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表1项目施工设计文字说明.docx
《强烈推荐表1项目施工设计文字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表1项目施工设计文字说明.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表1项目施工设计文字说明
表1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1人员动员周期及进场计划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将立即组织项目经理部人员上场工作。
签订合同后,10天内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各部室人员进入现场迅速展开工作。
施工人员根据工程进度安排,陆续上场,确保满足施工需要。
逐月劳动力计划直方图见图1-1。
1.2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以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合理配置劳动力,安排上场10个施工队。
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见表1-1。
表1-1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表
施工队名称
人数
施工任务划分
路基施工一队
120
负责本标段起点(1K73+500)~4K76+000和水辛路联络线土石方施工
路基施工二队
120
负责本标段4K76+000~终点(1K79+000)土石方施工
路面施工队
80
负责本标段路面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透层油、下面层施工
防护排水一队
120
负责本标段起点(1K73+500)~4K76+000和水辛路联络线路基防护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施工
防护排水二队
120
负责本标段4K76+000~终点(1K79+000)路基防护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施工
桥梁施工一队
160
负责1K75+081.92(25+30+25m简支T梁)桥、1K75+824.451(4K75+824.803)红门川1号桥(8-30m简支T梁)、TK0+153.725水辛路跨红门川桥(6-20m简支T梁)、TK0+860.00京沈路跨线桥(1-30m简支T梁)、4座闭合框架通道施工
桥梁施工二队
160
负责1K77+148.647(4K77+160.37)红门川2号桥(18-30m简支T梁)、1K78+528.536桥(1-25m简支T梁)施工
预制梁施工队
150
负责本标段预制梁安装及桥面系施工
隧道施工一队
120
负责后焦家坞隧道(左线225m、右线197m)施工
隧道施工二队
160
负责邓家湾隧道(左线335m、右线388m)施工
1.3主要施工机械及测量、试验设备配备
1.3.1设备配置原则
优选精良设备并合理匹配,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设备能力大于进度指标要求的能力。
同类设备尽可能采用同厂家设备,以方便配件供应和维修。
采用低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施工设备。
1.3.2主要施工机械配置及进场计划
主要施工机械由设备物资部门统一调配,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主要施工机械及测量、试验设备配备见《表3主要施工机械及测量、试验设备配备表》。
1.4主要材料采购计划
计划部门和工程技术部门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计算出下个月所需各种材料的数量,提供给物资部门,物资部门按照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组织进场,确保满足工程需要。
1.5设备、人员和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1.5.1设备人员的运输方案
为本工程调配的设备、人员、材料主要从北京、河北、天津已完工的工地调集。
其中大型机械设备采用平板拖车运输,小型设备采用普通载重汽车运输,试验设备采用专用车运输,人员采用火车和大型客车运送。
1.5.2主要施工材料采购运输和运至施工现场的方法
用于本项目的伸缩缝、防水材料、支座和锚具等产品必须为在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的产品,承包人选用的产品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报业主备案。
施工用主要材料检验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由进行采购。
施工所用的材料主要采用汽车运输,材料通过附近公路和为本工程修建的施工便道进入现场。
1.6人员、设备的保证措施
1.6.1人员安排与保证措施
拟委派的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为资格预审中的人选,且中标后在工程建设期间不进行更换。
投标书中承诺配置的各类管理人员及时到岗到位。
配备专职人员和适宜车辆配合业主征地拆迁工作;配备1~2名专业工程师(路桥、合约或安全环保专业)配合业主进行各项工程管理工作,上述人员均能够自驾并配有交通工具。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合理配置劳力,做好劳动力使用计划,在节假日和农忙季节采取提高待遇和加强思想教育的措施,确保劳动力供应。
1.6.2设备保证措施
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实行“定人、定设备”,“包使用、包管理、包养修”制度。
做好设备运转、维修等资料的积累和统计分析工作。
与各生产厂家保持联系,及时处理关键性机械故障。
投入使用的设备技术状况良好,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设备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规程;设备维修保养严格按照“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1工程概况
2.1.1项目位置
第二标段起点里程K73+500,终点里程K79+000,长5.5km。
2.1.2主要工程数量
凝土下面层119411m2,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42331m2,路面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下基层134137m2,路面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141996m2,乳化沥青透层131990m2;桥梁通道12座;排水涵洞22道;排水边沟18016m;隧道2座共计1145m(单洞)。
