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风书院名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3918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风书院名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培风书院名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培风书院名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培风书院名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培风书院名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风书院名人.docx

《培风书院名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风书院名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风书院名人.docx

培风书院名人

培风书院名人

  培风书院自成立二百余年以来,滨州有许多官宦、文人雅士在此就读或执教,现列举如下:

 

杜彤光

滨州杜家第十三世传人,是广西上思州知州杜鼒的长子,是吏部侍郎杜堮的父亲。

他自幼聪颖好学,学绩甚佳。

精于经史,工于诗文、书法,文学造诣颇高,著述颇丰,有《拙修斋诗》刊行于世。

《国朝山左诗钞》和《武定诗续钞》皆有存诗。

他为人性情豁达,沉毅。

取得秀才后,因父亲常年为官外地,他便主动放弃科举,承担起了家族事务。

他深谙儒学,秉承耕读传家之道。

他持家井井有条,教育子女有方。

父亲去世时,弟弟彤辉只有16岁,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对弟弟说:

“家所以立,耕读耳。

自今我任耕,弟任读。

耕不善,弟当责我;读不力,我责弟也。

”他将祖上留下的藏书之地“西轩”修葺扩大,作为弟弟与诸子读书之所。

常为他们讲解经史诗文,诸子“至膝下皆僵直不敢有惰容,命之息乃敢息。

”在他的严格教导下,弟弟杜彤辉中乾隆乙酉拔贡,任职县令。

八个儿子均取得功名,有一名进士,一名举人,监生、贡生各一人,副榜一人,秀才三人。

尤其是第四子杜堮,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后,曾任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加太子太保衔,赠大学士,谥号文端。

杜彤光堪为杜氏家族教育的集大成者。

清咸丰《滨州志》赞扬杜彤光说:

“世族言家法者,以杜氏为称首焉。

教诸子先实行,而后文章,言皆可为世法。

  杜彤光还非常热心滨州的公益事业,并将他的家教思想和方法推向了社会。

他捐资并亲躬修葺学宫,还首创滨州城内最早的公办学堂培风书院。

在创建培风书院的过程中,他不但亲自带头捐资,还亲董其事,在两任知州的协助下,他克服重重困难,筹措资金,购置地基,鸠工备料,任劳任怨,不辞辛劳,直至竣工。

他又延请儒师,招收学子,制定学规;乃至学子生活输添,号舍增葺,院长、儒师俸禄,门额、刻匾、镌石等一切院内庶务皆秩序井然,逐件落实。

培风书院的建成开学,对滨州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古滨州后期的文化教育繁荣,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此举,杜彤光有首创之功,功不可没。

  杜彤光一生无意仕途,隐居乡野,悉心钻研圣人之书,历练为人之道。

他严持家族事务,遍行善举,以圣人之道教子。

以他的学识、才干和人品,很多人都劝他出去做官,但他都婉言谢绝,说:

“吾志与事不在此矣。

”他在教诲子女们时,常说:

“吾无意仕途,非不谓荣且贵,顾吾性不宜,且欲观汝曹力学,稍有成就以延忠孝诗书之脉,吾见先人地下有词耳。

”他终生秉承言教身教并重的教育理念,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先履行,言必行,行必果。

在临终前还严肃教诲子孙说:

“吾平日教汝等,即遗命也。

”希望孩子们按照他的平日教导为人处事。

他的孩子们认为父亲操劳一生,有功有名,愿意他去世后,为他呈请荣誉,批准穿具相应带有品级的官服。

呈请得到官府的应允后,就为他制作了官服,准备在他去世后穿用。

杜彤光弥留时,听见孩子们为他准备官服,以微弱的声音命他们取来,看完以后,对他们说:

“我又不是官员,哪能穿这样的官服呢?

”并立即命他们拿走,换穿平民的衣服。

杜彤光临终还为子孙们树立了不追求名利的榜样。

杜受田(1787~1852)

  字芝农,清滨州人(今滨城区人)。

杜受田幼承家教,读书甚为用功。

1823年(清道光三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值上书房,教授咸丰帝读书。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任工部尚书,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

道光晚年,对传位给哪位皇子犹豫不决,一次在南苑围猎,所有皇子皆参加,恭亲王奕获猎最多,咸丰未放一箭,道光皇帝问为何,咸丰按照杜受田的教授回答说:

“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皇帝大为高兴,说;“此真帝者之言!

