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767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docx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

————————————————————————————————日期: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杨碧漪

一、家庭的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家庭的标准

健康家庭的类型很多,它们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每个健康家庭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作用。

相似的是,健康家庭除了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之外,还能做到以下几点:

   1。

互相尊重.家庭成员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的私人物品和隐私.他们不会偷听别人打电话,更不会未经许可擅自动用他人的东西。

他们不会欺负人,也不会打击别人的自信心.

2。

精神支持。

家庭成员懂得共患难、共荣辱.精神支持的表现方式很多,如倾听他人的诉说,由衷地赞美他人,感谢他人或帮助他人。

有人希望独处时,家人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他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3。

家有家规.健康的家庭支持家人的办法是约定一定的家庭规矩。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就是制定一定的家规以约束孩子,如,不能太晚回家,周一到周五晚上不得参加聚会等.兄弟姐妹也可以互相督促。

比如,王浩的妹妹写不出作文。

情急之下,她哀求哥哥把他当年的作文借她抄一抄。

王浩告诉妹妹,这样做不好。

但他答应帮助妹妹理清思路,并给她一些提示。

实际上,王浩这是在帮助妹妹学会独立完成作业。

4。

分工合作。

分担家务可以使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家庭贡献一份力量。

分担家务还有助于帮助家庭成员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

许多家庭甚至把责任当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比如,张莉和张娜姐妹俩打算星期六邀请朋友到家里玩,那么,在聚会前后,她们都应该主动承担家务。

                                                                                                                                                                                                                               

5.有效沟通。

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健康家庭应有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是说家庭成员必须做到“众口一词"。

人与人相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

健康家庭的成员不仅懂得倾听他人的诉说,而且懂得如何创造性地、建设性地解决冲突。

6。

应对变故。

今天的家庭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变故:

如搬家、升降职、遭受损失、婚变、生、老、病、死等。

变故发生后,家庭成员就得做出相应的调整。

家庭成员在尝试一种新的角色定位时,往往会感到压力特别大.健康家庭的成员会共同面对这些困难,倾听他人的意见,提供精神支持,必要时还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爸爸妈妈闹离婚时,张莉和张娜就是这么做的。

此后,姐妹俩反而更亲密了。

大多数健康家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成长的自由。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青少年只有在获得家人的支持和关爱之后,才会自尊、自强,才会走向独立、公正。

最初为青少年提供这种支持和关爱的通常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或监护人,而且这也是他们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支持和关爱。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这种支持也可能来自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甚至来自于那些与我们素不相识,但很值得我们信赖、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活在问题家庭里的孩子尤其需要榜样的力量。

(二)家庭的心理功能

家庭除了具有生物的功能、养育的功能、生活的功能、社会的功能之外,还有一大主要功能,就是满足家人的心理需要。

这具体表现在:

1.满足家庭成员归属与安全的需要.全家人要能建立起自己一家人的共同认识感,能感到一家人亲近相属,使每个人都有相属的安全感。

平时能时时沟通交流,彼此交换各个成员所知所感的事情。

2。

提供家庭成员社会支持。

家庭成员有高兴的事,能一起庆祝与高兴;有伤心的事,能一起难过并去应对,使家人能分享关心,获得心理上感到亲人相属的稳定感。

因为是自己人,家人能彼此相互关心;假如需要时,能不怕忠言逆耳,诚恳劝告。

特别是遇到不愉快的事,或不高兴的事,能向自己家人倾吐诉苦,并得到安慰、同情或鼓励。

总之,一家人能凭“自己人”或“一家人”的关系与立场,供给外人所不能或不易供给的建议,帮助或关心。

3。

家庭成员相互取长补短.作为年长父母者,能凭其长年生活经验,给年轻者生活上的建议,而年轻人一也能以年轻者的立场,帮助年长者了解年轻人的观感,帮忙年长者对现代社会变化的灵活适应。

夫妻彼此能以男女不同的感觉与立场,相互取长补短;而兄弟姐妹也能以同胞的立场与关系,相互帮助。

(三)家庭的心理健康

1.什么是心理健康的家庭?

(1)一家人能团结认同,以“家”为主,把家作为生活的基地

一个心理健康的家庭,其全家人,不论老少,都会有个心理共识,认为自己的家是“自己的家”。

会感到是一家人,包括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等为同一家的人。

在认知上会有一家的认同感,认为我们是张家的人,或是李家的人,在感情上相依相属。

在心理上,情愿彼此同甘共苦,共同生活。

而且假如有内在的困难,就想办法以合力去解决;若有外来的麻烦,就会全家团结一致,共同应付外来的任何压力或侵犯.

