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570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外国教育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外国教育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外国教育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外国教育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docx

《外国教育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docx

外国教育史

第三编外国教育史

(画线必背,其他读读即可,但请勿跳过,要有印象,最后一仗画线在人物上就是看所有,画线在具体思想上只背思想即可)

第一章古希腊教育

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

军事教育

1.教育目的。

培养坚韧不拔的武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

2.教育制度。

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

3.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

(4)重视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

雅典教育是一种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的教育。

1.教育目的:

培养身心和谐的人。

2.教育过程和内容

第二节古典时代的教育

一、“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所谓“智者”,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

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等。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史和教育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一)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并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苏格拉底方法”

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2)助产。

(3)归纳。

(4)定义。

特点:

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

三、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一)学园

柏拉图于公元前388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深远。

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中心。

(二)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理论。

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

他提出真正的知识、真理是人们对所谓理念世界的认识。

认识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觉,而要靠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三)《理想国》

《理想国》由柏拉图所著,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

四、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一)吕克昂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创办的哲学学校。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相应的实验和训练,并建有图书馆、实验室和博物馆,是实践亚里士多德教育观念的主要机构。

后与学园等合并为雅典大学。

(二)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

一是植物的灵魂,灵魂中的低级部分,它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繁殖、生长等生理方面;

二是动物的灵魂,灵魂中的中级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本能、感觉、情感、欲望等方面;

三是理性的灵魂,灵魂的高级部分,它主要表现在认识与思维方面。

他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情感和理智三者应有一个发展的顺序。

因此对儿童应实施从体育到德育再到智育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意义:

(1)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

(2)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

(3)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

(三)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是由亚里士多德总结的古希腊教育传统。

它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

教学内容为七艺。

第二章古罗马教育

第一节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1)初级学校:

(2)文法学校(属中等学校):

(3)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

第二节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1)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一切学校由国家管理

(2)改革学校培养目标

(3)加强宗教教育。

第三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教育著作《论雄辩家》中论证了培养雄辩政治家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雄辩家的定义

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就是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的人。

(二)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广博的学识。

(2)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

(3)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三)雄辩家的培养方法。

西塞罗强调练习和模仿在雄辩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帝国初期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其著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也是系统的教学方法著作。

(一)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

昆体良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昆体良承认天赋的作用,但更重视教育的力量。

(二)论学校教育的优势

昆体良认为,学校是儿童最好的学习场所,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优越得多。

(三)学前教育思想

昆体良重视学前教育。

(四)教学理论

(1)较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设想。

(2)倡导因材施教。

(3)教学要“适度”。

(4)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5)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

(6)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一)修道院学校

又称僧院学校或隐修院学校,起源于基督教的修行主义。

最早作为教徒集体修行的场所,后发展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为普通世俗人士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是中世纪基督教主要的教育机构之一。

(二)主教学校

(三)教区学校

二、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基督教教育的总体特点如下。

(一)教育目的宗教化

主要是为了培养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

(二)教学内容神学化

主要课程是神学和“七艺”。

所学内容皆为神学服务。

(三)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繁琐

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评价:

基督教教育使教育世俗化和国家化。

但是在保持、传播古代文化、发展封建文化方面,客观上起了一定作用。

第二节世俗教育

一、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一种设立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教学方法采用当问答法,主要为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服务

二、骑士教育

1.骑士教育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成员为目的。

2.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

3.分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

(2)侍童教育阶段(3)侍从教育阶段三、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

例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被称为行会学校。

在领导权上,学校由市政当局接管

从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

从培养目标上看,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

四、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是12世纪左右兴起的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师生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家

一、弗吉里奥二、维多里诺三、伊拉斯漠四、莫尔五、蒙田

第二节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一、特征

(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儿童天性,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

(三)世俗性

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

(五)贵族性

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

二、影响和贡献

(一)教育内容发生变化

对古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

(二)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三)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

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了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四)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

形成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观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

(五)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

教育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六)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七)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

(八)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

(九)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

(十)促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

(十一)教育理论不断丰富

(十二)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1)提出普及义务教育及其目的。

(2)提出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3)要求建立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国家学校教育新体系。

(4)教育上除了进行《圣经》教育之外,还吸收了人文主义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二、加尔文的教育思想

(l)强调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

(2)提出普及免费的教育主张,并进行了教育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

(3)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将宗教科目与人文科目结合起来;

(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模式,并创立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及日内瓦学院,影响了西方高等教育发展。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第一节英国教育的发展

一、公学

二、贝尔一兰开斯特制

贝尔一兰开斯特制又称导生制。

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开斯特所创。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英国近代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师资匾乏的问题。

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三、1870年《初等教育法》

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是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关于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

(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

(2)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3)对5一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4)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公立学校

(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等。

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该法案颁布后,英国初等教育发展迅速,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四、《巴尔福教育法》

五、《哈多报告》

六、《1944年教育法》

为了进一步改革英国教育制度。

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法案》。

法案的基本内容如下。

(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

(3)实施5一15岁的义务教育。

(4)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

《1944年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法令。

它结束了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扩大了国民受教育的机会。

七、《1988年教育改革法》

1988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改革法案。

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法国教育的发展

一、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

二、《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

第三节德国教育的发展

巴西多与泛爱学校

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而出现的新式学校,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德国的实践,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

第四节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第五节美国教育的发展

(这一节划线部分重点理解,是其他学校考题,非沈师重点,但不可忽略)

一、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

二、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

19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公立学校运动。

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

运动随时代的发展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促进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开展