2.2总体施工方案
本标段工程所处区域森林植被茂密,为北京市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密云县为国家级生态县,本工程是交通部环保生态路,施工中切实做好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完善有效的措施及预案,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奥运会的举办及其它重要会议的召开创造良好的治安条件。
确保本工程工期目标、安全目标、质量目标、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文明施目标的实现。
2.2.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2.2.1.1路基开挖
路堑开挖前做好堑顶截、排水设施,路堑开挖方式根据地形情况、岩层产状、开挖断面及其长度并结合土方调配表确定。
硬质岩石地段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小药量浅孔爆破,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2.2.1.2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采用机械化作业。
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桥涵过渡段采用渗水土填筑,压路机和平板夯压实。
2.2.2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2.2.2.1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
路面基层混合料采用厂拌,摊铺机摊铺,碾压先轻碾,后振动碾压,再胶轮压路机碾压。
2.2.2.2路面面层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由商品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运输至现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摊铺,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碾压施工。
2.2.3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2.2.3.1钻孔桩
测定桩位,埋设钢护筒,采用冲击钻机钻孔;钢筋笼采用汽车吊吊放,现场焊接;采用拌合站拌合,输送车运输,通过溜槽和导管入孔。
2.2.3.2基础
桥梁基础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组合钢模板立模,钢筋现场绑扎成型;采用拌合站拌合,输送车运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拆模后外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养护完成后进行基坑回填。
2.2.3.3墩台
桥墩台采用整体式大型组合钢模板。
加工制作的模板表面要光滑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要求,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钢筋在加工车间制作,现场绑扎或焊接成型。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拌合,输送车运输,汽车吊配料斗灌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2.2.3.4T梁预制及吊装
T梁在预制场预制,T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采用应力和伸长量双控张拉。
钢束张拉完成后进行压浆、养护。
除京沈路跨线桥T梁采用吊车架设外,其余桥梁T梁采用架桥机双导梁法架设。
2.2.3.5桥面系
防撞护栏采用异形钢模板,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颜色统一;混凝土浇筑要求线条轮廓清晰,整体线型平顺美观。
现浇桥面混凝土时注意伸缩缝、泄水管等构件的预留。
2.2.4隧道施工方案
2.2.4.1开挖和初期支护
后焦家坞隧道、邓家湾隧道均从进口向出口掘进。
洞身段采用“光爆法”开挖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和降低超挖量。
Ⅴ级围岩采用双侧壁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上下两断面分步法开挖,先上弧形导坑留核心土,然后开挖弧形导坑并做初次支护。
采用风动凿岩机打眼,非电毫秒雷管爆破。
在开挖过程中结合地层情况采取超前加固措施加固岩石,对于软弱围岩段在施工中坚持“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闭合、衬砌紧跟”的原则,防止岩体坍塌,在施工中各工序紧跟,不能脱节,加强对围岩的监控量测,结合反馈信息及时优化、调整后进行全断面二次衬砌施工。
超前支护采用钻机及注浆机施作超前小导管或大管棚,初期支护采用锚杆钻机打注浆锚杆,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喷射混凝土,人工架立钢支撑,出碴运输采用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至弃碴场或路基填方段。
隧道通风采用大功率通风机、大口径软管、压入式供风技术。
2.2.4.2二次衬砌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大模板整体液压衬砌台车全断面衬砌成型洞内混凝土。
2.3路基施工
2.3.1路基挖方
2.3.1.1施工准备
对土石的工程分级与类别按规范要求进行鉴定,然后按机具开挖或爆破开挖进行分类。
测放出路堑边线、中线,在路堑顶两侧每5m~20m设一固定桩。
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2.3.1.2开挖基本要求
土方开挖时将适用于绿化的150~300mm表土储存于指定地点,并播撒草籽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将来用作弃土场的表面覆土或绿化用土。
开挖土石自上而下进行,机械开挖时需有人工配合。
开挖时要保证路堑坡面平顺,无明显的局部高低差,无凸悬危石、浮石、渣堆;边坡上出现的坑穴、凹槽嵌补平整。
挖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8m时,设一级边坡;当开挖方路基边坡高度大于8m时,设多级边坡,每级边坡设2m宽的平台,挖方岩质边坡坡率根据岩性和稳定性自上而下分别为1:
0.5~0.75、1:
0.75~1,土质边坡各级坡率均为1:
1。
路面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
当路堑较深时,横向分成几个台阶进行开挖;路堑既长又深时,纵向分段分层开挖,每层先挖出一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各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
