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932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九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九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九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九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册数学教案.docx

《九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册数学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册数学教案.docx

九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2007-2008学年度第1学期小学数学第九册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34人,从原班主任处和任课老师那儿了解到:

大部分学生好学上进,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个别学生的思维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同时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有3—5人。

造成他们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他们在某一年段知识掌握不牢而没有及时补上,使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学习方法不正确;主动学习意识较弱,学习自觉性不够;思维存在差异。

因此,本学期重点根据孩子性格特点,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多表扬鼓励,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正确分析孩子的优势,努力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与特长。

激发学习兴趣,耐心细致地关怀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

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分数加减法和可能性的大小。

倍数与因数是在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得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些知识是今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图形的面积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分数一部分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的内容主要有: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运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可能性的大小内容有: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三、教 学 目标

1、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和偶数。

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会正确约分和通分,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它们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知道能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按照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四、 教 学 措 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2、教材的例题、练习题的选材,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

(3)运用规律,合理运算。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

4、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就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单元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9.1-9.7

10

数的世界

探索活动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探索活动

(二)3的倍数的特征

1

1

2

 

2

9.8-9.14

 

找因数

找质数

数的奇偶性

2

2

1

教师节

3

9.15-9.21

10 

比较图形的面积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动手做(底和高)

1

2

2

 

5

9.22-9.28

探索活动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

1

2

2

 

6

9.29--10.5

 

放假

 

国庆节

7

10.6-10.12

17 

整理和复习

(一)

分数的再认识

3

2

 

8

10.13-10.19

 

分饼

分数与除法

2

 

9

10.20-10.26

分数基本性质

找最大公因数 

2

3

 

10

10.27-11.2

约分

找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大小

2

2

1

 

11

11.3-11.9

  

数学与交通

整理和复习

(二)

2

3

 

12

11.10-11.16

18

折纸(分数加减法一)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法二)

3

2

 

13

11.17-11.23

  

看课外书时间(分数与小数)

组合图形面积

3

2

 

14

11.24-11.30

探索活动:

成长的脚印

尝试与猜想

2

3

 

15

12.1-12.7

整理和复习

(二)

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

2

 

16

12.8-12.14

 

设计活动方案

5

 

17

12.15-12.21

 

数学与生活

5

 

18-19

12.22-2008.1.4

 

单元复习及练习

机动

元旦 

20-21

1.5-1.18

 

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

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教学难点:

体会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观察、比较,用分类的方法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

找一找。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

我能找到几个?

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

还有要补充的吗?

(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

分一分。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再进行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

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1、解决:

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5×4=20(元)

2、利用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说明含义。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0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举例说明。

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

说一说。

第3页“说一说”先自己试说,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3、说明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

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给出“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这个规定。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第3页:

找一找。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

同时使学生领悟到:

这个数是7的倍数,那么7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

通过试一试:

你还能找出7的其它倍数吗?

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2、同桌练习:

你写我说。

在学生弄懂题目意思后,再开展活动。

活动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比一比:

看谁找的快。

(1)自己找,比比谁找的快。

要求作出各自的符号。

(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

(3)归纳。

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为学习公倍数作准备。

4、独立练习。

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

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

5、讨论:

根据除法算式如何说倍数和因数。

例如:

15/3=5.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活动

(一):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策略1、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2和5的倍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5的倍数的的特征。

1、淡话引入。

2、写几个5的倍数。

分组讨论如何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5、试一试:

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索2的倍数的的特征。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4、“你说我答”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

根据2和5的倍数的特征,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再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的特征说明判断。

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能装完。

3、数学游戏:

第一轮游戏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摸一张数字卡片,与“5”组成的两位数后,再判断组成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

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轮游戏,要求学生在摸之前先说说“摸出几和5组成的两位数是2的倍数”,然后按照这一顺序:

摸数、组数和判断。

第三轮游戏,先讨论“摸出几和5组成的两位数是5的倍数”,再进行游戏,逐步让学生体会摸出任何数与5组成的两位数,都是5的倍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探索活动

(二):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3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策略:

1、在分析、比较、猜测、验证过程中,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3的倍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3的倍数的的特征。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谁能猜测一下?

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

2、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3、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①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②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③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其他斜线呢?

