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429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资料.docx

最新助产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资料

Luу彿

The鐗╄祫Cong㈣Chuai

TheMei佷笟Bi勬簮Cong″垝

TheJuan嶆槑Luтjoys

鍖呰9閰嶉€?

The鍗婃嫋Qi?

The鎮噦Liao忚Chuai鏋?

The鐗╄祫Xian佽strachesCong″垝

DoestheZhu涘簲閾donateJiangXi?

TheXi撳簱Ning冨眬机构代码

项目编号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助产

所属省份贵州省

填表日期2011年10月8日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长:

姜紫勤

项目副组长:

黄波、黄永佳、韦仕平

项目成员:

陈伟、潘徐丰、廖世华、米树文、杨翠华、吴倩、简萍、曾艳、冯明慧、金梅、徐湘秀、郑焜文、严菲、白冰洋、王娴

项目概述:

本项目面向黔西南州医疗卫生系统助产岗位集群,以助产专业建设为重点,促进黔西南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素质拓展教育建设等五个方面。

本项目建设预算投资5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17.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支持198万元,学校自筹投入84.5万元。

资金用途: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80万元,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2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50万元,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5万元,素质拓展教育建设20万元,项目管理10万元。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1.行业背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地处云贵高原贵州西南部,面积16804多平方公里,辖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共124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1097个村。

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32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黔西南州共有卫生机构239所,全州实有床位5472张,5600多名卫生工作人员,承担着321.5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2.社会需求分析

原黔西南州卫生学校于1981年9月、1988年9月、2001年9月分别招了50名学生,在合并升格前培养助产专业技术人员共150名,医药系成立后于2006年9月开办助产专业至今培养了383名毕业生。

历史以来,黔西南州内共培养助产专业学生533名。

面对全州的助产事业,助产技术人员任重道远,同时,毕业生就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3.专业建设基础

3.1具有一定专业基础

我校开办助产专业以来,与护理专业齐头并进,历经八年的探索和实践,积淀了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形成了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训、县级医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生产实习,重视素质教育。

近五年累计毕业人数为383名,平均就业率为91%以上。

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人数为553名。

3.2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建设有成效

在学校、医院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医院的积极参与下,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原则,依托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加强本专业建设。

现有院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并出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1册。

3.3依托内培外引,教学团队建设成效大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5名,其中专任教师41名,兼课教师4名,从医院聘请兼职教师10名,“双素质”教师15名;45名教师中,教授2名,副高职称11名。

该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实力较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3.4重视实训内涵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新

本专业已与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等17家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承担校外实习任务。

专业教师与医院技术人员共同实施技术培训,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课程建设,承担实训教学指导。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服务创造条件。

3.5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多样化

经过近年来的素质教育拓展,我院的素质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学院成立了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能够定期开展素质教育调研和课题研究。

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素质要求,分年级制定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途径,指导各院系、各班级有针对性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培养和锻炼。

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基本完善,专职工作队伍长期稳定、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方案基本形成,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初具规模。

职业指导方面,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意向调查;二年级学生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三年级毕业生举办就业专题报告会和各种就业政策法规讲座,组织召开讨论会,开展专门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调整就业心理掌握他们对未来职业的了解、期望及择业倾向等基本情况

素质拓展活动方面,能够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化和提炼每年一度的“专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1.专业建设思路

1.1指导思想

以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为指导,围绕职业岗位需求为重点,跟踪行业尖端技术,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要求与助产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根据助产专业岗位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双证融通”,实现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对接。

建立课程综合性评价体系,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建立助产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6个,与医院产房实现零距离的结合,解决实训“真”的问题,通过建立病房6个一体化教室,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聘请来自医院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大批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目标

助产专业开设于2005年。

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10月,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为支撑,把助产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的精品专业。

在校生人数2012年达到600人,2013年达到750人。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率≥85%,用人单位满意率≥90%。

