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553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docx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

学会忘掉孩子的过错

(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愿这一段对你有所感悟)

我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父亲,我的孩子已上了大学,但其间教育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却颇耐人寻味-------

有一次,我孩子犯了一个我认为“较大”的错误,把我气坏了,我狠狠地”训斥”了他,他低头不语,但当我把多年以前的陈芝麻,烂谷穗一股脑地搬了出来后,他竟然和我对着干开了。

我的火气更大了,他的火气也不小,在他妈妈的劝阻下,总算是平息了下来。

平息之后,在他妈妈的反复调解下,我们坐在一起进行了交流谈心。

交流中,我依然指责他顶我的嘴。

他说:

“我当时就是很生气,你说的什么话呀!

你把多少年来我的不是全搬了出来,你就没有犯过错误?

我爷爷如果那样说你,你是什么感觉,你就不会生气?

”回想以前,自己不也对父母这种搬旧账的教育方式很恼火吗?

可自己为什么还要犯那样的错误呢?

我当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孩子也检讨了自己的不足,一场剑拔弩张的家庭风暴就这样平息了。

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我把这个问题在学生中专门做了调查,99%的学生最反感家长翻旧账,一犯错误,就陈芝麻烂谷穗地一股脑地搬出来,最令人反感。

看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有普遍性的家庭教育问题。

事实上,由于我们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使我们偏离了原本教育孩子的正常轨道。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全然没有了当年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耐心、鼓励和赏识,反而多了许多的指责和批评,并且总是把孩子优秀的一面撇下不谈,怕孩子翘尾巴,而只把孩子的错误挂在嘴上,时时提起,天天唠叨,让孩子渐渐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兴趣,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应有的快乐。

使他们整天在压抑的环境下除了学还是学。

我们的孩子尽管学的可能还不错,但那个“好”成绩绝对没有达到他们的最高水平,而且由于孩子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会给孩子将来的成长埋下隐患。

根据我们对迷恋网络学生的调查显示,52%容易迷恋网络的孩子都是由于家长不懂得教育,一味施压导致的结果。

当孩子有了自由机会时,一接触网络,就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从而对网络产生迷恋,严重者还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成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孩子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孩子取得成绩时给予鼓励,给予肯定,给予赏识呢?

孩子在犯了错误时,其实是很恐惧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予帮助,正确指出,加以引导呢?

反而是一味的指责,甚至是变本加厉的指责呢?

经过我家那次家庭风暴以后,我对他每次取得的成绩都表示衷心而热烈地祝贺,甚至还给予奖励,对他的不足和错误给予帮助和引导,就事论事,再不提他以前的过错。

他考上大学以后,我对他的总结是:

高一看着考不上,高二看着有希望,高三努力考一本。

他的总结是:

爸,没有你的改变,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忘掉孩子的过错,这应该成为我教育孩子的法宝。

现在的孩子并不难管

我国自古就有“望子成龙”这一成语。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思想好、身体好、学习好,健康成长,将来为家乡、为社会、为祖国多做贡献,实现其人生的价值和夙愿。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我儿子是2001年参加的中考,中考的成绩是602分,顺利地考入了齐齐哈尔实验中学。

今年刚参加的高考,高考的成绩是640分。

在碾子山这批考生中分数是最高的了。

可以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所以有很多人要我谈一下培养教育子女的经验。

实在说,算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有点体罢了。

下面,我就我们夫妻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谈谈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养育子女的准备

一是家里的经济基础。

一谈到经济基础,可能有些人就会想到,要有多少多少钱,多少多少财产。

其实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你只要能支撑起简单的正常生活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先立业后成家。

这里所说的立业,并不是指有多大的家业。

其实往往家里的经济条件越好,子女越是不上进,因为他有依靠。

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已经形成共识了,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在美国,有很多大富豪的子女,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太优越了,想得到的都得到了,反而觉得活的没意思、没奔头了,便产生自杀的想法。

现在,在美国中小学生中,最流行的自杀方法是:

把自家的车开到依山傍水的风景区,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挥发性很强的毒药瓶打开,把车的门窗关好,往车里一睡,结束自己的一生。

叫做安祥、幸福之死。

实际上,这也和家庭教育没跟上有关系,另外还与社会文化背景等影响有关系。

我们虽然不讲大富大贵,但是家里贫困得一贫如洗,何谈培养教育子女?

像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发动群众那场戏里:

群众急着要打威虎山,请求发枪时,少剑波当时对群众说的那段话:

“枪,一定发给大家!