④将每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据学生回答作相应提示)

4、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5、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6、试一试: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涂色。

2、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过程。

3、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

教学时,按书上的几个问题分层次展开研究。

先让学生经历涂、画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三、全课小结。

讨论与思考

  1.在学生探究问题中“碰壁”或遇到困难时,教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

  2.如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观察、探索的学习材料?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找因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点:

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1、拼图游戏,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

①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②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2、学生汇报。

二、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有序列出所有的拼法。

12=1×12=2×6=3×4(关注“有序思考”)

2、找出12的全部因数。

3、试一试:

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4、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

1、填空。

第4题。

是找因数的基本练习。

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2、第2题:

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

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第3题 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第5题  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

37只有2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全课小结。

 

讨论与思考:

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第五、六课时

学内容:

找质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与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质数、合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

找质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铺垫

1、找出以下各数的所有因数  1、3、6、12、7、15、23

2、根据以上各数的特点分类

一、新授

1、观察讨论:

 

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1和本身的 3、7、23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6、12、15

2、学生自学课本: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3、讨论交流

二、巩固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9、14、3、18、25、5、16、19

(交流是怎样判断的)

2、完成书本练习第一题

3、指名说说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

三、总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找质数》

活动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与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觉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和发现找质数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正方形、卡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拼一拼

活动目标: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出示课本第10页表格。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用12个小正方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了?

(三种)那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边说边完成表格的一部分)

小正方形的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1231,2,3,4,6,12,

师:

用这样的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并用算式表达出你的拼法吗?

师:

用3,4,5,…,11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

请同学们边摆边完成表格。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

再想像一下,如果有13、16个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指导学生用算式来呈现。

活动二:

探究质数与合数的特征

活动目标: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和特征,能正确判断质数与合数。

同时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觉数学文化的魅力。

活动过程:

问:

同学们观察一下表格填写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师:

用几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时只能拼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小正方形的个数和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观察表格中“小正方形的个数(n)”和“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1)当小正方形有几个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

(板书:

2,3,5,7,11。

(2)当小正方形有几个时,拼成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板书:

4,6,8,9,10,12。

(1)2,3,5,7,11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

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它们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这样的回答:

(教师板书)

2,3,5,7,11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是吗?

我们来验证一下。

(2)4,6,8,9,10,12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板书: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

)象这样的数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判断。

……

师:

我们把上面的这些数叫做质数,下面这些数中做合数。

你能说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吗?

(思考,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的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活动三:

试一试

活动目标:

通过试一试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找质数和合数知识的运用。

活动过程:

判断:

哪些是质数?

哪些是合数?

(为什么判断和很快?

172129363609315100000032197

师:

1为什么不是质数?

(因为它只有一个因数。

)质数应该有几个因数?

(2个)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

97是不是质数,要想马上知道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怎样来做质数表呢?

(想一想,先说说看。

1、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活动:

第1题。

师:

(出示100以内的质数表)97是质数还是合数?

(有了质数表,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就更容易了。

)试几个数,请学生判断。

★请同学们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第2题。

★独立阅读“你知道吗?

活动四:

感受与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感觉与反思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活动过程: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收获什么?

★游戏:

1、自我介绍。

规则:

根据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请说出这个数的特征,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先示范,接着试说,再同桌互相说。

示范:

我是1号,1是奇数,但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从左边起)

第一位: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二位:

……

3、动脑筋出教室:

(1)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

(2)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3)请是质数的出教室。

(4)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因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2、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掌握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倍数。

3、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奇倍数。

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先学生思考然后再交流讨论。

二、分一分

1、10、12、25、37、54、102、417、23、398

奇数  合数   质数   偶数

4、猜一猜  练习一第4题 (同桌讨论)

5、应用  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6、作业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侓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指名学生演示:

学生先站在教室前面,再从前面走到教室后面,这样来回走.

请问:

走4次后,这位学生在哪里?

走15次后这位学生在哪里?

学生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

列表或画图。

二、应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指名回答活动的两个问题,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试一试:

翻动杯子,判断杯子口的方向。

你能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同桌互想交流。

三、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让学生观观察下面两组数,各有什么特点?

(1)801220618341652

(2)1121378710125349

试一试

小结:

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奇数

判断:

让学生交流判断的思路

四、总结

作业

课后小记:

 

课题

第二单元 图形的面积

(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图形的面积大小。

教学难点

图形中半格的数法。

教具、学具

方格纸挂图,学生准备小方格纸和与课本上相同的图形纸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

1.出示教学挂图,先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图形?

2.引导学生观察挂图中的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较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比较。

学生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方格纸和图形纸片,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平移、旋转,剪和拼来找到这些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学生会像课本上三个小朋友提出的关系来回答,也可能出现学生说通过数方格纸的格子来确定图形的面积,直接进行面积比较。

对这些结论要加以肯定。

学生说说用到了那些方法,先说常用的方法,在提出自己认为独特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并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掌握一些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习惯。

二、巩固应用

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多观察一会儿

提示学生把不能直接比较的图形变为能直接比较的图形。

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然后指导

练一练第3、4、5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这3道操作性的题。

三、全课总结

总结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可以用手头的工具剪拼一下。

 

学生如果画的都是矩形,可以提示画其他图形,如:

三角形以及其他图形。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在练习前应每个学生先剪一些图形

通过学生的拼图活动,来认识图形形状变化而面积大小不变的现象。

理解形状不同面积可以相同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