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387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docx

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

2008届高三第一次全州质量检测分析报告(语文)

吉首一中语文备课组

一、成绩统计

吉首一中第一次语文质量检测参考人数532人,总分43295分,平均分82.51分,及格人数180人,及格率33.83%,优秀人数0,优秀率0%,最高分115分,最低分18分,120分以上0,110—119分3人,100—109分36人,90—99分141人,不及格352人。

二、试卷评价

本套试题难易度把握较好,出题者对我们湘西自治州语文教学研究深透,出题照顾到我们自治州的语文实际水平,难度适中,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前面五道基础选择题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成语、病句、衔接五个知识点,结构合理。

同样,科学类文章阅读难度系数不大,且出题科学、规范,分别从理解句子、提取信息、进行推断等方面有序而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古代说理散文是学生较头疼的一块知识,但这次所选苏询的《朋党论》给了学生一次感觉轻松的机会,所以也可以说是给学生的一次鼓励。

如果说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当数现代散文《沙田山居》一文的阅读理解了,但有利于学生熟悉、把握高考方向。

诗歌鉴赏第二小题应当说是本套试题中的一个亮点:

“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考查到了诗歌内容客观知识的运用,又注重了“理解”和“鉴赏”的结合,设题很好。

此套试题难度适中还体现在作文这一块,作文选材较浅易,从而能使每个学生都可动笔。

三、结果分析

(一)语言知识及应(1—5题)

包括语言、字形、成语使用、病句的判别及上下文的衔接五个小题,共15分。

其中语言题中的C项为正确选项,注意“哺”的读音与地方音的区别,成语使用题中的D项,在此提出一问题商榷:

字形题即第二小题答案有误,C句中的“退色”也没错,用法同“裉色”,所以此题应该有两个答案,即C、D。

“表里山河”一词,学生接触不多,理解有一定难度,病句判别较我们平时练习更为简单,难度不大。

得分情况为3—6分,占23.45%,9—12分,占49.14%,满分占27.41%。

(二)现代文阅读(科学类文章)(6—9题)

本次考试,阅读文章是《汉装,中国华彩》,学生基本能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考试得分情况比以往要好。

在第8题“不能体现‘魏晋时期汉服饰的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精神实质’”一题的选项中,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选择项C项与其他选项的实质性差别,导致失分。

第9题中根据文中,“不能推断中国服饰成为‘神秘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的理由”一题中,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审清题干,忽略题干中“文化”一词的内涵,导致选错而失分,此题人均分为7.6分。

(三)文言文阅读(10—12题)

文言阅读语段是欧阳修的《朋党论》,文章内容较浅易,无深难字词,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较易掌握,实词、虚词的考查题不难,第12题的判断则检查了学生对议论文基础的掌握,本语段选择题人均分为4.15分。

文言文翻译及简答:

13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为3个小题共9分。

(1)题“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中的赋分点为“大凡、同道,同利”三个词,分别译为“大体”、“共同的道义”、“共同的利益”,没有一个学生能将“大凡”意译为“大体说来”,“同道”与“同利”两词的翻译得较好,但将“同道”译为“共同的路”,“同一条路”的约占10%左右。

(2)题“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赋分点为“修、事”两个词,分别译为“修养”、“治理”,将“修”译成“修养”的较多,但能将“修身”译为“修养品德”的较少。

能将“事国”译为“治理国家”的不到40%,大多学生将其译为“事奉国家”或“侍奉国家”。

(3)题难度最大,其赋分点为“称赞推让”,“不自疑”、“莫如”。

大多数学生将“称赞推让”译为“称赞推让”,与标准答案“称道赞美,推举谦让”有一定差距,“不自疑”、“莫如”译得较好。

14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朋党论》中论述了“君子之朋”,“小人之朋”,也知道“朋党”与“国亡”、“国兴”有关系,但表述不到位,此外,答题也不规范,很少有学生能用“第四段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道理”的格式来回答问题,答题思路杂乱无章,不得要点;答不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这个点子上还有不少学生单纯理解为“交友”问题,未扣住问题的实质。