2.3.1.3施工方法
硬岩路堑爆破开挖时,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施工中预留光爆层,利用二次爆破技术。
主要目的:
一是减少对路堑边坡及路堑基床下部岩石爆破松动,二是提高开挖边坡的平顺性,减少超欠挖。
施工采用二次爆破时,做到路基面平顺,肩棱整齐。
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开挖水沟沟槽,开挖时,不得破坏堑坡坡脚,必须保证侧沟平台完整。
2.3.1.4爆破设计
爆破施工操作程序:
钻孔→装药→堵塞→爆破作业的组织与起爆。
爆破作业施工前,进行爆破设计并进行爆破试验。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主要采用浅孔爆破,用风动凿岩机钻孔,炮孔方向大致与台阶壁面垂直或平行,正确布置炮眼,尽量缩小眼口与开挖轮廓线的距离。
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复式起爆网路,孔内和孔外相结合的微差爆破网路,直线型起爆网路。
见图2-1爆破网络设计图。
图2-1爆破网络设计图
爆破时严格控制用药量,爆破后必须使基床、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爆出的坡面平顺,底板平整。
光面爆破后形成的边坡面的不平整度不超过±150mm。
2.3.2路基填筑
为保证质量,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三阶段是: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四区段是:
填筑区段、整平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填土路堤八流程: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表面整修。
填石路堤八流程: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边坡码砌→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振动碾压→检验签证→路面整修。
施工工艺流程见《表5施工工艺框图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
2.3.2.1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施工前设置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对线路中线及水准基点进行复测,起终点处与相邻标段的施工单位进行联测并核对复测资料,复测资料核对无误后,施放线路中线桩和路基边桩。
地质调查核实:
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在掌握原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做必要的补充勘探。
设置排水系统:
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放出路基坡脚、边沟位置,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修建临时排水工程。
2.3.2.2填料的选择与试验
路基填筑前对挖方段利用填料、隧道开挖出的渣土、取土场的土样进行试验,确定填料的种类、含水量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用于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前用路基填料铺筑试验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以取得施工工艺参数。
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该种填料的施工控制依据。
2.3.2.3修筑试验段
路基填筑前用路基填料铺筑一段试验路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以积累路基填方施工的工艺参数。
试验路段进行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工艺参数具体内容有:
压实机械的型号及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选定合理的压实度和压实遍数;核定土方量变化率,松铺系数。
试验结果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该种填料的施工控制依据。
2.3.2.4基底处理
施工前确定现场工作界线,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在施工前全部砍伐,砍伐的树木堆放在路基用地范围外,并妥善处理,路基范围内需拆除的建筑物及电线杆尽早拆除并妥善处理。
路基用地范围内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300mm内草皮和表土予以清除,运至弃土场堆放,路基用地及取土场范围内树根全部挖除。
地面横坡缓于1:
5时,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
地面横坡为1:
5~1:
2.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台阶顶做成2%~4%的内侧斜坡。
当基岩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
经过垃圾场和几处鱼塘路段需进行清淤处理,换填1m炮渣石及0.6m的砂砾,以保证路基稳定。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m路段基底40cm填土掺加9%的石灰。
2.3.2.5土方填筑
分层填筑:
路堤每20m设一组标高点,填筑虚铺厚度不超过30cm,地形起伏时由低处分层填筑,边坡两侧各加宽40~50cm,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完工后路堤边缘的压实质量。
摊铺整平:
填土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平整、均匀。
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的横向排水坡。
洒水、晾晒:
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2%之间,当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当含水量低于-2%时,洒水润湿。
碾压:
碾压前对填层厚度及平整度进行检查。
压实按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的操作规程碾压。
压路机横向重叠40~50cm。
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2.3.2.6石方填筑