不仅一家老少宜有此团结认同感,而且能随时以一家为主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家。

万一碰到有各种不同情况,个人的利益与家庭的利益显著冲突时,宁可放弃个人的利益或机会而维护全家幸福。

譬如:

能保护工作上的利益,但可能伤害家庭的幸福;或可争取到个人上进的机会,但会因而忽略对家人的照顾等等。

此时能把全家的利益与幸福优先考虑的态度很重要.这样看重自己的家,能珍惜家为生活的重要基地。

是建立心理健康的家庭的首要条件。

(2)全家团结亲近,但也容许成员存有若干的个人天地,也能鼓励子女长大分离

虽然一家人基本上很团结,但也能容许每个家庭成员有多少一些自我独立生活的余地,也能尊重个人的私人天地,也是心理健康家庭的另一特点。

作为先生的,有时能与自己要好的朋友出去,维持与个人亲近朋友接触的机会;作为妻子的,也能时而到外面与自己的要好老朋友相处,保持自己的友谊,或发展自己个人的职业或娱乐的机会;作为子女的.也能有自己不受他人侵入的房间或场所,或偶尔到朋友或别人的地方去,过过与自己家无关的独自生活。

这样大体上是“合”,但适当时候也能“离”,才能符合一家的要求,也能配合各个成员的心理发展,并能发挥个人的潜在资源与本性。

特别是,父母能鼓励长大的子女适当地与父母逐渐脱离独立,形成自己的新家,也是心理健康家庭的课题之一。

(3)家里成员能轻易地沟通交流,并能同甘共苦且相互支持

为了保持自己的家是心理与感情的基地或摇篮,健康的家庭要能使家庭环境成为易于沟通、谈吐且交流的场所。

一家人能随时且随需要地谈谈彼此的心理感触,也能获得家人的安慰与支持,借以获得应付困难的勇气;也能随便开玩笑,一起欢乐,获得生活的乐趣。

最重要的,必要时,还能得到平常朋友不会告诉你的逆耳(但是忠心而且诚恳)的“忠言”,以便能改良自己的行为。

或调整自己生活的方向。

由于一个人在情感上不易于单人生活,若能有“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家庭,则较能易于适应我们所面对的变化多端的人生。

这也是健康家庭的要素.

(4)家庭的生活规律有伸缩性,能容纳各成员的需要

健康家庭的另一要点,乃在于能针对家里老老少少的不同需要与能力而作伸缩性的调整。

使年老者、中年者、年轻人、婴孩都能和乎相处。

虽然平时家里要有家规,有家人共同遵循的习惯与要求。

但也能按老人家的特殊需要,生了病的成员的特别要求,或年幼小孩的临时所需,一家人能有伸缩性地调整家规、习惯或要求。

这样有灵活性的家庭,也是健康家庭宜有的特性之一。

(5)家庭能随家庭发展的过程作适当的调整,随发展阶段而适应

由于一个家庭的本质并非是静态不变,而是随成员的年岁增长,及家庭发展阶段的过程而时时在演变。

如:

夫妻刚结婚时,生下第一个孩子时,长大的孩子即将离家去就职时,夫妻年老退休要开始过老夫老妻生活时,都有不同的生活课题,也有不同的情绪问题。

健康的家庭要能随这些发展阶段的变化。

而能跟着去发展且适应.尽量能克服自己的性格或心理上的问题,能有伸缩且灵活地渡过每个不同的家庭生活阶段。

(6)家人遇到困难,能随机应变,采纳各成员的提议,活动性地适应困难

由于我们的生活变化多端,时时有不测风云,一家人能合心去面对处理很重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一家人能听取成员们的各个不同意见,采纳彼此的见解,随情况而做灵活性的适应。

这样不但能找到好的方式,也能综合大家的提议,因大家的参与。

更能促进大家的动机及团结。

大大小小都合作,也就容易处理问题,事情已是事半功倍了。

 

