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4312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

2

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

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朗读入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

[2]明确本节课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

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

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师指名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4]师引导了解作者:

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预设:

杨万里]

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

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

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

[“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

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

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

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②生交流。

示例1:

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

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③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

[一位姓徐的老人]

④师引导:

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⑤示例: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5.指导读诗题。

[1]师引导: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

[2]师指名读。

[相机出示课件指导:

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

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

板块二看图初读.了解大意

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

[1]师引导:

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

①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疏”读“shū”。

②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

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

[1]师引导:

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3]示例:

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

[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

[板书:

篱落树头]

[5]引导理解“径”。

①师引导:

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

②预设:

小路。

③师引导:

“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

[板书:

一径深]

 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

板块三吟吟诵诵.渐入意境

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1]师引导:

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

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

课件出示:

[]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

[]的蝴蝶[]的菜花[]的树

[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

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1]生诵读诗句。

师引导:

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

[提示:

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

[2]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

[1]师引导:

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分.划分时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

[2]师指名读。

[3]正确划分节奏。

[出示课件]

[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4.想象诗的意境。

[1]师引导: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示例: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相机板书:

儿童追黄蝶菜花]

[3]创设情境朗读。

①师指导:

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

②生大胆想象交流。

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

③配乐读诗。

师:

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播放古筝曲]

④指导背诵。

师: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

[师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板块四创编故事.默写古诗

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1]师引导:

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

想象一下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2]四人小组编故事.互相评议;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

黄蝶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在与他捉迷藏。

过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一边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

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

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

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

只见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

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了。

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失望。

他在菜花丛旁站了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3]生评议。

2.默写古诗。

[1]师引导:

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

这样美好的画面诗人仅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来了。

赶快把这首古诗默写下来吧!

[2]生自由默写。

[3]师展示生默写的古诗.集体评议。

3.课堂小结。

师:

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

像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了解一首诗的内容.而是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深化诗的意境。

另外.课内默写有利于了解学情.方便开展下节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课时目标

1.认识“杂”字.会写“杂.稀”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

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①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

“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②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学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③了解题意。

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④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

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

[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稀xī蜻qīnɡ蜓tínɡ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

“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①课件出示全诗。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③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

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④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⑤师小结:

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

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

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

[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

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

[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

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

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

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

[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师引读: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结:

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

[板书:

景美]

⑤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

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

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师引导: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②示例:

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

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

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

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

[板书:

人忙]

④示例:

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

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⑥示例:

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

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

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

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

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

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④示例:

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导:

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

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板书:

热爱]

②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导:

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

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

[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

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

你舍得离开这里吗?

想把它带走吗?

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

[生齐读][板书:

赞美]

[3]指导背诵。

①师引导:

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

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②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

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

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课时目标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句接龙.初识宋词

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师引导:

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

[出示课件]

[1]师生互动游戏:

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

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

[板书:

词]

[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

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

清平乐是词牌名。

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

[出示课件]

②师指名读。

[相机板书:

词牌]

③师指导:

那么“村居”是什么呢?

“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板书:

题]

④指导朗读。

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课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板块引导学生对宋词的基本常识和词人进行了解.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诗句接龙.初识宋词

1.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

[1]师引导: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

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读流利。

[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课件]

[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锄”读“chú”;“翁”的韵母是“enɡ”。

[2]识记字形。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茅=艹+矛;翁=公+羽;锄=钅+助。

[3]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檐.剥”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笔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3.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

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3]师指导:

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

[师指名读]

[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

①师引导:

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

②生交流讨论。

③师小结:

“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5]男女生合作读词。

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

[1]师引导:

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示例:

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

[3]指导朗读。

①师引导: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小酒.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

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到词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②生小组内练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

[1]师引导:

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

但是.还不够。

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

所以.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

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

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

[2]引导品味村居的“景美”。

[出示课件]

①生齐读。

[相机板书:

简笔画溪声]

②师引导:

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交流][相机板书:

茅屋青青草]

③指导朗读。

师指导:

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想到了什么?

多一个字.画面是不是更丰富了?

谁来读读第一句?

[师指名读.评价朗读]

④师引导想象:

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⑤生自由想象.交流。

师引导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开想象。

⑥师小结:

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3]引导感受村居的“人美”。

①师引导:

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

有哪些人呢?

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

[出示图片]

②生交流。

示例1:

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

[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板书:

剥莲蓬人]

a.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这句词?

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

请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b.理解“亡赖”。

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

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吗?

再读读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

[预设:

卧]

c.师:

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

这里的卧.是趴着.脸朝下。

大胆想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

[预设:

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优哉游哉]

d.引导想象画面。

师: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