”遂坚定了传位的决心。

咸丰帝即位后,先后加杜受田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再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1852年(清咸丰二年),黄河决口,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

杜受田上疏请截留江、广漕米救济灾民,并荐官员督办赈务,均得实行。

是年,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

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

灵柩至京,咸丰帝亲往祭奠,抚棺痛哭。

杜受元

  子宗之,号右圃。

约1787生,早年在家乡读书,嘉庆九年(1804年)以滨州第三名的成绩中秀才,1814年被选拔为贡生,到北京国子监学习,以教官职务获选,任德州训导。

他以端正士林风气为首务,以身作则,按月举行科目考试,实行较为严厉的淘汰、处罚制度,使当地的学习风气大为改变。

  杜受元极其孝敬老人,自己做官在外,担心父母孤独,特意接两位老人到署衙生活,虽然薪酬有限,但他总是设法为老人多准备几种食品、蔬菜,侍候老人的饮食起居极其周到。

为了使老人能够精神开朗,他在学署的空隙地带开垦出数亩荒地,种植了四季花木,亲自浇灌、修理,时常陪老人欣赏。

道光十四年(1834年),德州运河决口,大水直灌城内,居民受灾严重。

山东河道官传令命德州知州和杜受元率领各级官吏监督开挖支河、分头堵塞决口,杜受元连续二十余天在工地上,直到工程完全结束为止。

1851年去世。

 

杜翰(1806~1866)

   杜受田长子。

字鸿举,号继园。

1806年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184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1849年外放湖北学政。

1852年,其父亲杜受田去世时,杜翰正在湖北学政任上,奉命由湖北赶赴江苏护送其父灵柩回京。

1853年底,以工部左侍郎入值军机,负责京城巡防事宜。

杜翰素有才干,勇于任事,颇得咸丰皇帝的倚重和信任。

再任军机大臣、吏部右侍郎。

咸丰十年(1860年)任会试总裁。

是年,随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

1961年咸丰病重,杜翰以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兼任吏部左侍郎,再与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同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成为著名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在阻止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一事上,杜翰与肃顺立场一致,得到朝廷上下的称赞。

1861年11月,慈禧皇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解除了8个赞襄政务大臣的职务,处死了载垣、端华、肃顺3人,杜翰先是被革职发配新疆,未及成行便被赦免。

从此闭门不出,仅过5年,于同治五年(1866年)郁郁而终。

  古人评论杜翰“阀阅名门而无骄矜气,赋性孝友,接物平和。

”尽管他高官厚禄,却不热衷功名富贵,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志趣。

杜乔羽

杜受田次子。

字汉升,号筠巢。

1808年生,道光八年(1828年)以滨州第一名的成绩中秀才,1832年中举人,1835年中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兼吏部左侍郎等职。

咸丰十年(1860年)以钦差身份任督办山东团练大臣,负责镇压山东境内的反清力量。

他主张裁撤冗员,精兵简政,提高战斗力,节省开支,减轻农民负担,一直未得施展才能,被同治皇帝撤回,同治四年(1865年)病逝京城家中。

  他特别关注民生疾苦,时人评论他:

“家境优厚,一生风顺船正,为何那么多的忧愁呢?

”他的《喜雨嘉荫堂宴集》,“闻说今年节候迟,十日无雨苗枯死。

沛然甘澍遍郊坰,优渥沾足禾尽起。

野老披蓑走相呼,岁共有自今伊始。

我闻兹语笑颜开,亦名吾亭以志喜。

”他为庄稼得救,百姓生活有着落而感到由衷喜悦,忧国忧民的心情跃然纸上。

杜圻

  杜鼒之孙。

字季封,号小泉。

嘉庆年间贡生,初任聊城县训导,代理长清县教谕,以优异的成绩升任云南临安府经历。

当时,云南铜厂是全国极其重要的矿区,然而,年久积弊太深,很难根除。

知府委任杜圻负责进行全面的治理,他经过深入调查,制订出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从严约束管理者,很快使矿山走上正规。

云南地方有种植罂粟,吸食其液汁成瘾的习惯,为害地方尤甚。

知府素来佩服杜圻的才干,也把治理鸦片的重任委交给他,他采取非常严厉的手段,在辖区内遍搜高山深谷,发现罂粟立即予以铲除。

他又颁发了各种规定,严格执行,一时社会风气为之一振。

因为母亲去世,杜圻回乡守孝,最终病故于老家。

游百川(]822—1895)