边坡码砌:
填石路堤的坡率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上边坡坡率采用1:
1~1:
1.5,下边坡采用1:
1.3~1:
1.75。
中硬和硬质石料及以上填石路堤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采用强度大于30MPa的不易风化的石料,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小于300mm。
填高小于5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m;填高5~12m的填石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5m;12m以上填高的路堤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
分层填筑:
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填筑厚度在400mm以内。
填筑石块必须有较好的级配,石块大面向下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较小石块或石屑,石块最大粒径不大于250mm。
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
在路床顶面以下500mm的范围内用未筛分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小于300mm,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
路床未筛分碎石层以下2m范围填石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在填石的空隙中填满石屑、石渣、粗砂,并敲掉突出的石料尖角,保持顶面适当平整。
当填方高度为大于12m的高路堤时,为保证路堤稳定,每填筑4m满夯一遍。
摊铺整平:
卸下的石质填料,用推土机整平使岩块之间无明显的高差。
大石块进行解体或清除出去,以保证碾压密实,整平要均匀,有不平之处用人工填铺细粒砂石找平。
振动碾压:
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
所有缝隙以小石块、石碴、石屑等填筑。
碾压至压实层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
碾压时先压两侧,后压中央,平行操作,行与行之间重叠0.4~0.5m,前后相邻区段重叠不少于2m,以保证碾压密实。
2.3.2.7桥涵过渡段填筑
桥涵主体施工完毕后施工台后回填,回填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填料,按设计填筑范围进行填筑。
涵身两侧对称水平分层填筑,为不影响桥台或结构物的质量,在靠近圬工1.0m范围内或大型碾压机械碾压不到的地方,用平板夯进行夯实,在靠近圬工1.0m以外采用大型碾压机械碾压。
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6%。
2.3.2.8施工控制
在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在路基中心线每200m处设一处固定桩,随填筑增高,在固定桩上标出每层厚度及标高。
2.3.2.9检验签证
检测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采取班组自检,施工队自检,项目部检查三级检查形式。
每层填筑压实后及时进行检测,填土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上层路基填筑。
2.3.2.10路面整形、边坡整修
路堤填筑达到设计路肩标高后,恢复中线,每20m设置一桩,进行水准测量,计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边桩。
路基分层填筑接近路基面设计标高时,加强高程测量控制,以保证完工后路基面宽度、高程、平整度及拱度、边坡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路基加宽部分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
2.3.3路基填挖衔接施工
为保证填挖过渡段路基的整体稳定和路面平整,避免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在填挖交界处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超挖过渡段,并铺设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抗拉强度、延伸率要满足设计要求。
确认台阶开挖符合要求后,在上面满铺一层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铺设幅与幅之间纵向采取密贴排放,横向采用搭接法连接,接缝宽度为20cm,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横向接缝错开不小于1m。
铺设时使格栅与土层密贴。
格栅铺设后尽快用土覆盖,并按设计要求外边逐幅回弯1m,用土压住,保证不因为填土而移动。
然后进行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铺设下层土工格栅。
土方填筑碾压过程中,施工机械不要直接行驶在未覆盖的格栅上,以免压坏格栅。
2.3.4路基防护工程
填方路基边坡高度≤3m路段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填方边坡高度>3m的路段采用拱形骨架种草防护。
用于砌体的片石强度不低于50MPa,采用M7.5砂浆砌筑。
在坡体趋于稳定或填土压实达到要求后,按规范要求清刷坡面浮碴,填补凹坑并拍实、平整,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要求一致。
测量放样开挖坡角基槽,基坑的开挖尺寸符合图纸规定并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拱槽槽底做成粗糙面,以利于消力,施工前先将边坡及拱槽基底整平、夯实,才能进行砌体砌筑。
砌筑基础第一层砌块时,先将基底表面湿润,再座浆砌筑;砌筑上层砌块时,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铺砌厚度均匀,水泥砂浆饱满。
砌筑时注意拱圈和拱柱的连接。
2.3.5路基排水工程
放线进行水沟基础开挖,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刷坡清底。
浆砌片石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置在沉降缝处。
砌筑时按照图纸尺寸拉线,砌筑前石块先浇水湿润,浆砌片石采用座浆挤浆法施工,砌石四周必须填塞满砂浆,不得出现空缝、瞎缝。
要求砌筑后上下层石块间错缝不小于8cm,砌筑时不能出现石块竖砌,上下层石块不能错台,沉降缝处两端面砌体竖直平整。
排水沟沟底纵坡一般不小于1%,横向排水沟出口均与纵向排水沟连接。
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内用沥青麻絮填塞。
