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3753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docx

北京市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历史

北京市重点中学

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练习

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卷共35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甲骨文是殷商王室留下来的求神问卜的记录,甲骨文的记载反映了()

A.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B.君主专制权力的形成

C.中国传统宗教的形成D.远古王权的神秘色彩

2.今天山东省、山西省分别简称鲁、晋,其来源最早可追溯到()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3.《春秋左传》描述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里“古之制”是指()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推恩令

4.下列各项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的是()

A.井田制的推行B.管仲的改革

C.李悝的变法D.商鞅的变法

5.先秦的一位思想家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兴办私学B.焚书坑儒C.崇尚黄老D.罢黜百家

6.下列各项,反映了中国古代职业官僚制度开始形成的是()

A.军功爵制B.科举制C.恩荫制D.世卿世禄制

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

③“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④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实田(自己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

A.秦朝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度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

C.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D.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

10.西汉建国后,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认为: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

基于这一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实行“无为而治”B.分封同姓王

C.平定七国之乱D.建立中朝制度

11.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论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②制约了君主的肆意妄为

③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④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2.以下不属于汉代科技成就的是()

A.造纸术B.《伤寒杂病论》

C.《九章算术》D.雕板印刷术

13.在孝文帝改革以前,北魏在中原地区实行宗主督护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际上控制地方基层社会的是()

A.保甲组织B.三长制度C.豪强地主D.地方军阀

1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15.对(图1)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和完善了古代官僚系统

B.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C.体现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分权制约

D.有效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16.以下言论,体现了唐太宗统治思想的是()

A.“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

B.“贵中华而贱夷、狄”

C.“民弱国强,国强民弱”

D.“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威势)”

17.以下对唐朝藩镇割据形成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地方长官拥有军政一体的权力②大规模战乱加强了武将的势力

③藩王掌握军权、行政权和财权④分散宰相权力削弱了中央政府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8.读(图2),该图反映了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地区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图2)

 

A.大运河的开通B.王朝都城的东迁C.经济重心的南移D.对外贸易的发展

19.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促进商品经济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北宋前中期禁军人数的变化

年代

宋太祖(960-)

宋太宗(976-)

宋真宗(998-)

宋仁宗(1023-)

禁军人数

19.3万

35.8万

43.2万

82.6万

以下对于该表格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各地将领擅自扩充兵员以拥兵对抗中央

B.宋初削弱地方军力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北宋时期统兵将领的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

21.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变法的指导思想,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造成的影响是

()

A.导致了丝织业生产的衰落

B.改变了中国纺织业的产品结构

C.促进了欧洲纺织技术发展

D.棉布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

23.以下对(图3)这部著作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整理、总结和修订了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②吸收了大量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最先创立了近代的生物分类学体系

④体现了不畏艰险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③④

24.“景德镇为烧造瓷器之所,五方群萃,商贾纷驰,百货荟集,市井错综。

……率多别籍异民,秉负强梁,不纠于法。

故而称景德镇为藏奸纳污,逃亡逋窜之区。

伊等锱铢必校,……少有龃龉,动即知会同行,罢工罢市,以为挟制。

”从材料中可以推知()

①景德镇的居民流动性比较大②景德镇的手工业和商业均很繁荣

③景德镇的工匠富于斗争精神④政府对景德镇的控制相对薄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认为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的说法应见于

()

 

A.《读通鉴论》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D.《焚书》

26.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7.(图4)反映的是()

A.平定准噶尔分裂叛乱势力B.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吴三桂等发动的三藩之乱D.康熙在多伦与蒙古族首领会盟

28.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都()

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29.“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

”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下机构的设置、沿革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B.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中朝内阁中书门下

30.康熙皇帝在位时,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包括()

①内阁②中书省③军机处④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1.下列各项,属于用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①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②宋朝设置三司使

③明朝设置殿阁大学士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32.以下各项关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意识或文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专制的启蒙思想萌发②小说创作的成就突出

③词和曲的创作登峰造极④舞台表演艺术逐渐形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22分)某班同学以“明清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课题一历史观问题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

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

他说: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

“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

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王夫之认为:

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

”“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历史观是否相同?

分别概括其含义。

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儒家的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6分)

 

课题二民本主义问题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

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

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2)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

(8分)

 

课题三对政治制度的反思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

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8分)

 

34.(16分)隋唐以后,进入到我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商品经济突飞猛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以下材料

中唐以前,中国的长途贩运主要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这些产品价值高而体小量轻,容易获取高额利润,总体上是服务于社会上层,除盐、铁等特种商品外,与乡村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关联。

而宋代投入市场的商品,在品种上较前代大大丰富了,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牛之类的高档奢侈品,其消费对象仍以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为主;二是农具、手工业工具以及船只耕牛之类的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镇市城郭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需品。

宋代商业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主要表现在后二类商品急剧进入市场,其比重不断上升,并与城乡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日益广泛的联系。

——摘自包伟民等著《宋朝简史》

依据材料分析,与前代相比,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6分)

 

(2)阅读以下材料

宋朝时太湖平原还是东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供给地,其中杭州城、宁绍平原、温台沿海平原、福建、淮南都需要从太湖平原输运粮食,故当时谚云:

“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时期太湖平原一带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转变,棉花和蚕桑经济作物在广大农村产业中占很大比例,粮食作物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太湖平原所需粮食当地往往不能自给,这时太湖平原已由原来的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

……故康熙皇帝明确指出:

“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

”随着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代之而起的是江汉平原。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产地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水平超过历朝历代。

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

 

35.(14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1)简要说明地图(图5)所反映的西汉初期的政治形势。

这种形势的演变结果如何?

(6分)

 

(2)简要说明唐朝中期以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北宋初采取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4分)

 

明朝建国以后,在各省“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

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置按察使一人,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史一人,掌管军政。

都、布、按并称‘三司’。

三司官只有官秩品级的差别,不相统属,分别隶属于朝廷。

通过这样的改置,原来无所不辖的行省,变成了军、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格局,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地方长官事权专擅”。

(王玉祥《明朝简史》)

(3)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明朝是如何限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

(4分)

 

参考答案

33.

(1)不同。

(1分)儒家(或孔子)的历史观以上古时代为理想社会,反对社会变革,不承认人类历史是发展进步的。

(2分)王夫之反对把上古时代看作理想社会,反对以古非今,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

(2分)不利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1分)

(2)先秦时期: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2分)主要目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

(2分)

明末清初:

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2分)主张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2分)

(3)不同:

先秦时期,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君主没有绝对的专制权力,不敢肆意压迫人民。

(2分)秦统一后,皇帝独揽全国的一切权力。

(1分)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分)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

(1分)

意义:

探讨历史上政体的得失利弊,为以后反专制斗争提供借鉴。

(2分)

34.

(1)宋朝以前商业以奢侈品的长途贩运贸易为主。

(2分)对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影响不大。

(1分)宋朝大量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投入市场,(2分)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

(1分)

(2)从太湖平原转移到江汉平原。

(2分)元朝以后,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起来,太湖平原大量种植棉桑等经济作物。

(2分)说明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地区性的经济分工。

(2分)

(3)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1分)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1分)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1分)

35.

(1)诸侯王控制大片国土,威胁中央集权。

(2分)中央政府平定诸王叛乱,颁行推恩令。

(2分)中央战胜诸侯王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2分)

(2)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2分)宋朝分散了地方上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2分)

(3)将各省的军权、司法权、行政权分立;(2分)直接归属于中央。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