通俗易懂的口语中,其表达语言艺术时收发自如,不忘高雅。

李清照词的语言富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

既具有书面语雅致、简洁、含蓄特点,又具有口语形象、生动、平易、流畅特点,用非常新颖的、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形象概括力、表现力都是很高的,而且不雕琢、不堆砌,流转如珠,富于声调美,很有创造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1语言之精

李清照词的语言富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

既具有书面语雅致、简洁、含蓄之长,又具有口语形象、生动、平易、流畅的特点。

她善于用非常新颖的、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形象概括力、表现力都很高,而且不雕琢、不堆砌,流转如珠,声调美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语言魅力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2.1.1语言的形象化

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者以“卖花担”上的花形象的写出“春欲放”,自然,贴切。

“泪染轻匀”,“晓露痕”刻画出露珠清湛,点缀在花间,写出花的娇艳。

为后句“奴面不如花面好”打下铺垫。

作者用活泼、清新、浅俗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以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每谈到语言的形象就不能不提“应是绿肥红瘦”这一传世佳句。

此句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中的结句,这首小令主要表达词人热爱自然,惜春怜花的情怀。

“绿”、“红”本是形容词,在这句中它们名词化,“绿”指代叶,“红”指代花,这样的借代不仅表明了所描写的事物,同时又自然的展现了事物的特点,可谓一举两得。

“肥”、“瘦”二字本是指人而言的,词人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经过暮春时节风雨后,绿叶更加肥硕滋润,红花凋零憔悴的不同形象与意态,写的生动逼真,富于形象美。

尤其是“红瘦”二字是咏物,更是抒情;是惜花,更是怀人。

别出心裁的表达了词人一种青春向上的生活态度。

更有《点绛唇》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的“露浓花瘦”,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露”和“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