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感悟.docx
《说明文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感悟.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感悟
说明文阅读总结
一、说明文知识点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
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
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
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注意要抓住立足点)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
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三)说明结构分总
1、总分式
2、递进式
(四)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
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此外,还有摹状貌、作诠释等。
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注意分析时要体现关键词
一、举例子:
作用: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
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资料: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或引起阅读兴趣。
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五)、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质朴、准确、科学
2、说明文语言风格:
生动、形象、准确
1、明确说明对象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3、弄清说明顺序
4、把握说明结构
5、掌握说明方法
6、体会说明文语言
三、考点导航
筛选信息题
说明文的信息筛选主要考查学生对科技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的提取和有效的加工。
这里的加工是指对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1、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二、阅读步骤篇二:
怎样写好说明文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一)
英雄一语
谁也没有想到,她,一个娇小玲珑、天生丽质的姑娘,面对歹徒冷森森的刀锋会有这样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然而这毕竟是事实。
现在她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
当歹徒撬开钱柜,即将抢走数额惊人的现金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她被砍了数刀,血肉模糊;但她死死拖住歹徒,直至周围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
——“英雄!
的确是英雄!
”人们异口同声地这样称道她。
现在英雄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危险,即将苏醒过来了。
病床前站着不少人:
上级机关的领导,本单位的负责人,本市《晚报》的记者,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记者,英雄的家属等等。
英雄开始扭动,嘴唇一开一合。
等候在病床前的人们激动起来。
英雄马上就会苏醒,就会开口说话!
——要知道,那将是多么重要的一句话啊!
“毫无疑问,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吧?
歹徒抓到了吗?
’”上级那位领导心里这样想。
他很有把握。
“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
歹徒抓到了吗?
’”那位单位负责人同上级领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经常读报,报上关于这类事情的报道总是这样写的。
“她一定会说:
‘谢谢首长对我的关怀,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晚报》的那位记者这样想。
以前他有过类似的采访,虽然没有亲耳聆听到那至关重要的一句话,但人们都是这样告诉他的。
?
?
终于,英雄的眼睛慢慢睁开了。
她看看四周,似乎要把中断了的记忆努力连接起来。
病床前好静。
录像机的镜头对准了英雄,录音机已经按下了键钮。
《晚报》记者打开了记录本,大家深情地望着英雄,期待着即将说出的振聋发聩的话——
“镜子,我要镜子。
”
声间不高,但的确是英雄说的。
众人有些发愣。
幸好病床旁边就有镜子,当即有人递了过去。
英雄有些吃力地把镜子举起来,朝着自己的脸庞上下左右照了一会。
“没伤着脸?
?
”英雄又说了一句,然后甜甜地笑了起来。
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只有录像机把英雄的笑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1.给加点字注音:
面面相觑()振聋发聩()
2.文中详写了人们对英雄醒来后可能说的第一句话的猜测,人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猜测?
说明了什么问题?
,
3.文章最后一节中写到:
“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请你挑选其中一位,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4.“英雄”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并非众人期盼中的豪言壮语,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前文中已有句子对这样的结局有所暗示,请你找出其中一个。
5.文中提到了两类英雄,你喜欢这位女“英雄”还是其他媒体中报道的那种英雄?
为什么?
,
一个礼物换回另一个礼物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男孩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
他在巷口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孩子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
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
“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为我们的恩人祈祷吧。
”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一个人来,问小孩在干什么,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
“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我愿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
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这位17岁的男孩在第六届足球世界杯上独进21球,为巴西第一次捧回金杯。
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6、文中哪句话能看出小贝利很有足球天分?
。
7、本文最后一段说的“爱心”,在文中具体体现哪三种?
8、题目中“一个礼物”指“另一个礼物”指
9、本文最后才交代男孩的名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0、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
怎样才能成为天才?
请写出一句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
11、当一位记者问贝利:
在你所进的球中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时,贝利答到“下一个”。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帽子的故事
①真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
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有去上学,小安那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
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看啊!
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
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那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的同学郑重宣布:
“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
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定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
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
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好不起眼了。
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地笑了起来。
⑤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
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
⑥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发上课多难堪啊!
(2)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13、文章第②段,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们必须戴帽子上学,她对帽子有什么要求?
并请你猜测一下老师这一举措的意图。
14、文章第③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了她怎样的心情?
15、根据文义,写出文章第5段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16、根据文章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划线处加几句议论性的话。
储蓄人生
人生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后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
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
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
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何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是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末去泪水的一屡春风。
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项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储蓄知识的过程。
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勉励,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
储蓄人生,就是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和幸运。
17、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
“储蓄”。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
18、揣摩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而且。
19、第四段划线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更新”知识则强调
。
20、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
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还可以储蓄,因为。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父母早逝,她使他唯一的亲人。
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爱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
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
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的相符。
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
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的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上的妹妹微笑。
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
“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
⑤医生正想小男孩的无知,但转年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
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丧失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
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
“放心吧,你不会死的。
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的。
”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
“真的?