可是现在大家身无遮寒衣,家无隔夜粮,还能到深山老林里去打土匪吗?

……”就是说你连生存的条件都不具备,就没有条件考虑别的。

不过,现在一般的家庭不涉及这个问题,培养教育孩子的基本经济条件还是没问题的。

二是父母的知识储备。

这个知识不是说要你非得学到什么大学毕业,而是需要你学一些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一些常识。

我们不能成为专家,但也要成为杂家,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出生后,在他幼小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父母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最直接的。

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订购有关书刊提前看一看、学一学。

比如:

《父母必读》、《家庭生活指南》等等。

三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因为孩子的摹仿能力是比较强的,家长对孩子的形象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因此,在我儿子出生之前,我们就开始研究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

如:

夫妻之间说话要文明,不说脏话,相互尊重;生活上、学习上互相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努力工作,勤俭持家;与邻里和睦相处,善于关心别人等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十几年前,在华安厂幼儿园,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把一个小女孩摁倒骑在其身上。

阿姨发现后急忙制止,并批评他为何欺负女同学?

小男孩理直气壮地说:

“我爸跟我妈就是这样的,我跟我爸学的!

还有的家长告诫孩子让其少玩点儿,多利用时间学习。

孩子便顶嘴说“你们成天又喝又玩的,总让我学习,我都学累了,也该出去玩玩了。

”家长无言以对。

这是愿意表达的孩子这样说,如果是不愿意表达的内向性格的孩子就不说了,他就会消极抵抗,后果就更糟。

2、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1、改掉不良习惯。

古代《三字经》开篇就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刚一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彼此间没什么区别,只是由于后来经过学习教育,彼此间才拉开了距离,有了差别。

《三字经》里还有一句话: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就是说,养了子女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的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四五年间,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

有人说,“小孩子不用管,长大成自然。

”意思是说,孩子在小的时候不用管教,大了以后成啥样是天生的。

这种说法,我是不赞同的。

当前,一些教育专家论述过:

人的天赋成分只占20%,而这20%还不只是在学习方面的,80%以上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教育。

当然,孩子小的时候,思想单纯、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好奇,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空间。

但是,必要的管教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的第一次,家长必须把好关,及时改掉不良习惯。

这是培养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最好的时机,作为家长不能错过。

一是管住好摔东西的手。

市里我有一个同学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摔东西的毛病,自从能拿东西那天开始,高兴时摔,生气时也摔,得着啥摔啥,每年不知要填补多少碗和杯子。

后来把他家的好几个铁碗也给摔漏了。

我跟我同学开玩笑说:

“你儿子再大一大,让他搞体育专业,专练投掷,成绩肯定好。

”我儿子在出生7——8个月的时候,开始学着自己吃饭,专门给他准备一个小碗,并告诉他不要拿大碗。

有一次吃饭时,他由于好奇,就想拿大碗吃饭。

结果由于手小没拿住,将碗掉在地上摔碎了。

对此,我们狠狠地训斥了他,并告诫他以后要听大人的话,不然会出错的。

虽然孩子不会说,但是心里是明白的。

从此以后,拿碗吃饭总是小心翼翼的,再也没有出现过把碗掉过地上的事儿。

二是管住好要好吃的嘴。

人生来就会吃,吃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在我儿子一岁半左右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妈妈领他去楼下买酱油。

由于以前去的时候有时给他买点小食品。

这次由于着急做饭,就没来得急给他买什么,就哭闹着要。

当时为了改掉这种不良习气,他妈妈硬是没有再给他买,回家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说明小孩哭闹要东西吃是一种坏习气,小孩不能养成不良习惯。

一般人都觉得孩子在大街上哭闹要东西吃很没面子,赶紧买点吃的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就是利用大人的这种心理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要这要那现象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要求他即使有好吃的东西也要大家一同吃。

实际上,在东西少的时候,一般都仅孩子吃,但是大人也得象征性地吃点儿,否则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养成独吃独占、自私贪婪的坏习惯。

有的家的孩子,不用说吃的,就连自己玩的玩具也不准别人动。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一习惯不以为然,认为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又有这个条件,所以孩子要啥给啥。

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养成好吃懒做、唯我独尊、贪婪自私、目中无人的终生难改的不良习气。

我家原来的一个邻居的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想要啥大人就得买啥,买回来的好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独吞。

上中学以后也是如此,时常要改善一下生活,凡是买好吃的,都是自己吃,别人谁也不能动,哪怕是家长给买一只大烧鸡,他也是头不抬、眼不睁地自己独吞,上顿吃不了,下顿再吃。

过去,人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就连吃饺子都不吃饺子边,每次吃饺子都剩下一些饺子边,他家雇用的伙计觉得扔掉很可惜,每次都将其收起来,拿到家晾干,做面汤吃。

后来,这个富人由于好吃懒做,变成了穷人只好去讨饭。

有一天,偶尔讨到了当年雇用的伙计家,伙计一看是少东家来了,热情了一番。

当了解到他是讨饭出来的,便有意羞辱他,中午给他做了一顿饺子边面汤吃,他一下子吃了很多,撑得够呛。

饭后问伙计给他做的是什么饭,这么好吃?