在原专业团队基础上,校企共同培养(聘请)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0名,双师素质教师10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1/3以上。

建立助产专业教学学做一体化实验室6个,与医院产房实现零距离的结合,解决实训“真”的问题。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新增5家医院合作单位,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规章制度。

通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理念先进、条件完备、校企合作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1.1建设目标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引入职业标准,提高“双证书”获取率,与行业共同制订10门素质教育课程,力争完成5门课程的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图片资源、部分课程视频、部分音频资源、部分课程动画等教学资源建设,并面向社会和周边职业院校,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共同建设高水平的真实或仿真实验实训室,提高实训课效果和实训课开出率;实现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展开专业教学,实现校企对接,使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全面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为支撑,把助产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的精品专业。

助产专业2011年9月在校生人数553人,其中,中职207人,高职346人。

建设目标:

在校生人数2012年达到600人,2013年达到750人。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率≥85%,用人单位满意率≥90%。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卫生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人才。

同时,以护理为基础、以助产技能、产科保健、健康指导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专长、以产科康复为特色,热爱母婴,呵护生命,献身医学,技术过硬,人格健全,综合素质良好为目标。

1.2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本州、本省,放眼全国,依照行业培养标准,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护理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确定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医院助产士、妇产科护士等技能要求对接。

1.2.1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步骤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本着学院的办学宗旨,依据特色、可行、超前的原则,为进一步深化助产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制订实施步骤。

(1)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专业的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

积极推进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逐步使专业课程内容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按照一个提升(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两个引进(引进高学历专业带头人、引进医院技术骨干)、三项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师德建设工程)的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要以“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够用、操作技能娴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逐步建成一批“教、学、做”一体的实验实训室,使校内实训室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到2013年,建成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

(5)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重大的专业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1.2.2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 

助产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公民修养和职业素质,掌握助产及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单位、计生服务站、妇幼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等工作。

(1)知识结构与要求

具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助产专业所需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妇幼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专业方向的相关医学和护理知识;掌握体育、心理卫生知识。

(2)能力结构与要求

通用职业能力:

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的爱国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文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开拓创业精神。

专项职业能力:

具有整体护理能力;具有分析解决临床妇科及产科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规范地进行基础护理和妇科、产科护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产前检查,熟悉正常分娩的产程、产程图和顺产接生、肛门检查、阴道检查、胎心监护、会阴切开缝合术;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3)素质结构与要求

思想政治人文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责任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业务素质:

具有从事护理专业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具有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创新精神。

身体与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健全的心理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费预算见表1。

表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费预算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潘徐丰

1.3课程体系改革

1.3.1课程体系构建

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校企双方专家对助产专业进行剖析,制订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

表2专业课程体系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职业能力

1

人体解剖学

1、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及正常形态结构;

2、在标本上正确地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

2

组织胚胎学

理解正常人体各器官及组织的微细结构特点。

3

生理学

了解和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1、掌握常见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作用;

2、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机理;

3、了解机体常见的过敏反应疾病及其临床表现;

4、能在显微镜下正确地辨认主要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形态。

5

药理学

了解和掌握系统的药理学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6

健康评估

1、理解临床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检查方法;

2、能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并正确记录。

7

基础护理学

1、掌握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

2、能规范地进行常用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的操作。

8

内科学护理

1、理解整体护理的基本程序和意义;

2、掌握临床常见症状护理方法和新生儿、婴幼儿、成人、孕产妇护理的基本知识;

3、能规范地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9

妇婴保健

1、掌握妇女五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妇科常见病的预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理解新生儿常见病的防治;

3、掌握婴儿喂养、乳房护理、儿童保健宣教的知识和技能。

10

产科学

1、掌握各期妊娠诊断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2、掌握分娩过程、正常产程和异常产程,产科常见病及高危妊娠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胎儿监护基本知识;

3、能识别异常新生儿的症状和体征;

4、能规范地进行孕期检查、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5、能进行平产接生和产科常用手术操作。