二、家庭的心理问题

(一)家庭与个人心理问题的关系

1。

个人心理问题是家庭问题的表现

这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人的心理、情绪或行为上的困难与障碍,实际上是该个人的家庭问题的表现.譬如,一个家庭其生活环境乱糟糟,各种条件都很差,吃不饱,也穿不好,结果子女当中最小的小孩因受不了此情况,而患了营养不良症.那么,此小孩的营养不良的问题,是此家庭生活条件欠佳的表现.同样的,一个孩子常闹情绪不好,或总是哭哭啼啼,不想上学校,可能是家里大人小孩都情绪欠佳的关系.只是这个小孩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较显著,被人注意到罢了。

假若以此观念去探讨的话,我们不难可以发现许多例子来证实此情况.譬如,淑贞是十七岁的女孩,最近常常外宿不回家,且跟一些男孩子跳舞、抽烟、干些不正经的事,终而被警察发觉逮捕拘留.调查一下淑贞的家庭,马上发觉淑贞的父亲拥有金钱,且有要职,只是常常忙于应酬,很少按时下班回家。

而且,常常背着妻子交女朋友,偶尔被妻子发现了,就吵吵闹闹一阵子,全家都遭殃。

淑贞的母亲因心情不好,常到处往外跑,与朋友混、喝酒、赌博、消遣,很少管家里事。

淑贞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觉得生活没兴趣,也没有重心,只好也学着父母往外跑,在外面寻求乐趣。

所以淑贞的行为问题,只不过是整个家庭问题的一样表现而已,也可说是浮在水面的冰山顶而己,问题还是在水面下的大块冰山了。

有时候,个人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却有特殊的功能,很巧妙地来解救整个家庭的问题,不至于使有问题的家庭崩溃解离。

譬如,有个小女孩最近常闹情绪、哭哭啼啼,不稳定,也不敢上幼儿园,白天要母亲在家陪伴着她,夜晚也要父亲来哄哄她,说故事,才能人睡.原来最近在家里,父母闹感情,闹得彼此不愉快,甚至谈到以分居来解决婚姻问题.可是从此,此小女儿闹情绪问题,日夜要父母来照顾她。

结果,父母都不敢再提分居的事,只好把此事搁置,夫妻不分散。

所以,在某角度看来,此小女儿是因父母闹感情问题,而发生了情绪不稳定;但同时也发生了另一作用,即,把父母的关系拉住,不让他们产生婚姻破裂。

可说是以个人的心理问题来企图补救家庭的心理问题。

这种现象偶尔可见.

2.家庭是个人心理问题的摇篮

此种情况,乃指个人的心理问题乃渊源于家庭的过去环境情况。

虽然与目前的家庭环境或情况可能看不出直接关系,但仔细分析,可以察觉与过去的家庭背景事实曾有关连。

譬如说,陈家十八岁的女孩,惠安,最近几个月以来忽然闹情绪不好,夜晚常作恶梦惊醒过来,白天也为了些琐事发脾气,并且吵着不想离家到外地住宿念大学。

仔细研究惠安的过去情况,发现原来当惠安两三岁的时候,她的父母曾经闹感情不好,夫妻常日夜发脾气,大声吵架,摔东西,如此有半年之多,使得惠安天天心惊胆战,日夜不安.后来,父母甚至分居数个月,惠安更是反应很大,眼看母亲天天哭泣,发脾气,自己也受影响,跟着哭泣,闹情绪.如此痛苦且不宁地过了几乎一年的岁月后,惠安的父母又合好。

且住在一起,重过一家的生活.此后的家庭生活过得还可以。

可算是恢复了普通的家庭环境。

只是,惠安因过去的心情打击,偶尔仍是作恶梦惊醒,害怕被父母遗弃。

父母看到惠安心情不稳定,也想办法对她好,对她特别体贴关心,以弥补过去曾遭遇到的心理创伤。

惠安也就如此长大,没什么特别的事,学校也念完高中。

可是最近考上一所大学,需与父母分别,离家到远地去住校念书。

因此,在惠安的心灵里,触发了过去幼小时父母闹分别的痛苦害怕的回忆,无形中产生了一连串的,与幼孩当时类似的心理反应。

如害怕、闹情绪或作恶梦等。

此情绪问题与目前还算圆满的家庭生活环境无关,可是却与过去幼小时所发生过的家庭遭遇有关。

可说,家庭环境曾是目前心理问题的摇篮。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3.家庭问题是对个人问题的反应

另外一种情况是,家庭的心理问题倒是对个人的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是续发性的反应。