伙计回答说:

“你吃的这饭就是你当年扔掉的饺子边呀!

”他听后羞愧已极,无地自容。

从此以后,再也无脸去见这位伙计。

在十几年前,华安厂有一家一个14岁上初中的女孩,因为学校开运动会,要求穿白鞋,当时家里有一双旧的,可孩子非要买新的,家长没给买,结果服毒自杀了。

这就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了要啥来啥的毛病,只要有一次达不到要求,心理就承受不住,导致了这样的恶果。

这样脆弱的心理,假设就是有幸不死,将来怎么能适应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呢?

2、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学会做事。

对于独生子女,培养其自强自立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独生子女自来娇,有天然的依赖性,在这方面家长应该格外注意,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一是鼓励孩子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

在孩子刚刚学走路的时候,免不了要摔跟斗。

每当孩子摔倒,我们不是上前将其扶起来,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习惯之后,他就不会再依赖别人去扶,自己就爬起来了。

不过,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

虽然有的家长能做到,但也会遭到亲属、邻里的反对。

我们当时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认为我们这样做太无情,简直不能理喻,很生我们的气,虽然当时我们也作了一些说明,但还是不能被人理解。

不过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没有给孩子养成依赖性。

大家可能注意过,每当孩子走路摔倒的时候,他总是四周望一望,当看到周围有人时,就趴在地上哭叫不起来,非等着别人扶起来不可;当看到周围没有人时,即使摔疼了也不哭,悄悄地自己爬起来。

二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消除依赖心理。

当孩子出生以后,他就会立刻受到父母乃至很多长辈的百般呵护。

这样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造成心理上的幼稚病,形成娇生惯养的性格。

比如:

说话奶声奶气、什么事都需要大人替他做、唯我独尊、小皇帝气派等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现在,有的孩子都二十多岁了,有的都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还要用妈妈铺被、盛饭、洗衣服、甚至还有让妈妈穿衣服的,更有不可理解的是,有的家长心疼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心疼了,爱的都不会爱了,还帮助孩子做作业,不知这样的家长是怎么想的。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据一份材料介绍:

有一个女孩,已经都二十多岁了,从小到大天天晚上必须搂着布娃娃才能入睡。

家长实在没办法,找位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就是说,孩子的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虽然已经长大,但她的心理还处在幼儿时期,是一种心理的幼稚病。

这样就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带来一生的麻烦。

要克服孩子这种不健康的、幼稚的心理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让孩子独立。

比如:

早忌奶,使其早学会吃饭;早分床,长时间和大人在一个床睡,很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

喝水、穿脱衣服、系鞋带等等,总要依赖大人,很难锻炼成自强自立,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所以,我儿子在一周岁时就忌了奶,一岁半时就与大人分床,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从实践看,做的也很好,没有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

从上小学开始,像缝书包带、缝口袋玩、钉纽扣等,包括一些简单的生活小事,都是自己做,从不用大人操心。

我儿子有一个同学,2001年去大庆的一个中学上高中。

由于平时总也没离开过家,所以,每到晚上都无法入睡,想家。

天天晚上自己抱着被,站在窗台上喊妈妈,在学校生活不到一周,就回来了。

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这就是明显的心理幼稚的表现。

再比如:

送孩子上学的问题。

现在一般孩子在六岁左右就上学前班了,让孩子自己去上学,也是锻炼孩子自立的一个好办法。

因为孩子小,一开始家长自然要每天送孩子上学,特别是路较远的。

在这个时间里,家长要及时教孩子学会交通规则。

比如:

右侧通行、路标信号等等,让孩子学会过马路。

送过几次以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走。

开始不放心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先走,然后再偷偷地跟在孩子后边暗中叮着,只要孩子没什么事就不要告诉孩子。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实践看,这个办法很有效。

3、让孩子明白人情事理,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要比学会事还要难。

要学会做事,有时反复做几遍就差不多了;要学会做人,这需要打好思想基础,加上经常性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可以说是伴随人的一生终生教育。

在这方面学习的领域比较广,比如:

学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等诗句时,就要让孩子明白诗意,他就会在吃饭时,知道节约粮食。

还有很多,像尊老爱幼、爱国爱家、关心别人、不说假话等等。

同时,要及时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曲直。

比如在街上一旦听到有人骂人,或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马上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一些书籍,给孩子讲解一些。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

所以,我儿子在这方面表现的就比较好。

能做到不打架、不骂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等。

大致在四岁多一点儿的时候,有一天,我领他去市场买菜。

当走到水果摊前,我跟他说:

好长时间没给你买水果了,你想吃什么?

