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云基地调研报告.docx
《云计算云基地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计算云基地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计算云基地调研报告
北京云基地调研报告
云计算简史
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TuringAward)得主麦卡锡(JohnMcCarthy,1927-)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1961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百年纪念活动中做了一个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他提出了象使用其它资源一样使用计算资源的想法,这就是时下IT界的时髦术语“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核心想法。
云计算中的这个“云”字虽然是后人所用的词汇,但却颇有历史渊源。
早年的电信技术人员在画电话网络的示意图时,一涉及到不必交待细节的部分,就会画一团“云”来搪塞。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人员将这一偷懒的传统发扬光大,就成为了云计算中的这个“云”字,它泛指互联网上的某些“云深不知处”的部分,是云计算中“计算”的实现场所。
而云计算中的这个“计算”也是泛指,它几乎涵盖了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
麦卡锡的这种想法在提出之初曾经风靡过一阵,但真正的实现却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上世纪末。
这其中一家具有先驱意义的公司是甲骨文(Oracle)前执行官贝尼奥夫(MarcBenioff,1964-)创立的Salesforce公司。
1999年,这家公司开始将一种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很多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后提出了购买软件的意向,该公司却死活不干,坚持只作为服务提供,这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式,叫做“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简称SaaS)。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熟悉的网络电子邮箱(因此读者哪怕是第一次听到“云计算”这个术语,也不必有陌生感,因为您多半已是它的老客户了)。
除了“软件即服务”外,云计算还有其它几种典型模式,比如向用户提供开发平台的“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简称PaaS),其典型例子是谷歌公司(Google)的应用程序引擎(GoogleAppEngine),它能让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络程序。
还有一种模式更彻底,干脆向用户提供虚拟硬件,叫做“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简称IaaS),其典型例子是亚马逊公司(Amazon)的弹性计算云(AmazonElasticComputeCloud,简称EC2),它向用户提供虚拟主机,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爱干啥就干啥,跟使用自家机器一样。
云计算的概念
狭义云计算是指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
“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是计算机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务。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
(一)超大规模性。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
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
“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二)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
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2]
(三)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四)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五)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六)价格合适。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具有经济性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和其它一些依赖互联网的技术——比如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
拿网格计算来说,科学爱好者比较熟悉的例子是SETI@Home,那是一个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冗余计算能力搜索地外文明的计算项目,目前约有来自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万台计算机参和。
它在2009年底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当时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三分之一。
有些读者可能还知道另外一个例子:
ZetaGrid,那是一个研究黎曼ζ函数零点分布的计算项目,曾有过一万多台计算机参和(但现在已经终止了,原因可参阅拙作超越ZetaGrid)。
从这两个著名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格计算的特点,那就是计算性质单一,但运算量巨大(甚至永无尽头,比如ZetaGrid)。
而云计算的特点恰好相反,是计算性质五花八门,但运算量不大[注三],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也是云计算能够面向大众成为服务的根本原因。
云计算能够流行,它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想你要开一家网络公司。
按传统方法,你得有一大笔启动资金,因为你要购买计算机和软件,你要租用机房,你还要雇专人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
当你的公司运作起来时,业务总难免会时好时坏,为了在业务好的时候也能正常运转,你的人力和硬件都要有一定的超前配置,这也要花钱。
更要命的是,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厂商都会频繁推出新版本,你若不想被技术前沿抛弃,就得花钱费力不断更新(当然,也别怪人家,你的公司运作起来后没准也得这么赚别人的钱)。
如果用云计算,情况就不一样了:
计算机和软件都可以用云计算,业务好的时候多用一点,业务坏的时候少用一点,费用就跟结算煤气费一样按实际用量来算,无需任何超前配置。
一台虚拟服务器只需鼠标轻点几下就能到位,不象实体机器,从下定单,到进货,再到调试,忙得四脚朝天不说,起码得好几天的时间。
虚拟服务器一旦不需要了,鼠标一点就可以让它从你眼前(以及账单里)消失。
至于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服务器的维护管理等,那都是云计算服务商的事,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开公司总是有风险的,如果你试了一两个月后发现行不通,在关门大吉的时候,假如你用的是云计算,那你只需支付实际使用过的资源。
假如你走的是传统路子,买了硬件、软件,雇了专人,那很多投资可就打水漂了。
浅谈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
大规模消息通信:
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资源和软件功能都是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的,不同服务之间经常需要通过消息通信进行协助。
由于同步消息通信的低效率,我们只考虑异步通信。
如JavaMessageService是J2EE平台上的一个消息通信标准,J2EE应用程序可以通过JMS来创建,发送,接收,阅读消息。
异步消息通信已经成为面向服务架构中组件解耦合及业务集成的重要技术。
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必须满足数据操作对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简单性的要求。
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方向,BigTable是Google公司设计的用来存储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Dynamo是Amazon公司设计的一种基于键值对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它能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Amazon公司的SimpleStorageService(S3)是一个支持大规模存储多媒体这样的二进制文件的云计算存储服务;Amazon公司的SimpleDB是建立在S3和AmazonEC2之上的用来存储结构化数据的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的现状
云计算是个热度很高的新名词。
由于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
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
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
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
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
月租费和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
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
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
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和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
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
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
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
采用Google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和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
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App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
Google值得称颂的是它不保守。
它早已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
GFS、MapRedu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如何进行云计算编程的课程。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
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
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
IBM正在和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
欧盟提供了1.7亿欧元做为部分资金。
该计划名为RESERVOIR,以“无障碍的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口号。
2008年8月,IBM宣布将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其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东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
IBM计划在2009年在10个国家投资3亿美元建13个云计算中心。
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Azure操作系统。
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
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桌面和浏览器,现在它将它们连接到“蓝天”上。
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
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
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和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ComputingService",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Storage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
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
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
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
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
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
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
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
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9年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北京云基地的诞生
2011年8月31日,中国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出席大会并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云计算基地(中心)和百余家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北京云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直接关注和大力支持北京云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直接关注和大力支持
云基地由北京市经信委、亦庄开发区和宽带资本联合创建
云基地旨在投资培育下一个信息技术制高点“云计算”的新兴
产业基地产业基地
北京云基地目前入驻企业10余家,总投资规模5亿元
入驻云基地的公司员工600人
周子学表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标准规范、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仍在探索之中,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云计算应用范围;政府、企业、用户三方联系不够紧密,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合力机制有待形成和完善。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综合运用规划、政策、标准等手段,支持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和应用示范推广,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云基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