假如个人的心理问题解除了,家庭的心理问题也就跟着消失。

比如,梁家的祖母最近患了中风,因脑出血而瘫痪,且意识不清.因整天躺在床上,日夜都需由别人来喂饭,换衣服,换尿布,翻身,作身体的清洁工作,很是吃力。

因家里经济不容许长期住院护疗,只好养在家。

但家里公寓只有两间卧室,除了夫妻及子女各需一卧室之外没有多的,只好让夫妻的卧室给祖母用,结果夫妻天天在客厅搭临时卧铺睡。

这种安置办法不但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无形中也拖了半年。

结果,家里生活不像个家,好似是临时的疗养所,不但没有地方可以好好睡,有家庭活动,而且大家都因护理瘫痪的祖母而心身疲倦。

不用说,不但没有家里感情上的兴趣,还产生了一大堆怨言、怒气,彼此常闹不愉快,而且不知还得维持多久。

由上例不难说明一家的心理问题乃是因一家某成员的问题而影响产生的。

假如个人的问题解决了,家庭的情绪与心理问题也就跟着消失,可说其预后还算好。

碰到此情况,其要领乃于在协助家人如何去接受、应付、处理个人的病情或问题,由适当的护理、协助、处理来减轻各人的心理困难,接着也解除一家的问题与负担。

4.家庭问题与个人心理问题是共发现象

最后一种情况,乃是个人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的心理问题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是两者刚巧都发生,是共发并存的两种问题,没有因果上的关系.

邓家的十几岁女儿,秋月,最近呈现语无伦次,行为奇异,有自言自语的现象.经精神科医师诊察,说是患了青春期常发生的精神分裂症.当精神科医师与秋月及其父母会谈时,发现全家的谈话与来往关系有特异的现象.即,父亲说父亲的话,母亲说母亲的话,彼此不直接沟通。

表面上看来,母亲跟秋月很接近,父亲跟秋月很疏远,很少有言语上的往来。

但仔细观察母亲与秋月的谈话,却可感到彼此的讲话,常无针对话题,而丝毫不在乎。

这种特异的家庭关系反应方式,过去曾被研究家庭心理反应的专家很注意,况且一度曾被怀疑是否是产生精神分裂病的心理原因。

但近来的精神医学家及家庭心理学家开始认为,这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即,精神分裂症受遗传的因素的影响很深。

病人的父母可能也有精神分裂的遗传因子。

所以,即使其父母没发病,但可能仍有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心理特质,特别是在思维及认知方面。

换句话说,有思维及认知方面有轻微障碍的父母,与临床上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在一起谈话反应时,可能会呈现特异的沟通与关系上的障碍表现。

但并非是父母的行为导致该子女生病的“原因”,而是亲子共有病的倾向的“结果"。

(二)常见的家庭心理问题

1.家庭结构上的问题

有些家庭的心理问题乃原发于家庭本身的结构,即家庭是如何形成的,家庭组成的先决条件.或家庭形成的形态本身因素,如何发挥家庭的功能等等。

比如,刘先生一家四口,包括两个十几岁已进青春期的孩子举家迁居外国。

搬移到国外以后,不到半年,孩子们也就都先后适应下来,包括所上的学校。

可是刘先生自己却发觉在国外始终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刚好留在国内的公司仍需要他回去照顾,也就索性一人回去做事。

如此一月又一月,一直留在国内。

其妻子看到丈夫男人单身留在国内,不放心,也就把孩子托人照顾,自己也回来跟着先生。

如此,时间一久,两个孩子没有家长在旁照顾督导,慢慢发生行为问题,学校功课也不及格。

害得母亲越洋跑来跑去,想照顾孩子,但也想看住先生.把一个家搞得不像个家,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家庭的心理环境受到家庭的组织、形成与结构上的因素,而含有先决性的困难,影响一个家庭的功能及心理健康.

2。

家庭关系上的问题

有时候,家庭的心理问题之产生,乃直接与其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有关.可就一些例子来阐明这一点.