我给你买。

他看了一下,想想说:

买点苹果吧。

我说:

你不是爱吃香蕉吗?

他说:

咳,香蕉不贵吗。

我知道,孩子是最爱吃香蕉的,为了让家长少花钱,才说要买苹果的。

当时我非常感动,说:

今天我一定给你买香蕉。

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从中能看到孩子的懂事成熟。

一般的同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

我家在三江住过近二十年,我对一些小孩子的成长历程也掌握一些。

在七十年代,有一家有好几个孩子,个个都是娇生惯养,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与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不管谁是谁非,全家人都出来去骂别人家的孩子,甚至大打出手。

他家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已经长到六七岁了,还得由奶奶背着,奶奶如果累了,放地上一会儿,就连骂带踢地哭闹。

结果,这几个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一个干正事的,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去年,我到市实验中学给孩子开家长会。

在会上,校长讲到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个学生,不但不好好学习,而且整天还打打闹闹的。

当班主任找到家长指出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对老师说:

“这孩子你可别管他,给他惹急了到社会上找人收拾你,我可不管。

”世界上还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家长。

这个问题是所有家长最关注的,也是一个难题。

一些专家也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很难得出一个公众认可的结论。

在这方面,我想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1)培养孩子渴求知识的好习惯。

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获得一些知识,但主要的知识还是在书本上,书本是更系统、更全面、更重要的知识宝库。

如何使孩子从生活上获得知识,延伸到从书本上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比较难解的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很强的求知欲。

孩子刚开始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新的。

从医学角度讲,孩子出生时,脑细胞的发育成熟率已达到70%,到了3岁的时候,已达到98%。

就是说,孩子到3岁以后,接受事物的能力已和成年人差不多,只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获得的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表面看来,没有成年人反映那么快。

认知世界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这个时候,孩子的求知欲是很强的,往往要问这问那。

同时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家长的信任程度也是最高的。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你都要认真解答,最好是生动形象,简便易懂,要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

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引导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识。

在孩子稍大一点时,就要从简单的感性认知,家长的简单解答,逐步过渡到在书本上获取知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首先,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带图的趣味性、故事性的折页、画册等图书和一些知识性的玩具。

现在更好了,还有磁带、光碟等现代化的工具。

这个时候家长还要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感到学得知识有一种满足感、荣耀感、胜利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有的人一谈到要孩子从小学知识,还没等孩子上学,就找来一些小学课本让孩子学。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教材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写的,让学龄前的儿童学是不合适的,弄不好还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

再者说,提前学课本,还容易给孩子在上学时造成一种不爱听课的毛病,认为都学过,造成学习上吃“夹生饭”。

现在,适合学龄前儿童学的书籍也不少,如:

《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世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图解》等等很多幼儿书刊。

起初,可能有时孩子看不明白,家长可以引导、帮助孩子学,生动形象地给予讲解。

开始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多涉猎一些形象性、实用性的知识。

比如:

沸腾的原理、风雨雪的形成、灯泡为什么会亮、自行车走起来为什么不倒、日月星之间的关系、昼夜的形成等等,广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很大、很好、很神秘、很有意思。

这样的话,学到的知识越多,求知欲就越强。

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所以,每天学的东西不要太多,不要让孩子感到有压力,要循序渐进。

有人说,小孩在学龄前阶段,让他随便玩吧,谈到关于让孩子学知识的问题,说上学以后也赶趟,甚至有的说,上中学以后也来得及。

当然,小孩在玩中也可以获得知识,叫做玩中学。

前面我说过,学龄前期间,不在于孩子能学多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

“儿童教育的特殊问题,是把握住儿童自然的冲动及本能利导之,使进于较高的知觉及判断,并养成他们更有效的习惯。

”也就是说家长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儿子上学后,有很多人听说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就跟我说:

“你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能不错,哪不会你们俩口子都能辅导。

”关于这个问题,我听后当时没有过多解释,我知道,解释人家也不会相信的。

孩子的远大理想树立了,学习兴趣有了,又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学学习只是个顺理成章的事,哪还有什么不会的问题等着你家长教呢?

