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141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5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自2008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省发展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关怀至深。

一年中,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到我省视察,温家宝总理三次深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斗志,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制定实施了21条措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从去年第二季度起,我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2198.5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9.2%和8.5%。

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我们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有效手段,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2009年,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31亿元,增长23.3%。

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4056个、资金83.2亿元。

为缓解市县资金配套压力,建立了省调控资金,共下达投资计划306.5亿元。

加强跟踪督查,实现了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按时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6463.5亿元,是上年的2.1倍。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投向“三农”、民生、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全省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一期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加速推进,等等。

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有力地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我们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措施,努力扩大居民消费。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3亿元,增长19.1%。

大宗商品消费明显升温,汽车类消费增长45.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8.9%。

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农村市场更趋活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

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年内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带动了建材下乡和农民消费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我们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省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达1137.1亿元,增长17.5%。

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战胜多年不遇的春旱和局部低温冻害,粮食总产达到863亿斤,实现连续七年增产。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蔬菜、果品、水产品、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保障了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600亿元,农产品出口97.7亿美元。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7.6%,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5万户,完成了144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全省植树造林270万亩,防控美国白蛾取得积极成效。

农业的稳定发展,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强基础、稳人心的作用。

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工业调整振兴,制定了10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意见和1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把产业调整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产品。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14.9%。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省技改投资完成6508.3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9.8%。

把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绩效考核,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

其中,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增长22.3%。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年关停小火电152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10.1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下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9%,提高2.2个百分点。

2009年度,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居各省区市前茅。

我们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为突破口,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24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展开。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起步良好。

省会建设得到加强。

县域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突破菏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我们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山东钢铁集团实现了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成功组建了山东重工集团。

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

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

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

在国际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努力保市场、保份额。

鼓励企业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并购境外企业研发机构和销售网络,境外投资逆势上扬,增长67.6%。

进出口完成1386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1亿美元,降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省博物馆新馆、省档案馆新馆建设基本完成,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72处,农家书屋1万个。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有22家出版单位、129家发行单位、74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14家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新组建了山东演艺集团、山东省杂技演艺公司等一批大型文化企业,17个市全部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创作生产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艺作品。

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

文化产业规模快速膨胀,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15%以上。

我们把保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19个县(市)试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加快发展各类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5.9%,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竣工经济适用房37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70万平方米。

我们把强化社会管理作为政府重要职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6件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修订了12件地方行政规章。

深化“平安山东”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

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人口计生、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体育总局等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秉承“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宗旨,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

十一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山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山东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山东人民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追求和谐的坚强意志,齐鲁儿女无不为之自豪。

全运会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在转化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巨大物质力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能够在应对危机中开创新局面,得益于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得益于我们把中央精神与山东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益于我们把解决眼前困难和立足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得益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得益于各级人大、政协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

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山东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很困难;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外需萎缩的影响还在持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面临不少困难;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民生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政府效率不够满意,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时有发生。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

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

但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更加凸显,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要求,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新突破,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在搞改革、促开放上有新举措,在惠民生、保稳定上有新成效,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主要约束性指标是: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一方面,是考虑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转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提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是考虑今年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大于下行因素,要切实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实现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着力增强发展的均衡性。

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抓紧完善和落实扩大消费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第三,大力提升发展的拓展性。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第四,努力实现发展的创新性。

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取得突破。

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形成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

第五,全面强化发展的内生性。

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

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强化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还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准确把握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工作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充分集中民智,把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好。

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稳定扩大需求规模,大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一)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稳定群众消费预期。

二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积极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落实促进消费政策。

增加家电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延长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策时限,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搞活城乡商品流通。

发展城市商业新型业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抓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搞好“农超对接”,方便群众消费。

五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点产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二)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一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节能、环保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住宅开发等领域。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各种类型的重复建设。

二是抓好重点投资项目。

强化工作责任,搞好监督检查,所有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必须做到“三个百分之百”。

政府投资要保重点,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工程收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三是搞好项目筛选储备。

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滚动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搞好项目接续。

四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稳定发展对外贸易。

一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俄罗斯、印度、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机遇,全面开拓东盟市场。

支持各类企业参加境外展会,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帮助企业用好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二是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

建设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抓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加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省内紧缺物资进口,增加战略资源储备。

三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正确引导外商投资方向,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支持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用好国际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做好国外贷款项目筛选争取工作。

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省内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优势产能向境外有序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鼓励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

推进境外工程承包,带动机电产品和劳务出口。

五是提升园区开放承载功能。

支持各类园区在区位调整、资源整合、产业提升、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提高园区集约发展水平。

完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功能,烟台保税港区要在年内封关运行。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为主体的全省城镇体系。

做大做强济南、青岛等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心镇,增强其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逐步改善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条件,把城中村、城边村失地居民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和保障范围。

抓紧研究制定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的具体措施,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五)发挥财税金融的保障作用。

加大财政对结构调整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引导作用。

用好管好省调控资金,确保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和财政增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

规范各类政府融资平台,重视防范财政风险。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搞好对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农业和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机构。

支持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

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提高风险保障和管理水平。

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无论克服当前困难,还是着眼长远发展,都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一)农业调整要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全面落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加快农村产业调整。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

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省粮食产量要稳定在850亿斤以上。

二是发展高效农业。

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实施果菜振兴计划,积极发展种苗花卉产业。

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

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

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继续改造农村道路,基本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

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新增农村户用沼气60万户。

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加快沿海防护林、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

全面完成149座大中型水库和11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15条重点河道治理,推进48处大型灌区续建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93万亩。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四是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民负担监管。

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

各级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二)工业调整要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工业是我省的产业优势,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

要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抓好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工业由大变强步伐。

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

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洋能源、核电装备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4大新能源集群。

办好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

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扶持碳纤维、陶瓷纤维、离子膜、芳纶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医药产业要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新信息产业要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平板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发应用。

同时,扶持通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抓好国家和省投资支持的6大类1000个项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首台(套)技术装备补助等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的优化升级。

推动能源原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