(四)古代诗词鉴赏及默写。

15题此题得分率不高,平均分为2.5分。

(1)题问诗人在游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景象,老先生笼统地回答为酒、鸡、猪、花柳等,这种答题形式不具有概括性,而且不全面。

正确答案为“见到农家的丰收景象,如酒、鸡、猪等;见到山间水景,见到花柳;见到箫鼓追随的热闹场面;见到古风犹有,衣着简朴的山民。

(2)题是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诗句中有景有情,同时蕴含有深刻的道理,宜从景理情三方面赏析,而很少有考生只重视“析”,未重视“赏”,尤其是未悟出“理”,因此只回答出“希望、憧憬、喜悦”等内容,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默写题的得分率不高,尤其是得满分的考生较少,主要表现为背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和错别字百出,如“师道之不复”默写成“师道之不存”,“惟”写成“唯”“梁”写成“粱”,可见基本功较薄弱。

(五)现代散文阅读(17—20题)

文章为余光中的散文《沙田山居》,总分为17分,学生最高分为14分,最低分3分,均分为5.2分。

具体答题情况如下:

17题:

对山景特点的根据。

答案要求从色彩、神态、形态三方面入手,而大多数学生反对形态有所领会,对山景的色彩和神态的认识,把握都不够。

18题:

对第三段中“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的理解。

只有5%的同学能谈到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另有40%左右的同学认为是表达了思乡之情。

对后两句话在全文中作用的理解,很多同学都谈到“下楼去”,是虽留恋山景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19题:

修辞手法等作用

70%的同学对比喻和拟人手法的把握准确,但对其作用的分析不够透彻,另有30%的同学辨析错误,认为是借代、排比、联想、衬托等。

20题:

行文线索,以诗结尾的作用:

对全文线索的把握不确,认为是“山景而对的诗收尾”的作用的分析,绝大部同学正确。

(六)作文

本次作文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归纳中点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根据材料内容,本次作文的难度不大,比较容易审题立意。

根据阅卷情况,大致有如下一些状况:

做得较到位的有“

1、绝大部分同学做到了正确审题,能明确材料告诉考生的观点,行文时距题、偏题的现象较少。

2、有少部分同学的作文有一定的深度,从作文结构、语文韵色等方面展现了自我丰彩。

如215班向明菊的《放弃也是一种美》、214班夏贤明《放弃才会拥有》、215班的林慧《有一种爱叫放弃》、208班的饶智慧《放弃是一种得到》、209班的张玲《懂得放弃,才会拥有》就是较成功的考场作文。

出现的问题有:

1、作文题目:

2、作文结构:

3、作文语言:

4、作文表面:

5、思想内容:

有部分同学的作文内容有消极、不健康的内容。

四、改进意见:

学生在考试中失误有诸多的原因,但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方面。

现作出具体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改进意见。

一、学习方法不灵活,不会运用到题中去。

二、对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考题匆匆而就,失分或不得分,所以要求努力训练学生把握好考试时间。

三、审题不清,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做完试题后自我感觉良好而实际又是低分的根本原因。

因此,给学生强调“审清题干要求”很重要。

文言文翻译训练中注意强调让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评时要紧扣赋分点分析,让学生养成翻译时能落实到字、词的习惯,力立直译尽量避免意译。

古诗词鉴赏的训练尚需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学会在练习中去寻找答题规律,从而提高答题技巧。

默写训练到篇到句到字,力争高考中拿满分。

现代文阅读建议分析的参考答案应开放些,不应拘于某点、某方面。

今后作文教学的对策:

1、加强材料作文的训练,加强作文审题立意。

2、教师加强作文考试得分点与丢分点的宣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文打分标准,从而在以后的作文中加以注意。

3、加强作文知识运用的训练,特别是作文结构与文章中心的处理训练。

4、多给点时间,加强学生优美语言的记忆、背诵和运用,强化语言的运用。

5、今后多加强优美范文的品读,对历届高考优美的作文加以评点,让学生多多模访、多体悟,从而进行作文创新。

 

