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449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docx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

吴慧洁我读了《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原来孩子在每个成长期都有敏感期的,比如我家的宝宝对座位摆放的位置特别敏感,我们吃饭的座位是固定的,吃饭的时候必须自己坐自己的位置,不可以换位置坐,如果有哪个人换了位置,她就会大吵的,就指着椅子告诉那个人,那个位置是爸爸的,妈妈的或者是姥姥的,老爷的,直到你坐回原来的位置为止。

我们一开始就不明白怎么回事情,现在明白了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也是因为有规律性的活动被打乱了,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

有的大人会觉得孩子不懂事情,太任性就会惩罚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其实是因为大人不了解孩子的特性所造成的,这些现象随着孩子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就会自然消失的,家长没有必要过于操心的。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爱,终于有一天她会成为一个懂事,明理的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还有更老一辈的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不会做,就都替孩子做了,结果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学的什么都不做,因为她认为有大人做自己就不用做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就会选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培训班,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总是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年并不像大人想像的那么快乐。

正因为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孩子形成乐观性格的重要方面。

当然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的并且是正确的事情。

有些事情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该让他们决定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可轻易去干涉孩子的选择,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不厌其烦地花精力去做。

如果给孩子比喜欢的东西,那只能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他们也得不到快乐。

还有就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很重要,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反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或者是最需要的事情入手,而不是一味地强迫他们接受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很多家长会强迫孩子做她不喜欢的是事情,孩子在无奈的情况下就只好接受。

这样的孩子在童年事情极为压抑往往会有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在他内心深处,他会把满足这些欲望当成是一种最大的自由和快乐,一旦长大成人,他就会变得毫无节制。

一个人要想克服生活中的坎坷磨难,他就必须是一个坚强的人。

而这种坚强则是日复一日地积累而形成,没有人可以为生活中的所遇到的任何可能做好准备,也没有哪个英雄在做丰功伟绩之前就是英雄。

没有人可以预见到未来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也没有人能够教别人准备好所有的应对方法,一个人只有保持朝气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大人应该尽量地向他们提供一些跟他们的内在需要保持一致的事物,从而在关键的时期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孩子在自由中创造天才,当一个孩子对某种事物表现特别有兴趣的时候,正是他在内心创作自我。

开发自己智力的时候,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来让生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所以,当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权利搜寻,尝试触摸之际,这是一个神奇和重要的时刻。

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缺乏能力,让孩子自己主动做事情是不可思议的,而且是设分可笑的。

下面的事情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当一个幼儿正在自己做自己的事儿,比如孩子用勺子吃饭时,我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孩;当他自己在努力口衣服扣子的时候,我们编辑部可耐地帮他扣上。

总之,孩子的每一行为都有人替他做。

其实这样的好心,无意间阻碍了孩子自我的锻炼和成长。

相反,如果人们在代替孩子事情的时候,孩子若有所妨碍或者抵制的时候,我们便会十分严厉地加以制止。

假如有人妨碍我们的权限之内的事情,我们会非常敏感和厌烦,甚至会忽而的那是一种冒犯,可有谁曾想过,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她无法表达出来而已。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

所谓的天才,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人格上发展完善的人。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保持前进。

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跑步,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洗澡;学会清楚表达自己。

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欲望,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孩子当成木偶。

总是喜欢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她洗澡,喂他饭吃,却从该不会停下来想一想孩子自己的感受。

习惯性地伺候孩子,这不仅是在奴化他们,而却还会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活动。

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他们内心的一种自然需求,大自然赋予了每个孩子健全良好的身体条件,并给他们配备了一颗发育完整的大脑,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完成所有这些活动。

大人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就可以了,而不是代替他去做这一切。

性格的形成靠孩子自己,孩子在3岁之前的最初时期是关键的,这一时期孩子所受到的不同的对待可能影响他们的性格。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挫伤,比如暴力以及其他形式的伤害,等孩子长大后,性格上就非常可能存在某种缺陷;如果在这时期,孩子的身心因自由空间的以健康成长,他的性格就会发展得比较完善和健全。

一个人在每一发展阶段之间都有着微妙而真实的联系,03岁正是塑造孩子性格,培养其对周围事物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