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
“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高兴的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没人获50年!
”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语言。
21、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2、第二段中“男孩开始犹豫”,为什么小男孩犹豫?
23、第六段中“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表现了医生什么的心理?
24、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请概括回答。
篇三:
记叙文和说明文比较
记叙文和说明文比较
记叙文和说明文比较,有下面三个特点:
1、形象性。
说明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
而记叙文则不象说明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2、典型性。
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叙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
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而说明文,是为了说明知识,让人了解所讲的事物的外观、功能、性质、作用等等,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俗点来说说明文就是为了对我们解释一件事的起因,过程,结果,物的结构,造型,外观,功用等...看到说明两个字大概就有点意思了.而记叙文就是为了记录某个时间的发生经过及结果,常常会有作者自己的感悟或情感抒发.总
的来说,如果记叙文是结果,那说明文就是原因了.
描景状物的记叙文与说明文写法有何不同
如果要以《美丽的皂李湖》为题,分别写记叙文和说明文这两种文体的作文,该怎么写?
确定写作目的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记叙文和说明文这两种文体的写作目的是不同的。
写说明文《美丽的皂李湖》,目的是让不了解皂李湖的人了解皂李湖,所以,要作全面介绍,如皂李湖所处方位,园中有什么景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要介绍各景点的空间位置,各景点的主要特点。
为了突出特征,还要与同类景物如杭州西湖作比较。
一个是人工挖掘,一个是自然生成的湖;一个身居闹市,一个是在小山村旁……还要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力求准确介绍。
而写记叙文《美丽的皂李湖》,当然也要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但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目的不是为了介绍,而是为了表现作者自己某种思想感情:
或赞美家乡的美,或赞颂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创造,或叙写与皂李湖有关的人与事,表现湖景美,人更美。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徜徉于湖光山色,专注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
所以对湖的景点,不
求全面介绍,只要扣住中心,有选择地写一些主要景点就行了。
写“物”也一样,写说明文的《灯》就要全面介绍有关“灯”的知识,如灯的种类、用途、特点,灯的发展史等,或者就灯的某个品种(如“应急灯”)作较具体的介绍说明,要写清灯的形状、构造、性能、作用、使用、注意事项等。
如果写记叙文《灯》,当然也会写到灯的一些主要特征,但记叙的笔墨则着重于与灯有关的人与事或结合灯的特征,采用象征手法来写。
简言之,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思路是不同的。
记叙文用的是“感受思路”,目的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而说明文用的是“特征思路”,全面介绍景物,突出景物特征。
篇四:
说明文、议论文基础知识
说明文基础知识总结与训练
山东初级中学王京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某种具体事物或解说某种抽象事理的文体。
考查说明文阅读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说明对象。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究竟在介绍某种具体事物还是在解说某
种抽象的事理。
①在确定说明对象时,分清说明文的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如说明实体的说明
文,有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但这
一方法不是阅读所有的说明文都可以用。
例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
因,如果简单的把标题作为文章的说明对象,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所以,一般的事物说明
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
②有些说明文,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
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
全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
考察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三种提问的方式: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答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
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
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
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的特征。
(本质特征)
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
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的了解被说明的事理、事物。
对于具体事物说明文经常会让考生指出该说明文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①在明确了说明对象后,要从文章的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
对象的特征。
一定要把握文章在说什么或在阐释一个怎样事理。
②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
有时题目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就直接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时文
中用中心句来概括事物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有时则需要概括段落的要点加以总结,
例如《中国石拱桥》的第二段指出: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这种桥不仅形
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
表面特征与本质特征,例如《死海不死》:
表面特征:
淹不死人、浮力大、一切生物不能生存
本质特征:
海水的咸度很高
3、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①时间顺序:
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
一般用于介绍哦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
程、说明庶务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或从整体到
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
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
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4、说明的结构。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
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
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结构形式:
总体结构: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
尾部分)
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
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了常见的几
种常见的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5、掌握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
⑴、“下定义”是用科学性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
句。
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叫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
表达。
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
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
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
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的语言,不是下定义。
又比如
“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
特征,不是下定义。
看来,解说、描绘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
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
立。
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
⑵、“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加以说明。
如《向沙漠进军》中介绍风
沙进攻的方式时说“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
?
一种称为‘阵地战’?
?
”,采用了分类
别的说明方法。
要注意的是给事物分类别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眉目清晰,避免产生重复交叉
的现象,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
分类别的作用是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
⑶、“列数字”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章中如果出现的数字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
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比如“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
?
”
这句话中的数字是用列数字来说明大会堂的体积的。
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
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⑷、“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
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
常有“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词语。
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
说明事物。
⑸“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生动性。
⑹“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
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突出不同之处。
作用是化深奥为浅显、变
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新鲜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⑺“画图表”作用是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考察方式:
①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
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从
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②回答这类问题可参照下面的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的说明方
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的特点。
”
6、感悟说明语言。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
如何来体会说明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