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试题及答案.docx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试题及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干洁大气:
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下垫面:
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气象要素:
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说明:
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
种气体是:
(1)、
(2)、氩和(3)。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4)。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5)辐
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夏天比冬天(7)。
5.(8)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9)_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10)。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11)层,
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12)。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
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3)千米。
答案:
(1)氮
(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
⑸长波(6)低⑺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11)平流(12)升高(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
正确的打“V,错
误的打“X”)
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
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
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
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
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C,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C至一85C;
(3)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第二章辐射
一、名词解释题:
1.辐射:
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2.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3.太阳方位角:
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
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一90°正西方为90°
4.可照时间:
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5.光照时间:
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6.太阳常数:
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其值为1367瓦?
米-2。
7.大气质量数: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8.直接辐射:
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9.总辐射:
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0.光合有效辐射: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11.大气逆辐射:
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2.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13.地面辐射差额:
某时段内,地面吸收的总辐射与放出的有效辐射之差。
二、填空题:
1.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
(1)。
2.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
(2)。
3.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
体称为(3)。
4.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4)倍。
5.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
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5)倍。
6.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
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6)。
7.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7),冬至时为(8)。
8.上午8时的时角为(9),下午15时的时角为(10)。
9.武汉(30°)在夏至、冬至和春秋分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11),(12)和(13)。
10.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14)。
11.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
(15)。
12.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
(16)。
13.在太阳直射北纬10°寸,北半球纬度高于(17)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14.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时间逐渐(18)。
15.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19)。
16.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
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20)。
17.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21)。
18.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22)。
19.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
(23),随地面与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24),
随风速的增大而(25)。
20.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26)。
答案:
(1)瓦.米—2
;
(2)1;(3)绝对黑体;(4)15;(5)160000;⑹二分之一;(7)0°(8)—23°27';
(9)—60°(10)45;(11)8327';(12)3633';
(13)60;(14)减小;(15)东偏北;(16)长;
(17)80;
(18)延长;(佃)减慢;(20)短;(21)增加;(22)多;(23)减小;(24)增大;(25)减小;(26)地面辐射差额。
三、选择题:
(说明:
在四个答案中,只能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
1.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
A.延长;B.缩短;
C.不变;D.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2.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
辐射中蓝紫色光多的结果。
A.吸收;B.散射;C.反射;D.
透射
3.对光合作用有效的辐射包含在
中。
A.红外线;B.紫外线;
C.可见光;D.长波辐射。
4.在大气中放射辐射能力最强的物质是
A.氧;B.臭氧;
C.氮;D.水汽、水滴和二氧化碳。
5.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
A.加快;B.减慢;C.不变;D.取决于气温。
答案:
1.A;2.B;3.C;4.D;5.A。
四、判断题:
1.对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3.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90°
4.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
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5.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6.光合有效辐射只是生理辐射的一部分。
7.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之和称为总辐射。
8.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9.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
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
10.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
值,所以气温较高。
答案:
1.错;2.对;3.错;4.对;5.错;
6.对;7.错;&对;9.错;10.错。
五、计算题
1.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根据公式Sinh=sin©sirHScos©cos8cos®
大致分三步进行:
(1)计算时角3,以正午时为0°上午为负,下午为正,每小时15°如以度”为单位,其计算式是3=(t-12)X5°其中t为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如以弧度”为单位,则3=(t-12)X2n/24建议计算时以角度为单位。
(2)计算sinh值(所需的S值可从教材附表3中
查到,考试时一般作为已知条件给出)。
⑶求反正弦函数值h,即为所求太阳高度角。
例:
计算武汉(30°)在冬至日上午10时的太阳高度角。
解:
上午10时:
3=(t—12)为5°=(10—12)>15
冬至日:
8=—23°27'武汉纬度:
0=30°
・•・sinh=sin30Sin(—23°27')+cos30°cos(—23°7')cos(-30°=0.48908
h=29°17'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根据公式:
h=90—0+8
进行计算;特别应注意当计算结果h>90°时,应取补角(即用佃0°—h作为太阳高度角)。
也可根据
h=90°—|(—8|
进行计算,就不需考虑取补角的问题(建议用后一公式计算)。
还应注意对南半球任何地区,0
应取负值;在北半球为冬半年(秋分至春分)时,8也取负值。
例计算当太阳直射20°S时(约11月25日)在
40°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解:
已知©=—40°(在南半球)5—20°
•••h=90°—(—40°+(—20°)=110°
计算结果大于90°故取补角,
太阳高度角为:
hH80°—110°70°
也可用上述后一公式直接得
h=90°—|(—5|=90-f—40。
—(—20°=70°
3.计算可照时间大致分三步:
(1)根据公式:
cos3B—tg©tg计算cos30的值。
(2)计算反余弦函数值30,得日出时角为一
30,日落时角为+30
⑶计算可照时间230/15其中30必须以角度为单位)。
例计算11月25日武汉的可照时间。
解:
由附表3可查得5—20°武汉纬度©=30°
cos30—tg©tg—=tg30tg(—20)=0.210138
30=77.87°
即:
日出时角为一77.87(相当于真太阳时6时
49分),
日落时角为77.87°相当于真太阳时17时11分)。
・•・可照时间=230/15°=2X77.87°/15°小时38
4.计算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根据公式:
Rsb=Rsc?