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以前所造成的性格缺陷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则非常可能让这个缺陷继续延伸到下一个阶段,等到6岁的时候这个缺陷就已经根深蒂固,很可能就变成俗话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不经与此,孩子良好的,能够适应社会的性格只能通过自己的事件才能够得来,而不可能通过父母的命令得到。

这就是父母的命令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改变孩子性格,反而让其性格反面发展的原因。

如果不能顺因孩子的天性,无论多么聪明的父母都无法教出孩子的性格,因为孩子的性格不是父母教出来的。

父母所能做的一切是在遵循孩子的自然天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教育,巧妙的引导,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干扰和阻碍。

孩子自己就能够培养自己的性格,并将自身的性格完善和健全。

所以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形成的。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看来中国的父母们要改变老祖宗留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要学会不打不骂教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的长大。

第二篇:

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常言说:

3岁看大,7岁看老。

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

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

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

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

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

到2014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

调查结果如下:

表现类别-占有比率-幼年时的表现-成年后的表现充满自信型28%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40%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

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8%性格沉默,言语较少。

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10%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

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

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14%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

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

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14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

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

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

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掌握儿童成长九大敏感期新生命呱呱坠地以后,就在不断地由小变大,由什么也不懂变得能说会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般会经过九大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

家长需要掌握好孩子的敏感期,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这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

所以,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要有相当的了解。

儿童敏感期有以下九种:

一、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觜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习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所以,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哭泣、害怕,甚至大发脾气。

所以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秩序的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

当孩子从环境里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立。

三、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三岁前,孩子通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三至六岁则能更具体地通过感官教具,比如:

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多种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世界。

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你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你培养孩子具有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0-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

除了大肌肉训练外,孩子要重视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的敏感期(2.5-6岁)两岁半孩子逐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这时,父母应让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敏感期内,得到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

此时,父母可以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就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父母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来满足孩子。

那么,如何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呢?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心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应尽量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过得去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是,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

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为什么3岁孩子就有逆反心理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出现逆反的现象,为什么宝宝如此小就会有逆反心理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3岁的孩子就有逆反心理。

为什么3岁的孩子就有逆反心理1、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大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

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当然会期、引起孩子的反感。

2、大人不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尊心,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4、不顾孩子的意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爸爸妈妈不顾这些差异,强行给孩子定向。

比如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

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5、缺乏感情沟通。

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6、大人对孩子过分迁就。

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爸爸妈妈想管教的时候,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7、权威式的作风。

专制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对待爸爸妈妈。

8、缺乏满足感。

由于种种原因,爸爸妈妈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父母的满足感。

第三篇:

3岁前决定孩子一生注意!

三岁前决定孩子一生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

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

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

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

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三岁前的教育是重要的,但父母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妨试着轻松看待,以分享的心来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

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

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

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

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

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以宝宝的名义寻找童趣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

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

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

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1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

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

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

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如何用对方法教养孩子例如,当孩子会爬时,我会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我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我加强围堵,没想到他居然做出更危险的动作。

我发现这个方法不行,就把插座盖子盖上,或是把东西收起来,使他不再那么容易产生好奇;还有他对做饭很好奇,我怕他受伤便把他放到娃娃车里,没想到他的态度变得很急躁,于是我就抱他去参观爸爸做菜,或是给他玩具锅铲让他获得参与感。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对什么好奇,只要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让他不再好奇。

但他对危险事物也很好奇怎么办?

我绝不鼓励去惊吓孩子,比方说让他去接触热水,因为当他还小时,父母要避免让他接触危险,所以好的教导是去营造一个好的空间,而不是吓他。

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害怕他会来干扰我们,陪孩子成长,父母也会跟着成长,我们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他,才能找到最好的最棒的方法。

最欠扁脑筋急转弯1提问:

茉莉花、太阳花、玫瑰花哪一朵花最没力?

回答:

茉莉花。

原因:

好一朵美丽(没力)的茉莉花。

2提问:

猩猩最讨厌什么线?

回答:

平行线。

原因:

平行线没有相交(香蕉)。

3提问:

橡皮、老虎皮、狮子皮哪一个最不好?

回答:

橡皮。

原因:

橡皮擦(橡皮差)。

4提问:

布和纸怕什么?

回答:

布怕一万,纸怕万一。

原因:

不(布)怕一万,只(纸)怕万一。

5提问:

铅笔姓什么?

