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 word.docx
《异常心理学 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常心理学 word.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异常心理学word
第一章异常心理学概论
1概述
异常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2.概念区分
(1)神经病:
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的研究范畴。
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
(2)精神障碍:
与精神疾病的含义大致相同,属于临床医学中的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内容包含了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3)精神病:
属于临床医学中的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精神病概念类似于神经疾病的概念,但是更多的是应用狭义的概念。
是指精神障碍中患者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情况,主要包括精神分裂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4)心理障碍:
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包括:
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概念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所涉及的内容相似。
狭义的概念,更偏重于说明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外的那些更多的由心理原因所致的障碍,如神经症、或焦虑障碍。
第二章焦虑障碍
1.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2.焦虑的分类
•状态焦虑:
一种病理状态,持续时间较短,焦虑程度较重,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较显著。
•特质性焦虑:
从幼年时期开始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这种人自幼显示出焦虑倾向,且持续终生。
3.焦虑障碍概述
3.1诊断分类
•DSM-IV中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
惊恐障碍(伴有或不伴广场恐怖)、广场恐怖(无惊恐障碍)、特殊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CCMD-3中神经症的主要类型
–恐惧症(恐怖症):
场所、社交、特定恐惧症
–焦虑症: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
–强迫症
3.2神经症特征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
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一、恐怖症
(1)概述
恐怖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
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神经症。
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生育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a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b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c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需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d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2)临床表现
A.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又译场所恐怖症
•又译场所恐怖症
–病人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
–病人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
•三个特点:
a、焦虑症状:
担心昏倒,或失去自控;植物性神经功能激活的表现;惊恐发作
b、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
人群拥挤的场合、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安全的地方等情境
c、回避行为:
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B.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s)
–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具有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如恐惧被别人注视
–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
–多数患者起病于青少年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C.特殊恐怖症(specificphobias)
又译特定恐惧症。
–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而出现的不合理焦虑
–恐惧对象有某些动物、昆虫、登高、雷电、黑暗、坐飞机、外伤或出血、锐器,以及特定的疾病等[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系统脱敏法或暴露疗法、满灌疗法、模仿疗法
–社交技能训练
–放松训练
森田疗法: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2.惊恐障碍
1.概述:
极度焦虑状态的突然出现,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
2.临床表现
•心悸或心跳加速•出汗•颤抖或发抖•气短或感到窒息(气闷)•胸部疼痛或不适•恶心或腹部难受•感到头晕、站立不稳或晕倒•现实解体(不真实感)或人格解体(感到并非自己)•害怕失去控制或将要发疯•害怕即将死去•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感)•寒颤或潮热
惊恐障碍
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惊恐发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
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治疗:
–1.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行为治疗:
•逐级暴露法或系统脱敏法
–认知疗法:
•认知重建
3.广泛性焦虑障碍
1.概述:
对多种事件或活动(例如工作或学习)呈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一种提心吊胆地等待和期待),患者感到难以控制自己不去担心。
2、临床表现
坐立不安或感到紧张;容易疲劳;思想难以集中或脑子一下子变得空白;易激惹;肌肉紧张;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易醒)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以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4.强迫症
1.概述:
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2、临床表现
•强迫观念(obsessions)
•强迫行为(compulsion)
共同点:
①症状反复、持续出现,患者完全能够觉察;
②症状具有“属我”性,即非外力所致,但又非我所愿;
③症状往往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
④患者明知症状表现是不应该、不合理、不必要或无意义,并有一种强迫抵抗的欲望,但难以控制和拜托。
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思想、表象或意向
1.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
2.强迫表象
3.强迫性恐惧
4.强迫意向
•强迫行为
-又名强迫动作,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化动作,患者感到这样做不合理,别人也不会这样做,但却不能不做。
1.强迫洗涤2.强迫检查3.强迫询问4.强迫计数5.强迫整理6.强迫性仪式行为
7.强迫迟缓
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力抵抗,但不能奏效。
治疗:
药物治疗一线治疗及辅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
心理治疗:
心理分析疗法、行为治疗、认知治疗、认识领悟疗法的治疗
•心理分析疗法:
治疗的目的是揭示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并让患者名对其所整整害怕的东四。
由于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保护科自我免遭被压抑冲突的困扰,是的治疗的进程容易受阻,治疗难以达到有效地目标。
•行为治疗:
暴露与反应阻止法
•认知疗法:
5.创伤后应激障碍
1、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通常在创伤事件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病。
潜伏期从几日到数月不等,多数在6个月之内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
2、临床表现
•主要特征
–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
–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警觉性增高–其他表现:
患者的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反应也非常常见。
创伤事件后的身体症状表现
•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窒息感•做噩梦•喉咙•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
•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晕眩、头昏眼花
治疗:
•心理治疗
–集体治疗
–行为疗法
–认知治疗
•药物治疗
第三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1.概述
⏹以往称为情感障碍(Affectivedisorders)
心境障碍: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DSM-IV心境障碍主要包括:
抑郁症、双相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环形心境障碍
⏹CCMD-3心境障碍主要包括:
抑郁症、双相心境障碍、环形心境障碍
一、抑郁发作与抑郁症
正常的抑郁与抑郁症
抑郁症:
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称为抑郁症。
抑郁发作的特征性表现:
抑郁心境、在平常的活动中丧失兴趣和乐趣、食欲紊乱、睡眠紊乱、精神活动性迟缓或激越、精力减退、无价值感和内疚感、思维困难、欲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其他的抑郁发作的症状
典型症状:
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附加症状:
集中注意和注意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二、躁狂发作与双相心境障碍
(1)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主要特征:
①情感高涨与易激惹②自尊的膨胀③睡眠需要减少④语言增多⑤思维奔逸⑥注意力分散⑦精力充沛⑧行为鲁莽
⏹按照病情,可分为:
⏹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伴精神病性
⏹躁狂与轻躁狂
(2)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有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
1)心境障碍
☐单相(unipolar)障碍(DSM-IV)
--单次或反复的抑郁(depression)发作
☐双相(bipolar)障碍(DSM-IV)
--单次或反复的躁狂(mania)发作
--单次或反复的躁狂抑郁发作
CCMD:
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均出现过的情况才可诊断为双相障碍
2)其他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a)
☐轻度的抑郁
☐过去CCMD系统称为抑郁性神经症
——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
⏹在数年内一直处于轻躁狂或抑郁发作中,症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较轻微
3.治疗
⏹医学的治疗:
⏹药物治疗⏹电痉挛疗法用于治疗重性抑郁,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光疗法:
人工亮光模拟延长日照治疗季节性心境障碍⏹心理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治疗
⏹行为疗法关注增强积极强化物和减少消极事件的发生,通过培养社交技巧并指导来访者参与娱乐活动和控制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是帮助抑郁症患者发展出更具适应性的思考方式,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
⏹人际疗法帮助抑郁症患者认识并改变自身的人际交往方式,治疗效果同样非常显著。
⏹心理动力疗法帮助抑郁症患者洞察无意识中的敌意和对被抛弃的恐惧。
3、自杀
1.概述