,字汇东,号梅溪,滨州(今滨城区)杜店镇中游村人。

1862年(清同治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同治六年迁御史,巡西城。

宗室宽和、宽亮等所行多不法,百川不避权贵,奏劾惩治。

1868年(同治七年)上疏严禁各省栽种罂粟。

又上疏论内外官场积弊,主张“除吏弊在肃官方,尤在扬士气”。

请“择贤隽数员,付以事权,专其责任。

察有胥吏舞弊,据实上陈,仍以勤惰定功过,赏罚既明,人才自奋”。

1873年(同治十二年)穆宗亲政,命重修圆明园,奉慈禧太后驻跸。

百川与御史沈淮皆上疏谏阻,穆宗震怒,召百川诘责。

百川侃侃正言申辩,决不屈服,穆宗为之动容,遂改初衷。

一时刚直敢谏之名轰动朝野。

1879年(光绪五年)出为湖南衡水、郴桂兵备道,次年升四川按察使,顺天府尹。

所到之处均以勤政、廉洁为人称道。

1882年(光绪八年)升任总督仓场侍郎。

1883年(光绪九年)山东河决,数十州县受灾甚重。

百川受命与山东巡抚陈士杰督办治河工程与赈务。

百川轻骑巡视大河两岸,散粮急赈。

奏请筑两岸遥堤,复于其内筑缕堤,使黄水不致泛滥;又奏请疏浚小清河,分黄水入海,均得实行。

1891年(光绪十七年)以仓廒火灾,罢归。

离任后,先后主持济南泺源书院、东昌府书院,讲授经学。

为清末著名经学家,垦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垦夆日记》中多记其论学之言。

郑钦(1860一1925)

字幼亭,滨县(今滨城区)张集乡皂户赵村人。

清末生员。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赴日留学,就学于日本宏文学院师范速成科。

早期同盟会会员。

归国后倡导新学。

联合学界人士张保庆、郑连坤、刘起鹗等,募集资金,创立牡丹台私立小学堂,自任堂长,教授新知识,宣传新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郑钦、阎容德(字绶卿)等密邀滨州、惠民、青城、阳信、无棣、沾化、蒲台、利津、乐陵、商河等10州县同盟会员,于12月10日夜聚会于牡丹台小学,成立10县联合会。

商定各回本县筹办民团,组织抗清斗争。

1916年郑出任滨县劝学所所长,提倡国民教育,在县知事吴福森支持下,全县小学由50处发展到200多处,并创办师范讲习所一处。

1918年9月当选为山东省议会议长。

其任期正值五四爱国运动前后。

为争回山东主权,郑与王朝俊、张公制(均副议长)等人代表山东省议会,在五四运动之前数次致电北京

政府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坚决要求废除“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取消1918年9月签定的中日铁路密约,胶澳租借地及德国在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

如不答应此条件,切勿在和约上签字。

并派山东公民代表团直接赴美、英、德等国进行申述、宣传和呼吁。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以后,省议会又数次派团赴京请愿,郑亲自进京要求面见大总统徐世昌,拟陈述关于山东问题的意见,坚持收回山东主权,严惩卖国贼。

1921年7月,黄河在利津县宫家决口,郑曾亲往指导堵复事宜。

卸议长任后任过临朐县知事,不久,弃职回籍。

附:

录咸丰十年《滨州志》培风书院名人一览

杜 堮      庚戌     召试举人,见进士

杜 坊  嘉庆庚申     亚元,蓬莱训导,保举知县

杜 土予      乙酉

杜受田                见进士

杜 乔羽                见进士

杜 翰                见进士

杜受履                见进士

杜庭珏                翰子,钦赐举人

杜庭璆                乔羽子,钦赐举人

杜庭琛                乔羽子,钦赐举人,见进士

副贡

杜 旭   崇祯丙子    有传

国朝(清)

杜 埁   嘉庆辛酉    安邱教谕

杜 翚   咸丰辛酉    受廉子

杜 曮   训导        杜 翃   教谕,保举密县知县

杜 侗   知县        杜 圻   聊城训导、临安府经历

杜受衡   鱼台训导    杜伯达   觐县知县

杜受元   藤县训导    杜述光   中书令

杜彤光      监生、以子堮赠光禄大夫

杜彤辉      知县、以侄堮貤赠光禄大夫

杜 坊      训导、以弟堮貤赠荣禄大夫

杜 垺      增监生、以弟堮貤封资政大夫

杜 堉      监生、以弟堮貤封光禄大夫

杜 埁      教谕、以侄受田貤赠光禄大夫

杜 墫      增生、以侄受田貤赠光禄大夫

杜 圻      训导、以侄孙乔羽貤赠资政大夫

杜 堃      附生、以侄孙乔羽貤封光禄大夫

恩荫

杜 杲       以兄漺荫恩生

杜 翰       以祖堮荫光禄寺署、后成进士

杜庭琛      以祖受田荫员外郎、后荫钦赐举人

杜庭珏      以本生父乔羽荫七品小京官、后钦赐举人

 