amsinh
大致分三步进行计算:
(1)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正弦sinh(参看第1,2两部分)。
(2)计算大气质量数,一般用公式m=1/sinh
(3)计算Rsb
例1计算北京(取$=40°冬至日上午10时水平
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Rsc=1367瓦?
米-2,a=0.8)。
解:
已知$=40°,心23°27'(冬至日),3=—30°
sinh=sin40sin(-23°27')+cos40Cos—23°27')cos—30°)=0.352825
m=1/sinh=1/0.352825=2.8343
Rsb=Rsc?
am
sinh=1367X82.83430352825=256.25(瓦?
米-2)
例2计算武汉($为30°N)在夏至日正午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已知a=0.8)。
解:
已知$=30;8=23°27'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8=90—30°—
23°7'=8327'
m=1/sinh=1.00657
Rsb=Rsc?
amsinh=1367X0.81.00657
XSin8327'=1084.87(瓦?
米-2)
例3当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18°寸,试求我国纬
度42°处地面上正午时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已
知大气透明系数为0.7,太阳常数为1367瓦?
米
-2)。
解:
已知©=42°$18°a=0.7
正午时:
h=90°—©+8=9—42°—18°30°m=1/sinh=1/sin30=2
Rsb=Rsc?
amsinh=1367X(0.7)2sin30°瓦334.9(米-2)
5.计算坡面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坡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式为:
Rsb坡=Rsc?
amsina
其中a为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
Rsb坡的计算步骤与上述水平面上Rsb的计算类似,但在第2步(计算m)后,应确定夹角a。
例1计算武汉(©为30°N)冬至日坡度为20°的南坡和北坡在正午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
透明系数a=0.8)。
解:
已知©=30°3=23°27',正午太阳高度角
为:
h=90—|©—3|=90—|30—(—
23°27')|=3633'
m=1/sinh=1/sin3633'=1.6792(注意:
此处计算m
时不能用a代替h)。
对于南坡,正午时a=h坡度=36°33'+20°=56°33'Rsb南坡=Rsc?
amsina=1367x0.81.6792XSin5633'=784.14(瓦?
米-2)
对于北坡,正午时a=h—坡度=36°33'—
20°=16°33'(如果北坡坡度大于h时则无直射光,
即Rsb北坡=0)
Rsb北坡=Rsc?
amsina=1367x0.81.6792
Xsin1633'=267.71(瓦?
米-2)
由此题可知冬季南坡暖而北坡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Rsb南坡和Rsb北坡的差别。
例2在46.5N的某地欲盖一朝南的玻璃温室,为了减小反射损失,要使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直接光线垂直于玻璃面,试问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是多少?
冬至日正午时到达玻璃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多少(已知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透明系数为0.8)?
解:
已知0=46.5,3一23.5°a=0.8
(1)h=90-0+3=9^46.5-23.5=20°m=1/sinh=1/sin20=2.923804
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卩=90-h=90°—20°=70
(2)玻璃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
Rsb坡=Rsc?
amsina=1367X(0.8)2.923804
XSin90=711.9(瓦?
米-2)
例3在北纬36.5处有一座山,其南北坡的坡度
为30°,试求冬至日正午时水平地面上及南北坡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大气透明系数
为0.8,太阳常数为1367瓦?
米-2)。
解:
已知0=36.5,3—23.5°a=0.8,坡面坡度h=90°—0+3=9—36.5+(—23.5)=30m=1/sinh=1/sin30=2
水平地面上直接辐射能量密度Rsb=Rsc?
amsinh=1367X0.8)2sXn30=437.4(瓦?