实话说,我儿子从上幼儿班到现在,只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假期作业上遇到了一道比较绕弯的数学思考题,也是个题外题。

当时一时绕不开,问我怎么做。

我只给他讲了几句解题的思路,他就马上反映过来了,跟我说:

“行了,不用讲了,得数我都知道了。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问过学习上的问题。

另外,孩子的解题思路往往比大人要快,可能没等家长弄明白,他已经弄明白了,再有加之教材教法的不断改革,家长的解题方法不如孩子的新颖、简便,你想教孩子,也不一定对路子,孩子也不会信任你,甚至不服你。

(2)引导孩子提前过好汉字关。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就是汉语。

所以,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汉语,过好语言关,我们给他买了很多有关的书刊、画册、图片等书籍,效果最好的还是图文并茂的。

在汉语中,最难突破的还是汉字关,学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先让孩子学习汉语拼音。

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拼音,就给他买一些拼音练习图片,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领孩子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当孩子掌握拼音之后,又给他买了本《学生字典》。

这样可以让孩子边看、边认、边读、边写,从家长领学过渡到自学。

这段期间,家长的任务主要是引导,教给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家长时常给予鼓励,并在知识上给予适当延伸。

(3)拓展知识面。

为了能让孩子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从小打好知识基础,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是鼓励孩子多看书。

汉朝哲学家王充说过: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后,犹目盲、耳聋、鼻痈者。

”就是说:

人若不读书、不见大事面,那就不懂得古代和现代,看不到事物变化分类,不知道今后会怎样发展变化。

就像一个人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听不见声音,鼻子嗅不到什么气味一样。

就像中央台记者采访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放羊娃时的一段发人深思的对话。

记者问:

小朋友,你在干什么?

他回答说:

我在放羊啊。

记者问:

你爷爷是做什么的?

他回答说:

我爷爷是放羊的。

又问:

那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他说:

我爸爸也是放羊的。

又问:

你长大了做什么?

他说:

长大了娶妻生子呀。

又问:

那你孩子长大了做什么?

他说:

放羊啊。

在这位放羊娃的脑海中,只有蓝天、白云、草地、羊群,没见过别的事物,只能是祖祖辈辈放羊。

所以必须多读书,多掌握知识才行。

什么故事书、科普书、历史书、中外名著等,只要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都鼓励他看。

走好这一步也是不容易的,由于孩子小,知识水平不高,简单易学的还可以,再深一些的,有一定难度的,孩子可能就要打退堂鼓。

为了攻克这一关,我们就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和伟人从小刻苦学习的故事;讲祖国的过去和现在,讲世界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同时,还要让孩子了解天文、地理、人类的起源、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等等,让孩子知道:

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让孩子感到:

能生活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幸福的,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人是最聪明的、最有活力的,只要有知识,人的发展是最有前途的……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孩子克服一切困难把学习搞好的信心和决心,学习兴趣和毅力也会明显增强。

通过实践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儿子在小时候就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爱问、爱听、爱看,家里的书刊已经翻阅的差不多了,而且还要借着看。

上小学三年级以后,已经不满足看儿童的书刊了,只要一有空,就捧着大书看,小学还没毕业,几大名著都已经看过几遍了,后来又扩展到外国名著,还包括一些什么科普的、文学的、历史的、天文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可以这样讲,比我看的书还要多。

这样知识面就越来越宽,虽然不那么系统,但对学习文化课是有明显帮助的,回头再去学课本上的知识,就会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

另外,多看书不但能拓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时空观。

从时间上说,可以知道从远古时代直到可以想象到多少年以后的情形;从空间上说,可以知道或想到:

从小到病毒、细菌,大到星系、宇宙等微妙的关系。

视野开阔了、宏观了,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起来也就更加自如。

所以,在我儿子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一直领先。

二是让孩子多动手。

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给家里的东西弄坏一些,我们家也不例外。

比如:

玩具、旧闹表,还有他姥爷留下几个旧仪表等,时常拆来拆去,总想弄明白点儿什么,最后还是让他给拆零碎了。

在这方面家长最好不要限制。

不过要警示孩子,家里贵重的物品不许乱动。

同时,像拼纸板、做小玩具等动手的一些科普活动,要鼓励孩子参加,不但知识面宽了,而且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三是让孩子多参加竞赛活动。

参加竞赛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