杜彤辉,字晓庭,乾隆乙酉拔贡。

任荆溪令,以廉明称,兼摄宜兴篆。

地产茶充贡,吏于额外诛求,廉德重惩之,刊石永禁,民固以苏。

调长洲令,狱讼充斥,剖诀明敏,无留牍,无冤民焉。

修海塘工坚于旧,而费不靡;而朱泽等处,有须变通者,力请于大府如议修筑。

民利赖之。

罢误去,引见再补邢台令,莅任三月,以劳卒于官。

年甫三十二,未意其用,时论惜之。

杜堮,号石樵,参政漺元孙。

少颖,迈好学。

应童子试为赵鹿泉督学所赏拔,置第一。

乾隆庚戌,圣驾东巡,堮以拔贡迎銮;召试,赐举人。

辛酉成进士。

由词林晋官至吏部左侍郎,迭掌文衡,所得人才极盛。

生平持躬清正,办事勤慎。

公暇课子孙极严,时励以艰难树立之义。

子受田,由词林官至大学士,孙翰乔羽,并由词林擢至侍郎。

一门盛事旷典,亲瞻近代罕有。

自七十三岁引疾后,颐养京寓,著作尤富。

如《时文举隅》、《时文辩体》、《选唐律赋》皆足启迪后学,至《读礛余论》及《治安本论》二十四篇、《武镜》二十二卷,皆为致治平乱之书。

耄而酬勤,初不自觉其老也。

儿孙召见时,上不时顾问,重赴鹿鸣宴,赏给头品顶戴,加太子太保。

今上登极,晋加太傅、礼部尚书,赏戴花翎。

寿九十五岁卒,亲临奠醊,赐祭葬,赠大学士,谥曰文端,入祀贤良祀。

国史有传。

杜受田,号芝农,赠大学士,堮子。

自为儿时与众不同,无争亦无忤。

长遵庭训,立品植学,早为父所器重。

嘉庆庚午举于乡,道光癸未会元、传胪。

由词林開坊擢中允,宣宗命择师傅,两掌院学士皆以受田名对,上审详数四,遂命入上书房。

越秩升庶子,官至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

恩眷优渥,屡掌文衡,得士尤极一时之盛。

子翰乔羽并由词林擢至侍郎,一门显荣,甲于天下。

宣宗升遐,今上登极,加太子太傅,以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旋命总理礼部,专办实录。

壬子,命赴江南山东查办工赈事务,以疾殂于清江浦差次,时年六十六岁。

父年八十有九矣,驿报至京,奉恩旨慰谕,命杜乔羽在京侍养,杜翰由湖北学政任赴清江扶柩入城。

时先派恭亲王奠醊,继亲临赐奠,赠太师大学士,赐祭葬,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国史有传。

(以上府志列名臣)

杜圻,字季封,嘉庆间廪贡。

为聊城训导,卓异,升云南临安府经历。

时云南铜厂为天下重务,而积弊难除。

大吏委治之,数年积习为之一空。

云南栽种罂粟,吸食其浆为害尤巨,大吏素知其能,亦委治之。

穷搜岩穴,缉历棵苗,今行禁止,风俗为之变。

后丁生母尤,归卒于家。

忠节

杜赋,字献叔,崇祯丙子举人。

壬午滨州城破,被执,兵驱之役,怒笃不从,胁以刃,笃愈历,遂遇害。

其子若翼、若驹、更生、若肃皆从父死。

杜若朴,字质公,崇祯间岁贡。

壬午兵至,与其弟若昧偕守父柩,或劝之避,答曰:

“桑梓有难,固不当去,且先灵在堂,将何之及!

”被执,朴顾为昧曰:

“其勿轶家训!

”昧大声曰:

“清白子孙安肯幸免!