溧阳市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2007-1-22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次调研卷的命制,以06年全国的《考纲》和江苏的《说明》为依据,试卷的结构、模块安排比较合理。

大现代文(散文)阅读题,选材较好,文化含量较高。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质朴、清醇的生活的回味与向往,对回归自然的呼唤。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代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的反思。

整卷总体难度较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题、小现代文(社科文)阅读题,有些是题干的区分度不大,有些是问题的设计不很合理,因而学生失分较多。

二是“语用题”,主要是19题(病句修改),学生或难以发现“病症”,或修改不正确。

三是作文,作文的难度体现在两处:

一是审题,不少学生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透或不到位,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一是话题,“义”和“道”这个话题,对中学生而言,显得深奥,比较陌生,捉摸不准,因而难以下笔成文。

全市平均约87分。

其中作文42分。

二、各题得分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赋分

3

3

3

3

3

3

3

3

3

3

9

得分

2.6

2.0

0.9

1.4

0.3

2.2

0.7

1.1

1.6

1.0

4.2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总分

赋分

8

6

6

6

6

4

4

5

6

60

150

得分

4.1

4.9

2.2

3.0

2.1

3.1

3.0

1.3

4.5

42.5

87

三、各大题存在问题分析及下阶段教学建议:

第一~三题(选择题)

(一)、存在问题:

1、根据抽样调查,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3、5、7,得分率分别是:

30%、10%、23%;得分较高的是1、6,得分率分别是87%、73%。

2、第3小题(成语),就客观因素而言,“赏心悦目”这一成语用在这样的语境中确实值得商量,它是一种非常规用法,这样来考学生,难度可想而知。

就主观因素而言,学生对一些常见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如“捉襟见肘“具体而微”着两个成语,在语境中肯定是不恰当的。

其实,这道题用排除法亦可解出。

3、小现代文(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还很不到位。

可能按照我市踩点复习的计划,本知识点尚未进行系统的复习,但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教学建议:

1、基础知识题要常抓不懈。

要按照平时的部署,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利用早读课或辅导课的时间,加强识记和积累,同时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不断巩固、深化。

2、小现代文(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文言语段的阅读训练等,也可采用基础知识题一样“化整为零”的训练方式,以周为单位,每周一练或二练,每次侧重一个考点,做到重点突出、训练实在。

3、训练材料的选择(试题)要经备课组集体讨论,要选择那些规范、典型的训练题,不要“拣到蓝里都是菜”,训练要讲究效果。

 

第四题(翻译、诗歌鉴赏、默写)

(一)、存在问题:

第11题(翻译):

1、“劾、奏”几乎没有人能达到标准答案要求。

大多译作“弹劾”、“上奏”,较好的是“揭发”、“指责”和“告诉”。

2、“赖”、“令”有少部分同学能译对。

3、“故”很多人译作“之所以”,作“故意”的少,“重”译作“加重”“加强”的少,更多的是“使人更看重他”,“以”后面省略的“之”能译出“方法”来的少,能译作模糊的“这”就不错了。

第12题(诗歌鉴赏):

1、大都能把具体景象写出,而点出景象的内涵是凄凉、破败、萧瑟的不是很多,作用能写出“反衬失意的凄凉的心境”的也不多,“反衬出虽处困境,仍心系祖国”的就更少。

2、能指出“布被秋宵梦觉”“指明时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难以安睡”的少,大多答出“潦倒但仍心系祖国”“爱国”等,很少答出“收复祖国只能在梦中实现,更显悲壮苍凉”。

第13题(默写):

默写错字较多,容易错的字是:

星垂平野阔,女娲炼石补天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以及人之老。

(二)、教学建议:

1、文言实词考点和课本衔接不紧,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缺少鼓励,背诵也不全是考纲内容,也形成了对认真学习同学的打击。

2、主观题学生的错别字多,造成学生得分更少。

3、实词的多义性,训练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义的能力。

4、诗歌的答题的规范性训练还要加强。

 

第五题(现代文阅读)

(一)、存在问题:

1、脱离文本来答题。

2、对题干的审读不够细致。

3、对文章中心把握不够深入,答题不能够从中心角度予以思考。

4、答题没有层次。

5、概括和归纳能力极待提高。

具体来说:

第14题,“回忆”基本涉及,但对题目的表现内容与主题涉及不够,特别是没有从原因入手去分析。

第15题,不能从文段中找到依据,特别是对文中的“慈悲”、“教育”理解不够透彻。

第16题,没有理解与把握“具体分析”的意味,没有从文段的具体语句入手,乡村的特点涉及不够,很多同学写了城市黄昏的内容,这大可不必写,削弱了对乡村黄昏的总体概括与分析。

第17题,得分较好,基本都能分两点来阐述,但对前一句是简单转述,而后一句的内涵与意义剖析又不够。

(二)、教学建议:

本次考试,大现代文阅读的选材教较好,文化含量较高。

大部分问题设计较好,题干的指向性较明确。

但也有部分题目的设计不是很合理,考察的方向比较单一,涉及的面不广,所以学生只要在这一方面训练得不够就满盘皆输,在以后的复习中,在现代文阅读上必须:

1、全文的审读,主题的把握是阅读的基础。

2、题干的分析一定要深入,深入文本、语段去寻找语意点,要把握文中的关键句、关键点。

3、要从各个知识点去训练,比如内容的深刻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景情关系,哲理思辨等。

4、要讲求答题规范,要训练各种类型的题目的答题要旨。

第六大题(语用题)

(一)、存在问题:

第18题:

1、信息点概括不全,绝大部分同学只找到了3个信息点,极少同学找全4个信息点。

2、表述不明,有的同学写出的是病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正确的思路应是“地球与轨道变动”,“地球与轴心度变化”与“哺乳动物灭绝”之间的关系,这里面包含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考察,“地球轨道变动”与“地球轴心度变化”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哺乳动物灭绝”,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里面的逻辑关系联系。

第19题:

1、找不出出错的地方2、修改的不准确,改出来的还是不得体3、格式没有看清4、修改内容让人费解

本题要求学生先能准确地找出不得体的地方,然后能准确地修改,要求较高,给出的答案又是唯一的,因而得分率较低。

第20题考查的是学生仿写能力,给出的例子又不难,仿写要求不高,得分率较高。

(二)、教学建议:

1、针对“压缩题”,一定要让学生看懂语段意思,在看清看懂得基础上再筛选主要信息,整合信息,不仅要训练语言,更要训练思维。

2、针对“病句修改题”,一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二要注意修改的“度”,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3、针对“仿写”,一要在训练中积累语言材料,二要注意要求,所仿的句子尽量做到流畅,起码不能让人费解。

第七大题(作文)

(一)、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不少学生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透或不到位,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游题作文。

2、话题难度大,“义”和“道”这个话题,对中学生而言,显得深奥,比较陌生,捉摸不准,因而难以下笔成文。

3、在写作过程中,“中心”意识不明确,东拉西扯,东拼西凑,敷衍成文,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4、文体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写的看似议论文,但却缺少鲜明的论点、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大多只会堆砌一些老掉牙的论据;写记叙文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要求是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叙事曲折,情节有波澜了。

5、这次应试作文中,仍发现有不少“故事新编”、剧本、四不象等文章,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品。

(二)教学建议:

1、要引导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避免急功近利,一味盯着应试作文

汉语写作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积聚一个人长时间的努力,而勤读多练,是不二法门。

(1)、要多读书,多积累。

读书的好处不用多说,它能扩充知识,提高素质,加强修养,这都是写作文的内功,而强化语感,体认临摹文章的各种技巧,更是题中之义。

从写作的角度看,阅读的时候,对一些经典性的文章,还应该熟读,精读,背诵。

(2)、与阅读同步,是勤写。

古语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一样。

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技能,没有大量的写作训练,难以提高,特别是语感的提高。

这一点,在座的都很明白。

问题是,这种阅读和写作,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

(3)、写作训练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据我的不完全了解,不少学校的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病是老师不细改作文。

布置的作文收上来后,老师一般都是只打一个分数。

至于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很少老师会在作业本上细细地给予指导。

在此,我再次推荐光华高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做法:

将学生作文中好的语段推荐给其他同学。

2、要了解和适应高考作文出题和阅卷方面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1)、要注意审题

每年高考,审题出现问题的作文也有相当比例。

审题一要审准,二要审好。

所谓审准,是指要准确理解题目的提示,所写的作文要吻合话题要求。

如果所给出的题目有主题上的暗示,你或多或少要给予呼应。

所谓审好,是指要在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内,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和高度的作文。

审准的主要目的是要证明作文是在试场现写的(目前宿构乃至抄袭的作文在高考中时有所见,所以,阅卷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这种试卷辨别出来),而审好的目的,则是要把作文写好。

(2)、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发展等级分。

有些老师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尽量创新,说这是现在鼓励的,会加分。

在作文创新的问题上,我们也要辩证看待。

话题作文鼓励创新,但是,一篇作文,创新绝不会是惟一的衡量标准。

在我看来,作文创新,就像人跑步一样。

人应该先走好路,再考虑跑步。

作文创新也同样应该建立在文通字顺、结构完整、切题的基础上。

不管自己的作文能力,一味追求出新意,弄不好会造成南辕北辙的效果。

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就碰到过这样的试卷,它采用会议记录的形式,意图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但是,这个考生的文字基础太差,最后得到的分数就比较低。

(3)、要尽量避免“参考”已经发表的文章,不要让阅卷老师误以为你的文章是借来的。

(4)、注意文章的结构。

在试场上写作文,落笔前,一定要有一个构思过程,最好能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不要一看完题目,提笔就写。

这个构思过程,是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主题,然后确定文体,构思好整体框架,再动笔写。

不经过这样的过程,随意落笔,常常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到后来甚至会出现凑字数或者字数过多的毛病。

结构也难以完美。

文章结构有外在的结构和内在的思路两种,外在的结构表现为各段落层次,如我们常讲的开头、中段、结尾。

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入题快,语言精致优美,方能达到开篇引人入胜的效果。

中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一般说来,要避免把文章简单分成开头、中段、结尾三大自然段,尤其是中段,最好分成若干小自然段,这样不仅可以清晰表示你的思路,也可有效减轻阅卷教师视觉、心理疲劳,使他们不至于因为视觉心理上的疲劳而影响打分的准确性。

结尾要短小精悍,有拓展或有回味皆可。

内在的思路一是靠文章的段落予以轮廓显示,二是靠文章的语言细腻表达。

(5)、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这几年由于用了开放式的话题作文,考生写记叙文的多起来了,但一篇记叙文,应该有记叙也有描写,记叙主要起叙述故事梗概,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描写主要起到再现情节中的形象可感的细节,而这后者恰恰是许多中学生的弱项。

一些得不到高分的考生往往只注意叙述故事,忘记了形象再现这个故事中感人的细节,以至于阅卷教师读完文章后,只知道一个故事轮廓,没有关于这个人物、这个场面、这个活动的具体可感的细节描写。

读鲁迅的《故乡》,当我们合上书本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不是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而是闰土、杨二嫂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以他精彩的描写手法让闰土、杨二嫂的形象、让月光下海边西瓜地的景色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记忆中。

一篇高考作文也应该通过精彩的描写,给阅卷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样,如果写的是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6)、尽可能显示考生的良好语感。

有人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是由阅卷教师5分钟定生死。

这话常常带有某种批评色彩,但从语感判断这个角度上来说,一位有经验的阅卷教师,化5分钟判断一篇作文语感的好坏绰绰有余。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只要看一两段,就能判断该考生语感的优劣。

我们对高考作文语感的要求是:

首先要求你的文章做到文通字顺,无语法逻辑错误,意思基本表达准确。

同学们肯定注意到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之一往往是语言畅达否,这个畅达,就是你的语感水平的最低体现。

不能否认,我们的很多同学,语感水平都不高。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根本不注意语感的养成,甚至连诵读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最起码的工作都不做。

在文通字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是:

文字精美,琅琅上口。

即语言在基本表达准确的前提下,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读音上给人以乐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