(1)夹在母亲与妻子间而无法处理的丈夫

徐先生最近情绪很不好,其理由是婚后不到一年的妻子跟他闹感情,跑回娘家去了。

徐先生是独生子,早年丧父,由守寡的母亲一人辛苦养育长大。

再加上从小身体虚弱,常生病,幸亏依靠母亲细心照顾,好容易长大成人,但也因此跟母亲的感情特别浓厚。

去年经人作媒,娶了妻子,原想也可以让媳妇照顾年老身衰的母亲,哪知妻子娶来没多久,常与先生闹脾气,说做丈夫的,心里只有母亲,没有妻子.譬如,烧了好吃的菜,只会挟给母亲,买了好吃的水果,只想请母亲尝,都不会想叫妻子吃,给妻子尝。

母亲也常要儿子去关心,不要媳妇的服侍,嫌媳妇粗手粗脚的,不够体贴,不懂老人的心。

妻子向丈夫诉苦,丈夫只会说老母亲在世也没多久,多忍耐。

对老人家好些,不要唠叨不孝顺.上星期,因小事情母亲批评了媳妇,丈夫也随着骂妻子,妻子认为丈夫只能作母亲的儿子,不是自己的丈夫,乃生气跑回娘家去,不肯回来.

(2)过分跟女儿亲近而发生问题的父亲

丽华是刚进人青春期的女孩.过去向来是很温顺且听话的女孩子,但不知何故,最近几次跑到外面,连夜晚都不回来,经警察发现在公园徘徊,被送回家来。

丽华的父亲是很苦干且规矩的男人,但不知何故数年前其妻子误会丈夫对别的女人有感情,夫妻大吵过一次架,妻子一气之下服药自杀,留下年幼的女儿丽华.父亲因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很遗憾,心里想补偿其过错,乃对遗留下来的丽华特别照顾。

虽然几次有人向他建议再娶续弦,来照顾年幼的女儿.但他决定不再与任何女人来往,并自己细心照顾女孩。

每天替她烧饭,洗澡,洗衣服,晚上还替她讲故事,哄她睡觉。

如此数年,丽华逐渐长大,一切还顺利。

但因丽华很快成长,进入青春,几次要求父亲不用替她洗衣服,要自己洗衣服,也告诉父亲夜晚不要进她的卧室,点看她是否盖好被,好好睡觉没有.但父亲只是口头上答应,但行动上仍保持其老习惯,迫使女儿感到难为情,受不了父亲过分的亲近,而终于采取离家逃走的路径.

3.家庭发展上的问题

家庭的心理问题,有时候与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关系。

即,在某个家庭发展阶段可能没问题,但进人另一家庭发展阶段,问题却就出现。

表示与家庭的发展过程有关,是一过程性质的问题。

这种问题家庭演变发展到另一阶段,可能就自然消失.以下便是这些例子。

(1)难于适应长大的子女

曹先生个性坚强,做事喜欢守规矩,刻板行事。

在家对孩子管教也很严格。

常常严厉管训.他们家里有个男孩,向来还听从父母的管教。

但近年来男孩已经到了青春发育阶段,不但体格长大很多,比父亲还要魁梧高大,性格也逐渐变得倔强,跟父亲很相似。

结果,父亲要管训这个孩子,孩子就敢开始顶嘴表达他年轻人的意见,甚至公然反对。

看到自己的孩子还这样不礼貌,不听从家长,父亲就受不了,常大声怒吼,训骂孩子。

而孩子也不怕父亲,开始也大声抗议,批评父亲.本来一向还好的家庭,现在常变成凶气满天的家庭,有时还差一点就父子相互动手来了,把母亲从中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差一点就叫别人来劝架了。

可说是全家面临适应困难的阶段.等到再过了五、六年,孩子们长得更大,快成人而变得更成熟时,大家又懂得彼此相处,也较能平安生活在一起,变成不会有火气的家庭关系了。

(2)不让孩子成长离家的问题

   王家的孩子,王海,已经快三十多岁.可是还是没结婚成家,仍住在家里.王海学的是电气工程,大学毕业时曾获得外国大学奖学金,可以攻读硕士学位。

等到一切手续办好,就将离家出国,母亲突然患了胸疼、气喘不过来的急病,赶紧住院医治,结果王海不敢出国,留在家里看顾母亲。

几年以后,王海得到公司的推荐,原可以转到大都市的总公司就任较好的职位.可是,也是一切准备好,快离家到大都市去时,母亲又大病一场,经父亲的建议,取消了离家他去的念头。

如此一次接一次的,母亲总发生些事情,可能是潜意识地害怕儿子离开而生起躯体的毛病,让心地软弱的王海不敢离家到外面去闯天下。

上面所举的家庭心理问题,常常是与其家庭的发展过程及演变阶段有关.也就是说:

在前面的阶段可能没问题,但是到了目前的发展阶段,可能就遭遇困难;而进入下面的阶段,很可能随发展的过程而其问题也就消失或解决了。

4。

家庭群体行为上的问题

家庭群体行为上的问题,与家庭的结构或发展较无关,而直接跟家庭成员群体行为的反应有关。

(1)角色与权威不清楚存在

李家有四口人,除了父亲、母亲以外有两个男孩,即十五岁的国忠与十二岁的国孝。

可说李家是典型的小家庭结构,正处于养育子女的家庭发展阶段.再让我们观察家庭的群体行为与关系。

当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十五岁的男孩,即国忠开口说,下星期就开学,须要买新的背包。

(这本是孩子很关心的一件事,能开口提出,是很好的现象。

)很可惜,爸爸妈妈都没开口、答腔、反应,继续吃饭。

(这表示做父母的,没有扮演父母该执行的角色,来反应且处理此孩子的要求。

)忽然国忠踢国孝一脚,国孝骂国忠干嘛踢我一脚。

国忠没作声。

(我们不清楚哥哥为什么要在此时踢弟弟,可能因自己的提议没受到父母的反应而内心不高兴,把气愤转移发泄到弟弟身上来。

无论如何,父母在此片刻仍没有处理两个孩子的行为,阻止两个男孩子的敌对行为,没有发挥父母及时管教子女不当行为的功能。

)等了片刻,妈妈倒是开了口,(还是没处理原有的话题。

只是转移注意焦点)问国孝为什么吃饭吃那么快。

国孝没对妈妈的问话作反应,倒大声叫他上学也需要买新制服.可是妈妈也没说什么。

爸爸始终没说一句话,不抬头,只吃他的饭,吃完就走开了。

从这一小段家庭行为插曲,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即,李家的家庭群体没有健全的上下组织,父母无法行使其权威与角色,弄得一家团团转,没弄清楚谁是一家的领导者。

事情不能好好讨论商量,也得不到有效的结果。

可说是群体行为上有问题的家庭.

(2)沟通交流缺乏

上面李家的问题,包括了沟通上的毛病.即,有人谈话,没人答腔;或者,问的是东,回的是西,没有对准话题进行一来一回的沟通交流.是沟通有问题的一种形式。

现在且让我们看看另一家,研究他们的沟通上的另一形式的毛病。

王家除了父母亲以外也有两个孩子.老大文光十九岁,是男孩;老二惠美十七岁,是女孩。

大家也在吃晚饭。

父亲开口说话,问大家有什么事要报告。

没人作声,只是妈妈说了一句,学校快开学了。

爸爸就问,开学又怎样?

妈妈回答惠美需要买新服。

爸爸就告诉妈妈周末可以带惠美上街去买衣服。

可是接着叮吟说大家用钱要节省一点,家里不能太浪费。

随着指着文光说,上次买了录音带买得太多,而且多半是没有用又是难听的音乐。

文光皱个眉头。

但不敢作声回答,继续吃他的饭,别人也都不作声。

从王家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父亲是一家之主,权威很大,连母亲也得听父亲的话.因家庭独权的气氛很强,孩子们都学会一味儿听从的习惯。

由于父母所扮演的是如此的角色,结果一家人的谈话只变成为单向的沟通,由一方出意见、主意,另一方只消极地听,没达到交流的功效,难于发挥家庭的养育功能,也影响家庭的基本气氛与关系.总之,家庭群体行为上的问题,常常与家庭成员的性格与关系有关。

家庭成员间相互反应而形成的群体行为有其特征与结果。

其问题的表现要从“群体”的眼光去了解与分析。

(三)异常的家庭行为问题

1。

家庭暴力行为

假如一个家庭成员向另外一个成员施与躯体性的攻击性暴力行为,就统称是“家庭暴力”。

最常见的是丈夫殴打妻子,父亲拷打子女,或母亲打子女等。

年纪大的子女偶尔也可发生同胞间的打斗。

有时长大的子女也会对体力抵不过的父母施与暴力行为。

这种家庭成员间发生的躯体性攻击暴力,可原之于各种理由.让我们就几种情况做说明.

(1)性格上的问题

有些人患着性格本身的毛病,容易冲动,富于攻击倾向,受了情绪上的刺激动不动就动手攻击别人。

在外就容易跟别人殴打而出事,在家常动手打家人,让家人倒霉。

这种攻击性的性格障碍,可能是先天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