”遂死之,越翌日,朴亦死。

杜律,字以六,天启间选贡第一。

判山西太原府,职司宗人廪禄支发。

时均莫不感悦,因每开陈国法,祈藩府严拒奴隶,无敢无非者,七十致仕归。

崇祯壬午,兵临城下,与州大夫协力据守,城破死之。

孝友

杜旭,字子旦,廪生。

崇祯丙子副榜。

壬午之变,兵破州城。

父若昧遇害,旭号哭,厉笃不绝。

兵识其存,欲释之。

又挺出格斗,遂亦见杀,与父枕籍而死。

君子曰:

“杜大男儿,孝烈双全。

杜彤光,字赤文。

性豁达沈毅,父鼒历官繁剧,命佐理庶务,皆繴画精详。

父没,自任家政,课弟彤辉读,卒以成名。

州创建书院,重修学宫,皆躬任其事,不避劳怨。

治家严整,虽私室燕处,家人環列,肃若朝典。

世族言家法者,以杜氏为称首焉。

教诸子先实行,而后文章,言皆可为世法。

子堮追念义方之训,撰《述训》一卷,藏于家。

杜坊,字建屏。

嘉庆庚申举人,任蓬莱训导。

幼有至性,父教子严,先意承志,能得欢心。

弱冠庀家政,事无巨细,必稟乃行。

父与论古今事,示之法戒,恒至中夜侍听无惰容。

父疾,衣不解带者月余。

及没,擗踊号痛,率诸弟居垩室。

岁时祭祀,哀感行路。

有弟七人,友爱无间。

父没时,季弟生甫数日,以养以教,卒至成立。

训导俸满,保荐得县令,未及铨选而卒,眷里哀之。

文学

杜伯达,字元乳,顺治间思贡,浙江鄞县令。

丰姿玉立,疏眉修髯,望之若神仙中人。

其才思洒落。

没好寻胜探幽,行吟萧散,无沾沾尘俗气。

所著有藏稿数卷。

杜曦,字子昭。

少负奇才,十二游泮水,中年多病。

乃以廪例入国学,博极群书,为文下笔千言。

诗歌各造其工,尤善章草,临终自焚其稿,散存者无几。

季弟杲,弱冠食饩,以兄漺荫入成均。

博通秦汉古书,笔法工于临晋,得羲献之神。

诗文为大司成王公士祯所称赞,遗稿甚夥,藏于家。

居母尤,庐中门外;不啖酒肉,不解中衣者三年。

杜源,字左泉。

幼从仲兄汉,读有颖悟,年十九补弟子。

烈女

张氏,生员杜若水妻。

年十七适杜,未五月而夫亡。

贞志静守,奉礼瞿昙,历三十五年,无病而终。

孙氏,杜继业妻。

早岁夫亡,勤俭克家,严正课子。

长诗,成进士,仕至布政使;仲律,选贡,仕至通判;季赋,举孝廉。

累赠夫人,建坊旌表。

罗氏,镇抚杜词妻。

崇祯壬午兵至,见执掖之马上,氏委身投地者三,被刃而死。

刘氏,监生杜若玫妻。

年二十一亡夫,遗孤甫三岁,氏躬操作甘粗粝,以自抑苦;训子持家,始终不渝,康熙三十五年旌表。

崔氏,副贡杜旭妻。

年二十六旭死于父难,氏励志奉姑,抚训嗣子迪曾补诸生,守节四十余年。

杨氏,廪生杜昶继妻。

二十五岁孀居,抚训遗孤,足不踰阃。

妯娌间,生平无一调笑语,守节三十八年。

张氏,海丰孝廉元庆女。

十八归参政杜漺子亮曾,事翁姑得欢心。

及翁殁服除,亮曾以知县谒选京师,氏侍勤门。

先意承志夫,子得无将母尤。

越十三年宗祀,夫殁,氏剪发呼号,誓以身殉。

姑谕以宗祀大义,始啜泣受命,时遗孤鼒生仅八月。

又六年姑卒,氏痛绝复甦,起,治丧事不以贫故减礼,附身拊馆无毫发憾。

鼒能言就膝上,口授经书;少长,使从明师。

自塾归,必问所业,如课程,则喜,否则予以杖。

鼒由拔贡掇甲乙科。

为循吏,氏之教也。

乾隆初,奉文建坊旌表。

卒年八十二岁。

(府志作雍正六年旌表,以后须从滨志)

杨氏,举人杜土予妻。

夫亡守节身故,道光二十二年旌表。

潘氏,附监生,诰赠光禄大夫杜彤光妾。

年三十夫殁,守节五十二年,寿八十二年。

道光二十四年旌表。

厚德

杜述先,字裔鲁,授内阁中书。

笃亲好友,每岁施药饵,给棺槨,解衣推食,周急无倦色。

巡抚于成龙表其门曰:

宝田模范。

耆寿

杜景和          杜勅            杜继美

隐逸

杜若谷,字山公,崇祯庚午岁贡生。

国初用人不次,州守奉文屡促赴铨,谷坚志不出,惟闭户读书,积竹成林,日藏息其中。

书法幼得元宰手授,耑治更极其精。

州大夫咸礼重之,以寿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