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054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皮肤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皮肤的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皮肤的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皮肤的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的结构.docx

《皮肤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的结构.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的结构.docx

皮肤的结构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桥粒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由两类蛋白质构成:

一类是跨膜蛋白,位于桥粒芯,主要由桥粒芯糖蛋白和桥粒芯胶蛋白构成,另一类为胞质内的桥粒斑蛋白,是盘状附着板的组成部分,主要成分为桥粒斑蛋白和桥粒斑珠蛋白。

桥粒结构的破坏会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松解,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

2、表皮通过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二、填空题

1、16;1.5

2、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3、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未定型细胞

4、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5、基底层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28d;3-4

6、基底层

7、黑素小体

8、掌跖

9、使真表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

10、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小汗腺;甲;顶泌汗腺

11、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

12、头、面及胸背上部;和指趾屈侧

13、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三、判断题

1、B2、A3、B4、B5、B

四、选择题

1、D2、C3、D4、E5、②③⑤6、C7、E8、A

9、C10、D11、C12、A

五、问答题

1、皮肤由外向内有哪些层?

简要说明

皮肤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在光镜下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连接。

真皮从外向内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二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tissue)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2、请详述表皮树突状细胞结构与生理意义

树枝状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

HE染色可见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胞质透明,胞核较小,银染色及多巴染色显示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

电镜下可见黑素细胞胞质含有特征性的黑素小体,为含酪氨酸酶的细胞器,是合成黑素的场所。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朗格汉斯细胞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

HE染色及多巴染色阴性,氯化金染色及ATP酶染色阳性。

光镜下细胞呈多角形,胞质透明,胞核小并呈分叶状,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丰富,并有溶酶体。

电镜下细胞核呈扭曲状,无张力细丝、桥粒和黑素小体,胞质清凉,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后者多位于胞核凹陷附近,长约150~300nm,宽约40nm,其上有约6nm的周期性横纹,有时可见颗粒一端出现球形泡而呈现网球拍样外观。

目前认为Birbeck颗粒是朗格汉斯细胞吞噬外来抗原时胞膜内陷形成,是一种消化细胞外物质的吞噬体或抗原贮存形式。

_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包括IgG和IgE的FcR、C3b受体、MHCⅡ类抗原(HLA-DR、DP、DQ)及CD4、CD45、S-100等抗原。

朗格汉斯细胞有吞噬处理抗原能力,并迁移至局部引流淋巴结,分化为成熟的树枝状细胞,失去吞噬能力,但具有很强的抗原递呈能力,因而被称为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

人类的朗格汉斯细胞是正常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OKT6)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细胞。

Merkel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有短指状突起,胞浆中含许多直径为80~130nm神经内分泌颗粒,胞核呈圆形,常有深凹陷或呈分叶状位。

电镜下,Merkel细胞借桥粒与角质形成细胞相连,常固定于基底膜而不跟角质形成细胞向上迁移。

Merkel细胞在感觉敏锐部位(如鼻尖和指尖)密度较大,这些部位的神经纤维在邻近表皮时失去髓鞘,扁盘状的轴突末端与Merkel细胞基底面形成突触,构成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可能具有非神经末稍介导的感觉作用。

3、详述表皮的组织结构

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参考书中相应内容

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见2题。

4、简述朗格汉斯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功能

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包括IgG和IgE的FcR、C3b受体、MHCⅡ类抗原(HLA-DR、DP、DQ)及CD4、CD45、S-100等抗原。

朗格汉斯细胞有吞噬处理抗原能力,并迁移至局部引流淋巴结,分化为成熟的树枝状细胞,失去吞噬能力,但具有很强的抗原递呈能力,因而被称为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

人类的朗格汉斯细胞是正常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OKT6)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细胞。

5、参考皮肤的免疫功能部分。

第二章皮肤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复合感觉:

即皮肤中不同类型感觉神经末梢和感受器共同感受的刺激传人中枢后,由大脑综合分析形成的感觉。

二、填空题

1、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

2、毛囊、皮脂腺;汗管

3、角质层

三、问答题

1、1)屏障功能2)吸收功能3)感觉功能4)分泌和排泄功能5)体温调节功能6)代谢功能7)免疫功能

2、同上

第三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名词解释

1、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平齐,无隆起或凹陷。

2、Maculesarevariouslysized,circumscribedchangesinskincolor,withoutelevationordepression.Theymaybecircular,ovalorirregular,andmaybedistinctinoutlineorfadeintothesurroundingskin.