回答:

萧。

原因:

削(萧)铅笔。

6提问:

麒麟到了北极会变成什么?

回答:

冰淇凌。

原因:

冰淇凌(冰麒麟)。

7提问:

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

回答:

1懒惰;2勤劳。

原因:

(1)不做二

(2)不休。

8提问:

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

回答:

压它一下。

原因:

鸦雀无声(压雀无声)。

a.题目:

一个离过很多次婚的女人,该怎么称呼她?

b。

题目:

蓝色的刀和蓝色的枪c.题目:

一条狗过了独木桥之后就不叫了d。

题目:

第十一本书e.题目:

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f。

题目:

羊给老鹰打电话?

a谜底:

前公尽弃b谜底:

刀枪不入(blue)c谜底:

过目不忘(汪)d谜底:

不可思议(book11)e谜底:

抗生素f谜底:

阳奉(羊phone)阴违(鹰:

喂!

)合作式对话的基础说话的秘诀:

现代夫妻最大的挑战是,如果我告诉你我心中真正的感觉,你就会逃避我;但我若无法把心中真正的感受与你分享,我们就会渐行渐远。

第一个沟通的基本原则:

把你心中的想法清楚说出来1。

直接表达内心真正的感受与需要:

现代婚姻所需要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英雄主义。

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期待与他人沟通时,他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跟着增加了。

2.避免暗中期盼与猜测:

许多时候你会发现伴侣心中所要的和你所「猜测」的完全相反。

学习放下自己的主观、论断与猜测,愿意虚心地询问,并了解伴侣内心的经验与感受是建立甜美亲密关系的一大秘诀。

3.用「正面请求」而非「负面抱怨」的方式来沟通。

第二个沟通的基本原则:

学习用话语来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感觉。

1.寻找最能抓住情绪感受的字眼,标明并表达他们;「我觉得」+情绪字汇,如:

感恩、害怕、高兴、紧张、担心、可笑。

2.当你用「我觉得你、、、」的字句时要非常小心,这常会给对方「你要开始批评」的预感。

3.用「言语」而非以「发泄」来表达负面情绪。

夫妻双方敞开心沟通有个重要前提:

希望对方同情、关怀你的感受,而不是趁机嘲笑、批评或攻击你的弱点。

4.避免用火爆的词汇:

例如:

你若说:

「你简直快把我气死了。

」你的配偶防卫心就大增;若改口说:

「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们能否谈谈。

」或「我有困难,不知道你能否帮我解决。

」用这类和缓的语气作开场白。

5.第一人称的沟通:

「我觉得」,这重点是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没有指控对方。

第三个沟通的基本原则:

不「越界」:

1.化「越界」为「领悟」之良机:

在交谈中只表达你自己的感受,或是以问问题方式来了解对方。

2.理清谈话的头绪:

方法是多用「第一人称的表达」与以「问对方问题」来澄清沟通。

3.用词时避免说「我们」。

婚姻辅导专家指出:

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每个人能「个体化」。

意思是每人要有清楚的心理疆界。

你对你自己的思想、感觉、需要与行为负责,也尊重你伴侣的需要、喜好,即使与你不同。

4.使用「当你、、、我觉得、、、」的沟通技巧:

譬如:

「当你」哭的时候,「我觉得」很挫折。

第四个沟通原则:

话里不要带刺。

这只是你的一部份,并不是全部的你。

你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

每个人都不完全。

不要用律师质询的方式去听。

如果你真的不同意你伴侣的意见,应如何处理?

首先,倾听并了解对方所说对的、有道理的观点,然后加上你不同的看法或再问清楚他的意思。

不要用侦探方式故意去听弦外之音:

直接问比较好。

不要像法官一样听话,法官听后是判定谁是、谁非。

学习过滤毒素的技巧。

向对方表示你听到了。

策略性、有技巧地重复对方的话。

第六个沟通的基本原则:

听对方所要表达的感觉1.表达你的同理心。

2.感觉第一,先体谅感觉:

例如:

小孩跌倒,先关心小孩疼痛的感觉,清理伤口之后,再了解摔倒的原因。

3.倾听对方的感觉能提升关系中的安全感。

第七个沟通原则:

倾听彼此的需要。

1.不要过度让步,而完全漠视自己的需要。

2.调整音量。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