米-2)
南坡:
Rsb南坡=Rsc?
amsina=Rsc?
amsin(h+p)=1367X(0.8)2Xsin60瓦?
米757.7(北坡:
Rsb北坡=Rsc?
amsina=Rsamsin(h—p)=Rsc?
amsin0°=0
由此题可知,一般来说冬季正午南坡上的太阳直接辐射最强,而对坡度大于太阳高度角的北坡,则无太阳直接辐射。
所以南坡为温暖的阳坡,北坡为阴冷的阴坡。
六、问答题:
1.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异同是什么?
答:
二者都是以电磁波方式放射能量;二者
波长波不同,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在0.15~4微米,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为0.48微米。
地面辐射能量主要在3~80微米,为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在10微米附近。
二者温度不同,太阳表面温度为地面的20倍,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为地面的204倍。
2.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答:
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
8|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时h最大,为90°越远离直射点,正午h越小。
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
随纬度的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
(©>§随着纬度©的增大,正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
随季节(3的变化:
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逐渐增大;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
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从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渐减小。
在|©-8|>90°的地区(极圈内),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3.可照时间长短随纬度和季节是如何变化的?
答:
随纬度的变化:
在北半球为夏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在南半球由南极向赤道©增大),可照时间延长;在北半球为冬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可照时间缩短。
随季节(3的变化: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随3增大(冬至到夏至),可照时间逐渐延长;随3减小(夏至到冬至),可照时间逐渐缩短;南半球与此相反。
在北半球为夏半年(3>0时,北极圈内纬度为(90:
3)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同样
纬度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在北半球冬半年(8<0)时,北极圈90°+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出现极昼。
4.光照时间长短对不同纬度之间植物的引种有什么影响?
答:
光照长短对植物的发育,特别是对开花有显著的影响。
有些植物要求经过一段较短的白天和较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短日照植物;有些植物又要求经过一段较长的白天和较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长日照植物。
前者发育速度随生育期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后者则相反。
对植物的主要生育期(夏半年)来说,随纬度升高光照时间延长,因而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由于光照时间延长,发育速度将减慢,生育期延长;北种南引,发育速度因光照时间缩短而加快,生育期将缩短。
长日照植物的情况与此相反。
而另一方面,对一般作物来说,温度升高都会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使发育速度减慢。
因此,对长日照植物来说,南种北引,光照时间延长将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又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与温度的影响互相补偿,使生育期变
化不大;北种南引也有类似的光温互相补偿的作用。
所以长日照植物不同纬度间引种较易成功。
而对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光照和温度的改变都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影响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延长;而北种南引,光温的变化都使发育速度加快,光温影响也是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缩短,所以短日照植物南北引种一般不易成功。
但纬度相近且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区间引种,不论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一般都容易成功。
5.为什么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温
室效应”?
答: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而到达地面,使地面在白天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但大气中的部分气体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辐射能不致于大量逸出太空而散热过多,同时使地面接收的辐射能增大(大气逆辐射)。
因而对地面有增温或保暖效应,与玻璃温室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又阻止散热的保温
效应相似,所以这种保暖效应被称为大气的温
室效应”。
6.什么是地面有效辐射?
它的强弱受哪些因子的影响?
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
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它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热量越多,夜晚降温越快。
影响因子有:
(1)地面温度:
地面温度越高,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大。
(2)大气温度:
大气温度越高,向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小。
(3)云和空气湿度:
由于大气中水汽是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所以水汽、云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大,有效辐射越小。
(4)天气状况:
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5)地表性质:
地表越粗糙,颜色越深,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强。
(6)海拔高度:
高度增高,大气密度减小,水汽含量降低,使大气逆辐射减小,有效辐射增大。
(7)风速:
风速增大能使高层和低层空气混合,在夜间带走近地层冷空气,而代之以温度较高的空气,地面就能从较暖的空气中得到较多的大气逆辐射,因而使有效辐射减小;而在白天风速增大可使有效辐射转向增大。
举例:
因为夜间地面温度变化决定于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所以早春或晚秋季节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很强时,引起地面及近地气层急剧降温,可出现霜冻。
7.试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段对植物生育的作用。
答:
太阳辐射三个光谱段是紫外线(0.15—
0.4微米)、可见光(0.4—0.76微米)和红外线(0.76—4微米)。
紫外线对植物生长发育主要起生化效应,对植物有刺激作用,能促进种子发芽、果树果实的色素形成,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以及抑制植物徒长和杀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