3、Papulesarecircumscribed,solidelevationswithnovisiblefluid,varyinginsizefromapinheadto1cm.Theymaybeacuminate,rounded,conical,flattopped,orumbilicated,andmayappearwhite,red,yellowish,red-dishbrown,orblack.

4、Vesicies:

水疱,为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

直径小于lcm.

5、囊肿:

为含有液体、半固体粘稠物或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

6、溃疡:

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附着,因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留有瘢痕。

7、Scales:

已经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细胞,常由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演变而来。

8、苔藓样变(Uchenification):

也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

系由经常搔抓或摩擦使角质层和棘层增厚,真皮产生慢性炎症所致。

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单纯性苔藓。

9、同上。

10、Nikolsky征(阳性)/Nikolskysign(inEnglish):

是某些皮肤病发生发生棘层松解性水疱时的触诊表现。

有四种阳性表现:

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

牵扯已破损的水疱时,可见周围外观正常的皮肤一同剥离。

11、Dermographictest/皮肤划痕征:

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出现三联反应:

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

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

③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此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12、风团:

为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皮损发生快,消退快,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二、填空题

1、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2、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三、选择题

1、D2、D3、C4、③④;①②⑤5、A6、C

四、问答题

1、原发性损害有哪些?

说明每种的特点。

1)斑疹:

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平齐,无隆起或凹陷。

①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时称斑片。

②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等。

③出血斑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瘀斑。

2)斑块:

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3)丘疹:

①为限局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cm。

②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

③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

④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

4)风团:

为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皮损发生快,消退快,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5)水疱和大疱:

①水疱为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限局性、腔隙性皮损。

②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

③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6)脓疱:

为高出皮面,内含脓液的局限性、腔隙性皮损。

7)结节:

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可由炎症浸润或代谢物沉积所致。

8)囊肿:

为含有液体、半固体粘稠物或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

2、丘疹和结节如何区别?

丘疹为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cm。

结节为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和浸润感。

结节(nodule)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出皮面。

结节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炎性浸润(如结节性红斑),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肿瘤组织(如皮肤转移癌)等引起。

直径超过2cm的结节,称肿块(mass)。

高度增生性肿块称肿瘤(tumor),有良性(如血管瘤)和恶性(如鳞状细胞癌)之分。

3、简述尼氏征的检查方法。

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

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

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时,可见周围外观正常的皮肤一同剥离。

4、略

第四章皮肤组织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Hyperkeratosis:

角化过度:

角质层异常过度增厚。

见于变平苔藓等。

2、角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见于银屑病等。

3、表皮或附属器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即显示过早角化。

4、指真皮乳头体不规则向上增生,表皮本身也出现不规则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的波浪

5、海绵形成:

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清晰可见

6、棘层松解:

表皮或上皮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致表皮内裂隙或水疱。

7、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基底细胞空泡化和崩解,重者基底层消失,常伴真皮内噬黑素细胞浸润。

8、Munro微脓肿:

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称Munro微脓肿

9、Pautrier微脓肿:

表皮内或外毛根鞘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巢。

10、色素失禁:

基底细胞及黑素细胞损伤后,黑素脱落被巨噬细胞吞噬,或游离于真皮上部。

11、纤维蛋白样变性:

结缔组织因病变而呈现明亮、嗜伊红、均质性改变。

12、真皮萎缩:

指整个真皮的厚度减少,是由于胶原纤维或弹性纤维减少所致。

13、异物巨细胞:

由组织细胞融合而成。

细胞体大,核多形而聚集成团,或位于细胞边缘,或不规则排列。

常见于异物反应性炎症。

14、Aptosis:

凋亡。

又名程序化细胞死亡。

受基因调控,是一种有调控的细胞死亡,可以是生理性,也可由病理刺激促发。

15、细胞凋亡:

同上。

16、细胞外移:

指真皮内浸润细胞移入表皮或表皮附属器特别多见于湿疹皮炎性疾病。

二、填空题

1、脓疱型银屑病;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2、棘层,淋巴样细胞,蕈样肉芽肿。

三、判断题

B

四、选择题

1、C

2、AD

3、B

4、A?