11

儿科护理学

1、获得儿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对儿科常见病能进诊断和防治并掌握临床常见症状护理方法。

12

生物化学

 

1、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生物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基因调控的概念。

4、理解某些重要器官组织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

13

病理学

理解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

14

医学生物学

从分子层次,细胞层次认识生物界发生发展的规律

15

健康教育

掌握有关询问护理病史,进行护理体格检查及其他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6

妇产科护理学

1、获得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对妇科常见病能进行诊断和防治并掌握临床常见症状护理方法,较好地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宣教、咨询和指导;

3、为广大妇女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17

外科学护理学

1、获得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常见外科病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

2、掌握临床常见症状护理方法,认识外科疾病的一般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18

护理概论

1、理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基本概念,现代护理的一般理论,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护理法规,掌握病区护理管理、护理程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9

社区护理学

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20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熟悉护士仪容礼仪、护士举止礼仪、护士服饰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理工作礼仪以及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交谈中的沟通技巧、演说能力的训练、无声语言的沟通等。

21

护理心理学

了解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防卫与心理矫治的方法及医患交流技巧。

22

毕业实习

完成产科(临产室、新生儿室)、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供应室等科室实习工作任务

1.3.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引入职业标准,采取“教、学、做”情景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与行业共同制订10门素质教育课程,力争完成5门课程的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图片资源、部分课程视频、部分音频资源、部分课程动画等教学资源建设,并面向社会和周边职业院校,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

课程设计从职业教育理念、行业联系、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材料及设备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变革与实施。

1.4教学手段改革

以助产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主要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1.4.1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总体设计、单元设计及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这3个方面的设计,完成课程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能力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匹配与开发、课堂教学单元的设计与实施、考核方案的设计等。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2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根据助产专业职业岗位为目标,按照“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助产专业课程标准,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标准指导课程标准的建设和检测教学质量。

(2)以工作情境为支撑

根据助产专业各课程主要知识点,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环境,并按照高职高专“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实践环节实用”为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开设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注重应用型知识和技能学习,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3)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通过毕业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为今后医疗卫生工作打下基础。

1.4.3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领教学工作过程统领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医院工作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缩短学生毕业后上岗的适应时间,实现专业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2)课程教学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项目、任务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多而广、实用性强、综合性高。

要顺利完成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必须是教学中的“多面手”,要注重培养专业教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教师要关注行业发展,多深入企业现场,了解机械制造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专业软件及网络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和流程。

(4)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见表3。

表3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责任人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

“儿科护理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与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行业专家共同开发

1.课程标准

2.教学设计

3.数字化教材

4.课程图片资源

5.课程部分视频

6.课程部分音频资源

7.课程部分动画资源

8.设备配置

根据行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

1.完善数字化教材

2.开发教学课件

3.习题库

4.试题库

5.课程视频

6.课程音频资源

7.课程动画资源

白冰洋

“健康评估”课程资源库建设

金梅

“基础护理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杨翠华

“内科学护理”课程资源库建设

徐湘秀

“妇婴保健”课程资源库建设

简萍

“产科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王娴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简萍

1.5评价方法改革

2006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职业教育座谈会上明确指出:

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而毕业生家长和毕业生作为两类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知,作为集体意见表达,无疑包括在社会认可范畴之中。

本次机制重点专业建设,拟开发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工具,建立一套由毕业生、行业(企业)、毕业生家长、教学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体系。

通过评价,一方面了解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的状况以及学生展示个人价值发展的状况;二是从状况的分析中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由于毕业生、行业(企业)、毕业生家长、教学管理部门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拥有独特个性,所以我们的评价内容各有所侧重。

毕业生评价内容我们侧重在学校教学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行业(企业)评价内容我们侧重在毕业生整体素质、就业能力、知识结构、就业后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毕业生家长评价内容我们侧重在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教学管理等方面;教学管理部门评价内容我们侧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