三、《莫雷尔法案》

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议员莫雷尔提议的莫雷尔法。

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人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

四、六三三学制

20世纪以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智力教育模式忽视社会职能,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受到批判,引发了改组中等教育的改革。

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并将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概括为:

(1)健康;

(2)掌握基本的方法;(3)高尚的家庭成员;(4)职业;(5)公民资格;(6)适宜地使用闲暇;(7)道德品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改组学制,形成六三三制,并建立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

五、初级学院运动

六、《国防教育法》

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美国朝野震惊,开始反思自身的教育问题,并将教育提高到保卫国家的国防高度,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

在此背景下,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

(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3)强调“天才教育”;

(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设立国防研究奖学金。

1964年,国会又通过《国防教育法修正案》。

《国防教育法》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七、《中小学教育法》

20世纪60年代,为了继续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美国进行了教育改革,1965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

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了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指出小学生更应加强文化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则应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基础,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

(2)要求政府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合校的工作,规定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取大量的补助费;

(3)制订了一系列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政策。

该法案对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八、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运动

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

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

这种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

“返回基础”教育运动是美国1976年开始的在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倡导和推动下进行的一项改革运动。

“返回基础”针对中小学校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的现状,要求强调阅读、写作和算术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取消选修课,增加必修课。

加强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等必修科目。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求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严明纪律,强调考试等。

九、《国家在危机中》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

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国家在危机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成为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改革的中心是提高教育质量。

报告对美国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l)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2)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

(3)改进师资专业训练标准,提高教师素质;

(4)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以及学校校长和学监,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

虽然有人批评美国在重视教育质量的同时,又出现了忽视灵活性、忽视情感培养等问题。

但是,就总体而言,《国家在危机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产生的效应是积极的。

第六节日本教育的发展

一、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

(1)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2)1872年颁布《学制令》

(3)1879年颁布《教育令》,废除大学区的教育管理体制,改为美国式的地方分权制。

(4)1877年创建东京大学,1886年颁布《帝国大学令》,积极筹建高等教育机构。

二、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四、20世纪70一80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是捷克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其思想代表着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与上帝共享来世的永生。

教育的现实目的有三个:

学问、道德和虔信。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作好准备。

2.教育的作用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有如下作用。

(l)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2)教育对享受“第三重生活”(宗教)的作用。

(3)教育对“天堂”似的人间生活的作用。

”泛智教育”

(4)不同等级的人受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

(二)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

夸美纽斯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其思想中的核心主题。

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

泛智论是指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人。

全面的意义有:

(l)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

(2)这些知识可为所有的人们,所有的阶层所掌握。

夸美纽斯认为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教育,所有儿童都具备接受普及教育的心理素质。

由此普及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对于普及教育的内容和措施,夸美纽斯提出以下两点。

(1)一切人都要受教育。

(2)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百科全书式的教育。

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

婴儿期(l一6岁)、儿童期(6一12岁)、少年期(12一18岁)、青年期(18一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

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个中等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个大学。

同时他强调国家对教育的管理职权,认为国家应该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保证教育得到统一发展。

另外他还严格规定校长、教师、学生的职责,强调规章制度和纪律的作用。

普及教育的意义和局限如下:

(1)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思想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普及教育思想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基础上,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论述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儿童身心特点作了分析,这是前无先例的。

(3)在体现了对贫民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同情。

(4)普及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它包括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自然科学知识。

(5)但是,由于时代及其本人认识上的局限,他的认识当然需要不断完善。

另外还存在宗教思想与科学思想,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不平等等种种矛盾。

(三)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1.学年制

为了使普及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夸美纽斯主张实行学年制。

他把一学年分成四个学季,规定每年秋季(9月1日)招生,学生同时人学。

每学年举行年终考试,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考察和纪律约束。

他对每学年、每学季、每月、每周、每日、每时的时间都作了具体安排,规定了工作、休息、娱乐、礼拜时间。

2.班级授课制

(1)根据儿童年龄及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班级,每个班级一个教室,由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授课;

(2)为每个班级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编写统一的教材,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使每年、每月、每日、每时的教学都有计划地进行;

(3)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十人,委托一个优秀学生做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学生,考查学业。

班级授课制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是近代普及教育极为重要的形式和方法。

但过分推重班级教学,则会走向否定个别教学的极端。

(四)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他所说的“自然”包括以下两方面。

(1)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则为依据,从自然中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

(2)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如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过分浓郁的宗教气息;对科学知识及教育科学的认识也不准确。

这些缺陷既有他本人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本身的局限。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一)白板说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

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绅士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并从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对绅士教育进行了论述。

洛克认为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应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是近代法国著名的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

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尔》。

(一)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卢梭针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端,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即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

从自然教育原则出发,卢梭明确提出,自然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这种“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的新人。

自然人不受传统束缚,也是自由人。

自然教育的要求是:

正确对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卢梭依据自然教育的原则,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和不同年龄时期身心的特点,把自然教育划分为四个时期。

(1)婴儿期(出生至2岁)。

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体育,其任务在于通过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儿童的体质。

(2)儿童期(2一12岁)。

这一时期是“理性睡眠时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使他们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3)少年期(12一15岁)。

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智育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

同时卢梭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

他认为,儿童必须学会劳动,学会从事一种职业

(4)青春期(巧一20岁)。

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他们的理性,使其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

另外,在自然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卢梭还提出了针对德育、智育的一些举措。

(1)消极教育

(2)自然后果律(3)感官训练(4)智育(5)德育。

(二)公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