第五章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技术

一、名词解释

1、氢氧化钾涂片法:

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再用高倍镜证实。

主要用于明确真菌感染是否存在,一般不能确定菌种。

2、划破试验:

前臂屈侧面皮肤消毒后,用针尖在皮肤上划一0.5-1cm长的条痕,以不出血为度。

将试验溶液滴于划破处,设对照,20-30min观察结果。

3、斑贴试验:

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置于4层1cm×1cm的纱布上,贴于背部或前臂屈侧的健康皮肤,其上用一稍大的透明玻璃纸覆盖,用橡皮膏固定边缘。

同时作多个不同试验物时,每两个之间距离应大于4cm。

必须有阴性对照试验。

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二、选择题

1、ABCDE

2、B

第六章皮肤性病的治疗

一、名词解释

1、乳剂乳剂:

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油包水,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冬季使用。

另一种是水包油,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适用于油性皮肤。

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

2、PUVA疗法:

光敏剂如8~甲氧补骨脂素内服或外涂后照射UVA,以诱发光毒性反应来治疗皮肤病,这一方法称补骨脂素一长波紫外线疗法(即PUVA)。

二、填空题

1、内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皮肤外科治疗.

2、溶液;酊剂和醑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涂膜剂;凝胶;气雾剂;其他

三、判断题

B

四、选择题

1、CE

2、ABCDE

3、D

4、ACE

5、ABCD

6、E

7、E

8、B

9、B

10、ABD

11、④②③①

12、C

13、D

五、问答题

1、H1受体拮抗剂:

能消除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压下降等作用,还有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作用。

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不同可分为:

1)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①易透过血-脑屏障,致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②部分还有抗胆碱作用。

③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

④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也要慎用。

⑤常用药物有: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虑平、赛庚啶、异丙嗪、酮替芬等。

2)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①口服吸收快,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

②抗胆碱能作用小。

③作用时间长,一般每天口服1次即可。

④常用的药物有:

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美喹他嗪、阿伐斯汀、咪唑斯汀等。

2、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合力,可拮抗组胺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胃液分泌增加等。

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

3、

(1)适应症:

药疹、多形性红斑、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等。

使用方法:

1)小剂量:

成人用量泼尼松30mg/d以下,用于较轻病症。

2)中等剂量:

泼尼松30~60mg/d,多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3)大剂量:

泼尼松60mg/d以上,一般用于较严重病例,如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天疱疮、重症药疹、中毒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4)冲击疗法:

为一种超大剂量疗法,方法为甲基泼尼松龙0.5~1.0g/d,主要用于危重患者。

5)皮损内注射:

适用于瘢痕疙瘩、斑秃等。

不良反应:

1)长期大量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感染、消化道溃疡或穿孔、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或缺血性骨坏死、对神经精神的影响、加重原有的糖尿病、高血压等。

2)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引起病情反跳。

3)长期外用可致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

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致系统吸收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

4、维A酸类药物可调节上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恶性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调节免疫和炎症过程等。

据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三代:

(1)第一代维A酸:

是维A酸的天然代谢产物,主要包括

1)全反式维A酸外用治疗痤疮。

2)异维A酸口服对寻常痤疮、掌跖角

3)维胺脂化病等有良好的效果。

(2)第二代维A酸:

为单芳香族维A酸,主要包括阿维A酯、阿维A酸及维A酸乙酰胺的芳香族衍生物,主要用于重症银屑病、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与糖皮质激素、PUVA联用可用于治疗皮肤肿瘤。

(3)第三代维A酸:

为多芳香族维A酸,芳香维A酸乙酯可用于银屑病、鱼鳞病、毛囊角化病等;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外用治疗痤疮和银屑病。

5、氯喹(chloroquine)、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能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抑制变性DNA与抗体结合,抑制细胞免疫和补体活性等。

羟氯喹较氯喹副作用小,肝肾损害轻,但它们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药疹、角膜色素沉着斑、视网膜黄斑区损害、肝肾损害等。

适用于红斑狼疮、多形性日光疹、扁平苔藓等。

氯喹口服0.25~0.5g/d;羟氯喹0.2~0.4g/d,症状控制后减量应用。

长期服用需定期查眼底、视力和肝肾功能。

6、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

①细菌性皮肤病选择抗菌药物;

②真菌性皮肤病选择抗真菌药物;

③变态反应性皮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④瘙痒者选用止痒剂;

⑤角化不全者用角质促成剂;

⑥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

(2)正确选用外用药剂型:

应根据皮肤病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

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包括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7、参考上题

(2)

8、此法可使皮肤血管收缩,血行缓慢,新陈代谢减低,抑制渗出,并有镇静止痒作用,一般用于渗出面积较大的急性皮炎。

方法:

取6-8层纱布浸入溶液中,取出稍加拧干,至不流水为度,放于患处,使与患处紧密接触,每3-4分钟重复操作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时,每天数次。