2.4路面施工
从下至上包括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乳化沥青透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2.4.1底基层、基层施工
上基层为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底基层为18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路面基层混合料采用厂拌,摊铺机摊铺。
施工工艺流程见《表5施工工艺框图2.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
2.4.1.1原材料质量要求
水泥:
采用终凝时间较长,强度等级32.5级的水泥。
碎石:
碎石需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颗粒形状具有棱角,接近立方体,不得含有软质岩石和其它杂质,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53mm。
粉煤灰:
烧失量不大于12%,比面积大于2500cm2g。
石灰:
采用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
水:
要洁净,不含有害杂质。
2.4.1.2混合料组成与试验
在开工之前,将混合料设计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使用。
混合料设计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要求进行。
在试验室确定各种材料的含量,使混合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
2.4.1.3试验路段
根据批准的混合料组成设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技术力量和施工机械配备,以及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等详细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正式开工前,在现场试铺一段100~200m的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合格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不合格时清除,查明原因重新铺设直至合格。
铺设试验路段的目的是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检验采用的机械设备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摊铺、拌合和压实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以及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通过试验路段确认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工序、压实系数,碾压遍数和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等,作为今后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
2.4.1.4下承层整修
路堤填土预压期结束,沉降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底基层施工,施工前将多余土方卸载,开挖路槽,路槽底面压实后的平整度小于15mm。
底基层铺筑前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整修,使其表面稳定,符合铺筑底基层的要求。
下承层必须按规定验收,符合标准。
由于施工车辆碾压造成的不合格路段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方可在上铺筑混合料。
2.4.1.5施工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恢复中桩,直线段每20m设一桩,平曲线每10m设一桩,每100m设一固定桩,并写明桩位,在路两侧边缘外设自动找平指示桩。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铺筑层边缘设计标高,并将自动找平基线调整到合适位置。
按路面结构设计宽度定好边线,每侧超出设计宽度5cm。
2.4.1.6混合料拌合
混合料在稳定土拌合站拌合,各种材料的按重量比进行配合;拌合设备要保证其拌制的混合料均匀,混合料中颜色一致,且水分合适均匀;考虑风干因素混合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
2.4.1.7混合料运输
在准备铺筑底基层的下承层上,堆料前先洒水,使路基表面湿润;混合料拌合均匀后进行运输,混合料在装卸过程中如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在工地补拌使混合料均匀后摊铺,经检验发现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2%时,工地需洒水增补。
2.4.1.8混合料摊铺
准备铺筑底基层的下承层堆料前先洒水,使表面湿润。
混合料摊铺前,用铝合金半刚性基准面支立于以做好的路基层内侧顶面,对其高程平整度和横坡度进行控制。
混合料按设计断面宽度,每米用量均匀卸料,保证能按设计宽度、厚度摊铺,防止混合料倒运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
混合料在拌好后尽快进行摊铺整平。
2.4.1.9压实
混合料摊铺整平后,立即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压实方法进行压实。
在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在平曲线段,压路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
碾压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稳压1~2遍,路面两侧,多碾压2~3遍。
然后用振动压路机压实,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再用胶轮压路机抛光,将高出部位刮除,发现不平处立即进行人工填补整修。
压实后的基层不可随意贴补找平,不允许滚浆碾压。
在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摊铺拌合料。
压实后的基层表面在压路机行进时不得出现位移,也不得出现轮迹、隆起、裂缝或材料松散。
如压时期间含水量不够,洒水润湿后重新压实。
2.4.1.10检测
一个路段完成之后按规范规定做密实度检查,如果未达到规定的要求,重新进行碾压至合格为止。
2.4.1.11接缝及调头
为减少接茬,采取全幅摊铺和延长摊铺段落施工,段落端点处达到设计密实度95%以上。
在接铺新料前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