冲动性自杀与非冲动性自杀
冲动性自杀:
无预谋,被救通常后悔
非冲动性自杀:
有预谋,被救仍可能再尝试
2.自杀的心理表现
⏹非冲动性自杀的发展阶段
1)当事人遇到问题,把自杀当成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2)准备自杀者发出“求助的呼唤”,内心的矛盾冲突激烈
3)自杀者作出坚决的自杀决定,外表平静
3.自杀预防与干预
(一)正确认识
⏹自杀是有规律可循的。
注意捕捉预兆则可有效防范自杀
⏹即使情绪好转,自杀危险一般在意念产生后三个月内仍然存在
⏹一般人也会有自杀念头。
椐国外的某调查资料,30%-50%的学生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意念
(二)对自杀危险性的预测评定
以下情况表明具有较大的自杀危险性:
⏹具有明显的外部精神因素刺激。
⏹情绪低落,长期抑郁,有强烈的罪恶感和无用感。
⏹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拒绝社会交往,丧失社会心理支持。
⏹有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
⏹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绝望。
⏹长期郁积的愤激和屈辱感,使思维偏激,走极端,常发生过激冲动举止。
⏹精神障碍者、慢性酒精中毒和吸毒者。
⏹谈论自杀,直接或简介有过自杀暗示和威胁,亲友中发生过自杀,本人过去有自杀行为或自杀意图。
评估自杀危险的4p模式⏹痛苦⏹计划⏹既往史⏹附加情况
自杀的预防
1.宏观的社会水平预防
⏹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
⏹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杀预防工作
⏹培养专业人才
⏹重视预防研究
2.微观的应激事件的处理
⏹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实行紧急救助
⏹启动社会和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参与救助⏹重视对自杀未遂者的干预工作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药物及其他医疗手段
3.当临床心理专业人员第一次与有自杀念头的人接触时,应注意以下的干预程序:
积极倾听、共情、真诚
建立良好关系
获得承诺
第四章精神分裂症
1.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
2.临床症状
⏹特征性症状
☐阳性症状:
妄想、幻觉、言语紊乱等
☐阴性症状:
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减退等
⏹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思维障碍
☐妄想:
关系(牵联观念)、被害、影响、嫉妒、钟情、夸大妄想等
☐联想障碍: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等
☐逻辑障碍:
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等
⏹感知觉障碍
☐幻觉:
幻听(肯定的、否定的、命令性的)、幻视、幻嗅、幻触
⏹情感障碍:
情感平淡、情感倒错、表情倒错
⏹紧张症:
☐木僵☐违拗症☐刻板症
⏹自知力障碍
3.主要类型
(1)偏执型(paranoidschizophrenia)
⏹幻觉:
幻听、幻视
⏹妄想:
被害、影响、嫉妒、钟情、夸大妄想
⏹其他思维障碍:
联想障碍、逻辑障碍
⏹自知力障碍等
(2)紧张型(catatonicschizophrenia)
⏹紧张性木僵:
☐情感淡漠☐言语动作减少☐严重时出现蜡样屈曲
⏹紧张性兴奋:
☐兴奋激动☐行动暴烈
⏹自知力障碍等
(3)青春型(hebephrenicschizophrenia)
⏹幻觉、妄想
⏹作态
⏹自知力障碍等
(4)其它
⏹CCMD-3:
单纯型(simple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病程不足1月(CCMD-3)或6月(DSM-IV)
其他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4.治疗
(1)药物治疗
⏹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
⏹药物治疗目前均是对症治疗,而不是根治性的,但治疗有效
⏹因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是反复发作的过程,有人提出精神分裂症在头5年波动约占75%
⏹15年内波动约占15%
⏹维持治疗时间应长于5年,甚至终身服药
(2)心理干预
⏹1、心理教育程序:
有关疾病的知识-病因、病程、服药等
⏹2、情感联络与交流训练:
加强交流,减少冲突
⏹3、社会及特殊技能训练:
提高社交技能,教授生存技能
⏹4、行为管理训练:
强化技术、问题解决训练
⏹5、家庭干预:
降低情绪表达-减少面对面的时间、减少批评性评价和敌意、给病人一定的自我决定权利等
第五章进食障碍
1.概念
⏹以严重异常的进食态度和行为为特征。
害怕发胖和对形体、体重的歪曲认识与期望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共同的重要心理病理特点。
⏹DSM-Ⅳ中,包括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AN)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Nervosa,BN)
2.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
对肥胖的强烈恐惧以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拒绝维持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平,体重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15%
☐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
☐对体重或体形的感知障碍
☐成熟的女性出现闭经现象(3个月)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的症状有很多重叠
⏹DSM-Ⅳ根据使用的限制热量摄入的方法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
☐限制型(restrictingtype)
☐暴食/导泻型(binge-eating/purgingtype)
⏹其他问题:
☐抑郁、退缩、易激惹、性欲减退、自杀行为、无能感,药物滥用等
☐长期拒食或节食会使体重锐减,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
☐成为一种慢性的致命疾病
(2)神经性贪食症显著的特征
☐暴食(比其他绝大部分人在同样条件下吃更多的东西)
☐进食行为不能控制
☐补偿性行为,导泻(purging)技术
☐自我评价过分受到体形和体重的影响
⏹暴食和补偿行为至少平均每周发生两次,持续三个月
⏹在DSM-IV中,将神经性贪食症分为导泻型与非导泻型
⏹其他问题
☐电解质失衡等
☐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
☐社会适应不良
3.治疗
⏹进食障碍病人往往否认自己有问题
⏹治疗包括:
☐医学治疗:
☐增加和维持体重☐针对抑郁的治疗☐避免临床并发症
⏹心理治疗
☐目标
(1)增加体重,恢复正常进食模式
(2)维持体重,促进心理成长
☐方法:
⏹心理动力学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