六、论述题

1、参考书中相应部分

2、参考书中相应部分

第七章皮肤的保健与美容

一、问答题

二、论述题

1、皮肤的类型:

目前多根据皮肤含水量、皮脂分泌状况、皮肤PH值以及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不同,将皮肤分为5种类型:

(1)干性皮肤:

又称干燥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PH>6.5,皮肤干燥,缺少油脂,皮纹细,毛孔不明显,洗脸后有紧绷感,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现皮肤皲裂、脱屑和皱纹。

(2)中性皮肤:

也称普通型皮肤,为理想的皮肤类型。

角质层含水量为20%,PH值为4.5~6.5,皮脂分泌量适中,皮肤表面光滑细嫩,不干燥、不油腻,有弹性,对外界刺激适应性较强。

(3)油性皮肤:

也称多脂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为20%左右,PH<4.5,皮脂分泌旺盛,外观油腻、毛孔粗大,易粘附灰尘,肤色较深,但弹性好,不易起皱,对外界刺激一般不敏感。

(4)混合性皮肤:

是干性、中性或油性混合存在的一种皮肤类型。

表现为面中央部位呈油性,而双颊、双颞部等表现为中性或干性皮肤。

(5)敏感性皮肤:

也称过敏性皮肤,多见于过敏体质者。

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强,对冷、热、风吹、紫外线、化妆品等均较敏感,易出现红斑、丘疹和瘙痒等表现。

2.皮肤的保健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充足的睡眠。

3)合理饮食。

4)加强体育锻炼。

(2)加强皮肤保健

1)皮肤的清洁:

可去除污物、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进皮肤和身心健康。

2)皮肤老化的预防:

①尽量避免强烈日光照射。

②坚持自我面部保健按摩。

③选择合适的抗衰老、保湿、抗氧化化妆品。

(3)头发的保健:

1)保持头发的清洁,每周洗头1~2次为宜。

2)洗发剂应根据头发的油腻程度选择。

3)根据发质选用适宜的护发素。

第八章病毒性皮肤病

一、名词解释

Ramsey-Hunt综合征:

当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二、填空题

结核杆菌、HIV、HPV、传染性软疣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SV-Ⅱ

三、选择题

1、③

2、C

3、D

4、A

5、ABCDE

6、D

7、B

8、A

9、①

四、问答题

1、略

2、略

五、①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和脓疱疮

②营养神经、止痛、理疗等

③目前疼痛的原因:

神经发生炎症、坏死。

治疗原则:

营养神经、止痛、理疗等

第九章细菌性皮肤病

一、名词解释

1、葡萄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征/SSSS:

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

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

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

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

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皮肤大面积剥脱后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

口腔粘膜无损伤。

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

2、赫氏反应:

驱梅疗法所致的梅毒恶化,称赫氏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可逆性病灶增大,淋巴结增大,胸膜炎等“恶化现象”。

3、毛果芸香碱出汗试验:

选择正常皮肤和皮损,分别涂上碘酒,待干后,在两处皮内注射1/1000毛果芸香碱液0.1毫升,立即在上面撒上薄层淀粉,约经3~5分钟后,正常皮肤出汗,淀粉立即变为蓝紫色,如不出汗,淀粉不变色。

二、填空题

1、体内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结核感染所致的免疫复合物

2、结核样型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中间界线类麻风、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瘤型麻风。

3、结核样型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中间界线类麻风、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瘤型麻风。

三、判断题

1、A

2、B

四、选择题

1、C

2、C

3、AD

4、BCDE

5、D

五、问答题

1、参考脓疱疮治疗部分。

2、与接触性皮炎、癣菌疹、蜂窝织炎等鉴别。

参考丹毒的治疗。

3、

(1)外源性接种所致: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症、疣状皮肤结核。

(2)内源性扩散或自身接种所致:

瘰疬性皮肤结核、腔口结核性溃疡。

(3)血行播散到皮肤:

寻常狼疮、急性粟粒性皮肤结核。

(4)结核疹:

硬红斑、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瘰疬性苔藓。

4、麻风反应某些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称为麻风反应。

常见诱因包括气候变化、药物、精神因素、内分泌改变、预防接种、酗酒、过度劳累、外伤和手术治疗等。

分型:

结核样型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中间界线类麻风、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瘤型麻风。

5、5级分类法:

结核样型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中间界线类麻风、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瘤型麻风。

在体表能确认粗大的神经:

耳大神经、眶上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

确诊麻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