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229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区位条件。

2.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自主预习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①珠江下游。

(2)范围

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包括②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③香港和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

城市化以发展④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

城市化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⑤广州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3.城市化水平高的表现:

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镇⑦数量多,分布密度大,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⑧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

4.思考教材P65~66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上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第Ⅲ阶段(  )

A.城市化发展以小城镇为主导

B.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

C.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减弱

D.城市化向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答案 

(1)A 

(2)D

解析 第

(1)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人口、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城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周边卫星城的发展,在城市周围出现了许多与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小城镇。

(2)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第Ⅲ阶段,A、B两项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表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反思归纳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练习巩固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

(1)~(3)题。

(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

C.辽中南重工业基地D.长江三角洲

(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优势因素是(  )

A.侨乡B.政策C.交通D.劳动力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D.产业升级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

(1)题,①模式是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新兴工业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只有硅谷符合要求。

(2)题,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珠江三角洲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来讲,发展的较早,20世纪90年代后,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自主预习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阶段

时间

工业化进程

夯实基

础阶段

(20世纪80年代)

⑨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形成以⑩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

稳步发

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

⑪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思考教材P68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

读图,回答

(1)~

(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答案 

(1)D 

(2)A

解析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外资驱动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比较典型。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大城市扩散驱动型,在苏南地区比较典型。

反思归纳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拓展延伸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如下表所示:

国际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

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先机

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地理

条件

良好的区位

内因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全国最大

的侨乡之一

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练习巩固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2)试分析促进该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优势条件。

答案 

(1)由以轻纺工业(或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2)工业基础较好;科技较为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交通便利等。

解析 从图中看出,1985~2000年,该区工业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发展出口加工业。

随着科技进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本区工业开始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自主预习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

问题

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⑭过度密集;⑮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建立⑲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高效合理的⑳产业结构模式

城市化

问题

城市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城市占用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珠江水质恶化;城市⑱酸雨现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2.思考教材P70-71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

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如下图)

(1)简要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2)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

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

答案 

(1)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工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好;侨乡。

(2)A:

劳动密集型产业。

 原因:

珠三角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

(3)用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能源短缺。

(4)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工业。

反思归纳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城镇密集,人口增多,城市不断扩大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占用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建设项目多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珠江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

酸雨现象严重

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增多

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

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率

                   

练习巩固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3)“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

A.工商业B.农牧业

C.第一产业D.旅游业

答案 

(1)D 

(2)A (3)A

解析 该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沿海地区的转移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2)题,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是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

第(3)题,对“城中村”概念要清楚,“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化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1.歌诀记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条件

产业调整创机遇,政策优惠抓先机。

区位侨乡引外资,开放前沿显威力。

2.概括法记忆珠三角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发展——四“变”

速度慢变快;水平低变高。

规模小变大;数目少变多。

(2)工业化的推进作用——三“加速”

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3.数字法记忆“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治理措施

四个问题——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四个治理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泛珠三角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环境污染。

课堂检测

                   

珠江三角洲地区伴随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不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B.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C.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D.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共有的发展条件是(  )

A.廉价劳动力B.优惠政策

C.侨乡D.毗邻港澳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新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兴产业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B项为所选答案。

第2题,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充足,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共有的发展条件是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3.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

(2)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90年代以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减少,分析其主要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郊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城市化

(2)大量占用耕地良田,使人均耕地减少;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3)人口增多,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 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城” 农业用地减少,良田被占,污染严重

(4)发展面向城市的蔬菜、副食、花卉等农副产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另外还考查了城市化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由图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城市的区域不断扩大,交通运输日益发达,这些均是城市化的表现。

伴随城市化的进程,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同时,城市化进程还促使郊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转变,由原先的低效益的粮食生产转变为面向市场的高效益的花卉、蔬菜、副食等的生产。

活动指导

教材P65活动

提示 1.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

①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益;②便于经营管理,改进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③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交流,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

2.略。

教材P65~66活动

提示 1.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这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由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沿河分布:

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

(2)沿河口分布:

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

(3)沿海分布:

珠海、澳门、香港等。

3.新增加的城市有:

四会市、从化市、增城市、高要市、东莞市、惠阳市、恩平市、台山市、开平市。

教材P68活动

提示 “三来一补”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均由外商提供。

中方进行生产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贷款。

教材P70~71活动

提示 1.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生贫困问题等。

2.

(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美化城市环境等。

(2)把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放在首位,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3)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不同社会层次的消费需求。

3.城市问题主要有: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较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解决的措施主要有: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和保护城市环境等。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占用大量耕地,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

对农村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增加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促进城郊农业的发展,增加郊区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在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层训练

[基础过关]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B.交通

C.政策D.技术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图中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

第2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而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因此该题选择A项。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重温这首充满深情的赞歌,完成3~5题。

3.下列地区处于材料中所说那位可敬的老人“画圈”范围之内的是(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海南岛D.上海浦东

4.该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

①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 ②城市化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③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逐步形成 ④大城市星罗棋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在“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期间,这里的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的表现是(  )

①城镇人口比重逐渐增大 ②城镇数量和密度逐渐增加

③城镇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④当地农民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3.A 4.C 5.A

解析 歌词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其经济快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读下图,回答6~8题。

6.目前,环渤海地区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矿产资源贫乏B.水资源短缺

C.基础设施建设落后D.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

7.目前,珠三角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其部分产业由珠三角地区转移到长三角地区,这是因为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吸引海外华侨投资的几率高

C.科技水平高

D.气候条件好

8.图中西南沿海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最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丰富B.石油资源储量较大

C.人力资源优势显著D.太阳能资源丰富

答案 6.B 7.C 8.B

解析 该题组考查我国沿海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考查对重点区域不同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迁移能力。

目前制约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淡水资源缺乏;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部分产业由珠三角迁移此处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高,适应产业升级的技术需求;图中的西南沿海指广西北部湾周围地区,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三大都市圈投资额、出口额、消费额占GDP比重表(单位:

%)。

都市圈

1987~1996年

1997~2006年

投资额/GDP

出口额/GDP

消费额/GDP

投资额/GDP

出口额/GDP

消费额/GDP

长三角都市圈

33.00

32.33

35.37

36.70

41.24

32.63

珠三角都市圈

30.10

92.94

36.08

29.88

95.35

33.50

京津冀都市圈

36.74

14.11

37.78

39.99

15.96

35.00

材料二 过去,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一直是我国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地的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见下表:

1978年、2004年广东顺德基地作物结构变化表(单位:

万亩)

年份

蚕桑

甘蔗

花卉

水果

蔬菜

橡草

其他

1978

7.34

15.96

0.69

0.11

1.12

0

4.15

2004

1.95

16.01

4.20

1.50

1.19

1.34

2.05

(1)分析材料一,三大都市圈中,外向型经济特点最为突出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其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材料二,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4)简述三大都市圈在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1)珠三角都市圈 出口额占GDP比重较高 濒临海洋,是我国通向世界的门户

(2)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3)特点:

产值高、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作物比重上升。

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城市的发展对城郊高效农业的要求提高,地价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种植结构不断调整。

(4)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较为落后;工业在城市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城市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解析 第

(1)题,从表中比较三大都市圈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来确定是否是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抓住三大都市圈都位于沿海的特点,分析其地理位置优势。

(2)题,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交通、劳动力、市场、外商投资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